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nla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阅读,体悟高尚人格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音律优美的诗词。这些文章凝聚着作家们的心血和生命,真实生动地塑造了许多伟大的人物,这些人物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富有质朴美,具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也许我们一生也无法企及这些伟大人物的精神,但这不妨碍我们朝着这一高峰攀登。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从中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精神,学习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情怀,感悟李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思想,体悟肖邦质朴深沉的爱国情感,学习刘和珍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的高尚人格……让学生向那些古今名人学习,学习他们伟大的人格,学习他们的生命追求,以他们为榜样,用他们来激励自己,完善自我。
  二、挖掘文本,寻找精神共鸣
  好的作品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在这种共鸣中或被激励、或被感染,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辨。我们所要做的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境消除学生与文本的隔膜,使他们之间形成感悟。首先老师必须理解文本的情感主旨,然后才是學生与文本的关联,因此认真研读文本,寻找共情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初读课文,我就想: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什么?通过文中对史铁生人生经历的描绘,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地坛时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母亲的描写,作者开始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地想着自己二十几岁就失去双腿的不幸命运。等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懂得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默默无私的爱时,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只能留下满怀的歉意、悔恨和遗憾。把握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默默无私的爱这一主题,应是本文的精髓所在。挖掘出了这些内涵后,能否让这些融入学生思想,如何让这些融入学生的思想,这些就需要教师作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回忆母爱”的交流活动并进行即兴表达,学生们通过回忆母亲为自己做过的事,对自己说过的话,设想母亲在当时的心理活动,最后总结说,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情千千万万,能被我们铭记下来的又有多少。也许,我们的母亲也许并不都通情达理,温和贤惠,但她们对我们的爱是不容置疑的。通过这次“感恩教育”活动,使那些喊着读书苦,读书累,不想学习,怨父母逼自己读书的同学,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又以史铁生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潜能。这样,学生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了精神陶冶,提升了情怀。
  文本就是一座座宝藏,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技能,更要能充分挖掘范文的典型素材,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感悟崇高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每篇课文哪怕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德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精心练笔,传达心理共鸣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文的教读,更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分为微写作和正规作文训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利用文本展开微写作。例如在学习了《季氏将伐颛臾》一课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了《〈季氏将伐颛臾〉后续》,想象子路、冉有二人见到季康子后如何劝说他放弃攻打颛臾的计划,既加深了对孔子“仁”这一思想的理解,又表达了对当前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教者及时地进行批阅,对其中的积极思想予以鼓励和表扬,有问题的则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同时,好的作品可以进行交流传阅,以达到思想的沟通。可以说,微写作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挖掘他们思想中潜在的闪光点,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积极向上因素。
  在大作文教学中,作文要求真实,旨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陶冶其坦荡的胸怀、纯洁的情操。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坚守》《心如清泉》《生命的养分》等,这些题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真情流露,而教师在批阅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助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多少年来,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备受关注,也因为效率问题而引发过多次的教学改革,可效果却不容乐观。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教委开始正视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委托地方上组织实施“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结果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总体成绩均未达到及格线。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中提到:“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文章里还说:“少
期刊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这种创新必将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语文课堂教学应
期刊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政治教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也难受。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问题。  1.陈旧的教学方式。对于政治课而言,面对着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没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然而更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的是一些教师采用的方式仍然是陈旧的无趣的。这当然也是有一定原因存在的,例如,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教学能力的差距等。对于政
期刊
现代人,吃饭要快餐,阅读讲究速读,传递有快递,连走在路上都是形色匆匆。有一个词“刷”非常形象,刷题,刷屏,“刷刷刷”快得稍纵即逝。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就连语文阅读学习也有了速成班。但是,语文的学习是最应该慢下来的。  快是技术,只有慢才是艺术。有一项运动自行车慢骑,只能在骑的过程中保持慢速,恨不得相对静止,才能取胜,可是如果太慢就会摔倒,反而越快越能保持平稳,慢其实更多了乐趣。因此,快速记忆,
期刊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所以考场作文语言也要有文采,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获得高分。因此,每一位考生都要做个聪明的美容师,注意语句的整齐美、对称美、韵律美、辞藻美,让考场作文出彩,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余味无穷。  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以致用,灵活应对,获取高分,特对作文的语言如何把握加以整理。  方法之一:生动鲜活,生活气息浓郁  作文是用来反映生
期刊
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织重要部分,也是初中教师较乐于进行的教学。小说,是典型地表现生活的叙事文学形式之一,它是“形象”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创造性构思的艺术、综合地有创意地运用表现手法的艺术。小说以它独特的审美艺术展示生活中的人生百态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示作者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更以它言而不露的教育意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学生更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小说的魅力以达到小
期刊
好莱坞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罗马假日》,凭借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剧中的台词,在半个世纪中也俘获了无数影迷的心,尤其深爱那句: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翻译过来,正是大家熟悉并履行的“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
期刊
一般看来,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管理班集体,管理学生,在“管”上做文章。但是管理要讲究方法,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何东昌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专家。”的确,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且影响着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每个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期刊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心灵沉静;读一本好书,可以让内心充盈。《居里夫人传》,就是这样一本可以让内心充盈的好书。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居里夫人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了居里夫人所得的名誉头衔,是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中通过故事讲述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不要主观臆断。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本文中通过故事讲述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不要主观臆断。  二、课前预习  1.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  2.读准句读,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