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具“语文味”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学环境改善了,教师理念更新了、学生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审视、品味在乡镇学校工作多年所经历的小语课堂,逐渐发现:教师脱离文本,架空分析;课文随意拓展、顾此失彼;为了强调学生的感悟,教师不敢“讲”……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陷入困惑:什么是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究竟应给学生打下怎样的语文基础?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提出“把语文还给语文”,这正是在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那么,如何使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也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儿”呢?
  一、注重实质、简化课堂——“备”出语文味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此,课前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只设计出主要的教学步骤、训练方法和主干性提问,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
   如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匆匆》一课,只设计了“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三个大的教学步骤。这些大步骤之间的细部处理,则以学生的反馈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不懂什么讲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这就是“以学定教”,这就是“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
  二、以读为本、情理交融——“读”出语文味
  崔峦老师曾说,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在课堂中“读”出语文味也是我们农村小语课堂的着力点之一,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把学生引入 “有滋有味”的读书境地,让学生在或诵或吟中,口随心动,心醉文中,文在口中,达到文境、心境、意境浑然一体。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
  笔者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描写园子的重点语句,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自由”,然后教师又让学生把“自由”送回文章再读;当学生对自由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后,教师又回过头来引读第13小节,在情感层层递进的引读中,学生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到当时的心情,感受到祖父的爱,从而深刻的领会到于作者来说,这不是普通的菜园子,而是一个爱的天地,一个温馨的家园,一个自由的世界。最后在教师深情的总结升华中,学生再次齐读13小节。
  让我们的语文课“读”占鳌头,让语文课堂成为言与思的交融,在心灵的对话、撞击中产生情感的火花,在朗朗书声中飘逸出浓浓的“语文味”!
  三、返璞归真、追根溯源——“追”出语文味
  传统的语文教学告诉我们,要学好汉语,首先就要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追根溯源——学好汉字。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常常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个跳动的音符,一张充满表情的面孔。将汉字的特点,尤其是它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不仅对于识字写字,而且对阅读、习作等,甚至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母语情感的激发都有作用。
  如笔者在执教《卧薪尝胆》一课,让学生理解“奴仆”一词。师首先让学生交流什么样的人才成为奴仆,之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奴”和“仆”这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汉字演变过程中,并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深深体会奴仆所过的屈辱、低下、悲惨的生活。
  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汉字的音形义,而且看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感受到了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心中洋溢的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
  四、旁征博引、魅力四射——“讲”出语文味
  受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学生对重点词、句、段的感悟、品析往往比较肤浅,与文本对话的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讲”出语文味。
  老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具体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令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抒发的感情在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很善于用语言来渲染气氛、点化渗透,如于永正、窦桂梅、靳家彦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上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诗一般的语言如绵绵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境界,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魔力。
  五、渗透写法、注重积累——“写”出语文味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课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圈点批注,整理摘记,并写下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学生情之所至,急于表达之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记录下来,才能 “写”出浓浓的语文味。
  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也能 “写”出浓浓的语文味。教师应抓住每篇文章的写作训练点,巧妙地把写作教学寓于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如: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情节;抓住文章空白矛盾处改写;结合诗歌大意体裁改写,丰厚故事情节。通过对学生写的训练,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增强他们遣词造句能力。那么,在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中,课堂也自然会充裕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之,只要我们农村小语教师能牢牢地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做到“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味”就一定纯正、浓厚地氤氲课堂之中。
  
其他文献
所谓“责任”就是对自己去做的事情要有一种爱(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求对人民、对我们的社会要有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深基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故在本文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德国艺术家约翰.科德斯用小熊橡皮糖创作出了玛丽莲.梦露、蒙娜丽莎和肯尼迪等众多名人的肖像。57岁的科德斯来自德国梅彭,他把该国家喻户晓的Ha
期刊
《使至塞上》这首诗的鉴赏文字有很多,人们的观点也多数相同,最有代表性的是收在《唐诗鉴赏辞典》中的张燕瑾的文章,现粘贴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
在信息数字技术如此先进和应用如此广泛的时代,石油工业的信息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管理方面,还是在石油流通领域中销售、管道等方面。尽管我
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在进行一些建筑施工的时候,土体的结构很容易由于施工的扰乱而导致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而且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对于地基的沉降和强度的要求也日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教学来说,亦如此。一个好的开场白,不但能引人入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能
生于1970年,湖北仙桃人。字秋云,号黄鹤楼下人,又名林岩;先后就读于湖北华中师范大学附中(原仙桃师范)美术专业;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大团结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画创
期刊
预学案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示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