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抑或是闹剧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w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为个案,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求悲剧艺术在电影中应蕴含的价值取向。毁灭中审视价值,苦难中升华人性,张艺谋脱离日常生活,借用历史场景绘写弱者以及民族的灾难,唤起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但毋庸讳言,电影中的苦难崇拜、传奇表达,过度的戏剧化冲突,反而是悲剧力量的削弱。
  关键词:电影 悲剧 崇高
  
  自2011年12月16日《金陵十三钗》公映以来,各种舆论对其褒贬不一,作为一部讲述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伤痛历史的电影,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张艺谋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是对电影艺术美学的完美诠释。对于影片妓女嫁接南京大屠杀的题材更有人批判为“情色爱国主义电影”,在民族沉重的苦难背景里,有消费妓女,消费情色的嫌疑。
  一、《金陵十三钗》中的悲剧浅析
  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悲剧题材的影片受到很大的关注。以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涉及最广,例如以讲述封建礼教对女性迫害的《菊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山楂树之恋》等,以及陆川导演的悲剧三部曲《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和冯小刚的通过讲述中国宫廷内争斗,揭示人性的本能的《夜宴》等。在这些电影里无不充斥着一种悲壮的情绪,让人感到莫名的伤感和震撼。张艺谋导演的年度力作《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耗时最长,投资最大的战争史诗电影,从开机到播映一直颇受关注。本片主要讲述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期,遭受日军肆虐的南京笼罩在悲怆恐慌的氛围内,14名逃避战乱的风尘女子为了营救教堂女学生,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悲壮故事,歌頌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激发了对个体身份和使命的重新认识。
  悲或悲剧,表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由意志与客观必然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特定环境中,人的本质力量受到压抑或否定,客观必然性暂时压倒、战胜人的自由意志,人遭遇挫折,暂时被客观现实所否定,并由此使人产生伦理道德情感力量,激发崇高,或生成畏惧和怜悯之情。?《金陵十三钗》就是再现那段屈辱虐杀的历史,通过讲述在日军侵占南京时期,在一所天主教堂内各色人群发生的矛盾冲突,在所有的冲突中尤以纯洁的女学生和放荡的妓女们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暗含在背后的是神圣与淫邪的对抗,通过描写战争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摧残,透视出国家的苦难和民族的屈辱,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思考。
  二、《金陵十三钗》中的悲剧体现
  1.在价值取向中的悲剧体现
   悲剧性人物大多具有正面的或优秀的品格,通过他们的奉献和牺牲,表现历史的必然性。而对于悲剧中的反面人物或者小人物,多是通过他们的失败和毁灭体现一种负向的审美效应。《金陵十三钗》就是用反面人物来引出正面的价值取向 ,她们在剧烈的矛盾冲突中遭到扭曲、压倒直至最后走向毁灭,《金陵十三钗》以悲剧性的矛盾冲突这种结尾使我们看到了历代被人唾弃的妓女身上也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辉。
   2.在人格力量中的悲剧体现
  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悲剧中的正面人物往往被赋予了一种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以此达到营造悲壮色彩的目的,彰显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力量。在电影中,面对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这些被世俗唾弃的风尘女子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拯救弱者,体现出小人物的献身精神及悲壮色彩,使得观众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佩,她们的形象顿时变得高大,让观众看到在她们贫贱的肉体之下却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她们从与女孩的对抗走向对孩子们的怜悯,然后为了这群不谙世事的孩子踏上一条不归路,完成了从沉睡到觉醒的心路历程。这不仅仅是对女孩们身体的挽救,更是对自身灵魂的救赎,彰显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对人性内涵的终极关怀和高度礼赞。
  影片中奋勇抗战的士官们富有对民族危亡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维护了军人的荣誉和尊严,虽然壮烈殉国,但他们身上的英勇气概和高贵品质依然璀璨。李教官冒着枪林弹雨把浦生背到教堂,只是为了给临死的兄弟找一个暖和点地方;归还书娟慌乱中丢掉的鞋子时,目光是那么的温情,蕴含着兄长般的关爱;以及他对玉墨脉脉含情的注视,无不体现着他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渴望,呈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本真。
  3.在理性精神中的悲剧体现
  悲剧艺术是开启人理性精神的钥匙,电影中的悲剧美往往体现在理性精神的昭示。悲剧由于其正面意义的驱使,会使人在悲感交集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撞击,以及悲剧所内涵的理性意蕴的启示,从而生发出理性的思索,对于社会、历史与人生产生新的认识。在所有的艺术范畴中,悲剧是最富有理性精神和哲学意味的,正是由于其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感召,往往使人在接受悲剧艺术之后,通过对事物本质的观照,强化对真善美的追求,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精神素质及其正确的伦理意识。
  影片中约翰问陈乔治:“一边是女孩,一边是女人,两边如何选择?”道出了他内心无力救赎、难以抉择的的无奈。一边是一群接受过优秀的西方教育的未成年的女学生,一边是饱受人间冷暖和世人鄙夷但是仍热爱生活的的烟花女子。从单纯的人道主义出发,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平等的尊重和爱护。但是有拯救就必须有牺牲,生而平等的信念在圣洁的女学生和龌龊的妓女的天平上失衡了,体现了人物心理的复杂与深刻,困惑与迷茫。透过理性的思考,我们看到人性中的丑恶、光辉或者缺陷在反省中呈现出异常的丰富性。
  到底妓女们该不该去救赎这群无辜的女孩?或者说妓女们的生命意义是否得到认可?我们透过历史做理性的思考,也就明白了创作者的意图。女孩和女人共同象征着当时中国的时代状况。在这两种人群中,“女孩”代表的“正常的”现代化,是更值得拯救的,我们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她们作为西方主义亲手栽培的现代性萌芽,她们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和思想,对于一个落后的国家而言,这是日后崛起的重要智力保障,所以是需要得到呵护,有待成长和发展的。而“女人”是畸形的现代性产物,她们通过商品化自己的躯体获得价值,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颓废性的缩影,这种产物必然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也只有通过自我牺牲产生一种负向的生命价值。诚然玉墨们不会做这般的深思熟虑,她们只是爱心使然,心底那处柔软的地方被刺痛了,一种人性的回归呼唤着她们毅然决然的走上救赎的道路。从个人情感而言,玉墨与她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在她们的身上仿佛还能看到当年自己懵懂无知的影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她是低人一等的风尘女子,人生阅历的丰富性使得她清醒的认识到事态的凶险性。强奸----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男人侵犯女人的身体,而是一种蹂躏,一种对女性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面对天真无邪的女孩,玉墨们不想因为这场灾难性的战争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去的阴影,战争带来的恐惧和战栗在和平时可以消缓的,但是对精神和肉体的污蔑却是挥之不去的。
  4.在崇高中的悲剧体现
  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和崇高一般是连结在一起的,崇高才是悲剧的最大的力量。那种人处于世的不得已,不是错误,不是狭隘,其实每个人都很无辜,但是却是无法扭转悲惨的结局,一步步走入命中注定的灭亡,这才是悲剧的表现力。当敌人将魔爪伸向这些懵懂无知的纯洁少女时,玉墨她们挺身而出,让渡了生命延续的权利。她们被社会和所有人抛弃,遭受人间的各种苦难,这群风流女子以依靠自己的生活方式争取生存的权利,她们种种的陋习是对抗社会对她们的不公,但内心又怀揣着真诚和守望人性的本真。当唯一的奢望已经破灭,当底线不复存在,在一系列惨痛、残忍的事实面前,她们人性中高贵的一面被唤醒,原本看似“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十三钗,终于掀掉过去被生活所迫的浮华假象,用她们的方式,去捍卫人伦的底线尊严,她们虽然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她们又赢得了另一部分生命的生。以她们特有的婉转与刚毅救赎了教堂里纯洁的女孩,不仅拯救了这群无辜少女,同时也拯救了自己即将坠落的灵魂,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这些下贱的女子们对于生存或者灭亡的选择,唤起了我们重新思考“人性”的勇气。我们从污浊中发现了人性的淳朴、善良的本真和原始美,人性放射出的耀眼光辉,商女们从容的走向苦难与凌辱的行为感受到人性的崇高。
   5.在女性中的悲剧体现
   影片用过于情色化的视觉来满足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女性想象。性与暴力,是男导演比较喜欢的战争片元素。张艺谋一直喜欢选用女性作为电影主角,回顾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执着的秋菊、倔强的魏敏芝、勇敢的菊豆、美丽的招娣……作品往往通过将女性置于极度苦难的绝境中表现导演心目中的“女性的伟力”,试图通过女性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达到对女性的关照、对生命的理解乃至对人性的思考。导演以女性主义的眼光发掘风尘女子游走于繁华与苍凉间的悲哀无奈,探寻她们的心灵世界。
  妓女的身体不同于一般的躯体,它总是让人充满了罪恶和肮脏的感觉,她们往往成为欲望、罪恶、肮脏的化身,世人对她们的对身体充满鄙视和厌恶,长久以来被人们当成玩物,她们的情感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被长久扭曲乃至刻意漠视。虽努力保持着外表光鲜的一面,却永远无法弥补低人一等的心里鸿沟,作为社会的边缘人物,命运坎坷、地位低贱,遭人唾弃,混身于红尘之中,遭世俗玩弄却不被社会认可,阅尽人间悲欢离合,饱受内心孤独的煎熬,接受世俗的宣判和道德的仲裁。
   妓女的生存是屈辱的,在压力和压抑下生活的种种困境使得内心深处渴望麻木,但在人性本能的层面上,还有生存的本能欲望,并沒有鄙视自己的身份,无时无刻显示表现着自我的本性,在寻欢作乐中得到证明,证明她们作为人,作为一个生命,亦存在生活着。于是她们以放荡颓败的行为举止,以粗鄙与狂欢化的生活方式来嘲弄道貌岸然的世俗权威,已经习惯用这种方式应对周边的男权社会,对于神圣和权威的拒绝和亵渎,并曲折传达着内心对于尊严的向往。作为弱势群体,一方面她们被男权政治统治,遭受侮辱,丧失尊严,另一方面,又被当成商品,被购买和消费。
   三、总结
  随着电影的散场,金陵十三钗们的风情万种,那身着五彩缤纷的旗袍,婀娜多姿的背影以及奔赴不归路时灿然的一笑永远定格在观众心里,十三钗的英勇让观众感动。张艺谋对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唤起人们的爱国感情,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毁灭中审视价值,苦难中升华人性,张艺谋脱离日常生活,借用历史场景绘写弱者以及民族的灾难,唤起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但不用讳言,电影中的苦难崇拜、传奇表达,过度的戏剧化冲突,反而是悲剧力量的削弱。
  我们用权威的导演,顶级的编剧,美国的技术,英国的特效,日本的视觉及国际化的演员阵容,以国际化的表现方式诠释中国战争片,但还是又一次的冲奥失败,这或许也是我们中国电影业的一个悲剧。悲剧的核心是对人性的维护与推崇,对普通人迸发精彩的悲歌,这里面需要导演切实脚踩大地,与现实同呼吸,与普通人同悲喜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接地气”。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艺谋电影日益背离了真正的底层关怀,因而十三钗的悲剧并不能给我们以足够的精神力量,反而被其中的传奇故事所消解。在摄影、后期等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电影竞争本质上是电影人的品质竞争,是文化骨骼与知识结构的竞争,张艺谋的电影世界始终营造的是一个个“悲剧”,但不可否认,他的悲剧模式正日益演化为闹剧。
  
  参考文献:
  [1]田川流.艺术美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师不必面面俱到的将课本知识倾倒给学生,只要能把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能指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能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就可以了,至于那些烦琐的理论,死板的知识,从小学到初中不知重复多少遍的“基础知识”,实在不该再占据学生有限的时间。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对教材使用和取舍的能力,这样,才能按照学生实际和学习条件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关键词:教材 人文性
期刊
摘要: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行为方式,它包括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行为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理论水平、专业技术与教学技能三方面论述了体育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以利于大家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专业技能水平 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     《国家中长期
期刊
摘要: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艺术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一般的艺术”、“美的艺术”。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手工艺区别开来,指出艺术是自由之物,而非自然之物、雇佣之物。康德在肯定艺术因筑基于理性之上是一种自由艺术后,又指出真正能够称之为艺术的是美的艺术,是自由和自然的统一,是一种当它同时显得像是自然的艺术,是带有无目的性的形式合目的性的艺术。艺术尽管有客观实在的目的,违背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期刊
摘要:但丁构想和创作的《神曲》,源于对“善”与“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时间打入空间,构造了《神曲》独特的艺术结构,打造了一种人类灵魂存在的和谐秩序和走向复活的穿越。   关键词:神曲 “善”与“爱” 穿越     但丁的《神曲》给我们讲的是他在梦幻中神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一次灵魂历险,借此将生命死亡后的末日判决及体悟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昭告人世,从而唤起人们在面临着艰
期刊
摘要:波兰导演基耶洛夫斯基的"三色"对主观色彩的运用已远远超出描绘事物的状态,成为重要的意义表现手段。在其作品《蓝》中赋予色彩以灵魂,把对主观色彩的构思运用与环境气氛、叙事节奏、心理情绪、愿望表达有机结合,使其作品更富感染力。《蓝》是色彩运用技术高明的艺术创作代表。  关键词:主题 场景色彩 自由    作为“作者电影”的代表,波兰导演基耶洛夫斯基的作品有其独特而一以贯之的风格:从他的《十诫》
期刊
摘要:现今电影已充斥着人类生活,人们理所应当的叫着"电影"这个名字,可大家对其的界定却没有得出清晰统一的答案。对我来说,它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的词汇来定义,比如说,艺术、媒介、工业……那都是不完整的。我认为电影不是某一类艺术,但不否认它是由多重艺术发展交叉而生,从而造就的一个奇妙全新世界。这个世界包罗万象,某一个种类不可对它进行定义,而它可以包含所有的种类。  关键词:电影 艺术 新世界    
期刊
摘要:根据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挪威的森林展现了当时的日本人们的生活状态。男主人公渡边的初恋女友因为心里问题住了精神病医院,男主人公的生活围绕着前女友和现实的大学校园展开。渡边对前女友的眷恋,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让他卷入三角恋的世界。随着前女友的自杀,渡边开始选择新的生活和感情。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日本 村上春树 纠葛 三角恋 性冷淡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
期刊
摘要:《开罗紫玫瑰》沿袭了伍迪·艾伦惯有的幽默温情的风格。在叙事方式上,导演打破了传统的单纯的或现实或银幕镜头的展现,而将现实结构与银幕结构接合重组,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跨越,从而在好莱坞影视和现实生活中表意系统内产生了丰富而曲折的意味,既不遗余力地讽刺揭露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虚幻及其对普通大众的浸染,又让电影观众明白了为何而观,如何去观。  关键词:叙事 组合 重组 解构    电影《开罗的紫玫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当然"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此可见,历史活动中,人不仅是主体,同时还是目的。这就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
期刊
摘要:《迁徙的鸟》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纪录片三部曲"天·地·人"中的最后一部。它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动用了世界上17个最优秀的飞行员和8种飞行器以及2个科学考察队和300多名摄影师。该片在短短三周内让250多万法国人为它走进影院,所到之处,一片赞誉。本文从艺术手法的运用、艺术风格的交融、叙事结构的巧妙、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等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