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情景体验和探究学习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教学不仅仅是把别人的解释、观点和理论呈现给学生,而且应该充分使用新情境材料,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提高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建构主干知识
  
  教师要把历史课上“活”,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创设。选好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从中建构自己的历史认识。以我市第一次高中新课程“激活课堂”为例,所选用的同课异构的课例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执教的四位年轻教师分别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在创设情境细节方面方法各异,产生的效果不一,其中广州65中学胡勇老师在情境创设方面有独特之处。他以“哥伦布梦想”为主线,对本节课堂教材进行整合利用;围绕着哥伦布从小的理想愿望、航海背景、航海动机、航海过程及新航路开辟影响五个要点展开,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每个要点上各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或典型情境细节的教学设计,有效引导学生活学历史,活化了历史知识。例如在“背景”的情境选用上,他用了“通途变天堑”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哥伦布的探险,除了自身因素外,他所处时代的各种因素也是至关重要。场景插图如下:
  ■
  上图注:长长的绳子是欧洲人和外部联系的传统商路,一把剪刀是奥斯曼帝国的象征。
  在“影响”的情境选用上,胡勇老师添加了漫画材料和史学的观点让学生体验和探究思考,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材料:1992年,哥伦布航海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这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
  而在A教师另一节观摩课中,他在“背景”和“影响”方面的情境创设上基本上是采用文字材料手法,如下面背景片断材料为例。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特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同样都是“背景”创设,胡老师在背景选材方面,在文字说明基础上又配上场景插图,生动又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借助情景图的参考,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A教师仅凭这段文字材料,没有情境辅助或具体细节支撑,显得空洞抽象。因此,相同的“背景”应用不同的创设手法,生成的课堂教学效果迥异。
  
  二、巧用情境材料,加深体验与理解
  
  创设典型的教学情境是情景体验、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如何用好情境材料才是课堂深入的第二步。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再以同课异构课例中另一个教学环节“新航路开辟过程”教学设计为例,就其中两个不同类型的教学思路进行比较。
  第一则是B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上,采用了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第91页地图并归纳四个航海家与他们开辟的四条航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是充分利用地图,动态展示新航路的开辟之后,再用表格展示回顾;对航行中具体的历程适当提及,让学生感受航海家的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教学设计条理分明,学生听课思路清晰,但在情境材料选择处理上目标不够明确,泛泛而谈,情境创设没有特色亮点,让听课者感觉到这种教学方式有点传统,不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去探究学习。
  第二则还是以胡勇老师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过程”这一环节,他选择了这样的情境材料:1492年8月3日清晨,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开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在海上漂泊了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水手们沉不住气,吵着返航,但是哥伦布坚持继续向西航行……1492年10月11日,哥伦布看见海上漂来的一根芦苇,他和水手们高兴得跳了起来!……12日拂晓,水手们终于看见一片黑压压的陆地。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救世主”……。借助生动而丰富的材料,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归纳提炼得出这样的历史思考:新航路的开辟有这么多的困难和艰辛,是什么力量给了航海家们这样的勇气?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维探究得出结论:是商品经济扩张的力量。
  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去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很好的尝试,它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参与者,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合作探究中,激发情感,拓宽思维,擦出火花。
  
  三、巧设问题,引发探究与思考
  
  优质的情境材料为情景体验、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设计出来的探究题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思考、课堂讨论,然后生成独特的课堂见解。
  再以上述同课异构观摩课例中课堂小结环节为例,就其中两个不同类型设问做比较。
  C教师的教学设计:“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郑和发现美洲大陆”,英国加文·孟席斯根据自己十几年对郑和船队的研究考证得出了这一结论。教师就上述材料亮出课堂探究题:假如郑和“发现”了美洲大陆,历史会如何?教师提出这道探究题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将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相比较,然后得出资本主义经济有向外扩张性这个结论,这才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但这个题目思考面广,学生就问题的核心点是什么,在有限时间内很难生成独特见解,教师无法及时捕抓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极佳点。
  胡勇老师借助五个体验场景引出了五个探究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当课堂教学渐渐进入尾声时,他提出这样一道探究题:“哥伦布的国籍是意大利,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海外探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你认为让他葬在何处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其中一名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根据哥伦布生平的特点,那就随洋流漂,漂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安身之处。因为他一生努力探索新航路。”回答得真棒!课堂出现小高潮。这名学生的回答与胡勇老师预设的答案不一样,但这毕竟是学生的大胆猜想,胡勇老师对此进行了肯定,其他学生也为他鼓掌喝彩。看来以情景开路,让学生透过时空感受、体验历史场景,激发他们的思考欲,再通过巧设探究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可以捕捉到学生课堂奇异、独特的思维火花。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这是流传了很久的一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吃”自古就是一件大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餐桌日益丰盛,鸡鸭鱼肉已不再是只有过年才能尝到的稀罕物。但是,生活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美好,每当站在菜市场,看着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和肉类,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焦虑:吃鸡蛋吧,蛋黄不红的不像是土鸡蛋,蛋黄特别红很可能含有苏丹红;吃馍馍吧,特别白的又担心用吊白块熏蒸而成;大米雪白晶莹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会遇到那么几个不尽如人意的比较难教的学生,他们由于种种心理、生理的障碍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或有不少不良行为,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对于“问题学生”最简单的肯定、赞扬和赏识之言往往能激发起他们自我教育和奋发向上的动力,能增强其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能促其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009年秋季,我担任七(10)班的班主任,在这个班中有个K学生,在老师和
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教学将课程和教学分离成两个领域,“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关注的事,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这样课程就成了专制的一方,而“教学”则成为被控制的一方,教学的过程就成为忠实而有效地执行课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在这种背景下,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在教学中不可能真正得到发挥。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
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个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    面对众多版本的教材,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以大量的知识作为后盾,重新整合教材,总结规律与技巧,让课本真正成为知识的载体,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者。我们更应在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去挖掘有价值的因素,结合学生的实
上网、抽烟、谈恋爱是中学生的三大顽疾。上网更是触目惊心,它严重地摧残了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华社电发布的200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中学生上网现象普遍,比例高达85.3%,每天都上网的占总人数的13.0%。据新华社电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3.76亿,位居世界第一,青少年约占网民总量的三分之一。又据《中国青少年网络数据报告
笔者在教学岳麓书社2008年第3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以下简称“第13课”)时,对几处内容有些困惑,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第一处,第13课第59页:“到1911年,全国铁路虽然总长9292千米,但其中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5574千米。”而相对应的内容在岳麓书社必修Ⅱ2006年第2版第67页则表述为:“到1911年,虽然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但其中90%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说课,而
时下教育界最为火热的事情莫过于课改了,“理念”、“课标”成了人们谈论时挂在嘴边的高频词,可见课改工作已深得人心。然而,作为在中学工作的一线音乐教师,当我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革新运动中去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音乐课改似乎又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以审美为核心,忽视了“双基”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于是,不少人认为“以音乐审美为核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从身边的例子中学习到对我们有用的地理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用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体会地理学的价值。    一、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对人们的衣
低容量、低密度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率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低效率的困境,增大容量,提高密度应是可行的办法。愚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增大容量    课堂容量就是指一节课所安排的知识量与能力训练量。在安排本课内容时,在不违背教纲总体要求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一般来说,输出的信息量越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增大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