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校——高校学期制度改革的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近10年来北京大学在各个方面全力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其中,自2004年起连续6年举办的“北京大学暑期学校”,通过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优秀学者、教师到学校任课,派学生参与国际暑期学校,使得本科生的学术背景更加宽厚,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崭新内涵、不断提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向社会人士和其他大学、中学开放,产生了广泛反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成为未来国内高校“三学期制”和暑期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学期制度改革与“开放的暑期学校”新理念
  
  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现结构化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之间的平衡。这就要求高校从传统的强调课堂内教学转变为强调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学习的统一。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强调自主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其直接推论就是必须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结构化学习时间。从教的方面看,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相关,教师有更多时间参与科研才能不断将最新科研成果迅速反馈到课堂,使学生尽快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因此,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数,相应降低学分学时比例,缩短学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过广泛的国际比较和研究,北京大学从2002学年起,将学分学时比调整为1∶15,两学期长度各为18周。除去4周寒假,暑期空出了12周时间。为充分利用暑期,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选择,开设暑期学校或实行“三学期制”成为学期制度改革的自然选择。我们从北京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借鉴世界著名大学暑期学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开放的暑期学校”理念,并初步确立以下办学目标:
  ——把国外的优秀学者请进来。暑期中更方便聘请到国外学者来学校任教,为学生开设特别课程和短期学术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和弥补学校学术研究领域的不足,通过名校、名师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教学产生影响,既促进交流,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课程质量。
  ——促进国内优秀学者的流动,增进学术繁荣。国内各研究单位(如中科院)和各大学的学者在不同领域都有特别造就,利用暑期请这些学者到北大开课,无疑有助于促进高校之间、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北京大学的学术繁荣。
  ——学生可以参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暑期学校,获得丰富的学术滋养。鼓励或帮助学生参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暑期学校,使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大学的学术氛围、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术观点,获得更丰富的学术滋养。这就意味着,如果国内高校普遍举办暑期学校,学生可自由选择到其他高校学习并获得学分,有助于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术背景,提高教育质量。
  ——赴国外开设暑期学校,提升大学国际化水平。开放的暑期学校可在国外直接组织教学,直接面向国际办学。广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国际胸怀是新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成为北京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新渠道。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暑期向其他高校开放的同时,也可以有条件地向社会、向中学开放。通过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强化大学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力度,直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中国高等教育为“人才强国”战略作贡献的崭新渠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暑期学校的实践与成效
  
  2004年7月~8月间,北京大学试办了第一届暑期学校,共开出课程58门,82个教学班。其中,本校学生选课人数为2,423人/3,838门次,约占在校生的25%;校外选课人数为359人/542门次。由于是第一次暑期开放办学,学校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许智宏校长和主管教学的林建华副校长都亲临课堂巡视,教务部组织了范围广泛的随堂听课,期末又以问卷和面谈形式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评估。从评估结果看,学生感觉满意的占78.2%,希望坚持办下去的占92%。授课教师对第一次开放的暑期学校给予了积极支持,冒着酷暑,投入了暑期教学。教师表现出的学术水准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受到学生特别是校外学生的普遍赞誉。
  此后,北京大学将暑期学校正式纳入校历,成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005年以来,学校每年按期举办暑期学校,除2008年因服务奥运没有对外招生外,每期暑期学校都吸引了校内外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中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选课学习。(见下表)
  从暑期学校选课学生情况统计看,本校学生仍是暑期学校的主要教学对象。暑期学校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正常学期教学计划的有益补充,也给予学生更充分更灵活的选择,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校外生则来源广泛且成份多样:有国内外大学的在校学生、在京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等到北大选课修学分,也有社会在职的教师、编辑、医生、军人、企管等到北大充电更新知识,更有中学生先行到大学学习课程,充分实现了北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知识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
  从开设的课程和参与暑期学校教学的教师情况看,北京大学的课程有校内外颇具影响的名师名课,如中文系戴锦华教授的“影片精读”、哲学系陈波教授的“悖论研究”、俄语系任光宣教授的“俄罗斯艺术史”等;有历年来深受学生欢迎的特色课,如数学院张顺燕教授的“数学的精神、方法与应用”、英语系梁波教授的“美国英语语音”、医学部张大庆教授的“西方医学传统”和体教部的“游泳”、“健美操”等;有反映新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课程,如社会学系钱民辉教授的“教育社会学思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的“外形设计与游戏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国际关系学院朱峰教授的“科学与国际安全”等。
  延请国内外大学名师授课是暑期学校的重要办学目标,特别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2004年第一届暑期学校,数学院、天文系、力学系等聘请了4位国际知名学者开课,政府管理学院聘请在美国的中国学者回国开设了8门课程,在校内引起很大反响。几年来,暑期学校累计聘请优秀学者近百人次,开设课程数十门,内容大多是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有国外学者开设的,如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数学系戴先哲教授的“Dirac 算子与Atiyah-Singer指标定理”、俄克拉荷马大学数学系William Jaco教授的“三维流形的同胚分析”、印第安纳大学天文系H.Johnson教授的“恒星大气理论”等;也有国内学者开设的,如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院士的“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北京社科院阎崇年研究员的“清朝开国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谷振诣教授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眉教授的“健康人格心理学”、台湾东吴大学石计生教授的“社会地理讯息系统与后现代空间”、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助教授的“大学法语精讲”等课程。
  此外,暑期学校还进行了赴国外开设课程的探索。2005年,艺术学系丁宁教授的“欧洲艺术史”课,以“走出去”的形式到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实地讲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2006年,历史系牛大勇教授主持的“东北亚史”课,以一半课堂讲授一半实地考察的方式,到日本、韩国进行实地考察授课。两次赴国外开课为未来的暑期学校在国外开课进行了初步探索。
  2009年,暑期学校又在国内率先进行国际暑期学校和中学生课程项目的新尝试。国际暑期学校课程是各学术领域的特色课程,内容侧重于中国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经济等的历史与当代的改革发展,全部用英文授课,主要面向外国学生,同时也接收少量国内学生。此项目共开课7门,有56名外国在读大学生选课116门次,其中许多学生来自世界一流大学。暑期学校中学生课程项目旨在配合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引导中学生扩展视野,培养学术兴趣,同时促进大学与中学的交流,是大学直接介入中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初次尝试,授课对象主要面向北京地区在读高中学生。此项目共开课6门,有162名在读高中生选课202门次。中文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中国文学名篇讲读”、数学学院国家级名师丘维声教授的“数学的思维方法”受到热烈欢迎。
  
  三、暑期学校的发展与内在机制的完善
  
  开放的暑期学校建设无疑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在国内尚无先例。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发展因而需要在办学的各个层面转变观念,全力实现其办学目标。基于暑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我们制定了暑期学校的教学及运行方案,通过全程管理和制度导向初步实现了办学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暑期学校运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运行流程。
  1.多层面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的组织与建设是暑期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也是达成暑期学校办学目标的最实质性工作。为此,我们多方面征求意见,精心设计课程设置方案,在立足于本校优秀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各院系聘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到学校开课的积极性。除按惯例安排在暑期进行的实验、野外实习、田野调查、社会调研等实践类课程外,暑期学校主要开设深受校内外欢迎的专业基础课、特色课、精品课,因场地、设施、师资限制而供不应求的特色体育课和外语高级训练课,延请国内外优秀教师、学者开设教学周期较短而学术性较精深或前沿的专题课、经典解读课、研讨班、系列讲座等。6年来,暑期学校的课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广泛精深的内容,体现了学校多学科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色和教育教学水平;教与学的“请进来、走出去”,更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和大学国际化探索了新的途径。
  为保证课程质量,必须有鼓励教师开课的政策机制,有对课程质量的监控机制,包括前期的课程申报和后期的教学评估。每期暑期学校都由学校教务部统一组织课程的申报和筛选,鼓励各院系积极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开课,同时通过媒体和暑期学校网站广泛宣传,指导学生选课。暑期学校开课前教务部给每位任课教师发信,明确教学要求;课程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评估,并特别注重学生对暑期学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每期暑期学校结束后,教务部及时总结分析各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对下一期暑期学校课程设置和安排作出调整。
  2.建立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国外著名大学的暑期学校,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
  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的暑期学校学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制度基础是建立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基于暑期学校实践,北京大学在2005年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大学本科生赴境外大学学习的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校际交流,特别是利用暑期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学生通过申请并经院系和教务部审查确认后,将所修课程成绩转入在校成绩单,成绩的换算以所赴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北大成绩等级标准为参照。在此项制度激励下,北京大学学生自行前往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高校上暑期学校的逐年增多。此外,由学校出面联系并派出学生参加欧盟-萨尔茨堡大学和耶鲁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暑期学校学习。
  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与学生的跨校选课和适度自由流动相互影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给予学生合理预期,促使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交换活动,或者寻找机会自行赴其他高校学习。2004年,内蒙古某高校一个班级集体报名到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修读“可编程逻辑电路实验”课程;2007年~2009年,台湾致远管理学院连续3期组织近200名学生参加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课程学习;北京化工大学认可北京大学成绩,因此该校学生报名北京大学暑期学校选课的较多。2009年,北京市8所著名中学认可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中学生项目的课程和成绩,直接激励了这些学校学生前来报名学习的热情,也受到广大中学生家长的热烈响应。
  中国高校数量多且各具特色,如果各院校从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出发,建立课程转认制度,选择性地认可一些高水平院校的课程,既激励了学生流动学习,又利用了他校的优质资源来弥补自身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各院校间的优势互补。较之其他联合办学形式,课程互认是成本最小、学生受益最直接的方式。
  3.理顺办学和管理机制,完善收费和拨款办法,开发教务管理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为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暑期学校教学,保证暑期学校课程质量,学校制定了课时工资分配方案,方案综合考虑教师职称、课程性质和选课人数等因素。暑期学校对校内学生选课不收费,对校外学生选课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按学分收取培训费。
  为方便校外学生选课和进行教务管理,教务部和学校计算中心联合研发了暑期学校网上管理系统,开通暑期学校网站,外校、外地和境外人员注册、选课、交费均可通过网络在线操作完成。学习结束后,教务部通过成绩数据库印制规范格式的北京大学暑期学校成绩单寄发给学生。本校生则通过原校内教务系统进行管理,修课结果自动转入其成绩库,纳入毕业总学分。
  开放的暑期学校是将课堂向社会开放,是对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更有效的利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务部承担着暑期学校的主体工作:教学与教务管理。但因为在暑期办学,而且有校外甚至国外师生的参与,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会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如财务部、国际合作部、图书馆、计算中心、餐饮中心、教室管理中心、保卫部及社区服务中心等,这就需要从学校方面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保证暑期学校教学的顺畅运行,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
  
  四、开展暑期学校办学机制的研究与宣传,促进暑期学校在国内的发展
  
  在暑期学校办学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对暑期学校办学机制的研究与宣传,先后发表《谈大学开放教学体系的构建》、《中美大学暑期学校实践比较》等文章,对于制约暑期学校发展的制度因素如收费、校历适度统一、学分转换等问题提出建议。
  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对全国高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曾受北京市教委邀请,在“北京市高校教务处长联席会”上介绍经验,在“首届全国高校联合办学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上作主题发言。此外,还向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门来访的高校介绍学期制度改革和暑期学校办学经验,力图促进开放的暑期学校在国内的广泛发展。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生教育机构开展了学期制度改革和暑期学校办学的探索,这些高校包括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黑龙江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
  过去6年,北京大学以开放的暑期学校为核心,对高校原有的春秋两个学期的旧有学期制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初步实现了开放性、国际化和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目标。暑期学校的制度创新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请进来”“走出去”提供了适宜的平台。学生和教师在暑期以学术为目标的自由流动,将有效促进知识的交流和传播,使学生得到更丰富的学术滋养,这无疑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开放的暑期学校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为有效的形式。2009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签署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可以预见,暑期学校将成为9校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开放的暑期学校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由相对封闭办学走向开放教学体系的标志。如果全国更多的大学能够举办开放的暑期学校,通过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将是中国高等教育为“人才强国”战略作贡献的崭新渠道。■
  注:本文所述项目获200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教务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较大的结构性调整,在教育资源重组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本科普通高校类型——综合性学院,如宜春学院、嘉兴学院、淄博学院、呼伦贝尔学院等。这类综合性学院既不同于那些有很高知名度的全国性综合大学,也不同于那些有行业背景特色的师范学院、工业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等,它们往往是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这些高校原本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1998年,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领袖乌戈查韦斯一举赢得大选登上总统宝座,结束了国家政权被两大传统政党把持近40年的历史,开启了委内瑞拉政坛的新篇章。多年来,查韦斯大刀阔斧地在委内瑞拉开辟着一条玻利瓦尔革命之路,从建设“有人情味的资本主义”、寻求“第三条道路”,到公开反对资本主义,思想主张逐渐左转,最终将奋斗目标确立为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21世纪社会主义”。2006年12月大选中,查韦斯顺利蝉联总
刘慧,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女教授协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政府采购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党代会代表,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起草组成员及顾问。撰写《政府采购概论》、《国际招标与投标》、《WTO(政府采购协议)导论》等专著。主持国家部委研究课题10余项,涉及政府采购国际化问题
十七大以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主要领导及直属单位领导和各处室部门负责同志,一起进行了多次的集中理论学习,并对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了专题讨论。大家结合十七大精  神,对首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了总体分析与展望。    十七大报告中的高等教育命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对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在1973年出版了名为《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颤抖》的著作,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彼时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民生凋敝,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众所周知,早在1816年,在圣赫勒拿岛流放的拿破仑一世就曾说过:“中国,还是让他继续沉睡吧,一旦觉醒,整个世界将为之颤抖。”  1972年,中国人均收入为132美元,世界排名第114位;美国当年人均收入为6094美元,世界排名第2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工作突出重点,展现特色,扶持开发出一批体系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逐渐完成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在管理过程中,学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教材质量。     领导亲自参加教材建设工作    为加强学校教材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多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多位学校领导参加了教材建设委员的工作并承担了教育部精品教材建设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
时至这个“五四”,父亲离开我们就算整三年了。他與癌症缠斗了两年多,最终还是败下阵来。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然而落到具体每一个人的头上,却是结结实实的爱与痛,相聚与离别,喜悦与悲伤。不得不说,他从生病到死亡,对我影响深远。过去我意气风发,恨不得主宰世界,后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极其愚蠢和幼稚,我们不但主宰不了世界,连自己的命运都主宰不了。在那之后,宿命论在我的人生观里逐渐占据了主导。我按点作息,坚持锻炼,
第五次代表大会    共产国际“五大”于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在莫斯科召开。关于哪些中国人出席了共产国际“五大”,有下列几种说法:  其一,李大钊、王荷波、彭述之、刘清扬(女);其二,陈独秀、李大钊、罗章龙、刘齐佳、彭述之;其三,李大钊、王荷波、姚佐唐、刘清扬、彭述之;其四,李大钊、彭泽湘、卜士奇、刘清扬。也许还有其他的说法。    一、关于陈独秀是否出席共产国际“五大”的问题。在共产国际
作为写作者,面对白花花的稿纸或电脑屏幕,总希望还能发现一些新鲜点,总希望自己日益枯竭的想象力,还能有一点点放飞。无论对于写什么还是怎么写,写作者都是贪新厌旧的。写多了土地上的人,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遭遇围绕在海南岛周围的那片蔚蓝海水——此前,我并非想不到要去写,而是积累不够,没有一个核心的意象把关于大海的一切统筹到一起。直到我知道了一个东西叫《更路经》。  所谓《更路经》,用简单点的话来讲,就
近年来,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成为引发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诱因。早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便在演讲中阐明了相似的观点,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