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带,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中欧班列的大部分货物通过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直接达到欧洲国家。内蒙古现有19个对外开放口岸,口岸作为对外开放的桥梁,做好口岸外宣工作,对于树立自治区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影响,促进对外开放,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各个口岸和口岸所在地宣传部门在口岸外宣方面来看,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对俄、对蒙口岸外宣的一道风景线。
一、口岸外宣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的各个口岸认真实施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向北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中蒙口岸、中俄口岸地域优势,积极运用各种外宣渠道,不断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及困难,从我们调研的几个口岸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大外宣的认识不足
各个口岸在口岸建设工作中,考虑的是进出口、经济指标及硬件设施建设多一些,没有把对外宣传纳入到口岸总体工作之中。一般性安排部署和一般性要求多,具体的、任務性的安排部署少,没有把加强口岸外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尤其是在形成大外宣认识问题上存在认识不足,其实大外宣,不只是对外国,应该包括国内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特区和台湾省,都应该纳入到大外宣范围内。
(二)涉外部门协调不够
涉外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不够,信息不畅,各行其是,口岸外宣缺乏科学的协调机制,对职能部门的外宣工作没有硬性要求,外宣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整合和利用,没有充分形成对外宣传的合力。各涉外部门各行其道,缺少协调,甚至相互制约,不能形成合力。
(三)外宣手段和方法不多
目前,为境外客人生活服务的外宣品无论是数量和种类还是质量和品位,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外宣工作手段单一,方法不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通过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外宣活动不够广泛,缺乏整体上的策划。好多口岸外宣还是停留在通过传统媒体或者传统方法进行宣传,无法保证快捷、全面、形式多样。
(四)外宣经费不足
各个口岸普遍存在外宣经费不足的情况,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来完成大外宣所需要的经费。这里主要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需要的资金。
比如,二连浩特口岸外宣窗口显示屏等一些设施已经陈旧、落后,急需更换或增加新的刷屏机或触摸式电子查询系统;对外宣传形象片、纪念品制作需增加投入;《二连浩特·斯拉夫蒙文报》缩短办报周期,编印成本不堪重负;外宣节目采编制作设备缺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经费不足等等,说明在外宣窗口建设、外宣品制作、外宣媒体建设、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仍显投入不足。
满洲里口岸目前与境外媒体合作的形式主要以购买版面、购买电视时段为主,此项经费没有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不足导致外宣“溢出效应”无法深入开展。
(五)对外宣传平台偏少
从各个口岸的情况来看,很难完成宣传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这里需要外宣媒介、专业人员、技术人才、政策和资金支持。一个口岸很难撑起一个功能齐全的外宣融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营。
(六)对外宣传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外宣长效机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应该从全国和全区的角度建立一整套长效外宣机制,从全区一盘棋的思维出发,建立符合蒙古国、俄罗斯实际情况的对外宣传长效机制,真正达到“向北开放”的全面、全方位开放的大外宣格局。
(七)对外宣传工作的创新力度欠佳
目前各个口岸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搞些口岸外宣,对外宣传的创新方面方法不多,效果欠佳。只是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交流活动、文化节之类的单一内容宣传。
(八)“边境之窗”工程应该全面铺开
目前内蒙古只有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少数几个口岸成为“边境之窗”工程试点城市,正在开始建设当中。
“边境之窗”工程应该尽快覆盖自治区各个口岸,对外宣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使各个口岸早日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外宣传。
二、需要采取的对策
(一)构建大外宣格局
各个口岸改革过去新闻外宣单兵作战模式,在自治区宣传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工作,要制定好外宣计划,定时限、定篇数,目标分解、责任到人,提高发稿率,抢占大媒体,培育内部竞争机制,奖励突出贡献者。专业外宣队伍与社会外宣力量并重,凝聚外宣合力,构建“大外宣”格局。
(二)打造一个融媒体平台
各个口岸继续办好已有传统媒体,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集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于一体,具有浓郁地缘和文缘气息的新媒体平台。
各个口岸外宣媒体要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外宣媒体的强大向外传播能力,及时传播各自口岸的特色和优势,组团向外传播国家和自治区的集体形象。
(三)开展一个品牌或多个品牌文化活动
各个口岸系统梳理现有文化交流活动,在原有文化活动基础上,扩大规模、充实内容、创新手段做大做强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开展新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自治区层面上每年举办品牌文化活动,一致面对对象国,树立文化品牌。
一个品牌活动可以分成主场和若干分会场,各个口岸同时开展活动,共同打造一个品牌,向国内外发挥辐射作用,逐渐建设成国内外知名品牌活动。
(四)建立一套常态化交流机制
各个口岸积极利用好商贸洽谈、国际论坛等交流机制,借助中蒙新闻论坛、中蒙博览会等成功案列,在口岸外宣上建立一套涵盖口岸地区所有行业的对外交流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互联互通,与俄罗斯和蒙古国建立无障碍交流和合作通道。 (五)努力建设综合协调机制
目前各个口岸急需建立一套对外综合协调机制,来统筹协调与对象国的一切事宜。这种机制应该建立在自治区一级,各个口岸按照对外交往需要进行上报,自治区主管单位根据各个口岸实际情况,进行批复,并逐步下放批复权力,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对外宣传机制。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个口岸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没有及时沟通出现外交上的尴尬情况。比如某个口岸曾经有某国的新闻媒体通过个人关系到他们管辖区域进行采访活动。但是当地宣传部门发现时那些人已经进行了相关采访活动,而且没有发现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事情,纯粹友好采访交流活动。但是那些人没有履行相关手续,所以公安和安全部门及时制止了那些人的采访活动。宣传部门只能按照相关规定规劝那些记者返回该国。由于沟通不畅,此类事情险些闹成国际纠纷。
如果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按机制办事,相关口岸所在部门层层上报、批复、办手续,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六)外宣產品制作向精品进军
为改变各个口岸外宣产品不多,尤其是精品力作不多窘境,外宣主管部门按照重点单位、重点景区、重点企业把外宣内容与外宣形式并重,强化外宣产品策划制作,丰富充实外宣载体。根据口岸外宣工作实际需要,完善外宣产品的种类、数量及规格,按照“五个一”要求,对“一本简介、一本旅游手册、一本投资指南、一本画册、一部形象片”的制作实行动态化管理,并加以完善实施。
外宣产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各个口岸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纸质和互联网相结合方式,分别制作外宣品,根据需求发放外宣产品,达到宣传各自口岸的目的。
(七)进一步加强外宣队伍建设
各口岸要提高外宣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外宣团队主动服务全区外宣大局的意识。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和自治区媒体及新媒体的沟通合作,对蒙、对俄务实合作、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建设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展宣传报道,讲好各个口岸故事。加强与上级外宣主管部门沟通联络,协调口岸联建联运、教育、广电、文化、旅游、外事、招商等部门,建立外宣联动机制,培育包装丰富的口岸外宣资源,把各类经贸活动策划运作成外宣项目。
(八)做好外宣阵地建设
各个口岸应该结合现有设施,在口岸合适位置设立覆盖入境人群的实体信息中心,集资讯发布、信息查询、政策宣传、文化传播、视频观看、广播收听、阅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做到服务功能全面、内容更新及时、操作使用方便。分别用对象国语言和文字提供上述服务为上策。各个口岸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各大媒体记者、摄影家、画家、文化界名人开展口岸采风活动;在做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网络宣传,依法对网上意识形态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网上新闻传播秩序;充实和完善外宣资料库,建设集文字、视频、音频、图片为一体的外宣资料档案,夯实外宣基础工作,加大精品“采访线”和“采访点”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为媒体记者做好“一站式服务”。
(九)建立互派记者采访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中蒙新闻论坛等各种媒体交流合作机会,建立起涵盖全区的与对象国互派记者采访合作机制,使其长效化、制度化,实现互派记者采访无障碍机制,统一管理,真正实现新闻媒体互联互通。
目前,各个口岸都与毗邻地区进行互派记者采访活动,进一步深化毗邻地区的相互了解和深入沟通。比如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在毗邻的蒙古国东方省和中戈壁省成立记者站,很好的解决了互派记者事宜。自治区宣传部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各个口岸所在地互派记者成为常态化制度化。
(十)积极推进“走出去”工程
国家大力提倡外宣工作“走出去”工程。“走出去”工程的核心是第一步“走出去”,第二步“走进去”,第三步深深扎根,实现“五通”。自治区宣传部鼓励新闻媒体在对象国建立代理处和办事机构,与对象国相关单位建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工作关系,以此推动“走出去”工程。
给予各个口岸一定的“走出去”工程经费,鼓励“走出去”的媒体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深化“走出去”的效果,真正“走进”对象国民众的心里。
(十一)大力实施“国门形象建设工程”
每一个口岸就是一座中国形象大门,每一个口岸的外宣工作的好坏影响到自治区乃至中国的国门形象,因此做好口岸外宣工作关系到自治区、国家对外形象,因此国门形象建设工程至关重要。
国门形象是综合性形象工程,口岸是真实展现国门形象的最佳场所。通过爱国教育,通过参观国门,让每一位中国人产生自豪感,让外国人产生亲切感,有好感,通过国门形象展示增进周边国家和中国的传统友谊、良好的经贸关系和友好的国际关系。
自治区宣传部协调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向外展示健康向上的内蒙古和中国形象。
作者简介:金山,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运营推广部高级编辑;韩红霞,内蒙古日报社索龙嘎新闻中心编辑
编辑:长 青
从各个口岸和口岸所在地宣传部门在口岸外宣方面来看,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对俄、对蒙口岸外宣的一道风景线。
一、口岸外宣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的各个口岸认真实施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向北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中蒙口岸、中俄口岸地域优势,积极运用各种外宣渠道,不断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及困难,从我们调研的几个口岸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大外宣的认识不足
各个口岸在口岸建设工作中,考虑的是进出口、经济指标及硬件设施建设多一些,没有把对外宣传纳入到口岸总体工作之中。一般性安排部署和一般性要求多,具体的、任務性的安排部署少,没有把加强口岸外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尤其是在形成大外宣认识问题上存在认识不足,其实大外宣,不只是对外国,应该包括国内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特区和台湾省,都应该纳入到大外宣范围内。
(二)涉外部门协调不够
涉外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不够,信息不畅,各行其是,口岸外宣缺乏科学的协调机制,对职能部门的外宣工作没有硬性要求,外宣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整合和利用,没有充分形成对外宣传的合力。各涉外部门各行其道,缺少协调,甚至相互制约,不能形成合力。
(三)外宣手段和方法不多
目前,为境外客人生活服务的外宣品无论是数量和种类还是质量和品位,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外宣工作手段单一,方法不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通过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外宣活动不够广泛,缺乏整体上的策划。好多口岸外宣还是停留在通过传统媒体或者传统方法进行宣传,无法保证快捷、全面、形式多样。
(四)外宣经费不足
各个口岸普遍存在外宣经费不足的情况,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来完成大外宣所需要的经费。这里主要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需要的资金。
比如,二连浩特口岸外宣窗口显示屏等一些设施已经陈旧、落后,急需更换或增加新的刷屏机或触摸式电子查询系统;对外宣传形象片、纪念品制作需增加投入;《二连浩特·斯拉夫蒙文报》缩短办报周期,编印成本不堪重负;外宣节目采编制作设备缺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经费不足等等,说明在外宣窗口建设、外宣品制作、外宣媒体建设、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仍显投入不足。
满洲里口岸目前与境外媒体合作的形式主要以购买版面、购买电视时段为主,此项经费没有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不足导致外宣“溢出效应”无法深入开展。
(五)对外宣传平台偏少
从各个口岸的情况来看,很难完成宣传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这里需要外宣媒介、专业人员、技术人才、政策和资金支持。一个口岸很难撑起一个功能齐全的外宣融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营。
(六)对外宣传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外宣长效机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应该从全国和全区的角度建立一整套长效外宣机制,从全区一盘棋的思维出发,建立符合蒙古国、俄罗斯实际情况的对外宣传长效机制,真正达到“向北开放”的全面、全方位开放的大外宣格局。
(七)对外宣传工作的创新力度欠佳
目前各个口岸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搞些口岸外宣,对外宣传的创新方面方法不多,效果欠佳。只是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交流活动、文化节之类的单一内容宣传。
(八)“边境之窗”工程应该全面铺开
目前内蒙古只有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少数几个口岸成为“边境之窗”工程试点城市,正在开始建设当中。
“边境之窗”工程应该尽快覆盖自治区各个口岸,对外宣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使各个口岸早日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外宣传。
二、需要采取的对策
(一)构建大外宣格局
各个口岸改革过去新闻外宣单兵作战模式,在自治区宣传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工作,要制定好外宣计划,定时限、定篇数,目标分解、责任到人,提高发稿率,抢占大媒体,培育内部竞争机制,奖励突出贡献者。专业外宣队伍与社会外宣力量并重,凝聚外宣合力,构建“大外宣”格局。
(二)打造一个融媒体平台
各个口岸继续办好已有传统媒体,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集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于一体,具有浓郁地缘和文缘气息的新媒体平台。
各个口岸外宣媒体要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外宣媒体的强大向外传播能力,及时传播各自口岸的特色和优势,组团向外传播国家和自治区的集体形象。
(三)开展一个品牌或多个品牌文化活动
各个口岸系统梳理现有文化交流活动,在原有文化活动基础上,扩大规模、充实内容、创新手段做大做强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开展新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自治区层面上每年举办品牌文化活动,一致面对对象国,树立文化品牌。
一个品牌活动可以分成主场和若干分会场,各个口岸同时开展活动,共同打造一个品牌,向国内外发挥辐射作用,逐渐建设成国内外知名品牌活动。
(四)建立一套常态化交流机制
各个口岸积极利用好商贸洽谈、国际论坛等交流机制,借助中蒙新闻论坛、中蒙博览会等成功案列,在口岸外宣上建立一套涵盖口岸地区所有行业的对外交流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互联互通,与俄罗斯和蒙古国建立无障碍交流和合作通道。 (五)努力建设综合协调机制
目前各个口岸急需建立一套对外综合协调机制,来统筹协调与对象国的一切事宜。这种机制应该建立在自治区一级,各个口岸按照对外交往需要进行上报,自治区主管单位根据各个口岸实际情况,进行批复,并逐步下放批复权力,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对外宣传机制。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个口岸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没有及时沟通出现外交上的尴尬情况。比如某个口岸曾经有某国的新闻媒体通过个人关系到他们管辖区域进行采访活动。但是当地宣传部门发现时那些人已经进行了相关采访活动,而且没有发现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事情,纯粹友好采访交流活动。但是那些人没有履行相关手续,所以公安和安全部门及时制止了那些人的采访活动。宣传部门只能按照相关规定规劝那些记者返回该国。由于沟通不畅,此类事情险些闹成国际纠纷。
如果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按机制办事,相关口岸所在部门层层上报、批复、办手续,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六)外宣產品制作向精品进军
为改变各个口岸外宣产品不多,尤其是精品力作不多窘境,外宣主管部门按照重点单位、重点景区、重点企业把外宣内容与外宣形式并重,强化外宣产品策划制作,丰富充实外宣载体。根据口岸外宣工作实际需要,完善外宣产品的种类、数量及规格,按照“五个一”要求,对“一本简介、一本旅游手册、一本投资指南、一本画册、一部形象片”的制作实行动态化管理,并加以完善实施。
外宣产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各个口岸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纸质和互联网相结合方式,分别制作外宣品,根据需求发放外宣产品,达到宣传各自口岸的目的。
(七)进一步加强外宣队伍建设
各口岸要提高外宣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外宣团队主动服务全区外宣大局的意识。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和自治区媒体及新媒体的沟通合作,对蒙、对俄务实合作、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建设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展宣传报道,讲好各个口岸故事。加强与上级外宣主管部门沟通联络,协调口岸联建联运、教育、广电、文化、旅游、外事、招商等部门,建立外宣联动机制,培育包装丰富的口岸外宣资源,把各类经贸活动策划运作成外宣项目。
(八)做好外宣阵地建设
各个口岸应该结合现有设施,在口岸合适位置设立覆盖入境人群的实体信息中心,集资讯发布、信息查询、政策宣传、文化传播、视频观看、广播收听、阅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做到服务功能全面、内容更新及时、操作使用方便。分别用对象国语言和文字提供上述服务为上策。各个口岸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各大媒体记者、摄影家、画家、文化界名人开展口岸采风活动;在做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网络宣传,依法对网上意识形态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网上新闻传播秩序;充实和完善外宣资料库,建设集文字、视频、音频、图片为一体的外宣资料档案,夯实外宣基础工作,加大精品“采访线”和“采访点”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为媒体记者做好“一站式服务”。
(九)建立互派记者采访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中蒙新闻论坛等各种媒体交流合作机会,建立起涵盖全区的与对象国互派记者采访合作机制,使其长效化、制度化,实现互派记者采访无障碍机制,统一管理,真正实现新闻媒体互联互通。
目前,各个口岸都与毗邻地区进行互派记者采访活动,进一步深化毗邻地区的相互了解和深入沟通。比如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在毗邻的蒙古国东方省和中戈壁省成立记者站,很好的解决了互派记者事宜。自治区宣传部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各个口岸所在地互派记者成为常态化制度化。
(十)积极推进“走出去”工程
国家大力提倡外宣工作“走出去”工程。“走出去”工程的核心是第一步“走出去”,第二步“走进去”,第三步深深扎根,实现“五通”。自治区宣传部鼓励新闻媒体在对象国建立代理处和办事机构,与对象国相关单位建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工作关系,以此推动“走出去”工程。
给予各个口岸一定的“走出去”工程经费,鼓励“走出去”的媒体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深化“走出去”的效果,真正“走进”对象国民众的心里。
(十一)大力实施“国门形象建设工程”
每一个口岸就是一座中国形象大门,每一个口岸的外宣工作的好坏影响到自治区乃至中国的国门形象,因此做好口岸外宣工作关系到自治区、国家对外形象,因此国门形象建设工程至关重要。
国门形象是综合性形象工程,口岸是真实展现国门形象的最佳场所。通过爱国教育,通过参观国门,让每一位中国人产生自豪感,让外国人产生亲切感,有好感,通过国门形象展示增进周边国家和中国的传统友谊、良好的经贸关系和友好的国际关系。
自治区宣传部协调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向外展示健康向上的内蒙古和中国形象。
作者简介:金山,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运营推广部高级编辑;韩红霞,内蒙古日报社索龙嘎新闻中心编辑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