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过程,就是把小学生培养成一个综合素养都在正确道路上的过程,因此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刻不容缓。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
教育心理学中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对“教学”两个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此应理解为:一位老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总体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达到能够自己学的程度,而不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只有从根源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研究,总结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于主动学到的知识也是最为印象深刻的。作为一个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所以习惯的塑造和养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一个有意义的预习能够缩短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的时间,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1]。在小学很多课文后面的习题中,第一题都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此篇文章。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赵州桥》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个笼统的词语,老师则可以将预习内容细化,比如:要求学生先将课文朗读三遍,并且将课文中的生字自行查字典;生词读懂,并将意思标注旁边;对于不懂的句子用笔标出来。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具体的方向,有了求知欲,才会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做到最大的集中,对于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也会重点听教师讲解或者主动向教师请教,这样就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到课堂上短短40分钟的时间,使学生主动去求教,而不是老师“求”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逐渐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活教材内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
虽说应试教育有它的优点,比如说可以让学生自律地去学习,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但是应试教育也不乏不足之处,如:封闭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下降等。就小学生而言,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迸发性在三、四年级为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到了四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语文教育更应及时跟上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变化。
现在有许多学校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将课堂教学模式改为小组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没有疏远感,学生特别容易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与同学之间也能有更深入的交流;从三年级开始,老师将写作形式逐渐加大难度,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变成要求按一定顺序写一篇记叙文或状物类的文章;从五年级开始,老师则又逐渐开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交流能力,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课文内容,并以辩论的形式去培养学生的交流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很小的改变,但每一个细微的改变却都是顺应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
三、深入挖掘教材信息,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小学生就是一张张白纸,而不同的教育则是不同颜色的彩笔,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在白纸上画出绚丽多彩的图画。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直至将来肩负起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因此,在小学这一重要的教学阶段,培养其树立正确的担当意识,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所以老师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教学内容,深挖教材信息,使其很好地延伸到培养小学生的担当意识上,从而全方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文章《云雀的心愿》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因为,文中对小云雀所见恶劣环境的描绘以及云雀妈妈的语言,能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其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可以结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明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对于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可以做一些什么等。具体来说,保护环境就是应该从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随手将路上的塑料瓶扔到垃圾桶里,做好垃圾分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自己的小举动来影响其他人,使更多的人一起来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内容,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教育。如,春游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开展有意义的课外阅读,为提升学生素养保驾护航
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就应给其提供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为了保证小学生心灵不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帮助其建立一个正确的三观,教师应该展开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选取一些内容积极向上、赋予孩子正能量的读本,以更好地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并且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中汲取文化,感受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其充分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2]。小学生的晶体智力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时期,他们的记忆能力呈直线上升趋势,记忆的东西也比其他年龄段记得更清晰,所以在小学阶段,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得利最大的,这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身心,更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将这种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活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担当意识,以及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这四个角度,来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
教育心理学中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对“教学”两个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此应理解为:一位老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总体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达到能够自己学的程度,而不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只有从根源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研究,总结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于主动学到的知识也是最为印象深刻的。作为一个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所以习惯的塑造和养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一个有意义的预习能够缩短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的时间,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1]。在小学很多课文后面的习题中,第一题都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此篇文章。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赵州桥》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个笼统的词语,老师则可以将预习内容细化,比如:要求学生先将课文朗读三遍,并且将课文中的生字自行查字典;生词读懂,并将意思标注旁边;对于不懂的句子用笔标出来。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具体的方向,有了求知欲,才会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做到最大的集中,对于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也会重点听教师讲解或者主动向教师请教,这样就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到课堂上短短40分钟的时间,使学生主动去求教,而不是老师“求”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逐渐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活教材内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
虽说应试教育有它的优点,比如说可以让学生自律地去学习,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但是应试教育也不乏不足之处,如:封闭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下降等。就小学生而言,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迸发性在三、四年级为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到了四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语文教育更应及时跟上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变化。
现在有许多学校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将课堂教学模式改为小组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没有疏远感,学生特别容易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与同学之间也能有更深入的交流;从三年级开始,老师将写作形式逐渐加大难度,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变成要求按一定顺序写一篇记叙文或状物类的文章;从五年级开始,老师则又逐渐开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交流能力,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课文内容,并以辩论的形式去培养学生的交流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很小的改变,但每一个细微的改变却都是顺应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
三、深入挖掘教材信息,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小学生就是一张张白纸,而不同的教育则是不同颜色的彩笔,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在白纸上画出绚丽多彩的图画。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直至将来肩负起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因此,在小学这一重要的教学阶段,培养其树立正确的担当意识,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所以老师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教学内容,深挖教材信息,使其很好地延伸到培养小学生的担当意识上,从而全方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文章《云雀的心愿》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因为,文中对小云雀所见恶劣环境的描绘以及云雀妈妈的语言,能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其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可以结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明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对于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可以做一些什么等。具体来说,保护环境就是应该从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随手将路上的塑料瓶扔到垃圾桶里,做好垃圾分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自己的小举动来影响其他人,使更多的人一起来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内容,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教育。如,春游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开展有意义的课外阅读,为提升学生素养保驾护航
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就应给其提供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为了保证小学生心灵不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帮助其建立一个正确的三观,教师应该展开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选取一些内容积极向上、赋予孩子正能量的读本,以更好地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并且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中汲取文化,感受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其充分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2]。小学生的晶体智力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时期,他们的记忆能力呈直线上升趋势,记忆的东西也比其他年龄段记得更清晰,所以在小学阶段,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得利最大的,这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身心,更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将这种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活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担当意识,以及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这四个角度,来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