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读文、品文、作文三个方面浅谈语言表达训练的技巧,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56-02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对语文基本方法的初步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交际能力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对语文有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教学,是语言能力体系的构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读文——感悟、理解、积累。
  加强朗读,重视语言训练。“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应先从朗读入手。在朗读的过程中,仔细推敲,不断思考与感悟,将课文的语言作为桥梁,实现和作者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体会出来,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在朗读时,通过心、眼、口、耳并用,能够多角度地体察作品的内蕴。在引领学生朗读的同时在教学中我还侧重了以下几点:
  1.重视范读。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地调节自身情感,在恰当的时候注意对自己情绪的调动,将自己融入到课文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情绪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写的境界里,使他们有更鲜明的感知。
  2.引导美读。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感情充沛地读,将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切地体会作者的喜与悲。不做统一的读法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阅读,形成自己的个性。
  3.训练精读。精读要求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仔细推敲作品中的字、词、句,体会其中的语气变化,对作品的内涵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入挖掘。在训练学生精读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将一些批注的方法教授给他们,如可以用“∞∞”表示好词好句,用“≈”表示重点句,“?”表示疑点,还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写在文旁。
  二、通过品文——赏玩、摩挲、沉淀。
  所谓语感是一种细微、敏锐、准确的语言感受能力,其特征表现为非理性。有了良好的语感能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发掘语言的精髓,感受其趣味,能够使人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语感这东西,‘如水在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要紧”。在培养语感的方法上,叶圣陶先生更有一语道破的阐述:“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词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是的,良好语感的形成仅仅靠查字典进行理解,仅仅从语言文字上去领会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相似的背景下进行更真切的体验,从而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鉴赏能力,诱发敏锐的语感。如《燕子》一课中写道“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微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引导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时,抓住“五线谱”三个字,联系自己见过的五线谱,脑海中就形成了“五线谱”的表象,从而体会到语言的趣味性及情境的美妙。
  在新的课程標准下,语文教学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材料,并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发现语文规律,而不应该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不能孤立的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而应该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一点一点渗透,以更好地深化语感。
  三、通过作文——消化、存贮、应用。
  语言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解、感悟是前提,反复实践是基础。语言训练一定要强化实践,这是对教学的最好体验。
  只有通过反复的言语实践,直观地感受言语对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嘴、动情。我在进行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讲解时,给学生留十五分钟时间,让他们当一回诗人,也来“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致,都很认真地投入到创作中。从一首首稚嫩的诗行中,从他们带劲的朗读自己的作品时的模样,我们看到了智慧和创造的灵光在闪亮。
  除了作诗,我在课堂上还有效利用教材资源:仿写现代诗、续写故事、古诗新编等等,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我会在这个领域潜心思考,不断探求。
  参考文献:
  [1]杨晓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14(7):127.
  [2]谢钱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9):47.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授和能力培养,又要重视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内容蕴含的真善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也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几点极具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程 构建 策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按照介绍自己、朗读诗文、持稿演讲、即兴演讲等步骤,循序渐进,开展课前几分钟主题演讲活动,寓教于乐,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激发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更精彩,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很好的训练方式,小演讲,大收获。  【关键词】课前 演讲 课堂 精彩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课前积累活动的实
期刊
【摘要】新素质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对学生各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追求,力争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采取课堂微课辅助教学,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梳理知识。本文就将研究如何有效的在核心素质导向下进行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提出一些看法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微课 小学语文 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的启蒙阶段,其教学质量与之后语文学习关联性极强。在小学阶段进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以此为核心,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语文素养培养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社会的互动中实现。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
期刊
【摘要】鉴于世界当代史紧密结合现实的特点,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该课程应本着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理念,在课堂上进行时事评论的深度写作,同时辅之以研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世界当代史 教学模式 时事评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41-01  世界当代史是历史专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微博、微信等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学习工具。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成為了语文教师的一项新的挑战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微应用程序的了解,试着探究出能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微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教学 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近年来,校园内外学生的暴力事件频发,很多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欠缺,平时将自己放在中心的位置,不尊重和关心他人,过分的重视物质、心胸狭隘,不重视精神世界。因此,现阶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地位,更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培养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推崇。本文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作些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儿童故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一课堂教学,是为适应中职生学情特点而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中职生 学情 学生主体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12-01  一、学情分析及设计意图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情普遍表现为:学生自
期刊
【摘要】这些年来,社会上关于高中生打架斗殴、杀人、自残的新闻层出不穷,年轻人对于他人生命的漠不关心,对于自己生命的冷漠态度,实在让人心惊。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旨在为高中生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生命教育 渗透
期刊
【摘要】当前,小学生朗诵文本时广泛的存在着唱读现象,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提升受限,二是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无法合理调控学习和教师缺乏有效引领。改变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唱读 朗读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