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和追究责任、提高监管成效的重要途径。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本概念
  
  所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指当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时,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过程进行追踪溯源的行为。基于追溯结果,可对有问题的农产品实行下架召回、封存处理等措施,并依法对责任主体进行处罚。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及时、准确查找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处罚的重要依据,是政府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要是“责任追溯”。
  生产销售记录和包装标识是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一般的加工产品,只要有符合规定的包装标识和健全的“索证要票”制度,一旦出了问题,比较容易追溯到责任主体(即生产商或经销商)。但是,农产品具有一定特殊性,有些农产品是无法包装的,如鲜活畜、禽、水产品等;还有一些农产品在收购、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要经过多次集散和拆分,如谷物、蔬菜、瓜果等,增加了包装标识的难度。特别是我国农户平均经营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在现阶段还难以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并进行规范的包装和标识。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础是相关责任主体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包装标识等管理制度。但是,责任追溯本身并不是、也没有必要成为一项日常性、经常性的工作。一般而言,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需要启动责任追溯:一是消费者或经营者发现农产品质量有问题后向政府部门投诉、报告或举报。二是政府部门在例行抽检或随机抽检中发现农产品有质量问题。因此,农产品安全追溯的主要目的是尽快追查到责任主体,需要追溯的也主要是基本信息,包括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等。同时,由于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该是“全程追溯”。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行为的主体是政府监管部门,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因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要合理划分政府与企业(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不能去承担应该由企业等市场主体承担的责任。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中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十分重视。2009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201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近年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相关的法规制度不断健全,追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农业部门在一些地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一)抓好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和包装标识规定的落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并保存两年,食品(含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包装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未包装的农产品,应当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相关信息。只要这些制度和规定能够落实,通过生产销售记录,大多数农产品就能够实现可追溯。
  (二)切实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关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大宗农产品跨地区流通的主要渠道,一旦出了质量问题,社会影响较大。在产地批发市场准入环节,要扎实做好农产品可追溯信息的登记工作,这是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第一道主要关口。产地批发市场作为经营主体,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抽检的同时,要认真核实和记录农产品的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收购人、进场日期等信息,作为农产品可追溯信息的基本内容,通过纸质记录或标识码等方式,随着农产品进入下一个流通环节,做到“信息流”与“物流”同步。相关信息不完整的,不得进入批发市场销售。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供货人、场内经营者、采购商等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标识代码和信用档案,以利于相关信息的记录和追溯。
  (三)积极解决小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可追溯问题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最薄弱环节是千家万户小农分散生产、不易包装的农产品。从实践看,这类农产品的产地如果能够标识到乡镇、重点村或规模种养户,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能够通过收购商进一步追溯到生产者。如果追溯不到生产者,则由收购商承担相应责任。因此,要着重从三个方面提高可追溯性:一是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在收购时要如实记录农产品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等信息,并在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时按照规定进行登记、标识。二是加强基层农产品追溯服务,建立县级农产品追溯管理服务站,对县域内各乡镇、重点村、规模种养户进行统一规范的产地编码,规范农产品标识信息的内容和格式,统一制作发放农产品产地信息标识码,以便于各类生产经营者进行登记和标识。三是对于在本地分散收购、直接运到外县销售的农产品,在出境之前及时发放产地信息标识码。
  (四)大力推进农产品追溯标准化和追溯信息电子化
  尽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核心环节―生产销售记录和包装标识制度等已做出明确规定,近几年农业部门也在试点基础上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通则》等行业标准,但由目前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记录的信息内容、信息类型、追溯方式、技术手段等仍千差万别,缺乏统一规范,特别是农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和包装标识,大部分还停留在纸质信息的阶段,一旦出了问题,不但直接影响追溯效率,影响对问题产品的及时处理和对相关责任主体的及时追究,而且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追溯信息无法共享,还增加了追溯难度和成本。为此,要抓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相关标准,包括通用基础标准、信息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规范农产品追溯记录的内容和格式,明确农产品追溯信息编码规则,采用统一规范的标识技术,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收购、批发、销售等环节可追溯信息的标准化、电子化,尽快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标识码,并能够随着农产品流通过程及时添加新的信息,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全程追溯。要结合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管理业务流程,加快开发和推广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效率,增强追溯的时效性。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要与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紧密结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都是农业部门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重要支撑手段。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已有一定基础,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检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已有近1000个县建立了农产品质检站,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日常监测制度日益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检验检测工作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出问题多是通过检测发现的,或需要通过检测进行确认。农业部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例行监测或随机抽检时,也必须要知道所检测农产品产地、流通过程等信息。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要与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相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要与检验监测工作相结合。
  (二)近期要重点加强县级农产品追溯管理和服务能力
  要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着力加强县级农产品追溯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按照全国统一的编码规则,对县域内各乡镇、重点村(规模种养户)等进行规范的产地编码,并对本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企业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等)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以便于标识。二是以县域为单元统一制作产地信息标识码,并对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发放。特别是对于本地生产、收购后直接运到外县销售的农产品,要加强服务和监管,及时发放产地信息标识码,确保产地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加强对县域内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培训,提高他们对所生产、销售的农产品依法规范包装、正确标识的意识和能力,并加强日常监督和核查。
  (三)支持相关责任主体的加强追溯能力建设
  要加强监管和引导,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产品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法建立生产档案,规范农产品包装和标识。严格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管理,把可追溯信息是否完整、准确,作为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的必要条件。严格农产品生产销售索证要票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和超市等安装使用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支持企业建立内部追溯管理系统,提高追溯的标准化、电子化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是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途径。基于企业角色绿色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主要有搞好产品的绿色设计研发、探索循环经济生产路径、构建稳定的绿色供应链等;基于政府的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途径主要包括努力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建立绿色金融支持机制等。  关键词:绿色竞争力 生态经济 黄河三角洲    一、引
期刊
编者按: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朱之鑫副主任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社会管理纳入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本刊刊发《宁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路》文章,供参考。    今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宁波市
期刊
摘要:《劳动合同法》虽然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事实仍不正当地促使了劳务派遣业的非正常繁荣,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合理构建劳务派遣单位的权责利刻不容缓。  关键词:劳务派遣 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规范,整体上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但实践中劳务派遣单位“守法成本高,违法成
期刊
传媒产业,因其产品属性、生产机制等的特殊性,有着与一般产业类型迥然不同的运作规律。观察大量现实案例不难发现:无论是某一家具体媒体,或是某一类特定媒体,谁的运营模式与要素分配越接近产业本质,越符合产业规律,谁就拥有越好的市场表现和成长空间。因此,在媒介产业格局发生巨变的今天,对产业本质的把握与探讨实际上是在寻找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所在。  一、从“注意力”、“影响力”到“整合力”  中国对传媒产业本质及
期刊
由于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结构不合理,加之受地域和体制影响,我国农业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这也是导致长期以来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之一。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目前现状来看,主要依赖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如果农业产业长期处于传统的耕种形态,不能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不能推陈出新,将无法有效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甚至导致系列的终端市场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福建亿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200
期刊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能源运输供需两旺,国内需求稳定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有所放缓,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有所增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一)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6月份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以来,月度工业生产增速基本处于1
期刊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治理虽然在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控制上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但环境状况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工业三废排放居高不下;重点行业能耗、水耗指标高位运行;大气污染呈复合型态势,治理难度加剧。能源资源方面,单位GDP能耗、水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能源供应告急与消费中的浪费同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废物减量化投资不足并存。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
期刊
管理国际化的挑战:  摘要:西方管理思想自国际化进程以来就不断影响中国,面对全球一体化趋势和管理本土化应用需要,中国开始把眼光投到蕴含管理思想的传统文化上,由此引起了中国式管理与西方管理的应用上的争论。本文纵观中西式管理发展史,提炼中西式管理差异,把握中西式管理的交融趋势,最后总结中国式管理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国式管理西方管理融合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一度风靡中国,但这些管理理论在中国大都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波特五力模型这一典型有效的行业环境分析工具,从潜在入侵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生产商的威胁、现有企业竞争对手情况五个方面对我国工程监理行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关键词:工程监理行业波特模型    一、引言    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竞争状况已成为影响工程监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需要分析本行业的竞争状况,以确
期刊
(本刊讯)近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出台《意见》?  答: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