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小学生是思想、思维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教师教学创新的突破点。基于此,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学习升学压力,也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学习对自己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他们更快速、更牢固地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重点之一,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充分挖掘数学的趣味性,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是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观察他们的学习习惯。其实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会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获得赞扬。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跟学生讲解教材上所展示出来的图形都是属于什么图形,那么学生肯定会觉得这个课程很无聊,就会在下面开小差,东张西望。这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例子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大家一起讨论每一类图形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室、看看自己的书桌上、想一想自己的家里,有什么东西也是属于这些图形的。此时,学生也会很好奇,到底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这些形状的。当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教师还要及时地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数学这门学科最明显的两个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书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的神经不要太紧绷,用平和的心态去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让全部学生起立,根据教师的口令转身或者抬手。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对“位置”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前,教师可以跟学生说“同学们,一会你们要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哦,讲解以后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游戏,等一下讲解的内容就是游戏的通关秘籍哦”。毕竟,爱玩是每个小学生的通性,教师这样说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完了以后,教师拿出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小动物吃水果的障碍物游戏,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应该怎么走,能够吃到自己想吃的水果。通过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效果很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联系实际生活
因为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理解知识点最好的方式就是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从具体、直观的事物来向学生解释相应的数学概念,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数学奥秘,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直观教学法
小学是学生刚开始系统的接受知识的阶段,他们的年龄还小,也没有学习经验,理解能力也不强,对于一些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他们会觉得有难度,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教学法最适合他们,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要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形成一种数学好难学的想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运算,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小玩具作为辅助教学的道具,吸引学生的目光,在课程的最后可以将这些小玩具送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作为奖励,使其继续保持。先让学生通过对玩具数一数的形式认识1~ 5,然后再看看不同的玩具分别有几个?合在一起有几个?拿走了两个还剩几个?进而引出加减法的概念。合在一起相当于加法,拿走相当于减法,用这种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
五、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概念,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慢慢引导学生,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时间的时钟。首先,向学生展示整点的时钟,让学生观察,这些时钟的指针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整点的时钟、分针都是指向数字“12”,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到多少就是几点;然后教师再出题让学生快速的判断时钟上的时间是几点,如果再过5个小时,时针和分针会在什么位置。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和自己的观察,掌握了时钟整点的特征,就能够很快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还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学生也更乐于接受知识,发现数学的乐趣。
六、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的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将教材上枯燥的知识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相关的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情境创设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做游戏、看视频、生活案例展示等方式来创设情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程导入环节,这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一些比较难的知识,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单调的说教式课堂,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收获成就感,通过一些活动、情境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秋雅.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 小学生(中旬刊),2018(2).
[2]林小琴.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11):47.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学习升学压力,也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学习对自己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他们更快速、更牢固地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重点之一,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充分挖掘数学的趣味性,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是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观察他们的学习习惯。其实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会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获得赞扬。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跟学生讲解教材上所展示出来的图形都是属于什么图形,那么学生肯定会觉得这个课程很无聊,就会在下面开小差,东张西望。这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例子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大家一起讨论每一类图形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室、看看自己的书桌上、想一想自己的家里,有什么东西也是属于这些图形的。此时,学生也会很好奇,到底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这些形状的。当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教师还要及时地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数学这门学科最明显的两个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书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的神经不要太紧绷,用平和的心态去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让全部学生起立,根据教师的口令转身或者抬手。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对“位置”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前,教师可以跟学生说“同学们,一会你们要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哦,讲解以后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游戏,等一下讲解的内容就是游戏的通关秘籍哦”。毕竟,爱玩是每个小学生的通性,教师这样说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完了以后,教师拿出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小动物吃水果的障碍物游戏,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应该怎么走,能够吃到自己想吃的水果。通过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效果很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联系实际生活
因为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理解知识点最好的方式就是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从具体、直观的事物来向学生解释相应的数学概念,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数学奥秘,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直观教学法
小学是学生刚开始系统的接受知识的阶段,他们的年龄还小,也没有学习经验,理解能力也不强,对于一些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他们会觉得有难度,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教学法最适合他们,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要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形成一种数学好难学的想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运算,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小玩具作为辅助教学的道具,吸引学生的目光,在课程的最后可以将这些小玩具送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作为奖励,使其继续保持。先让学生通过对玩具数一数的形式认识1~ 5,然后再看看不同的玩具分别有几个?合在一起有几个?拿走了两个还剩几个?进而引出加减法的概念。合在一起相当于加法,拿走相当于减法,用这种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
五、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概念,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慢慢引导学生,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时间的时钟。首先,向学生展示整点的时钟,让学生观察,这些时钟的指针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整点的时钟、分针都是指向数字“12”,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到多少就是几点;然后教师再出题让学生快速的判断时钟上的时间是几点,如果再过5个小时,时针和分针会在什么位置。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和自己的观察,掌握了时钟整点的特征,就能够很快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还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学生也更乐于接受知识,发现数学的乐趣。
六、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的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将教材上枯燥的知识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相关的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情境创设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做游戏、看视频、生活案例展示等方式来创设情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程导入环节,这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一些比较难的知识,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单调的说教式课堂,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收获成就感,通过一些活动、情境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秋雅.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 小学生(中旬刊),2018(2).
[2]林小琴.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