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也需要心理辅导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glankej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也变得尤为需要。
  [关键词] 教师 心理健康 因素 表现 严重性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也变得尤为需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教师的个性品质、素质状况乃至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所以,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可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无法拟补的伤害。教师常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是被人们当做楷模来学习。教师也常被人们比作春蚕,比作蜡烛。我们经常用来形容教师的两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那么,教师是圣人、是神吗?只知道象“春蚕”、“蜡炬”一样付出,而不求回报。当然不是,教师也是凡人,他也要追求凡人所追求的一切,也要经历来自生活的各种烦恼,也有喜怒哀乐。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如果教师只付出,不求回报,那么,教师对于自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能得到疏通吗?教师的内心能有光亮吗?教师的内心如果没有光亮,他怎么能把温暖带给其他的孩子?教师的心理如果不健康,他带领的这些孩子们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又怎么能够保证健康地成长?所以,教师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心理健康辅导就是让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受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所以,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是必需的。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个人主观因素
  1.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
  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关系。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教师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的情境中否定自己、体验自卑,把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视为是自己失败和无能的结果,从而深陷于焦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之中,影响心理健康。可见,教师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对其心理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个体的需要发展受阻
  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需要的满足是个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正如马斯洛(A H Maslow)所说,低级需要是一种缺失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人的社会性、精神性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满足不充分则会出现动机缺乏、情绪失调、性格怪异等。就教师这个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显得尤为突出。在教师成长与发展水平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依次关注自我生存、教学内容、学生发展、自我成长与职业发展——其需要的发展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教师的工作动机也主要来自环境适宜、安全保障、归属与支持、公平、尊重与地位、抱负与目标等。然而在现实中,教师的这些基本需要往往得不到重视并受到限制,或者纯精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和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自我发展的需要受到阻碍,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抑郁、职业倦怠等。
  3.人际适应能力较差,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保证教师顺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教师在校内与学生打交道的时间多,除工作关系外,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机会较少,但是教师在工作中所经受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情绪失调,如果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及时得到宣泄,积攒下来就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另外,由于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较狭,因此其所获得的情感支持就可能使教师得不到满足,当情绪和压力无法宣泄时,教师就会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影响人际关系,造成恶性循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的教师,一旦有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少有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倾诉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打骂学生、体罚学生、对家庭成员发脾气、把家长当出气筒等,或者是表现为交往退缩,对家庭事务缺乏热情,对教学工作也缺乏热情等。
  4.教师自身的压力
  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应,这种反应对教师的良好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易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症状。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角度来看,教师所体验到的压力比其他职业的人高很多,其主要来源有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足的工作条件、时间的紧迫感、经济压力、缺乏教育支持等。
  (二)外部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
  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在教师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力。同时,面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教师可能缺少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他们一方面想要了解社会的变化,一方面又受到墨守成规的困扰,这就形成心理矛盾。尤其是,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这就有可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心理问题。此外,在社会公众方面,一般把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等都归罪于教师,这就直接或间接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威望,减少了社会对教师的支持,这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同样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此外,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也会使教师感到心理不平衡。
  2.学校因素
  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如教师角色模糊、工作量负荷增大、自己的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都易于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另外,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密切相关。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被教师关注,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易为教师所控制,这也对教师构成心理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中小学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常使教师有可能产生厌倦感,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3.教育职业的客观因素
  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着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首先,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往往给予教师过高的职业期待,认为教师应当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担负着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才的重任;传递并创造着社会的精神文化。这种期待无形之中给了教师一种莫大的精神压力。其次,教师担负着多种角色——角色过度负荷。教师是一个角色过多的忙碌者!扮演多种角色,因其要求和期望各不相同,容易导致角色混乱和冲突,产生角色压力。最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与教学强度和难度的增加,使教师紧张、焦虑不堪。教育教学领域积淀下来的许多弊端、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使教师长期处于变化和不确定的挑战之中,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超负荷的工作与相对偏低的工资福利待遇导致教师心态失衡。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教育是一种精神消耗。经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抵抗能力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比学生更需要心理咨询。面对心理问题,教师比学生更束手无策。很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如2000年,王有智对陕西部分地区15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评测验,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和男性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王有智:《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载《青年研究》,2000(9)。)2000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载《辽宁教育》,2000(9)。)2002年,研究者对浙江6所中学167名教师进行测试,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56%;山区学校教师和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教师心理问题尤其突出,青年教师较中老年教师心理问题突出。(吴樟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载《教育探索》,2002(5)。)2004年,向祖强、邢红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州市各区的40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广州市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比较低,与国内正常成年人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向祖强、邢红:《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种种迹象表明,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问题,而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对学生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生理与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更为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的交叉变动。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容易引起一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病等。不良情绪的积累也很容易引起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
  (二)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不仅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教师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事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有的甚至发生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教师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等。由于教师与经常接触的人不能协调关系,久而久之便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紧张的人际关系,多与教师偏狭、多疑、嫉妒等不良个性因素有关,经常生活在紧张关系中,又会强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
  (三)职业行为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受益,若教师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是学生。教师心理问题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上课马虎对付,教学形式死板;粗暴惩罚学生,时常小题大做,抓住学生的小错不放,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在教学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意见,甚至是领导的建议,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
  (3)对学生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烂泥糊不上墙”,从而不再关心学生。
  (4)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每天都想着另觅高职,因而自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四)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1)生理上,经常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等;
  (2)心理上,觉得工作无意义、无价值、枯燥、重复、琐碎,感到自己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常产生厌倦、抑郁、压抑、焦虑、烦恼等负性情绪;
  (3)行为上,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不愿钻研。此外,教师的职业倦怠还直接影响其教学品质,使其创造性降低,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如今教师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助于缓解教师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帮助教师处理好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自信心。所以,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月龙.心理健康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4]谌业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四川教育网.
其他文献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一九五八年八月,邓佩珍老师在宜春师范短训班结业后,怀着把一切献给山区教育事业的激情,来到了大岭民办小学。大岭小队位于深山之中,周围群山环绕,是当年红
本研究采用基于GC-SIM-MS的拟靶向的代谢组学技术,以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和sck)和野生型水稻叶片及种子样本作为分析对象,开展转基因对水稻叶片和种子的非预期效应评价,进一步
会议
要想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就要努力将数学教材转变成生活化的形式,并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充分联系起来,教师要学会运用好学
由于FTO基因在维持能量平衡及稳态中的作用,本文推测FTO基因的表达升高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而FTO会使m6A去甲基化而降低其水平。基于以上分析,在本研究中建立了HPLC-MS/MS
会议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各个学段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学生应该具备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品质及能力.在数学课堂
为人一定要立“志”,而且应该立大志。为人如果不立志,或者生平无大志,混混噩噩,庸庸碌碌,是会虚度自己的一生的。做事一定要有“气”,而且应该有朝气。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
匍匐栽培大有可为周恩(东北农业大学)匍匐栽培栏目主持人梁彤栏目主持人简介:梁彤,男,1941年10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1966年12月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明水县果树示范场
◆摘 要: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存在较强的攀比心理,为社会与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但对社会与父母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而懂得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的德育,加强感恩教育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缺失原因;渗透策略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还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校的生活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摘要:数学课上是否见过两种现象,一种学生课前积极准备上课所要学习的部分,上课听教师讲解很是如痴如醉,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以及思考,课后整理笔记以及反复回顾课堂所学内容;一种学生课前不准备,上课不思考,课上听教师讲课如唐僧念经头疼欲裂或者心态好的人就将教师讲的“天书”当作摇篮催眠曲表现得昏昏欲睡。尽管如此,数学是每位学生都必须要学的,前期的学习与后期的复习是在互补,于是前期的学习基础要牢固,进度要有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