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雕一口罩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uoxia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历日本系列(七)
  特约撰稿人_海尔凯特发自日本编辑_王众
  口罩在日本已经成为文化的缩影,从一块白色的不织布口罩中,我们就能窥探出这个社会的精细、专注、守序、闷骚,以及神经质。
  很
  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才是真正的口罩消费大国。
  但是,当你来到东京或大阪的街头,如果看到满大街密集恐惧症一样的口罩,可千万别误会,这不一定是有啥疾病在肆虐。在日本,因呼吸道疾病戴口罩的人,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2013年春天,笔者曾采访过位于东京秋叶原附近一家专门生产口罩的企业。我国市面上一些进口的日本口罩品牌就出自那里。记得当时他们非常“厚道”地派出两位美女接待,其中一位还是在上海留学过的,中文说的特别好。
  戴口罩是时尚
  根据那家公司对消费者的调查研究,日本人戴口罩的动机有5大类。
  第1类自然是“默认属性”—预防疾病。去年日本人对PM2.5还没什么概念,“疾病”主要是说感冒,以及日本的“国民病”—花粉症。
  喜欢戴口罩的第2类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女人”。在日本,成年女性出门必须要化妆。虽不要浓妆艳抹,但素面朝天绝对是不行的,这早已成为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礼仪之一。去超市买菜也要化妆,下楼扔垃圾也要化妆……这样的生活简直就非人道啊!想偷个懒,该怎么办呢?戴个口罩 呗……
  第3类,是不想在公众场合引人注目的人。这未必是名人,你我任何人恐怕都会有脸不想被人看到的时候,比如今天气色不好、长痘痘、痘痘又破啦……据口罩公司的用户调查,日本人无论模样丑俊,几乎所有“对自己长相特别在意”的人,都更愿意选择戴口罩出门。
  第4类,容易感到干燥的人。春季,先不提大气污染,就算是日本这样空气很好的地方,户外空气湿度也在30%以下;室内也不一定好得到哪儿去。尤其在空调环境里,口干舌燥在所难免,皮肤也容易干燥不适。而且日本的女人脸上都是带妆的,干燥的空气无论如何都令人介意。戴上口罩,用自己呼出的空气来为自己保湿,多么简单有效。结合前文的第2类人,也就是说日本女人无论是否化妆,都可能喜欢戴口罩……
  而最后这第5类人,就比较有趣了。
  在大和民族中,A型血占了绝大多数。大家都知道,A型血据说是对环境、他人、秩序比较敏感的一类,甚至有人说这就是整个日本社会重视“守序”的原因。那么,当一个人发现身边许多人都开始戴口罩时,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去买来戴,哪怕他并不知道口罩对自己有什么用。这就是第5类:羊群效应下的从众者。套用社交媒体术语,也可以解释为这包含了一种“病毒式传播”的因素。
  口罩:日本民族特性的重要观照
  相应的,由于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大部分日本人对“个性”特别谨慎。很多“个性生意”在日本很难做,因为他们并不愿意和别人太不一样。比如曾在我国热火朝天的手机彩铃,在日本却至今难以打开市场。
  口罩也是一样,那些五颜六色、造型独特的个性口罩,虽然网上也有卖,但在日本的街头是几乎看不到的。顶多会带有淡淡的粉色,显示出一点点女性特色而已。
  但个性毕竟是存在的,只不过日本人往往把它们隐藏得很深,不为外人轻易得知罢了。
  虽然长得似乎都差不多,但事实上,为了满足“不化妆出门”而设计的口罩,和为了“预防干燥”而设计的口罩,其实从里到外都完全不一样。乍看白得有些无聊的口罩世界,其实是一个风格特色五花八门、市场细分已近极致的缤纷天地。
  用一种广告语格式的说法:在日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罩。
  在那次采访中,笔者脑子里反复出现“一生雕一佛”这句感慨。日本的口罩商早已将你我对于口罩的需求,研究得远比你我更清楚。
  先说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PM2.5。
  在大多数日本口罩的包装上,都印有“99%cut”的标记。它的意思是说,“经过专业测试,直径3微米以上的细菌、病毒、飞沫有99%无法穿过口罩”,这几乎可以说是日本口罩的标准防护等级。绝大多数病毒的直径都大于3微米,而日本每年春季肆虐的花粉症,其花粉颗粒的尺寸更是超过30微米。
  而PM2.5,顾名思义,就是直径2.5微米以下微粒。
  去年春天,那家口罩公司的美女非常坦诚地对我讲:他们没做过PM2.5测试,但各口罩公司已经和相关研究所进行协商,预计很快就将着手测试、研发防护PM2.5的口罩。
  在那次采访结束几个月后,笔者就见到了打着“PM2.5对策”的口罩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药妆店中。通过PM2.5测试的口罩,会在包装上鲜明地打出标识;而没有通过测试的,决不允许利用模糊字眼来误导消费者。
  说完复杂的微米颗粒检测,再说说最简单的—尺寸。
  口罩尺寸不合脸,其实是件特不爽的事:太大了,就漏风,起不到防护作用;太小了,又会显脸盘胖得像张饼。根据日本口罩公司持续多年大样本的调查统计,他们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人类面部的尺寸,与身高、体重、肩宽、腰围、颈长、耳廓的关系是—木有任何关系。
  唯一的定论:普遍来说,男人脸更大些,小孩子脸更小些。仅此而已。
  所以,日本大部分口罩商,会把一款产品做出3、4个尺寸来。每个尺寸的横幅差为15毫米,方便消费者选择。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让我很是感慨:为了强化口罩的密封性,也为了缓解戴眼镜时起雾,日本绝大多数口罩的上沿,都附有树脂鼻翼。这个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但在最小尺寸的口罩中,却并没有这个装置。因为戴这个尺寸的基本是小孩子,在他们的追跑打逗中,树脂鼻翼有极低的概率,会成为他们稚嫩鼻梁骨的安全隐患。
  日本人的细致与服务精神,真的是随处可见。
  Less is more
  再说另一个特性—隔离效力。
  那些“99%cut”的口罩,通常都采用了3层特制的布料组合,以实现对飞沫和花粉的完美阻挡。不过,这样却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前文说了,很多人戴口罩并不是为了预防疾病。那些不想被看到面孔的人,还有纯粹是懒得化妆的人。他们并不需要什么99%cut,其实更多的人也不需要“PM2.5对策”。相反,隔离效果过好的口罩,佩戴时间过长容易感到胸闷气短。毕竟,口罩多少会让呼吸显得不那么顺畅。
  所以,商家也会生产一些只有两层布的口罩,甚至会把布的密度做得稍稍稀疏一些,以方便呼吸、减轻重量。与此同时,这些口罩一律采用标准的长方形,只为最大限度把面部遮住。而且,为了保护皮肤,口罩的面料(尤其是挂耳的部分)更加柔软,弹性适中,而且边角的做工相当考究,绝不允许突出的布边划到皮肤。
  算下来,和那些99%cut、PM2.5对策比起来,这样貌似“偷工减料”的产品,做工反而可能更加精细。毕竟,不为预防感冒而戴口罩的人,是将它们作为日常必需品来使用的。所以,任何一点微小瑕疵,日积月累都可能变成大问题。更何况,这是上脸的东西。
  可以说,口罩在日本已经成为文化的缩影,从一块白色的不织布口罩中,我们就能窥探出这个社会的精细、专注、守序、闷骚,以及神经质。
  所谓“口罩文化”这种现象,在日本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在当时的采访中,我面前的姑娘是这样回答的:“从3、4年前新型流感爆发时开始,人们就经常带口罩。后来沙尘呀、PM2.5呀,接踵而至,大家也就渐渐习惯了。然后发现,原来平时带口罩也有这么多好处呀,就变成了今天的时尚。”
  我已经忘了当时自己是什么表情了……
其他文献
扯班级后腿的儿子到美国读高中后并不适应,龚彦如舍掉一切陪儿子度过精神苦闷期。当儿子被夸成一朵花重拾自信后,她觉得送儿子出国留学并陪他过渡,是她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儿子成了扯班级后腿的那号人  “不管花了多少钱,让小可出国留学是我们做的最正确的决定。”龚彦如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坐在靠椅上,对《留学》记者说起往事。去年5月,龚彦如的儿子李小可,已经在美国硅谷的一家社交网站安定下来,成为该公司负责交互设计
2007年新年伊始,12岁的济南女孩刘安然渴望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能看到韩国明星张娜拉,然而家里为给她治疗白血病早已债台高筑,无法满足她的要求。  张娜拉在网上看到相关报道后,牵挂着这个刘安然的命运,先后委派自己的经纪人及父亲专程飞往济南看望,还赠送给她一台笔记本电脑。为给她筹措治病钱,张娜拉除了自己捐款外,还发动自己的粉丝奉献爱心。后来,无数颗爱心汇聚成“张娜拉爱心基金”,专门用来救助济南市的
向叶平,当代女作家。先后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安徽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系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会会员。出版著作有《燕燕于飞》(中国文联出版社)和《向叶平作品:散文选》、《向叶平作品:中短篇小说选》(江苏美术出版社)等。  冬天结束了,在大雪灾无奈而伤痛的阴影里,伴随着似乎暴发于其时的全球性物价上涨,冬天终于渐行渐远。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阳光越来越多地
当见到曹雪时,你可能不会把如此儒雅的形象,与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憨厚可爱联想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创意的力量。曹雪是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冰墩墩”14人设计团队的负责人,一位特别有个性的设计师,一位不一样的“少数派”。“一切设计皆有创意”  从确定参与创作,到千稿万改尘埃落定,十个月的时间,让曹雪教授所带领的设计团队“生”下了这个可爱的“冰墩墩”。作为一名曾在专业广告公司坐
导语: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大改革已经被提了好多年,但连着提了这么多年都不见大动作。为什么这件中国有意、国际有心的事儿却成“难啃的骨头”,《留学》为此采访了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曾在英国赫尔大学研究教育管理的他,对此分析颇为深刻。  SA=Studying Abroad  C=车伟民  SA:这两年的教育国际化讨论中,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声音越来越高,但在外界看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是事
你可能不熟悉青年钢琴家张胜量,但一定听说过他的别名“牛牛”。  牛牛是很多人印象里的小天才。他有一双能弹9度的大手,双耳可以同时听出10个音。他4岁学琴,6岁在厦门举办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8岁被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17岁获茱莉亚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  不少人对牛牛的印象还停留在孩童时期,其实,24岁的他已经是一个身高185的大男孩了。  今年,牛牛又有了新动作。5月7日,他的最新专辑《
吴越没想到自己在《我的前半生》中扮演的凌玲会火成现在这个样子,更没想到,自己会因为逼真的演绎, 被黑粉在微博上肆意辱骂。这个如今40岁的女演员,对于女性、情感和时间,已经有着清晰、透彻又平和的认识。  咖啡馆的顶层阁楼里,午后的阳光从白色窗户中透过来,照在吴越的裙裾上。她穿着素色罩衫,只有脸上不经意间显露出来的皱纹暗示着年华的些许痕迹。去年,她刚刚度过了自己的第40个生日。  转眼间,距离第一次进
—曾培养出19名英国首相的伊顿中学校长利特尔近日表示,伊顿公学之所以能不断走出优秀毕业生,关键在于开创学生们自身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书本层面的教育。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15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拔计划。明年,我国将选拔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共2.5万人,比2014年增加17%。  教育部停止252个本科以下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教育部近日对615个高职高专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公示,其中252个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被停止办学,停办最多的为沪、鲁、浙、冀等地。
谈起当下海南的热词,“新海南人”一定名列其中。他们在海南安家落户,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个人才能,积极投身到海南自贸港建设中。  80后王业辉2020年入职海南全球贸易之窗,任合规风控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王业辉,跨越3000余公里“两进”海南,如今在海南自贸港点亮全新人生。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  每天早晨8点30分,王业辉准时到公司打卡。作为海南全球贸易之窗合规风控部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