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人这样说,在中国,最难逾越的生育门槛,不是狭长的输卵管和子宫,而是二胎。如今二胎生育政策放开了,是否再生却成了不少父母难以做出的抉择。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经典之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于是乎演变成国人口中的“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左手是蜜糖,右手是泥潭,为人父母的你该如何选择?
自从“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以来,生二娃的话题一直高温不减,不少夫妻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再生个娃能让孩子有个伴儿,还能解决将来的养老问题;有些人生二胎是盼望已久的事情,万事俱备只等政策落地;还有些小夫妻,本来打算将“丁克”进行到底,如今却改变路线,很想生两个娃。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儿,但是想要一个说生就生的孩子却没那么简单。二胎,不是想要就能要的,既要顾及经济能力、育儿成本、父母身体状况,也要考虑事业的取舍、教育的精力、住房的问题等,很多夫妻陷入纠结之中——生还是不生?
第二季《爸爸去哪儿》中,曹格被称作“最忙碌的爸爸”,左手牵着儿子,右手抱着女儿,两个孩子都正处会跑会闹、尚不懂事的阶段,“疲惫”两个字赫然写在曹格的脸上。不少网友感慨,“本来打算生二胎的,看曹格手忙脚乱的样子,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此外,“单独二胎”还衍生出诸多新的烦恼:二宝随谁的姓,一度引发众网友们的热议,律师表示孩子各随父母姓或导致财产继承方面的纠纷;最令人头疼的是,父母如何均匀分配对两个孩子的爱,这是个烫手的难题。
生二胎是一时冲动还是共同心愿?生下后如何抚养和教育?二宝会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格局,你准备好了吗?生与不生,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个繁冗的问答题,左右着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需要夫妻共同直面。
●赞成方:二胎是块宝
内心独白:
老话说,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儿女双全凑个“好”字,孩子至少不那么孤单了。困难时期拉扯好几个孩子都能活,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还能养不了?
专家点评: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极易引发心理问题。生二胎能让孩子拥有与手足共同成长的机会,相互扶持,而且将来父母不在了,也可相依相伴不会落单。
●反对方:养孩儿没那么简单
内心独白:
小儿难养绝不是空话,教育成本都是天文数字。社会压力这么大,能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已是呕心沥血,再生个娃,估计就会被双重负担拖垮。即使经济允许,也不想再受一回罪了!
专家点评:
很多夫妇对二胎说“不”,首当其冲是“经济+精力”问题,生娃养娃不是拍拍脑袋的事,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从少生孩子多种树”到“提高觉悟,为祖国多生孩子”,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金钱和时间。
●观望方:视情况而定
内心独白:
很想生二胎,但妻子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而且一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担心生娃影响发展;此外,父母体弱多病,生下来照看孩子也是个问题,不得不慎重考虑。
专家点评:
是否生二胎,不少人游移不定,不外乎两种情况:制约夫妻事业晋升;家庭内部存在冲突。无论何种矛盾,都是现实问题,应谨慎选择,理性权衡,不要盲目而行。
●恐惧方:想生不敢生
内心独白:
现在都嚷嚷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个幼儿园都得买学区房,大人的钱袋子根本跟不上孩子的需求啊!等他们长大,结婚生子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呢,这不是逼我们抢银行的节奏吗?很想生,但想想这些就恐惧不已。
专家点评:
教育支出的确令人头疼,而孩子将来谈婚论嫁、置办房产也是问题,这使有些夫妻对生二胎徒生恐惧。长线考虑是未雨绸缪,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应着眼于当下,不要过度施压,负重前行。
●纠结方:意见不统一
内心独白:
公婆重男轻女,非让再生个孙子,老公也跟着附和,以求传宗接代。我极力反对,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封建?再说了,两个孩子势必操心多,对他们的爱很难一碗水端平,不想其中一个受委屈,索性不想生。
专家点评:
很多老人想借“二胎”生个男孩,现代女性大都排斥,争执不下。有些夫妻担心很难给予两个孩子同等的爱,势必会影响孩子心灵的成长。对于这些分歧,双方都应坐下来平和交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体谅,便能寻找到出口。
家庭论坛:
二胎,甜蜜的负担
父母逼迫生二胎,事业发展受影响
口述者:单杉,男,34岁,审计经理
婚后第二年我和妻子有了女儿,妻子工作很忙,我长年在外地办事处工作,每个月回来一次,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特别少。好在母亲提前退休,帮着带孩子,省去我们很多事情。然而,去年父母得知二胎要放开的消息,催着我们再生个娃。我和妻子都耐心地跟他们说“没有那个精力”,母亲却总是声泪俱下地试图说服我们,还因此大病一场,于是我们心软下来要了二胎。
妻子生下了个男孩,全家喜不自禁,父母不惜血本雇了保姆,但还是忙不过来。妻子想去趟超市都离不开,上班更是妄想,只好辞职当全职太太,而我也不得不放弃晋升机会调回济南工作,以照顾孩子。现在满脑子都是孩子,根本没有心思发展事业,妻子抱怨连连,我也很无奈。
迷你点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生二胎必然会影响事业发展。但是,不应该为此唉声叹气,应该端正责任态度,建立新的事业规划。此外,男人要多给予女人情感支持,以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
目睹失独之痛,决定要二胎
口述者:简宁,女,39岁,投资顾问
我和老公都是事业达人,结婚第三年我们才有了儿子,儿子因早产身体不好,经常往返医院看病,很让人劳神费心。周围朋友讨论要二胎的话题,我俩立场很坚定——把这个儿子教育好就OK,二胎和我们无关。 朋友聚餐时,偶然得知同学静雯夫妇丧子,他们想再要个娃,却迟迟怀不上,尝试做试管婴儿时也被告知身体不允许。我去探望他们,回来后感慨万千,于是和老公定下生二胎的计划。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圈里朋友的各种劝告我们也都明白,但只要拥有信心,心中有爱,遇到的困难都能克服。我属于高龄产妇,怀孕过程也很是坎坷,老公和家人都对我呵护备至,给我打气,儿子也很期待能有个妹妹,我欣慰不已。现在怀孕四个月了,我仍沉浸在喜悦中。
迷你点评:“失独”已成为社会性问题,面对失独之痛,不少人跟风生二胎,以防范不测。不过,有生育意愿不等于能够生,应以身体状况为准绳,高龄产妇生育要考虑到风险因素,不可随波逐流。
儿子生了三个娃,累并快乐着
口述者:荆澎,男,56岁,传媒总裁
我是家中独子,母亲当知青时落下病根,不能再生,而父亲兄妹多,大伯大姑都有好几个孩子,父母眼馋不已。因为当时“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和妻子也只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婚后和儿媳打算生两个娃,觉得孩子多不孤单。头胎是个女孩,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
孙女三岁那年,儿媳再度怀孕,生下一对男孩,我的父母乐得合不上嘴,认为这是香火旺盛。照顾三个孩子把妻子和亲家母都累坏了,孙女也跟着夺宠,要么哭着跟妈妈睡觉,要么和两个弟弟抢东西,家里常常乱成一锅粥。三个孩子,实在累心,儿媳整天喊累,看娃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可想想他们带来的无尽欢乐,又觉得很自足,真是甜蜜的负担。
迷你点评: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一个“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从理论上看,孩子的童年期是4到7岁,这个时期夫妻选择要二胎比较明智,即大宝5岁左右再要二胎。因为,5岁以后的孩子独立意识会增强,能逐渐接受和理解大人的理念,夫妻可腾出时间和精力照顾二宝。
两性绿洲:
二胎的畅想与现实
生二胎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金钥匙
防范老龄化、解决养老难,生二胎只是一种可能,但绝不是一把金钥匙。养老是社会性难题,原因是多元化的,用增加孩子的数量作为解决办法,显然是狭隘的。因此,人们应理性思考、合理规划。养娃的成本存在市场炒作和夸大的嫌疑,而二胎争论也多半属于无谓的焦虑。是否生二胎,应遵从夫妻双方的共同意愿,根据个人情况科学选择,不要把“养老”这座大山全部压在孩子身上。
再生个娃,重启你的生活观
家中再添一个成员,不仅会改变家庭格局和生活方式,而且还要重新洗牌男女的婚恋观和价值观。从现实角度看,可能会带来三方面的不适应感:第一,对女性事业形成掣肘,人生出现不确定性;第二,生活态度发生变化,二人世界被打破,孩子将成为一切的重心;第三,亲密关系出现危机,孩子将成为利益争夺、婚内矛盾的导火索。对此,夫妻应放下情绪上的需求,多换位思考,既不要以爱的名义控制对方,也无需过度的恐慌。应积极地面对现实,重启生活观,让爱的能量充满家庭,携手走向幸福。
链接:想要再生娃,以下事项需注意 生二胎之前,夫妻应做足功课,除了经济和心理的准备之外,还要和大宝进行积极地进行沟通,让他从心里感觉到家中多个新生命是件美好的事情,家里的爱会越来越多;还要让大宝懂得分享,可通过发展友谊培养他的意识。
二宝出生后,大宝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争夺、讨巧、孤独等,即便是夫妻,也会存在角色混乱和权力争夺。虽然二宝对家庭格局有搅动作用,但夫妻应把这个时期视为“过渡期”,利用此契机重构新家庭,在承担上要达成共识,同时要让大宝感受到被爱、被呵护。
为了兼顾两个孩子,夫妻要注意几个忌讳:第一,不要总是比较两个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各自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第二,两个孩子不要长期分离;第三,不要动辄批评大宝“不懂事”,要读懂他行为背后的诉求。孩子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陪孩子长大,需要慢火细熬,这同时也是夫妻心灵成长的过程。
自从“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以来,生二娃的话题一直高温不减,不少夫妻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再生个娃能让孩子有个伴儿,还能解决将来的养老问题;有些人生二胎是盼望已久的事情,万事俱备只等政策落地;还有些小夫妻,本来打算将“丁克”进行到底,如今却改变路线,很想生两个娃。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儿,但是想要一个说生就生的孩子却没那么简单。二胎,不是想要就能要的,既要顾及经济能力、育儿成本、父母身体状况,也要考虑事业的取舍、教育的精力、住房的问题等,很多夫妻陷入纠结之中——生还是不生?
第二季《爸爸去哪儿》中,曹格被称作“最忙碌的爸爸”,左手牵着儿子,右手抱着女儿,两个孩子都正处会跑会闹、尚不懂事的阶段,“疲惫”两个字赫然写在曹格的脸上。不少网友感慨,“本来打算生二胎的,看曹格手忙脚乱的样子,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此外,“单独二胎”还衍生出诸多新的烦恼:二宝随谁的姓,一度引发众网友们的热议,律师表示孩子各随父母姓或导致财产继承方面的纠纷;最令人头疼的是,父母如何均匀分配对两个孩子的爱,这是个烫手的难题。
生二胎是一时冲动还是共同心愿?生下后如何抚养和教育?二宝会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格局,你准备好了吗?生与不生,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个繁冗的问答题,左右着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需要夫妻共同直面。
●赞成方:二胎是块宝
内心独白:
老话说,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儿女双全凑个“好”字,孩子至少不那么孤单了。困难时期拉扯好几个孩子都能活,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还能养不了?
专家点评: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极易引发心理问题。生二胎能让孩子拥有与手足共同成长的机会,相互扶持,而且将来父母不在了,也可相依相伴不会落单。
●反对方:养孩儿没那么简单
内心独白:
小儿难养绝不是空话,教育成本都是天文数字。社会压力这么大,能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已是呕心沥血,再生个娃,估计就会被双重负担拖垮。即使经济允许,也不想再受一回罪了!
专家点评:
很多夫妇对二胎说“不”,首当其冲是“经济+精力”问题,生娃养娃不是拍拍脑袋的事,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从少生孩子多种树”到“提高觉悟,为祖国多生孩子”,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金钱和时间。
●观望方:视情况而定
内心独白:
很想生二胎,但妻子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而且一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担心生娃影响发展;此外,父母体弱多病,生下来照看孩子也是个问题,不得不慎重考虑。
专家点评:
是否生二胎,不少人游移不定,不外乎两种情况:制约夫妻事业晋升;家庭内部存在冲突。无论何种矛盾,都是现实问题,应谨慎选择,理性权衡,不要盲目而行。
●恐惧方:想生不敢生
内心独白:
现在都嚷嚷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个幼儿园都得买学区房,大人的钱袋子根本跟不上孩子的需求啊!等他们长大,结婚生子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呢,这不是逼我们抢银行的节奏吗?很想生,但想想这些就恐惧不已。
专家点评:
教育支出的确令人头疼,而孩子将来谈婚论嫁、置办房产也是问题,这使有些夫妻对生二胎徒生恐惧。长线考虑是未雨绸缪,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应着眼于当下,不要过度施压,负重前行。
●纠结方:意见不统一
内心独白:
公婆重男轻女,非让再生个孙子,老公也跟着附和,以求传宗接代。我极力反对,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封建?再说了,两个孩子势必操心多,对他们的爱很难一碗水端平,不想其中一个受委屈,索性不想生。
专家点评:
很多老人想借“二胎”生个男孩,现代女性大都排斥,争执不下。有些夫妻担心很难给予两个孩子同等的爱,势必会影响孩子心灵的成长。对于这些分歧,双方都应坐下来平和交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体谅,便能寻找到出口。
家庭论坛:
二胎,甜蜜的负担
父母逼迫生二胎,事业发展受影响
口述者:单杉,男,34岁,审计经理
婚后第二年我和妻子有了女儿,妻子工作很忙,我长年在外地办事处工作,每个月回来一次,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特别少。好在母亲提前退休,帮着带孩子,省去我们很多事情。然而,去年父母得知二胎要放开的消息,催着我们再生个娃。我和妻子都耐心地跟他们说“没有那个精力”,母亲却总是声泪俱下地试图说服我们,还因此大病一场,于是我们心软下来要了二胎。
妻子生下了个男孩,全家喜不自禁,父母不惜血本雇了保姆,但还是忙不过来。妻子想去趟超市都离不开,上班更是妄想,只好辞职当全职太太,而我也不得不放弃晋升机会调回济南工作,以照顾孩子。现在满脑子都是孩子,根本没有心思发展事业,妻子抱怨连连,我也很无奈。
迷你点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生二胎必然会影响事业发展。但是,不应该为此唉声叹气,应该端正责任态度,建立新的事业规划。此外,男人要多给予女人情感支持,以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
目睹失独之痛,决定要二胎
口述者:简宁,女,39岁,投资顾问
我和老公都是事业达人,结婚第三年我们才有了儿子,儿子因早产身体不好,经常往返医院看病,很让人劳神费心。周围朋友讨论要二胎的话题,我俩立场很坚定——把这个儿子教育好就OK,二胎和我们无关。 朋友聚餐时,偶然得知同学静雯夫妇丧子,他们想再要个娃,却迟迟怀不上,尝试做试管婴儿时也被告知身体不允许。我去探望他们,回来后感慨万千,于是和老公定下生二胎的计划。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圈里朋友的各种劝告我们也都明白,但只要拥有信心,心中有爱,遇到的困难都能克服。我属于高龄产妇,怀孕过程也很是坎坷,老公和家人都对我呵护备至,给我打气,儿子也很期待能有个妹妹,我欣慰不已。现在怀孕四个月了,我仍沉浸在喜悦中。
迷你点评:“失独”已成为社会性问题,面对失独之痛,不少人跟风生二胎,以防范不测。不过,有生育意愿不等于能够生,应以身体状况为准绳,高龄产妇生育要考虑到风险因素,不可随波逐流。
儿子生了三个娃,累并快乐着
口述者:荆澎,男,56岁,传媒总裁
我是家中独子,母亲当知青时落下病根,不能再生,而父亲兄妹多,大伯大姑都有好几个孩子,父母眼馋不已。因为当时“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和妻子也只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婚后和儿媳打算生两个娃,觉得孩子多不孤单。头胎是个女孩,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
孙女三岁那年,儿媳再度怀孕,生下一对男孩,我的父母乐得合不上嘴,认为这是香火旺盛。照顾三个孩子把妻子和亲家母都累坏了,孙女也跟着夺宠,要么哭着跟妈妈睡觉,要么和两个弟弟抢东西,家里常常乱成一锅粥。三个孩子,实在累心,儿媳整天喊累,看娃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可想想他们带来的无尽欢乐,又觉得很自足,真是甜蜜的负担。
迷你点评: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一个“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从理论上看,孩子的童年期是4到7岁,这个时期夫妻选择要二胎比较明智,即大宝5岁左右再要二胎。因为,5岁以后的孩子独立意识会增强,能逐渐接受和理解大人的理念,夫妻可腾出时间和精力照顾二宝。
两性绿洲:
二胎的畅想与现实
生二胎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金钥匙
防范老龄化、解决养老难,生二胎只是一种可能,但绝不是一把金钥匙。养老是社会性难题,原因是多元化的,用增加孩子的数量作为解决办法,显然是狭隘的。因此,人们应理性思考、合理规划。养娃的成本存在市场炒作和夸大的嫌疑,而二胎争论也多半属于无谓的焦虑。是否生二胎,应遵从夫妻双方的共同意愿,根据个人情况科学选择,不要把“养老”这座大山全部压在孩子身上。
再生个娃,重启你的生活观
家中再添一个成员,不仅会改变家庭格局和生活方式,而且还要重新洗牌男女的婚恋观和价值观。从现实角度看,可能会带来三方面的不适应感:第一,对女性事业形成掣肘,人生出现不确定性;第二,生活态度发生变化,二人世界被打破,孩子将成为一切的重心;第三,亲密关系出现危机,孩子将成为利益争夺、婚内矛盾的导火索。对此,夫妻应放下情绪上的需求,多换位思考,既不要以爱的名义控制对方,也无需过度的恐慌。应积极地面对现实,重启生活观,让爱的能量充满家庭,携手走向幸福。
链接:想要再生娃,以下事项需注意 生二胎之前,夫妻应做足功课,除了经济和心理的准备之外,还要和大宝进行积极地进行沟通,让他从心里感觉到家中多个新生命是件美好的事情,家里的爱会越来越多;还要让大宝懂得分享,可通过发展友谊培养他的意识。
二宝出生后,大宝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争夺、讨巧、孤独等,即便是夫妻,也会存在角色混乱和权力争夺。虽然二宝对家庭格局有搅动作用,但夫妻应把这个时期视为“过渡期”,利用此契机重构新家庭,在承担上要达成共识,同时要让大宝感受到被爱、被呵护。
为了兼顾两个孩子,夫妻要注意几个忌讳:第一,不要总是比较两个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各自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第二,两个孩子不要长期分离;第三,不要动辄批评大宝“不懂事”,要读懂他行为背后的诉求。孩子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陪孩子长大,需要慢火细熬,这同时也是夫妻心灵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