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中庆,文学硕士,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讲师,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英语二级翻译。主要从事散文、小说创作及文学翻译。 在《海南日报》 《天涯》 《蔚蓝色文艺》 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及文章共40多篇,并已出版文学译著《逝者的盛宴》和《教堂建筑》 (合译,第二译者)。
翩翩少年,梦幻相随,织梦与筑梦源于此,而圆梦看似遥遥无期,但一切尽在无言的行动之中。蓦然回首,我的翻译梦则始于三十二年前就读高二时:那天我陪同学在新华书店买了《傅雷家书》,当天一口气读完之后,它激发了我的梦想,就是我将来也要像傅雷先生一样精通英语和法语,并出版自己的文学译著,成为翻译家。为了那个纯朴的翻译梦,我从那时起开始了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追梦之旅。
我高中读书时嗜书如命,但严重偏科,中英文名著广泛涉猎,其中包括《红楼梦》《古文观止》《道德经》等中国古籍,还有莎士比亚、托马斯·哈代、马克·吐温等英美文学经典英语原著。在这之前,我在高一时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新概念英语》和《高级英语》,还背过一遍商务版《英语小词典》。我在青少年时代的读书时光真是无忧无虑,毫无功利性,似乎也不是为了高考,就是喜欢阅读,充分享受读书之乐。当时我对读英文书的痴迷,也打动了我的英语老师,他同意我上课不听课,可以在课堂上读英文书刊。高中时,我每天上英语课就是阅读英文版《中国日报》和其他英美文学作品英文原著。每每抱着一本砖头厚的经典英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读得津津有味,进而废寝忘食,整个人沉浸在小说的氛围当中,与里面的男女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而该书成为我读完的第一部英文长篇小说。读到令人击掌叫好之处,每每都有将之翻译为汉语的冲动。于是,我就将一些有趣的英语散文翻译成汉语,发表在当时我担任副主编的学校文学刊物《星河》里面。
高中三年就在如此妙趣横生的读写译当中,缓慢地走向谢幕。那年的五月,高考之前,我母亲病逝。我毅然放弃高考,顶替我母亲的职位,成为仓库保管员,而后转为售货员。当时相对清闲的工作,让我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学习。我一边参加英语大专自学考试,还一边给客户做英语笔译,同时自学日语和法语。这时,我仍坚持自己的翻译梦。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名著《黛西·米勒》深受感动,兴趣所致,欣然动笔,翻译了其中的第一章到第二章,这是我从事文学翻译的开端。1989年圣诞节前夕,我特意翻译了美国著名文学刊物《哈珀斯杂志》上的一篇散文,投稿给当时国内知名的《读者》杂志。虽然初次投稿杳无音信,但是我仍然没有气馁,只觉得自己的翻译水平仍需提高。与此同时,我更加努力地读书与翻译,不但做文学翻译,也从事其他领域的兼职笔译工作。刚开始,我是做公益性的免费翻译,后来赚到的翻译稿酬我都拿来购买了中外文书籍。每次捧读着用自己的翻译稿酬买来的中英文书刊,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并为实现出版译著的梦想而做好准备。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我终于拿到了高教自考英语专业专科毕业证。1994年6月,我以初试和复试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英国渣打银行海口分行录用为银行职员。在该行工作期间,我大量阅读英法文原版書刊,经常笔译各类金融财经类材料,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稽核报告等重要文件。在业余时间,我还进行大量的专业翻译实践,为企业及客户笔译金融财经和科技类资料。在渣打银行工作期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译文发表“零的突破”。香港回归前,我从该地英文报刊翻译的一篇短文,名为《外地游客在香港买什么》,1997年6月15日发表在海南的《特区展望》杂志上。看到署我名字的汉语译文正式发表,这表明我的翻译梦正在迈向逐步实现的康庄大道。
果然不出所料,离开渣打银行海口分行后,我最终在深圳《中外酒店》杂志社的翻译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于1998年10月在深圳实现了职业的翻译梦。平生第一次担任专职翻译的感觉真令人兴奋,每天与文字为伍其乐融融,在电脑上敲打出译文的感觉真令人陶醉。专职翻译的工作不但让我有更多实践机会,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译文质量,不断地积累翻译工作经验,让自己的翻译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深圳工作期间,应《深圳青少年报》编辑的约稿,我在该报发表了三篇汉语译文,第一次尝到了发表译文获得稿酬的兴奋与成就感。但我还是非常渴望实现出版译著的梦想,看到朋友们的译著正式出版,并摆在新华书店销售时,自己又有了奋发努力的动力与激情。这时候,我想出版译著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与迫切,于是我一边多读书,多做翻译实践,努力为日后的书籍翻译工作做准备。
回海南工作之后,我真正进入了翻译行业,并在不同的公司与药厂从事专职的翻译工作。当专职翻译,有苦亦有乐,但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从事文字传译的快乐。有时候,为了完成紧急的翻译项目而加班加点,虽然有些辛苦,但我也很享受这个翻译过程。翻译项目交稿那一刻,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还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但由于我在深圳找工作时,某些人事部经理歧视自考生,于是我立志一定要考上全日制研究生,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精心准备与刻苦学习,并历经数次考研,我终于在高中毕业二十年后的2008年9月,考取海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全日制公费英语研究生。我希望借此契机,能够翻译书籍,并出版译著。
读研前的那个暑假,通过朋友介绍,我给成都一家文化公司翻译了十七世纪英国散文大师托马斯·布朗的散文名著《医者的宗教》和《致友人的信》及十八世纪英国散文大师塞缪尔·约翰逊的《托马斯·布朗爵士传略》,这三篇作品结集为《医者的宗教——托马斯·布朗医生文选》,经过数次修改,待明年出版。据该公司介绍,布朗医生的这本名著在我接手之前,曾有六位译者尝试翻译,有一位译者甚至已译完近万字,最终因难度太大而放弃。我由于具备阅读十六世纪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原著的英文功底,因此得以顺利完成这部十七世纪英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工作。因此,从事笔译工作,一定要有博览群书的阅读量,又要有专心研读某些经典原著的精读量,再加上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
我读研三年总共翻译了三本书,研究生毕业那年又翻译了一本印度女性文学作品集,恰恰是这本书成为自己出版的文学译著处女作,那就是2012年10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印度著名女作家芭尔巴尔·莎玛的短篇小说集《逝者的盛宴》。这是一本关于印度美食的小说,为了充分体验该书描写的印度饮食,并找到翻译此类文字的感觉,我去吃过数次印度菜。我正式出版的第二部译著是四位译者合译的《教堂建筑》一书,2013年10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其中我是第二译者。看到这本书由数位译者和数位编辑的精心工作而出版成书,以及亚马逊书店和当当网上书店里读者们对该书的赞美之词,我心中的兴奋与自豪之情难以言表。由于我读研时书籍翻译经验不足,忘记了完成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却翻译完了一本八万多字的书稿,最后被出版社退稿,只拿到一半稿酬的退稿费,这就权当经验教训与学习实践。近年,我又完成一本由俄罗斯专家的英文版书籍翻译而成的应用心理学译著及校稿,预计明年将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书。我是把书籍翻译当作精读的读书方式,另外是将好书及其译文与广大读者分享,赚钱倒是次要的。从事书籍翻译工作,更多的是分享与奉献;若以名利为目的从事书籍翻译工作,译者很难享受这个美妙的翻译过程,也无法翻译出质量更佳的文学或学术译作。优秀的文学译著应是钱钟书先生所言的“化境”,就是译文经过脱胎换骨,让汉语读者读译著的感觉,等同于原文读者读原著;其具体的翻译策略是归化,就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让译文顺畅通达,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与风姿,又不失为具有现代汉语特性的优美译文。
面对着已经实现的翻译梦,我现在仍然马不停蹄、一路驰骋在翻译的漫漫征程中,因为读者喜爱和认可我的译文,自己因此感到欣慰、自豪和具有成就感,但那更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回顾我过去二十多年的自学翻译和译事实践,自己仍喜为译者,乐为翻译,现在就以我自撰的一首短诗来自勉:“梅花香自风来寒,勤勉迻译立常志。万里航行已起帆,漫漫译途苦乐知。”
翩翩少年,梦幻相随,织梦与筑梦源于此,而圆梦看似遥遥无期,但一切尽在无言的行动之中。蓦然回首,我的翻译梦则始于三十二年前就读高二时:那天我陪同学在新华书店买了《傅雷家书》,当天一口气读完之后,它激发了我的梦想,就是我将来也要像傅雷先生一样精通英语和法语,并出版自己的文学译著,成为翻译家。为了那个纯朴的翻译梦,我从那时起开始了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追梦之旅。
我高中读书时嗜书如命,但严重偏科,中英文名著广泛涉猎,其中包括《红楼梦》《古文观止》《道德经》等中国古籍,还有莎士比亚、托马斯·哈代、马克·吐温等英美文学经典英语原著。在这之前,我在高一时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新概念英语》和《高级英语》,还背过一遍商务版《英语小词典》。我在青少年时代的读书时光真是无忧无虑,毫无功利性,似乎也不是为了高考,就是喜欢阅读,充分享受读书之乐。当时我对读英文书的痴迷,也打动了我的英语老师,他同意我上课不听课,可以在课堂上读英文书刊。高中时,我每天上英语课就是阅读英文版《中国日报》和其他英美文学作品英文原著。每每抱着一本砖头厚的经典英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读得津津有味,进而废寝忘食,整个人沉浸在小说的氛围当中,与里面的男女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而该书成为我读完的第一部英文长篇小说。读到令人击掌叫好之处,每每都有将之翻译为汉语的冲动。于是,我就将一些有趣的英语散文翻译成汉语,发表在当时我担任副主编的学校文学刊物《星河》里面。
高中三年就在如此妙趣横生的读写译当中,缓慢地走向谢幕。那年的五月,高考之前,我母亲病逝。我毅然放弃高考,顶替我母亲的职位,成为仓库保管员,而后转为售货员。当时相对清闲的工作,让我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学习。我一边参加英语大专自学考试,还一边给客户做英语笔译,同时自学日语和法语。这时,我仍坚持自己的翻译梦。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名著《黛西·米勒》深受感动,兴趣所致,欣然动笔,翻译了其中的第一章到第二章,这是我从事文学翻译的开端。1989年圣诞节前夕,我特意翻译了美国著名文学刊物《哈珀斯杂志》上的一篇散文,投稿给当时国内知名的《读者》杂志。虽然初次投稿杳无音信,但是我仍然没有气馁,只觉得自己的翻译水平仍需提高。与此同时,我更加努力地读书与翻译,不但做文学翻译,也从事其他领域的兼职笔译工作。刚开始,我是做公益性的免费翻译,后来赚到的翻译稿酬我都拿来购买了中外文书籍。每次捧读着用自己的翻译稿酬买来的中英文书刊,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并为实现出版译著的梦想而做好准备。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我终于拿到了高教自考英语专业专科毕业证。1994年6月,我以初试和复试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英国渣打银行海口分行录用为银行职员。在该行工作期间,我大量阅读英法文原版書刊,经常笔译各类金融财经类材料,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稽核报告等重要文件。在业余时间,我还进行大量的专业翻译实践,为企业及客户笔译金融财经和科技类资料。在渣打银行工作期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译文发表“零的突破”。香港回归前,我从该地英文报刊翻译的一篇短文,名为《外地游客在香港买什么》,1997年6月15日发表在海南的《特区展望》杂志上。看到署我名字的汉语译文正式发表,这表明我的翻译梦正在迈向逐步实现的康庄大道。
果然不出所料,离开渣打银行海口分行后,我最终在深圳《中外酒店》杂志社的翻译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于1998年10月在深圳实现了职业的翻译梦。平生第一次担任专职翻译的感觉真令人兴奋,每天与文字为伍其乐融融,在电脑上敲打出译文的感觉真令人陶醉。专职翻译的工作不但让我有更多实践机会,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译文质量,不断地积累翻译工作经验,让自己的翻译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深圳工作期间,应《深圳青少年报》编辑的约稿,我在该报发表了三篇汉语译文,第一次尝到了发表译文获得稿酬的兴奋与成就感。但我还是非常渴望实现出版译著的梦想,看到朋友们的译著正式出版,并摆在新华书店销售时,自己又有了奋发努力的动力与激情。这时候,我想出版译著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与迫切,于是我一边多读书,多做翻译实践,努力为日后的书籍翻译工作做准备。
回海南工作之后,我真正进入了翻译行业,并在不同的公司与药厂从事专职的翻译工作。当专职翻译,有苦亦有乐,但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从事文字传译的快乐。有时候,为了完成紧急的翻译项目而加班加点,虽然有些辛苦,但我也很享受这个翻译过程。翻译项目交稿那一刻,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还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但由于我在深圳找工作时,某些人事部经理歧视自考生,于是我立志一定要考上全日制研究生,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精心准备与刻苦学习,并历经数次考研,我终于在高中毕业二十年后的2008年9月,考取海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全日制公费英语研究生。我希望借此契机,能够翻译书籍,并出版译著。
读研前的那个暑假,通过朋友介绍,我给成都一家文化公司翻译了十七世纪英国散文大师托马斯·布朗的散文名著《医者的宗教》和《致友人的信》及十八世纪英国散文大师塞缪尔·约翰逊的《托马斯·布朗爵士传略》,这三篇作品结集为《医者的宗教——托马斯·布朗医生文选》,经过数次修改,待明年出版。据该公司介绍,布朗医生的这本名著在我接手之前,曾有六位译者尝试翻译,有一位译者甚至已译完近万字,最终因难度太大而放弃。我由于具备阅读十六世纪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原著的英文功底,因此得以顺利完成这部十七世纪英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工作。因此,从事笔译工作,一定要有博览群书的阅读量,又要有专心研读某些经典原著的精读量,再加上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
我读研三年总共翻译了三本书,研究生毕业那年又翻译了一本印度女性文学作品集,恰恰是这本书成为自己出版的文学译著处女作,那就是2012年10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印度著名女作家芭尔巴尔·莎玛的短篇小说集《逝者的盛宴》。这是一本关于印度美食的小说,为了充分体验该书描写的印度饮食,并找到翻译此类文字的感觉,我去吃过数次印度菜。我正式出版的第二部译著是四位译者合译的《教堂建筑》一书,2013年10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其中我是第二译者。看到这本书由数位译者和数位编辑的精心工作而出版成书,以及亚马逊书店和当当网上书店里读者们对该书的赞美之词,我心中的兴奋与自豪之情难以言表。由于我读研时书籍翻译经验不足,忘记了完成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却翻译完了一本八万多字的书稿,最后被出版社退稿,只拿到一半稿酬的退稿费,这就权当经验教训与学习实践。近年,我又完成一本由俄罗斯专家的英文版书籍翻译而成的应用心理学译著及校稿,预计明年将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书。我是把书籍翻译当作精读的读书方式,另外是将好书及其译文与广大读者分享,赚钱倒是次要的。从事书籍翻译工作,更多的是分享与奉献;若以名利为目的从事书籍翻译工作,译者很难享受这个美妙的翻译过程,也无法翻译出质量更佳的文学或学术译作。优秀的文学译著应是钱钟书先生所言的“化境”,就是译文经过脱胎换骨,让汉语读者读译著的感觉,等同于原文读者读原著;其具体的翻译策略是归化,就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让译文顺畅通达,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与风姿,又不失为具有现代汉语特性的优美译文。
面对着已经实现的翻译梦,我现在仍然马不停蹄、一路驰骋在翻译的漫漫征程中,因为读者喜爱和认可我的译文,自己因此感到欣慰、自豪和具有成就感,但那更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回顾我过去二十多年的自学翻译和译事实践,自己仍喜为译者,乐为翻译,现在就以我自撰的一首短诗来自勉:“梅花香自风来寒,勤勉迻译立常志。万里航行已起帆,漫漫译途苦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