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可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上课基本不听讲,作业基本不完成,纪律基本不遵守,教育基本无效果,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极差,这就是人们常说起的“差生”。做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差生”这一称呼,有失公正、有伤学生的自尊心。称其为“暂后生”(暂时落后的、暂时后进的),比较合理、公正,更具人性化。“暂后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我认为:对“暂后生”的教育也不是劳而无功的无效工作,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了解学生,探究“暂后”的原因
“暂后生”的表现各种各样,形成暂时落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我们教育工作的失误。教育转化暂后生,就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暂后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不能一锅煮。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我根据“暂后生”的言行举止,大体把他们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品德“暂后生”。这类学生个性刚强、好动、敢于冒险,纪律观念淡薄。经常逃课,和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抽烟、喝酒甚至打架等,即使回到教室,也是伏案而睡,不做作业,对老师的批评不滿,甚至顶撞老师。这类“暂后生”人数不多,但在学生中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也是“暂后生”转化中的最难点。二是行为习惯“暂后生”。这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尽人意。具体表现为:语言粗俗、举止不文明等。三是心理健康“暂后生”。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讲义气,常常不分是非;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变化多端,喜怒无常;叛逆性过强,存有很强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四是无学习动力的“暂后生”。这类学生家庭溺爱,贪图享乐,缺乏上进心,兴趣不广、好吃懒做,自制力差,几乎没有求知欲望。五是缺“心” 的“暂后生”。一类是父母不和或者离异,失去家庭的温暖,缺爱心,这些学生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文体活动,上课精神也不集中,经常望着窗外想心事,好像教室里的事都与他无关;另一类是思维迟钝,缺学习的信心。这种学生个性温和,思维迟钝,不善言辞、健忘。遵守纪律,但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上课精神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信心。
2尊重学生,挖掘“暂后”的闪光点
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只有尊重和理解“暂后生”,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沟通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才能为老师进一步做好转化工作创造条件。
老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暂后生”,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虽然他们缺点多于优点,但我们应该相信任何一个“暂后生”都是有潜力的,落后是暂时的。老师要在深入了解,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抓住有利的时机,让他们体会预约成功和被人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追求。当“暂后生”与老师产生共鸣时,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矫正他们行为,我们转化“暂后生”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
3关爱学生,在互助中寻求共进
“暂后生”由于长期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又差,要一时把他们彻底转化过来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社会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暂后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暂后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宽容学生,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对“暂后生”的转化,严管严教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在某些方面采取适当的宽容,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宽容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一种感情的投入,是一种对“暂后生”的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暂后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暂后生”故态复萌,出尔反尔,甚至是感而不化,教而不改,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坚信“暂后生”能够改好。
总之,“暂后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常抓不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他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互交流,优化方法,耐心教育,与时俱进,共同把“暂后生”转化过来。请相信“暂后生”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作者简介:李桂红,女,河南濮阳油田艺术中学教师,多年从事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1了解学生,探究“暂后”的原因
“暂后生”的表现各种各样,形成暂时落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我们教育工作的失误。教育转化暂后生,就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暂后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不能一锅煮。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我根据“暂后生”的言行举止,大体把他们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品德“暂后生”。这类学生个性刚强、好动、敢于冒险,纪律观念淡薄。经常逃课,和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抽烟、喝酒甚至打架等,即使回到教室,也是伏案而睡,不做作业,对老师的批评不滿,甚至顶撞老师。这类“暂后生”人数不多,但在学生中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也是“暂后生”转化中的最难点。二是行为习惯“暂后生”。这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尽人意。具体表现为:语言粗俗、举止不文明等。三是心理健康“暂后生”。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讲义气,常常不分是非;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变化多端,喜怒无常;叛逆性过强,存有很强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四是无学习动力的“暂后生”。这类学生家庭溺爱,贪图享乐,缺乏上进心,兴趣不广、好吃懒做,自制力差,几乎没有求知欲望。五是缺“心” 的“暂后生”。一类是父母不和或者离异,失去家庭的温暖,缺爱心,这些学生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文体活动,上课精神也不集中,经常望着窗外想心事,好像教室里的事都与他无关;另一类是思维迟钝,缺学习的信心。这种学生个性温和,思维迟钝,不善言辞、健忘。遵守纪律,但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上课精神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信心。
2尊重学生,挖掘“暂后”的闪光点
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只有尊重和理解“暂后生”,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沟通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才能为老师进一步做好转化工作创造条件。
老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暂后生”,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虽然他们缺点多于优点,但我们应该相信任何一个“暂后生”都是有潜力的,落后是暂时的。老师要在深入了解,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抓住有利的时机,让他们体会预约成功和被人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追求。当“暂后生”与老师产生共鸣时,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矫正他们行为,我们转化“暂后生”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
3关爱学生,在互助中寻求共进
“暂后生”由于长期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又差,要一时把他们彻底转化过来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社会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暂后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暂后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宽容学生,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对“暂后生”的转化,严管严教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在某些方面采取适当的宽容,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宽容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一种感情的投入,是一种对“暂后生”的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暂后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暂后生”故态复萌,出尔反尔,甚至是感而不化,教而不改,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坚信“暂后生”能够改好。
总之,“暂后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常抓不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他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互交流,优化方法,耐心教育,与时俱进,共同把“暂后生”转化过来。请相信“暂后生”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作者简介:李桂红,女,河南濮阳油田艺术中学教师,多年从事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