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占的分量比之前更大。在教学中,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更有效,这成为一个非常现实也很重要的课题。其实,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厌学或者效率不高,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然而,从教学一线的情况来看,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急需提高。那么如何将文言文教学做到有效呢?
   一、语文教师应先苦练内功,储备足够的文言文修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能够广泛吸收文化,并且自身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一定教学艺术。对此,语文老师应该在传统文化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之余,要深入而持续地阅读文化典籍,把自己‘浸泡’在文化氛围中,进行人生的一项修炼。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感悟;教语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传达对文化的感悟。
   二、守住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些仍然值得我们现在学习和应用。个人认为有三点可以继续使用:
   1.诵读。古往今来学习语文的经验就是大量的熟读、背诵。这种“经验式”的语文学习,符合汉语言学习的规律,被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朱熹谈读书时有段话:“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在高一第一学期,对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我都坚持范读,有些还放名家朗读录音,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有表情,最后再进行朗读比赛。从高一第二学期始,我便很少范读,而是一上课便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找毛病。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学习的积极性。
   2.积累。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课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和古文化知识,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特点等,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当然,对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必须在阅读体味中积累,而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别是实词)和古文化知识上。
   在高一开学时,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文言文的积累。先指导学生将本子里的东西有序存放,便于查找。学习必修一第一篇文言文时教师要先做个积累示范,讲清各种要求,以后便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整理时也不能局限于所教的这一篇文章,要联系初中或高中其它课文。到高二时,可抄印一些课外文言文语段让学生阅读,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随时抽查,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班级里每学期可定期举行“文言积累交流大会”,比比谁积累的多,谁的更正确,这样,既可纠正一些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学生在积累时出现的谬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累兴趣。
   3.多练。重视学习和练习,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清代学者颜元“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这个传统不曾断裂过。这就是读书的功夫了。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在另一首诗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的功夫做到家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那么,大量閱读文言文著作就成为可能。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文言文学习效率低、成绩差,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家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1.让学生敢于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论语》中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文言文教学一向缺乏质疑,而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
   2.让学生主动探究
   认知理论也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一些文言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学生就会自然把目标投向自身学习、生活的实际,产生共鸣,并领略到古人对事情的精妙思考。长期进行这种思维的探究,学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视角,思想境界。文言文的文辞、结构、思想和作家人格等方面,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想如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学生定能感受到古人之精神,领略到古文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主题阅读和多元化解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例如,“牵手影视文化,感受经典魅力”这不失为一个有效而创新的教学策略之一。“牵手”可以分为几大版块:百家讲坛与古代传记类文本阅读相结合;影视剧与古代传记名著文本阅读相结合;戏曲电影与古代古代传记类文本阅读相结合等等。再如,开展“专题学习,比较阅读”,“尝试实践,改编课本剧”等等教学策略都有一定创新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语文教师熟练运用的手段。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热情,可尝试从不同课型角度,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避免审美疲劳。
   总之,文言文教学既要吸收和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好教法,还要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入“文心”,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真正体悟到文言课文之美,从而乐学、会学。久而久之,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就能恰当引用、巧妙化用,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的美感,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文言文,那么文言文教学就从了无生趣的冬天走进了明媚的春天。
其他文献
笔者发现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盲目实行“多写多练”,课内:每周除了完成一篇大作文外,还要读一篇写一篇,谓之“读写同步”,每节语文课还有“五分钟口头作文”,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奉命而作”。课外:每周要摘录五篇短文,写五篇日记,一篇周记,进行一次一题三篇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家长监督下“代他人立言”。这多么让人震惊!   如此“多写多练”有什么效果?笔者看学生笔下的文字,98%的学生是胡乱瞎编的,
期刊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遇到了几个疑点。在这里,我不揣浅陋,“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自”的解释   在第六单元的26课《三峡》中,开篇第一句“自三峡七百里中”,对于其中的“自”字教材没有注释。教参中的“参考译文”直接翻译成了“在”,可练习册或其他教辅资料中又一般解释为“从”。这样,一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解释“自”字时,说它是“从”;在翻译“自三峡七百里
期刊
“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写作的诸多形式中,没有谁是最好的,只看哪一个最适合,当然我们说的“标新立异”并不是在意让写作都流于形式,都只是穿上一件件华丽的外衣,而是让学生们找到自己迈向自信之路的切入点,自信有了,外在的形式转变为内在的秀美也会是水到渠成,并且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学生们写作时都能面面俱到,这也不现实,而是要挖掘其写作的特色,让其自由发展。   下面我从文章的选材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
期刊
一直认为早晨是读背的黄金时期,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早晨的时间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是我所注重的,经过缜密思考,结合学生的现行状态,我采取了以下方式和措施:   一、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背诵   一开始我给学生列举古代文人的典范,例如:曹植、杜甫、李白、欧阳修、李清照、王国维等有建树者无不从少年时期饱读诗文,背诵连篇,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于心间,才有了后来的挥语泼墨,自作诗文流于后世;又列举诸如:冰心、
期刊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包括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为期1个月的在职研修。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我已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線上,我走过了困惑,经历了紧张,也曾有过无助,但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
期刊
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了作文的成功之路。积累是学生灵感生成的沃土,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说,作文始于积累,热爱生活,积累素材,认真阅读,积累语言,多方训练积累方法,才能使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一、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积累素材,主要靠留意生活。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是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想象,细心体会。对可喜可悲,可憎可爱的人和事要“情动于衷”,才会“不吐不快”
期刊
人的个性影响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发展。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或身份、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間就容易接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相似程度低,则容易疏远,或否定的人际关系。作为班主任,应特别重视那些因在消极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因为这种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集体倾向,我们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并通过有重点地做好部分学
期刊
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是谈“文”色变,望而却步,说起来,牢骚满腹是,怨言满天飞:“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背这些晦涩的文言文?”“现在已经不用‘之乎者也’说话了,为什么要考这些东西?”其实,文言文就像书法、武术一样,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可是,佶屈聱牙的文字却很难让学生爱上它,这就需要我们找个理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读书学习思想不失为语文学习的良方,但用于古人应付有限的几门学科还可以,今天,学生要面对八九门学科,再使用这种高支出才能有高收入的方法,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恐怕都要说“不”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一些低耗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    首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学生对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