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那年的冬天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也正是那一年,十三岁的我,遗失了寒冷。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过程。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都不曾将我送到家门口,就转身忙自己的活儿了。
   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喘了半天气才缓过神来。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叫“护单”——怕将褥子弄脏了。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它东西铺在地上,褥子显然是不能直接铺在地上的。于是我就满学校找來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的同学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很潮湿,挨地的那面经常是湿漉漉的。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才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我从来没有给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
   现在想来,那种奇怪的反应不会是寒冷留下的恐惧症吧?
   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
   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褥子只能无奈地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我就满教室找别人扔的纸片,厚厚地铺在鞋里。一两节课下来,又湿透了。取出来扔掉,再找纸片再铺进去,再应付一阵,如此反反复复。纸片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时一个本子一角钱,都是很节省的用。
   雪后若有太阳,在别人吃饭时,我就留在教室里。因为饿是可以忍受的,入骨的冰凉却是难以抵御的。等到教室里没人了,我就将凳子搬到外面,将鞋子脱下来,底朝上晒晒。我则盘腿坐在凳子上,搓揉着冰凉如石块的脚,让它暖和些。
   再后来,我有些开窍了:找到塑料袋,撕开,铺在鞋底,再铺上纸,就好多了,也不用不停地换纸。有一句话我信,那就是“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是等着鞋子自己慢慢变干。我甚至曾一度固执地认为,是我自己的身体暖和了脚,脚再暖和着鞋子,直至吸干鞋里里外外所有的“水分”,鞋底才会变干。
   还是连续的雪天冻掉了我的寒冷?
   每个周三下午有一个半钟头的活动时间,我常常趁机跑回八里外的家里取下半周吃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下着大雪。
   雪大风猛,我是抄小路往家里赶。有的地方雪没过了我的膝盖,很熟悉的小路也因大雪的覆盖变得陌生,以致于我一脚踏下去摔进了雪里面,——我把沟边当成了小路。从雪里爬出来,继续往回赶。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地说:“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
   父亲就倒了一碗热水让我暖和暖和。我伸手去接,明明接住了,碗却摔在了地上——我的手指冻僵了!我走到镜子跟前,眼泪刷地流了下来:被雪弄湿了的头发,再在风的猛刮下,直直地向上竖着!
   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我只说,赶紧给我装吃的,我不想迟到。背起装满干粮的布袋子,我又赶往学校。
   风还是那么猛,雪更大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从独自对抗过那场大雪后,她似乎再也没有畏惧过寒冷!接下来的两个冬天,似乎都一样,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
   是那场大雪不客气地冻掉我那脆弱的寒冷?
   我只知道:在三十年前,我,遗失了我的寒冷。
   孔羽摘自《意林·绘阅读》
其他文献
形 容   老师:“一句话把自己形容成小动物。”   小红:“妈妈说我的性格像小猫一样温顺。”   老师:“很好。”   小静:“妈妈说我是一枚吃貨,跟小猪似的。”   老师:“不错。”   小明:“爸爸说下次再考零蛋就要打断我的狗腿。”   老师:“……”
期刊
著名艺术家严顺开,被称为“东方卓别林”。从艺数十载,他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滑稽风格,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喜剧形象。  有一次,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参与一部科普滑稽小品的彩排,从出场到结束,排练场都时不时地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按理说,观众的掌声表达的就是对作品的认可。然而,严顺开却不以为然,一直眉头紧锁。终于,他还是做出了大家难以想象的决定:对作品进行重新编写排练。  严顺开说,掌声有好多类,一类浮在面上
期刊
2018年11月2日晚上,巴丽丽和女儿惠玹在淋浴间洗澡,顺着水流,她轻轻抚摸着女儿脊柱上3个黄豆大小的疤痕,问:“还疼吗?”惠玹笑着说:“妈妈,这个问题你已经问了几百遍, 早就不疼啦!”巴麗丽轻声说:“好,以后我不问了,不问了。” 每次看见女儿身上的疤痕,她都会锥心地痛,忍不住问。女儿的这些疤痕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我心里有很多泪,流成了一条小溪  惠玹是巴丽丽和丈夫肖伟的第二个孩子。十
期刊
4岁:我爸无所不能。5岁:我爸无所不知。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12岁:哦,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个老古板!21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无可救药!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30岁:也许我们该问问老爸怎么想?毕竟他经验丰富。35
期刊
乘车时间  朋友买了张28号0:30的车票,他提前于28号23:00到车站等车,当指针转到0:00的时候,悲剧发生了,日期跳到了29号。  密码是什么  咖啡馆里,顾客问服务员:“你这里Wi-Fi密码是什么?”服务员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顾客试了好几次都不對,又问服务员。服务员一指旁边墙上贴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Wi-Fi密码:2444666668888888”。
期刊
加文在他口袋里的硬币间摸索一番,抓到了最大的一枚。那是一枚闪亮的25分硬币,印着年份1997。他把它拿给面前的男人。  “正面,我杀了你。”他说,“反面,我给你个机会逃命。”   男人颤抖了,“事情不一定要这样的。”  “闭嘴!”加文用枪柄打了男人的右侧太阳穴,把他砸晕了。   他把枪放到身后的桌子上,全神贯注地扔起硬币。硬币被抛到空中,然后掉在地上。他弯下腰凑近看,只见乔治·华盛顿的肖像与他
期刊
小时候我恨奶奶逼着母亲把我留下   小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学校放学。   别人都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妈妈来接,而来接我的永远都是奶奶。   虽然奶奶腰板笔挺,把自己收拾得山清水秀,但是不可否认,她比别人的妈妈都要老;而且奶奶那一口带着浓重宁波口音的上海话听起来如此可笑,总是被别的孩子模仿且用来作为嘲笑我的理由。   奶奶的上海话且不标准,更别说普通话了。就因为奶奶蹩脚的普通话,每次老师布置听写
期刊
一晃,又是一年。  细想,其实并不是时间过得太快,而是要做的事情太多。  有路要赶,有愿望要实现,有承诺要践行,有目标要抵达……所以说,我们不在这里,生活总在别处。  的确应该给大家献上一些祝福的话儿,但偏偏语塞。随手拣一些现成的,难免落入俗套,更何况那过去了的,未必没有留下亲切的怀念,未必不值得我们停下来,作一次深情的回望。请将所有的美好收进我们的精神家园;对即将来临的一切,让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持
期刊
看电视,被一个孩子感动了。   那孩子不过是千万个刚离开父母上学的孩子中的一个;孩子想妈妈,想啊,他没哭,伸出小小的左手掌,把左手掌当手机,右手的食指在掌心按键,小嘴嘟噜着,认真地自语:“1……”一个数字一顿,生怕按错了。他妈妈的手机号码他记得,好疼人啊。按好了,他抬起左手,并拢手指捂向耳朵,嘴模拟手机发出的响声:“嘟,嘟……”然后喊:“妈妈……”那一声好无奈好无助,听了我心头一热,眼睛一湿,真
期刊
那天早上,弗朗索瓦丝正沉浸在悲伤中,忽然一阵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在屋外安静下来。她打开屋门,頓时惊呆了,21只大象一字排开,呜咽着悲鸣,充满哀伤。   弗朗索瓦丝知道,它们是为安东尼而来。它们把长鼻伸向天空,嘶鸣着,用自己的方式为安东尼举行一场特别的葬礼。   葬礼结束后,大象都不肯离去,仿佛是在替安东尼陪伴弗朗索瓦丝。弗朗索瓦丝感到欣慰,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1999年,作为国际环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