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学校成长中实现教育公平的实施策略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要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中,需要教育实施者的自觉。本文深入学校教育,透视在教师管理、教学活动和课程选择的不公平表征,并提出和谐学校成长中的教育公平策略。
  【关键词】教育公平 和谐学校 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91-02
  
  1 教育公平是和谐学校成长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无论是从孔子的“有教无类”、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都有生动的体现。1966年著名的《科尔曼报告》提出教育机会均等观念。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全民教育宣言》宣布:“每一个人——不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的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我国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都说明教育公平不仅已成为全球化的追求,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往,学者们对于教育公平的研究较偏重宏观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制度的选择等等。笔者认为,教育的微观领域——学校内部公平更能体现质性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内质和精髓,它是比实现外部公平更高一级的目标。学校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学校的基石。
  (1)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学校的重要基础。和谐学校是一个师生在宽松、自由、和睦的氛围里健康、稳步、全面进取的学校。支撑和谐学校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平公正。在有失公平公正的学校任何规章制度都是一纸空文,人人互相猜疑,拉帮结派,学校就会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就会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
  (2)教育公平是实现教师价值的必要条件。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发展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但是教师价值的实现需要和谐校园这个平台,需要学校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原则。只有在公平和谐的校园里,教师才能实现专业技能的增长,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创造出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才能促使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价值。
  (3)教育公平是实现学生和谐成长的必要条件。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要关注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要关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育,学校就必须创设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公平的竞争机制。只有在一个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让学生在主动追求中快乐地成长。
  
  2 和谐学校成长中教育公平的种种不和谐表征
  2.1 教师管理的不和谐表征
  2.1.1 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学校规章制度是以条文的形式对学校成员必须遵守的要求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这对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不少学校变本加厉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下功夫:把制度细化、量化、标准化,并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等等。如有的学校考勤,开始是教师签到再者是专人定时点名最后发展到指纹签到。有的学校中教师的备课簿统一印制,每一个教案均按照课堂教学的五环节划出条框,每一框必须写满,否则即为不合格教案。这种制度终将因为未能考虑到教师工作、心理特点的实际情况而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感到沉重压力,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工作的价值。
  2.1.2 重分数,轻代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改革永恒的主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庭及学校管理者对“什么是教学质量”、“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感到困惑,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被错误地、狭隘地界定为升学率或分数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为可怕的魔杖。”在这种片面导向的制约下,教师们普遍感到教学任务繁重,有位教师这样陈述着“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老是担心教不好课,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晚上更是睡不着觉!”可见,即使由此能获得所谓的较高的“教学质量”,但这种以分数定量的机械划分使教师产生恐惧感、挫折感和失败感,它导致教师身心的不堪重负及随之产生的诸多问题则是教育管理者始料不及的沉重代价。
  2.2 教学活动的不和谐表征
  2.2.1 不正确的学生观带来的不和谐。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潜能,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师生之间虽然身份不同,人格尊严相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观的差异,学生在校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因为顽皮好动,不符合教师心目中好学生的标准,经常受到教师的责罚,并限制其在校的活动自由;有的学生因学科成绩不好,得不到应该享有的尊重;有的学生因特别喜爱某项活动而影响了學科成绩,受到教师的批评。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好动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有特别爱好的学生都没有错,这不过是与众不同的发展特点。但在僵硬的学生观下,这些行为都需要“修理”,教师要努力地让他们按学校的要求来行事。这样的“修理”对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来说就很不公平,教师剥夺了他们按自己成长轨迹发展的权利。
  2.2.2 统一的教学规矩造成的不和谐。规范教育无可非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试想一班中几十位学生,缺乏一定的纪律去约束,将会是什么样子。但规矩有个度,不能以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代价。有的学校规矩多得不得了,班里还有一条条细致严明的班规,真要是严格执行只能坐着一动不动。难怪有人说,当学生比当和尚还难。众多的规矩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有的学生喜欢穿得漂亮些,可学校规定必须每天穿校服;有的学生没有午睡习惯,而学校规定必须趴在桌上一个半小时不作声。规矩对他们的限制已影响了他们自身的成长,这是多么不和谐的举措。
  2.3 课程选择的不和谐表征
  2.3.1 制度课程限定了课程的内容。现代教育由于受科技理性的支配,使学校课程日益成为单一化、同质化的制度课程。主要体现为课程是官方的文件,如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材、教具等。它把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和既定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计划和相应的学科。具体的课程内容就是课程专家从社会现有的知识总体中选择合法的、适当的知识,这是意识形态的抉择、是文化的选择,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形式,这种以选择本阶级利益为目的的课程内容是不公平的。
  2.3.2 制度课程限定了学生的发展。制度课程使课程与教学二者机械单向地、线型地发生关系,教学就是把课程规定的内容装进学生的脑子。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度课程下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所学的学科是国家规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方向循序渐进地进行的。制度课程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完全被剥夺,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知识传授下死读书、读死书,从而达到制度课程的培养目标。
  
  3 和谐学校成长中实现教育公平的实施策略
  3.1 学校教师管理的公平策略
  3.1.1 注重教师的心理管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一项报告中是这样定义健康的: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正常状态。近年来,许多调查发现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焦虑和神经过敏等,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领导要掌握必要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做有心人,善于读懂教师,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学校管理者要探究教师的动机形成和工作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因素分析,实施压力缓解、心理契约、梯度协商等管理策略,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3.1.2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发展、公平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潜力,调动教师积极性,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但落后的非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手段,陈旧的教育评价理论,不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将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严重危害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甚至危及学校的生存。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发展、公平的评价方法,运用原则性和灵活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以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动态评价。
  3.2 教学过程的公平策略
  3.2.1 引入全纳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由于成绩差异、出身不同,学生当中的分层很难避免,这种分层或发生在学生内部、或发生在教师意识中,它总是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使教师将注意力、教学时间和空间、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倾斜地分配。教师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尊重学生多元的价值观;要用公平的信念,给弱势学生以机会补偿。在教学中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不论性别、成绩、生理和心理状况、民族、家庭背景,在教学上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都应能平等地获得学业成功和充分发展的机会及享用教育资源。
  3.2.2 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新秩序。课堂秩序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行为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规则。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旧有的课堂规则及维持课堂秩序的原则和方法。新型的和谐的课堂新秩序不再单纯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案得以顺顺当当地执行和实施,而是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问题与心声,珍视学生的愿望与需求,凸显教学過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3.3 课程内容选择的公平策略
  3.3.1 实施地方课程。课程改革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由地方独立规划、开发和安排的课程。地方课程打破了“大一统”的课程模式和“一刀切”的划一要求,改变了千人一面、千校一样的局面。这对地方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体现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的作用。
  3.3.2 加强选修课程。中小学开设选修课,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慢慢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以后选择专业、促进终生发展非常有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就要开设各种选修课程,包括舞蹈班、外语广播班、作文提高班、电脑班、篮球班、泥塑班、轮滑班、建模班等等,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尽可能得到发展,这是教育公平的实质性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继永,时永林.关注学校层面的教育公平[J].中国教师,2006(5).
  [2] 常秀娟.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6).
  [3] 周鸿羽.课堂互动的教育公平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5).
  [4] 鲍传友.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5] 张俊友.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J].中国教师,2006(5).
  [6] 马吉宏.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7(1).
  [7] 朱超华.教育公平的本质及其社会价值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7).
其他文献
税收不仅仅是财政收入的可靠来源,而且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中国税制是政府经济调控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力工具。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已初步形成了分税分级体制和市场化趋势相配套的多层次复合税制,税收收入连续六年年均增收1000亿元左右,说明我国的税制改革是成功的,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
可转债市场目前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转债这种独特的投资品种及融资方式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由于可转债本身的特点及中国证券
随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新药不断问世。其中包括晚近开发的3种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和2种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上述新药适用于各年龄段的RA
目的:探究针对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实施奥硝唑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
由于社交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能够降低营销成本的特性,故近年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营销呈现出了加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交媒体的运用,并将其作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的一次大会。十六大的召开,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振奋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一个学习十六大、宣传十六大、贯彻十六
目的 分析小儿眼外伤发病特点及视力预后影响因素,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小儿眼外伤患儿305例,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电话或者面对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家长陪伴对择期手术患儿麻醉复苏和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6月于该院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儿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3)和研究组(n=73).对
在昌乐县东南部有一个叫阿陀的乡镇,她北距世界风筝都潍坊30公里,南接安丘市新城区,胶王路横穿东西,206国道纵贯南北。公元2000年,这个由王俊和阿陀合并后的乡镇,全镇总人口
韩国的企业家大部分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创业,他们是创一代,随着其年龄的增大,现在的韩国家族企业正处于企业传承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家族企业受政治体制的限制,大部分的家族企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