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践行路径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全新执政理念。因此,本文在理解以人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利益整合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包容性增长,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这四个方面论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践行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践行路径
  作者简介:汪顺华,中共安徽省绩溪县委党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5-130-02
  
  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的确立,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由重点发展到科学发展、由阶级斗争到和谐社会、由“重物”到“重人”、由“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带来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新变化。胡锦涛同志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要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就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方针贯彻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以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以人为本”的现实内涵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要突出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胡锦涛同志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论断精辟阐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最基本的内涵,深刻阐明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发展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以人为本是一种衡量标准
  以人为本是一种很要的衡量标准,提倡要以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点是衡量党的先进性标准,也是衡量是非得失的基本标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开展的如何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已经提高,是否已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总之,要把每一个人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评价党和国家制度、规范、以及政策方针的最终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二)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
  我党执政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带领下,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思想,这个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历史使命。
  (三)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理念的意义在于它是在人们头脑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指导行为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强调解放人、尊重人并塑造人。解放人就是指冲破一起束缚人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尊重人就是指要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塑造人就是指要把人塑造成权力主体的同时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主体。总之,就是要求人们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践行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完整表述,既充分体现了在新时期践行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指明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本途径。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和主调,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指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贯彻到经济发展上,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必须创建新的集约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源能源消耗大,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大,因此,必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要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成为一个自主创新型国家,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既造福当代又造福后代。
  第二,必须创建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出现了人类生存和自然相矛盾的现象即我国资源能源有限,生态环境承载量的制约越来越大之间的矛盾。因此,党中央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要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是说我国在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农业化道路和城镇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同时要推进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必须创建新的和平发展方式。和平是全世界共同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我国需要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的和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科学文化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这样既能利用世界和平发展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同时又能利用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加强利益整合功能,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显然,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利益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是政党执政的一项根本性的原则。
  在经济大转轨、社会大转型、利益格局大调整、思想观念大转变的背景下,社会主体的利益要求往往是分散的、肤浅的、多变的。执政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有效地把大量的、分散的利益要求凝聚为系统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当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级分化导致的“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现状,必须自觉实行利益整合方式转变,从过去那种追求单一的一体整合方式,转向承认异质性的包容型整合方式,努力形成多元化利主体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各得其所的局面。这就要求在利益整合过程中必须树立公正、发展、民主三大价值理念,达到重在社会整合,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发展;重在健全民主,完善法制,以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来维护政权;重在维护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各集团的共同利益,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三)实现包容性增长,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的都是让每个人都过上好的生活,达到共同富裕。以人为本不是空洞的,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尽快让人民富裕起来。而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人民过上一种很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包容性增长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各行各业实现和谐、包容性地发展,避免引发矛盾;在社会发展方面,要求公平分配财富,所有公民公平地、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们可以这样说,改革前三十年的主旋律,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今后,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带动大多数人共同致富。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就要妥善处理、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要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发展,合理分配和协调,共同促进财富创造,在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注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关系,国家社会应为每个人的致富之路搭建平台,政府不与民争利,尽快让民众富裕起来,实现“包容性增长”,共建富裕社会,共享富裕生活。
  要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给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从而诚心诚意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必须切实保障人的各项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不受到任何侵害。特别是要大力改善劳动条件、劳动环境,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拒绝带血GDP;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药品安全,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努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让民众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安心、放心、舒心地生活。
  (四)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执政党必须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运用法律对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制度规范,从而使国家、社会和党形成相互协调制约的良性互动状态,最终推进国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一,强化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制化。由于中国共产党及时执政党,又是我国的领导核心,所以比一般的执政党承担的任务繁重,因此在遵守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的前提下,在党领导制度化、法制化的同时要形成良性有效的互动体制和制度,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的制度化领导。
  第二,要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进入国家政权的运作体系。其次,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中国共产党要有效的对国家政权进行运作,使党的意志能够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最后,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执政党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执政角色和执政责任,努力革除“官本位”的传统积习和“官就是管”的思维定势,把执政理念从“管”转变到“服务”上来。要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作为各级党员干部的主要职责和手段,努力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民众就业有机会,创业有平台,财产有保护,生活有保障,不断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http://www.fzyouth.gov.cn/SpecialActivityView.aspx?ArticleID=4822.
  [2]朱樹彬,张书林.胡锦涛的执政为民思想论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6).
  [3]人民网.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03475187.
  [4]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3/23/content_2732356.htm.
  
其他文献
摘要“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为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制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法院应推行庭审程序转化机制,从程序上保障控、辩双方有效参与;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也应当转变观念,正确、认真的看待量刑建议工作的性质,全面提升自身的公诉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量刑建议检察机关庭审程序  作者简介:龚洁颢、罗毅飞,湖南省邵东县人民检察院干警,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
【摘要】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但兵团的流动人口有其自身的特点,呈现出“从农村到农村的”的流动特点。本文通过对兵团各师近几年来流动人口的各项调查数据分析与研究兵团流动人口的历史、现状以及兵团流动人口的特点。  【关键词】新疆兵团;流动人口;现状;特征
提问是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深入思考、检验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尝试优化提问方式,理顺教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生物背景资料,如科学家做过的实验、科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事例、优秀的影像资料。能够为学生搭建起原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的桥梁,既提高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入门难度。  [关键词]建构主义 背景资料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42-0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
【摘要】长期以来社会保障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直接导致了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和教育理念的有失偏颇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和教师欠缺实践经历密切相关。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针对社会保障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尽快加强建设,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摘要】本文认为,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一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机制  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
【摘要】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般来说与国民法律意识高低密不可分。所以重视对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体现法律教育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律观念,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中专学校教育应该承担的艰巨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关键词】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合格人才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民主与法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般来说与国民法律意识高
摘要现行刑法实施以来,由于瀆职侵权检察的管辖范围作了重大调整,使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工件重心转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本文主要就渎职类案件查处的现状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关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渎职案件查处定罪处罚  作者简介:刘秋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5-124-02    把渎职侵
[摘要]新课改的全面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紧随其后,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都进行了完善改革。从现在化学改革进程来看,改革成果还是有效的。教学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寻找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43-01  引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只是写作训练的附庸。老师讲得最多的是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这种重写轻读现象,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