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不是每个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了解它,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专业,你的发展方向,会不会有点变化?少点专业限制,没准你也能发现自己可以文理相通,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同专业的课程可以满足你的兴趣,也可以对你的个人发展、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大学抱团存在的学院路、大学城,它们用互相承认学分,跨校选课成为一种可能。但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的其他学校,如果物理距离上需要跋涉一段路,这一选择的可操作性就显得有点小,坚持上一节课就要花课程两三倍的时间在路上,你愿意吗?
其实,除了这种程度的小打小闹,你还可以跨越半个地球,联网参加大洋彼岸的课程认证。这个全球插电上网连线的时代,从长到短的可不止迷你裙,“微博”“微信”漫天飞,学位演变成“微学位”,也是瘦身过后华丽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要学位不一定要听完全套课程,只上一门课,照样可以拿到一个“微学位”。
抢滩
并不是只有大学生才能再选一门课程锦上添花,这种基于课程的认证体系同样也能让原本被大学教育拒之门外的人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权利。学生们将可以选择世界上所有开源的最优秀的课程,并因此获得新的学位。
各种大学的公开课程已经不鲜见,iTunes不仅提供音乐服务,iTunes U更是一个公开的大学音频、视频集锦。苹果公司并没有向大学收取内容发布费用,也没有向浏览者收取收看费用,只是提供了一个免费存放和发布的平台。2010年,苹果公司官方曾经宣布,iTunes U总下载量已经突破3亿次,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在线教育服务之一。
仅仅是视频音频这种手段也许显得有点单一,有些大学跑在了前面。2012年,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宣布将联合创建一个在线的免费开源大学课程项目edX,两所大学各自投入3000万美元,预计今年秋季将有第一批共5门课程开课。课程的形式主要由在线视频、网页插入式测试以及协作论坛组成,除了提供传统的视频教育,edX还设置了学生互动环节以及在线实验室。学生上完课程后会获得一个不同于全日制大学的技能证书和成绩。哈佛在线教育负责人认为,目前这场在线教育的浪潮,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教育领域面临的最重大变革。
在美国,抢滩在线大学这股浪潮中,参与争抢的并非只有精英大学,还有科技创业公司。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明者、大名鼎鼎的斯坦福教授Thrun,就离职创办了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
比起公司,大学天生具有一种“科学性”和“权威性”,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往往更高,承担的期待也同样更多。普林斯顿、伯克利、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知名学府都在近期宣布加盟在线教育,逐步向全世界开放自己的课程。大学在整个社会上承担着教育功能,适当开放教学资源有益于拉近大学和社会的距离。
微学位VS全日制
有些种子也许生错了位置,长在阳光下也未必茁壮,换到背阴下反而能够成为栋梁。
微学位提供了一种转型的可能,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未必阳光明媚。“微学位”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潮,如果说成“有证书的单科在线教育”也许就会变得通俗一些。然而微学位在让许多学生达成名校夙愿的同时,是否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还是不过是一针安慰剂?
在线教育这种形式说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方面是否提供了真正靠谱的教学资源,不是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是否能够符合市场需要,获得市场认可。
在线教育可以让大学提供课程教育但并不能提供大学的学习氛围,也不能提供大学的配套设施,比如图书馆和实验室。比起成体系的大学教育,在线课程“浅出”有余,是否能够“深入”这点始终让人存在疑问。微学位能让学生对学习的选择细化到一门课,但是,如果选择专注于一点,是否会因为所学不成体系,而影响深入程度?
从市场需要的范围来看,在微学位诞生的美国,随着大学本科学生就业的日渐低迷,硕士渐渐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换句话说,硕士学位已经成了新的学士学位。
原本美国的教育体制下,硕士往往是一种鸡肋,经常会被人嘲笑成“未完成博士学位的安慰奖赏,或者仅仅是为了消磨等待走出经济低迷时期的方法”,然而今日,随着文凭膨胀,硕士学位俨然已经成了新的学士学位。
招聘简历上写的“要求学士学位,硕士优先”已经把很多人逼去再读一个硕士学位。美国硕士授予的数目,2009年是657000人/次,比20世纪80年代翻了两番,增长率在最近些年加快了。不知道是学历要求提高所以读书的人更多,还是读书的人更多导致学历要求提高。一些本科毕业生只能找到服务生的工作,这和高中毕业的时候没什么差别,甚至他们还可能承担不起房租,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
学历膨胀带来的畸形产物包括“学历作坊”,所谓“学历作坊”就是一些承诺申请学位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到学位的机构。有的也许会要求学生提交论文或者其他作业,但会比其他正规大学学习时间短得多。
“学位作坊”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在19世纪后期,因《莫雷尔赠地学院法案》的通过和很多新学院的成立,创造了一个学位市场。诈骗者们就进入这个市场,以满足对学位的需求。1876年,教育官员约翰·伊顿第一次提出“学位作坊”这个概念,他把“学位作坊”称做美国教育的耻辱。
到了20世纪,美国于1944年颁布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旨在为数百万二战退伍老兵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它也为“学位作坊”产业火上浇油,使其得急速增长。
到了现在的21世纪初,新技术成为“学位作坊”翻新花样造成新威胁的驱动力。就业和晋升越来越看重教育学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产生了一种压力,会诱使自己去选择“学位作坊”这种容易获得学位的路。
在这种情况下,微学位需要设定怎样的要求才不会沦为一种“学位作坊”呢?今时今日,学历仍然是就业市场中衡量潜在员工的标尺,而且往往不是隐形标尺。微学位要怎么才能证明自己并没有降低要求,这还需要假以时日,留给教育机构解决,并且交给社会去检验。
把视线拉回国内,举一个离我们近一点的例子。《非你莫属》栏目从来不缺乏广为传播的段子,最近引起热议的是一位有十年留法经历的留学生,被面试官当场逼到晕倒。海归郭杰“十年留法经历,一个硕士学位两个本科学位”,却被考官质疑Bac 5的学位仅仅相当于专科。在这件事上,可以发挥推敲的点有很多,透过中法教育差异的表层,我们能看到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们对不熟悉的学术认证体系会产生条件反射式的质疑。
如果你是用人单位,面对一名持有名牌大学“微学位”的候选人和一名三流大学的毕业生,你最后会雇用谁?答案未必真的是前者,从这点来看,要论出身名正言顺,微学位的确拼不过全日制的本科、硕士学位,这种新生事物,想要被人广泛接纳还需要点时间。
“励志叔”
学习可以只是你和知识的一点点关系,并不会特别复杂,过度思考也许始终累赘。
比起修满一个专业的全套课程,微学位就像一场短跑,但仍然有选手中途退场。edX的前身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办的MITx项目,这个项目的第一门课程《电子和电路》在开学的时候获得了12万人注册,但只有大约1万人坚持到了期中考试。
不可否认的是,非正统全日制教育取得成功的故事仍然很多,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励志的莫过于一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清洁工大叔。
这位“励志叔”名叫菲尔帕奇,不久前终于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毕业典礼,正式拿到了哥大古典文学学士学位。菲尔帕奇大叔1992年从前南斯拉夫来到纽约,去美国之前曾经就读于贝尔格莱德的法学院,为了躲避战火,中途不得不中断学业,来到美国时,大叔还不太会说英语,但他并没有放弃求学的梦想。哥伦比亚大学规定全职雇员可以免费听课,于是菲利帕奇大叔在19年间终于完成了基础的语言课程和古典文学的所有课程。他每天上午上课,下午2点半到晚上11点完成清洁工作,然后继续熬夜学习。每逢考试或学期论文,他还得熬通宵看书,天亮以后接着去上课。
菲利帕奇表示,他下一步的理想是获得罗马和希腊古典文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希望以后能够能当老师,教书的同时把他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翻译成自己的母语——阿尔巴尼亚语。
世界上很多事情付出未必有所回报,但学习绝对不是其中一件。知识时代的最大特点,是知识无所不在、随处可得。可以认为微学位只是给你一个机会,重点在于让你和知识来个亲密接触,那份迷你学位相比之下更像是个纪念类的副奖。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一段挑战自己的经历,迷你只是一种形式,不会缩水的是向着知识不断前进的追求。只要能做到这点,就一切足矣。
责任编辑:刘贞
在大学抱团存在的学院路、大学城,它们用互相承认学分,跨校选课成为一种可能。但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的其他学校,如果物理距离上需要跋涉一段路,这一选择的可操作性就显得有点小,坚持上一节课就要花课程两三倍的时间在路上,你愿意吗?
其实,除了这种程度的小打小闹,你还可以跨越半个地球,联网参加大洋彼岸的课程认证。这个全球插电上网连线的时代,从长到短的可不止迷你裙,“微博”“微信”漫天飞,学位演变成“微学位”,也是瘦身过后华丽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要学位不一定要听完全套课程,只上一门课,照样可以拿到一个“微学位”。
抢滩
并不是只有大学生才能再选一门课程锦上添花,这种基于课程的认证体系同样也能让原本被大学教育拒之门外的人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权利。学生们将可以选择世界上所有开源的最优秀的课程,并因此获得新的学位。
各种大学的公开课程已经不鲜见,iTunes不仅提供音乐服务,iTunes U更是一个公开的大学音频、视频集锦。苹果公司并没有向大学收取内容发布费用,也没有向浏览者收取收看费用,只是提供了一个免费存放和发布的平台。2010年,苹果公司官方曾经宣布,iTunes U总下载量已经突破3亿次,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在线教育服务之一。
仅仅是视频音频这种手段也许显得有点单一,有些大学跑在了前面。2012年,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宣布将联合创建一个在线的免费开源大学课程项目edX,两所大学各自投入3000万美元,预计今年秋季将有第一批共5门课程开课。课程的形式主要由在线视频、网页插入式测试以及协作论坛组成,除了提供传统的视频教育,edX还设置了学生互动环节以及在线实验室。学生上完课程后会获得一个不同于全日制大学的技能证书和成绩。哈佛在线教育负责人认为,目前这场在线教育的浪潮,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教育领域面临的最重大变革。
在美国,抢滩在线大学这股浪潮中,参与争抢的并非只有精英大学,还有科技创业公司。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明者、大名鼎鼎的斯坦福教授Thrun,就离职创办了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
比起公司,大学天生具有一种“科学性”和“权威性”,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往往更高,承担的期待也同样更多。普林斯顿、伯克利、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知名学府都在近期宣布加盟在线教育,逐步向全世界开放自己的课程。大学在整个社会上承担着教育功能,适当开放教学资源有益于拉近大学和社会的距离。
微学位VS全日制
有些种子也许生错了位置,长在阳光下也未必茁壮,换到背阴下反而能够成为栋梁。
微学位提供了一种转型的可能,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未必阳光明媚。“微学位”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潮,如果说成“有证书的单科在线教育”也许就会变得通俗一些。然而微学位在让许多学生达成名校夙愿的同时,是否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还是不过是一针安慰剂?
在线教育这种形式说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方面是否提供了真正靠谱的教学资源,不是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是否能够符合市场需要,获得市场认可。
在线教育可以让大学提供课程教育但并不能提供大学的学习氛围,也不能提供大学的配套设施,比如图书馆和实验室。比起成体系的大学教育,在线课程“浅出”有余,是否能够“深入”这点始终让人存在疑问。微学位能让学生对学习的选择细化到一门课,但是,如果选择专注于一点,是否会因为所学不成体系,而影响深入程度?
从市场需要的范围来看,在微学位诞生的美国,随着大学本科学生就业的日渐低迷,硕士渐渐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换句话说,硕士学位已经成了新的学士学位。
原本美国的教育体制下,硕士往往是一种鸡肋,经常会被人嘲笑成“未完成博士学位的安慰奖赏,或者仅仅是为了消磨等待走出经济低迷时期的方法”,然而今日,随着文凭膨胀,硕士学位俨然已经成了新的学士学位。
招聘简历上写的“要求学士学位,硕士优先”已经把很多人逼去再读一个硕士学位。美国硕士授予的数目,2009年是657000人/次,比20世纪80年代翻了两番,增长率在最近些年加快了。不知道是学历要求提高所以读书的人更多,还是读书的人更多导致学历要求提高。一些本科毕业生只能找到服务生的工作,这和高中毕业的时候没什么差别,甚至他们还可能承担不起房租,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
学历膨胀带来的畸形产物包括“学历作坊”,所谓“学历作坊”就是一些承诺申请学位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到学位的机构。有的也许会要求学生提交论文或者其他作业,但会比其他正规大学学习时间短得多。
“学位作坊”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在19世纪后期,因《莫雷尔赠地学院法案》的通过和很多新学院的成立,创造了一个学位市场。诈骗者们就进入这个市场,以满足对学位的需求。1876年,教育官员约翰·伊顿第一次提出“学位作坊”这个概念,他把“学位作坊”称做美国教育的耻辱。
到了20世纪,美国于1944年颁布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旨在为数百万二战退伍老兵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它也为“学位作坊”产业火上浇油,使其得急速增长。
到了现在的21世纪初,新技术成为“学位作坊”翻新花样造成新威胁的驱动力。就业和晋升越来越看重教育学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产生了一种压力,会诱使自己去选择“学位作坊”这种容易获得学位的路。
在这种情况下,微学位需要设定怎样的要求才不会沦为一种“学位作坊”呢?今时今日,学历仍然是就业市场中衡量潜在员工的标尺,而且往往不是隐形标尺。微学位要怎么才能证明自己并没有降低要求,这还需要假以时日,留给教育机构解决,并且交给社会去检验。
把视线拉回国内,举一个离我们近一点的例子。《非你莫属》栏目从来不缺乏广为传播的段子,最近引起热议的是一位有十年留法经历的留学生,被面试官当场逼到晕倒。海归郭杰“十年留法经历,一个硕士学位两个本科学位”,却被考官质疑Bac 5的学位仅仅相当于专科。在这件事上,可以发挥推敲的点有很多,透过中法教育差异的表层,我们能看到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们对不熟悉的学术认证体系会产生条件反射式的质疑。
如果你是用人单位,面对一名持有名牌大学“微学位”的候选人和一名三流大学的毕业生,你最后会雇用谁?答案未必真的是前者,从这点来看,要论出身名正言顺,微学位的确拼不过全日制的本科、硕士学位,这种新生事物,想要被人广泛接纳还需要点时间。
“励志叔”
学习可以只是你和知识的一点点关系,并不会特别复杂,过度思考也许始终累赘。
比起修满一个专业的全套课程,微学位就像一场短跑,但仍然有选手中途退场。edX的前身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办的MITx项目,这个项目的第一门课程《电子和电路》在开学的时候获得了12万人注册,但只有大约1万人坚持到了期中考试。
不可否认的是,非正统全日制教育取得成功的故事仍然很多,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励志的莫过于一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清洁工大叔。
这位“励志叔”名叫菲尔帕奇,不久前终于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毕业典礼,正式拿到了哥大古典文学学士学位。菲尔帕奇大叔1992年从前南斯拉夫来到纽约,去美国之前曾经就读于贝尔格莱德的法学院,为了躲避战火,中途不得不中断学业,来到美国时,大叔还不太会说英语,但他并没有放弃求学的梦想。哥伦比亚大学规定全职雇员可以免费听课,于是菲利帕奇大叔在19年间终于完成了基础的语言课程和古典文学的所有课程。他每天上午上课,下午2点半到晚上11点完成清洁工作,然后继续熬夜学习。每逢考试或学期论文,他还得熬通宵看书,天亮以后接着去上课。
菲利帕奇表示,他下一步的理想是获得罗马和希腊古典文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希望以后能够能当老师,教书的同时把他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翻译成自己的母语——阿尔巴尼亚语。
世界上很多事情付出未必有所回报,但学习绝对不是其中一件。知识时代的最大特点,是知识无所不在、随处可得。可以认为微学位只是给你一个机会,重点在于让你和知识来个亲密接触,那份迷你学位相比之下更像是个纪念类的副奖。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一段挑战自己的经历,迷你只是一种形式,不会缩水的是向着知识不断前进的追求。只要能做到这点,就一切足矣。
责任编辑:刘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