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风险预测预警机制构建设想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zl90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职务犯罪,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符合世界反腐败潮流。职务犯罪预防作为社会化反腐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立足检察职能,紧紧围绕执法办案开展预防,切实落实“三个更加注重”要求,成为新形势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职务犯罪预防更应注重对职务犯罪风险的预警预测,切实做到事先预防。
  一、职务犯罪风险预测预警的基本涵义
  (一)预防与预警预测的关系。所谓的“预防”即有“预”有“防”,先“预”后“防”,缺乏预测的预防,是盲目的无的放矢的预防。职务犯罪预防,是指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和采取社会性和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消除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原因与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职务犯罪预防从其实质上来说应该是对职务犯罪的事先防范,包括职务犯罪的预测、预警其其他相应对策的制定。在实践工作中,职务犯罪预防一般在案发后的才进行的,虽然从刑法一般预防的角度讲,也包含了对潜在犯罪人及其他公民的事先预防,但是对案发单位来说仍属于事后预防。预防工作要做到真正的案发前的事先预防,则有赖于科学的预警预测机制的建立。
  (二)预测与预警的关系。预测是通过对犯罪现象规律的总结,对现有相关信息的分析,依据严密的逻辑和数理推理,依靠准确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发展趋势作出的推断;预警则是针对恶性发展趋势发出警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预测是预警的前提和基础,而预警是预测实现的必要保证。
  由此,可见职务犯罪预测预警就是通过对犯罪趋势的推断,对将来某一时间、领域及特定主体发生犯罪的可能性作出推断,并发出警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应建立在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构建基础上,通过掌握职务犯罪的变化趋势、科学预测、预先警报并采取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使职务犯罪发生率降低到最小。
  二、职务犯罪风险预测预警机制构建设想
  理论上,对于职务犯罪原因及其作用的规律认识,是预测预警职务犯罪趋势的依据。对于职务犯罪趋势的准确性预测预警,使得预防职务犯罪措施更有有效性,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的职务犯罪预防,由于其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强,预防的目标就容易事先,能够很好的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
  但是预测预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统计预测和预警过程,涉及信息收集、信息管理、专家评析、指标确定、警示发布、对策决定等各个环节,需要结合预测预警理论、职务犯罪评价系统、确立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合理地设计预测预警系统结构,再根据各个职务犯罪的发生领域进行预测预警分析,才能为职务犯罪的预警信号发出后对策的采取提供依据。从机制构建的科学专业角度来看,需要各个部门的互相配合,获取客观完整的信息,需要征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确立科学的警示指标数据,需要建立在现代化信息科学的基础上,设计专门的应用软件。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此作一基本设想。
  (一)组织保障
  既然职务犯罪风险预测预警机制是一个复杂、专业的系统,那么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保证这一系统的正常运作。广义的预防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特定社会历史时期职务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可能调动的力量,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综合手段,遏制、减少乃至最终消除犯罪的社会防范活动。从社会化大预防的角度来看,党委、纪委、检察、审计、组织、公安、法院、宣传、教育等职能部门均承担了重要的职责。但从专业化角度来看,还是由检察机关负责该系统的组织协调管理比较妥当,因为一方面检察机关负责职务犯罪的查处工作,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较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检察机关积累了丰富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又有专门的预防职务犯罪的主管机关和人员。
  (二)因素确定
  1.主体因素。无论客观的基础和条件如何优越,预测都要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必须建立一个专家咨询系统,通过职务犯罪侦查方面的专家对职务犯罪特点和规律的分析、各个领域专家对案发环节和管理漏洞的分析、统筹学专家对预警指标的科学设置,才能发挥预测预警机制的作用。
  2.信息因素。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是通过动态监测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职务犯罪水平及其严重程度,来分析、判断和评价职务犯罪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而在职务犯罪的动态运动过程中,势必留下表征其特性和发展变化的信息;在警情爆发之前,会有某些先兆的出现,而在这先兆中必然隐含一定量的信息。由此可见,对职务犯罪信息的采集是职务犯罪预测预警的基础工作。而信息包含两个方面,即职务犯罪状况的基本信息及警情信息。结合目前工作实际,在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以下的信息库归入其中;一是职务犯罪查案情况信息;二是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信息;三、跨越地域范围的行贿人档案信息;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平台的信息。同时,根据职务犯罪案发热点部位,在金融证券、国有企业、海关、税务、建筑、司法、工商、医药、教育等重点部门的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3.科學技术因素。职务犯罪风险预测预警机制,不仅有其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而且与科学技术提供的手段和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先进的技术工具,可以影响情报信息获取、传输、处理、贮存和使用的效果,进而影响预警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为此,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关系职务犯罪情况的社会信息报告系统,预警分析系统要在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状况和发展趋势,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对策。
  (三)系统构建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构建职务犯罪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应设立包含指标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专家分析系统、警情演示系统、预控对策系统等6个子系统,成为一个完善的机制系统。
  1.指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一、建立指标体系。依据一系列科学方法,经过专家严密论证后,选择出能够反映职务犯罪变化情况的信息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对职务犯罪的发展趋势、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预警;二、维护指标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职务犯罪发展变化情况,请专门的专家小组对指标的数量、内容及其权重及时进行适当的修正完善。
  2.信息管理系统。围绕指标体系内容,建立起能够满足该指标体系需要的专门信息采集渠道,形成自己专用的、畅通可靠的信息采集系统;同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甄别、分析、合成,使其符合指标体系的要求。
  3.数据管理系统。职务犯罪风险预警预测指标体系必须依靠具体数据的充实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必须建立依靠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数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由数据库和计算模块构成。数据库的任务是完成数据的录入、分类、汇总、储存和更新;计算模块则根据收集的职务犯罪的基本信息数据,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4.专家分析系统。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的作用,尤其对于各种警情的判定,都需要各个方面的专家来进行分析。因此必须建立专家库,并利用互联网定期向专家们咨询意见,通过信息沟通和反馈,使预测意见逼近实际情况。进入专家系统的人员,应当是预警指标所涉及知识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员和富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政府工作人员,其数量和知识结构应以能够覆盖整个预警指标体系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为原则。
  5.警情演示系统。警情演示系统其具体形式是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识作为预警信号,将数据管理系统的计算结果和专家系统的分析结果,直观地在电脑屏幕上反映出来。如“绿色”表示无警,“蓝色”表示轻警,“黄色”表示中警,“橙色”表示重警,“红色”表示巨警等,领导者可以据此来判断和预测社会运行的态势,做出相应决策。
  6.预控对策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是与专家分析系统相连接,为决策者提供应对社会危机的应急性、思路性、提示性建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储存积累于电脑中的各种常规预防对策库,它收集了现阶段我们在分析职务犯罪原因后制定的如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基本预防对策;第二部分是应对非常规警情的专家咨询系统,它与上述专家分析系统有接口连接,通过互联网或是其他通讯方式的即时连接完成,其产生的咨询意见,将自动存储于电脑中的预防对策库中,以备日后调用。
  (作者通讯地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200082)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集中力量查办有震动、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办案数量保持了稳定,办案的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贪污贿赂犯罪依然居高不下,国有企业贪污贿赂案件非常严重,针对这一怪圈,笔者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严重的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期刊
近几年来,我区广泛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后在区直各单位部门、行业系统、各企事业单位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组织机构,通过积极工作,使职务犯罪得到有效预防。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日益繁荣,我区出现了一些涉农职务犯罪案件,这些案件不仅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2001年以来,我院共查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7件,其中贪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证据制度不完善,在形式诉讼实践中,证人由于各种原因拒绝作证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如何鼓励证人出庭作证,保证案件事实能够得到有效的印证,改变目前证人拒绝作证的现状十分重要。  关键词:证人;拒绝作证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我国的法定证据之一,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
期刊
摘 要:涉法信访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困扰各级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涉法信访客观存在的现象和趋势以及几种普遍类型进行概括和评述,对形成的根源从体制方面、执法方面、心态方面、处置手段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从宪政的角度,以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推进法治建设为主导目标,以治本的措施去探究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寻找其根本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涉法信访
期刊
在我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包括盲、聋哑等在内的残疾人约 5164万,这当中,聋哑人约占1770万。这些聋哑人自身是不幸的,他们给家庭、亲人、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的压力,其生活、教育、就业等状况也都远远落后于正常人,情况不容乐观。种种情况导致了近几年来聋哑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以我市为例,聋哑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二○○五年的2人,到二○○六年的6人,
期刊
职务犯罪与其他犯罪相比最主要的特征,一是主体的特殊性,即该种犯罪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二是犯罪行为与职务之间的密切联系性,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往往要利用自己的职务作为隐蔽手段才能达到目的。由于这种特征的存在决定了职务犯罪具有高隐蔽性,同时也就决定了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据也存在与其他犯罪案件不同的表现,要打击该种犯罪,证据的认定就十分重要,认定证据就要有一定地规则、原则。  一、职务犯罪证据的主要表现  证
期刊
一、关于秘密侦查取证的相关问题:  目前使用秘密侦查的手段对及时准确地破获犯罪案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科技手段的使用,大大地增加了对犯罪嫌疑人个人权利的侵害,但要指出的是,秘密侦查是手段,而非证据本身,这种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直接视为非法证据而加以排除。对秘密侦查手段的规范,应借鉴民事诉讼中的有关规定,对秘密监听制度作出正式规定,即对违反程序规定取得的证据,在没有合法补救措施的情形下应
期刊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当前理论界、司法界均存在较大争议,特别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级、各部门或者各司法工作人员观点各不尽一致,导致该类案件在處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现有法律在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主体范围、其所履行的管理职责的性质上规定不明确,甚至存在明显的漏洞。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更加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本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
期刊
“我爱生命,但我不愿意活!”这是一个28岁宁夏女孩发出的呐喊,多少让我们觉得一丝惊叹和鄂然。她,从1岁就开始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为伴,医学上称为超级癌症,丧失全部吃、喝、拉、撒的自理能力;她,在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的博客里留言,试图联系一位人大代表帮忙递交安乐死提案,寻找自己死亡的自由;她,引发了时下我们对安乐死问题讨论的又一个高潮。  一、安乐死的概述  安乐死,又称安死术,是指在伤患
期刊
摘 要:被告人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和在法庭上当庭翻供的情况在实践中较为普遍,这确实增加了审查起诉及出庭公诉的难度,对刑事被告人的翻供问题若不给予足够重视,不认真地加强研究和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检察官出庭公诉的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和国家公诉人的形象。本文在对被告人翻供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被告人翻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供;原因;对策  一、被告人翻供的内涵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