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评点专题阅读校本课程研制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们课程论专家的高端研究与一线教师课堂低端操作探索如何实现接轨成了我们新课标新理念继续有效走向深入的瓶颈。于是我们路桥实验中学试图在课堂操作层面建构起时文评点专题阅读校本课程。
  我们在研制时文评点专题阅读时,我们努力研制的方向有两个:我们时文评点评什么。另一个方向是我们对这些内容怎么评。
  对于时文评什么的问题,我们也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可能改变了以往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样大语文的视角,我们现代人最关注的无疑是我自己,可以说整个社会系统都在以“自我”为核心的生命维度上辐射整个自然与社会。可以说对自我的尊重与价值的认同是社会巨大的进步,因为他是以自己的生命和生存为精神指向的。所以在以自我为坐标的价值维度中,我们的中学生面临着五大生存关系网,我与最广阔的自然,我与相对生活在我生活圈之外的社会人,我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老师,我与自己最亲密的家庭,以及我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应该说这五大关系网构成了“我”面对这个世界的全部外延。这是每个现代人都离不开的生存空间,但在共同面临的五大空间中,我们该以怎么样的精神视野去建构我们生存的精神内涵与生存法则呢?我们从这五个纬度去建构时文评点的选文也试图实现郑友霄老师提出的两个价值归宿:在适应社会技能层面上,我们试图通过评点把传统相对处于封闭状态的评说与评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说与写上建立起一种合作的价值导向,使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在同一言语情境中达到转化与互相促进。所以我们选文的理念一方面在于文本有相对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空间与评点的空白点。另一方面我们着立于语言思维层面的过程挖掘与由内部言语逻辑到外部语言生成的转化。让学生在思考中走向理解,在理解中走向口头的表达与文字的呈现。这是学生层面的操作指向。在教师操作层面,我们在于挖掘评点的空白点,在于指导学生在原有评点空白点的基点上发现新的评点空白点,在于指导学生在原有评点内容上生成新的评点内容。在实践时,我们教师要有一定的评点储备。评点空白点可以由提供给学生到学生自由生成逐步转化。在评点空白点确定以后评点的内容与角度上,教师应该充分预设。可以从内部语言生成所需要的逻辑、情感、思维、以及外部言语所产生的作用、内涵以及由此产生新的联想和想像上确立评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创生成新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所以在技能层面我们突出强调通过时文评点专题阅读使学生内在理解能力和外在的表达能力双向的提升。另一个层面是在精神价值层面,我们以五个范围构建五个专题,每个范围都有一个主题感情思想以不同形式渗透在文本中,这五个主题情感蕴涵了学生全面丰富自己精神与人格的领域。让他们在文本的情感思想熏陶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丰富精神的家园里学会面对人生各种不期而遇的成长磨砺。
  
  评点案例
  
  甜
  
  老人曾病得很重,家人请了不少医生给他治疗,总算治好了。(身体上的重病治好了,但味蕾没有治好,更重要的是老人心理上需要家人关爱的心病没治好。)家人于是在不同的场合对老人说起看病用了多少钱、托了多少多少人情、花了多少多少精力,(家里人对老人生病花钱唠叨与抱怨——认为老人是家里的累赘——不关心老人情感需要——只是在道义上关心老人身体。)老人感叹着:苦啊苦啊。(这里苦的含义一方面指味觉上的苦,还有深沉含义上的苦是老人得不到家人孝顺与关爱的心苦。)
  有一天老人发起了脾气,他说家人故意给他下毒,吃的东西都像黄连似的发苦。(他的味蕾还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想引起家人对他的重视,给他更多情感上的关注,而味蕾的问题却并不显得重要,因为后面姑娘的事情可以看出。)家人说老人故意刁难,存心要制造事端。(家人没有理解老人的需要,而是出现了更多的误会与隔膜。)为示公允,老人请来隔壁邻居,从糖罐里取出两粒一式一样的糖,一粒请邻居品尝,一粒放进老人口里。邻居说,甜(味觉上的甜)。老人说,苦(一方面是味蕾感觉不到甜,另一方面感情心里的苦,他缺少关爱与温情,因为家人不但没有治疗他品尝不出甜的味蕾,更没有对他这种心情的理解)。从此老人的胡搅蛮缠出了名。(老人没有胡搅蛮缠,因为邻居的甜和他理解的甜有不同的意义,他理解的甜是得到家人对他情感上的照顾与温暖。)
  终于有一天,查出老人的病根,原来他的味蕾出了毛病。家人恍然大悟(一方面说明大家对老人的误会很深,以致一直没发现):难怪酸甜苦辣到了他的嘴里都是一个味。家人开始敷衍他,烧菜不放作料,连倒杯白开水也说放了糖,反正他也尝不出味道。(与前面比较,这里说明家人不但不关心老人情感需要,还对他身体关心也更加漠视。)依然如故,不管你端给他什么?他一律喊苦。
  老人的孙子带回来一个女朋友,女孩圆圆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她喜欢给老人捶背,老人被捶得直晃头,说舒服呀舒服呀。女孩还牵着老人的手去散步,一路上给他讲各种好笑的事情,老人说好孩子呀好孩子呀。老人的精神又好起来,吃东西也不像以前那样嚷嚷了。(这里通过两个细节的对比说明老人需要关爱的情感其实很简单,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很琐碎的细节.但却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满足。而正是这些琐碎的亲情细节构成了老人情感世界诗意的满足。)
  有一天女孩给老人带来了一大包甜点心。老人一边吃一边说:甜,甜,甜得没法说。家人又惊又喜,没想到老人味觉恢复了功能。(老人没有恢复味觉功能——从中可以看出家人对老人没有细微的关心。)女孩更是高兴,从此常给老人带各种各样的甜点心!老人夸到,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知道老人的口味。
  老人过80岁生日,女孩也来贺喜。这回她带来了一箱菜汁咸饼干,这是新产品,她要让老人尝个鲜。(咸饼干在老人嘴里却尝出了甜味,这里把文章思想升华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家庭的温馨与深藏于简单细节中浓浓的亲情。如果家人能给予他心灵与情感的慰藉,那即使再咸的饼干他也能品尝出甘甜芳香爱的味道。)
  老人拿起一块饼干放到嘴里,嚼了两下并眉开眼笑。他环顾着所有在场的人,一字一顿地说,(发自内心称赞姑娘善解人意,懂得体谅关心老人。)多好的饼干啊,这样甜的饼子我可是头一次吃到啊!
  众人于是瞠目结舌。(也许是为家人漠视老人,丧失尊老、爱老、敬老的行为感到愧疚,也许是为了姑娘这么善解人意而感到一些欣慰,也许是为了老人在甜甜苦苦相伴的日子里感到了辛酸。)
  写作上启发:同一物体的双重感情色彩,客观与主观两只眼睛看世界。
  细节 物(不变) 情感(变化)
  甜(客观) 甜(主观:苦)
  咸(客观) 咸(主观:甜)
  效果:在矛盾中张显了感情的力量,在对比反衬中深化了主题思想。
  感悟: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其实都有一个简单而幸福的心愿,家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也许可以融化他一生的坎坷坚冰,家人一次温馨体贴的细节,也许可以激起他被爱的涟漪,家人一声平凡的问候,也许可以荡漾起他幸福的大海。但这些琐碎的关爱却在功利物欲的社会中蚕食殆尽,让人感到深入骨髓的凄寒与伤感。当铺天盖地的商品世界冲刷我们尊老爱老敬老的民族土壤时,我们不竟要问,难道亲情那鲜活的血液还能流淌多久。也许文中的姑娘的举动给了我们一种心灵的折射,我们这个社会亲情的爱没有完全失落,爱还在参与。
  上文我们预设了评什么的内容,对于怎么评,思路上我们认为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从微观到宏观,就是在评点的空白点停下来,让学生参与评点,教师点拨,在评点处停停走走,最后再走向宏观总体的点评。另一种是从宏观到微观,可以从整体感知开始点评,最后落实到对点上的评点。操作上,我们认为也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让学生把初次的评写内容以评说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老师点拨评点的角度,再让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评出新的理解内容。最后经过教师点拨与学生发言后,经过整理与再体会形成书面评写的文字表达。上面是预设学生完成评点的理想状态。当然在每个专题开始前我们可以有一篇作情感铺垫的抒情散文作引子,然后结合例子以引起学生感性认识。另一种是教师在可评点处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实现了评说的完成,最后让学生形成评写的文字。当然这里的问题最好是一个问题系列,这些问题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最好以环环相扣问或不断追问的形式完成对文本不断深入的理解。因而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对评点内容生成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因为问题的有机组合和顺序对文本呈阶梯性的深入有直接的影响。而问题系列的合理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
  总之,要做到点与面结合的评点,说与写结合的评点,理解与表达结合的评点,思考与模仿的结合。教师在评点中对文本的把握主要从文本写了什么,是怎么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角度生成评什么的评点内容。在评点中教师主要由宏观到微观,或由微观到宏观两条思路在评点处停停走走,或者在评点时教师把评点内容转化成内部有机联系的系列问题,以问题的追问实现理解的不断加深。当然如果我们以后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还可以按照王荣生博士对阅读教材功能的新理念划分去更多关注一个专题中的阅读整体,可以从定篇、例文、样本、用件来展开我们的时文评点专题阅读校本课程。
  下面是笔者在亲情专题阅读评点中写的一篇情感铺垫文章。
  让我们发现琐碎与诗意的亲情细节
  让时间在这一刻停止转动,让我们细数一下发生在一天中那些琐碎的细节。也许我们从没有问过,在花开花谢时间的点点滴滴中,为什么我们总有可口的饭菜。也许我们从没有问过,在秋叶落成堆春去冬来的交替里,我们为什么总有卸寒的衣物。在酷暑严冬来来回回的循环里,也许我们没有时间去体会父母牵挂里的满怀爱怜;在倍感委屈与埋怨的日子里,也许我们忽略了父母眼神里那无尽的期盼。回想一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刹那,父母用简陋而温暖的细节一心一意经营的日子,最后雕刻的竟是一件爱的艺术珍品。
  我们一直以为人生的岁月是从绚烂走向平淡的。现代社会,神圣的感情在形形色色的利益面前,可以瓜分得支离破碎。市场经济,纯洁的人际关系在商品的等价交换中,可以支解得零零散散。但我们的父母却愿意把每一个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在父亲忙里忙外粗糙打理生活的岁月里,在母亲井井有条收拾锅碗瓢盆的日子里,我们可能一辈子没有发现什么。但当有一天,你伟岸的父亲在你的眼里不再闪烁高大的背影,当有一天,你辛劳一生的母亲白发苍苍地站在你面前时,此时你又能表达些什么,回报些什么呢?
  诗人刘新沂在一首诗中写道:“爱/是一种负荷/多年了/我已掂出。”每一次品读亲情的文章都可以读得泪眼朦胧而又找不到感动的真正原由,当我们用伟大与无私想对我们的父母说点什么时,总感到这些文字即使在不识字的父母面前,它都那么苍白,那么词不达意。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坚强到走遍天下所有的荆棘之路。只是有一天,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却渴望在母亲脆弱的臂膀里尽情地哭泣,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勇敢到历尽人生一切不期而遇的灾难,只是有一天,在回眸的刹那,我们却愿意在父亲轻轻的叹息声里抚平自己深深浅浅所有的辛酸。
  那一刻,我们发现我们感动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我们感动于母爱的平凡、朴实、干差万别,感动于父爱的干篇一律与一再重复。更感动于延伸到我们生活角角落落那么细微的亲情触角。
其他文献
2008年阳春四月,有兴化之行。这回是应兴化市两位省语文特级教师的联名邀请而偕老伴同去的。一位是老一辈的,原兴化中学校长、曾以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而饮誉
1基本情况察右前旗地处内陆,寒暑变化强烈,平均海拔1400m,年均气温3~4℃,平均无霜期108d,年降水量仅300mm左右,年蒸发量高达2300mm以上。以切实摆脱农业生产年年受灾、年年抗
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现阶段网络的普及应用中也存在着
孙犁的《荷花淀》的确是篇让人百品不厌的经典之作.就像那碧波万顷的白洋淀.清澄、质朴而又广袤、浩荡。其文落笔舒展,遣语雅致.叙事跌宕.言情真挚,业已成为那时代、那艺术、那乡土
摘要:优秀课件除了具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方面的优点还应融合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动画影音技术等多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交互性和互联网共享功能。多数教师已接受并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师(特别非信息类教师)对课件教学的认知仍有较大提高空间。改变教师演示讲解单机版、演示型课件的教学模式,鼓励着学生自主性学习,符合学生多层次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互动式;网络课件;多媒体教学
摘要:目前我国云计算与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进入到高速规模化增长阶段,对相关产业人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出现空前增长趋势,该文针对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分析云计算与大数据相关产业的培养模式和方案,讨论课程设置以及项目化教学,提出高职院校培养云计算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它既是高考的一个传统内容,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特别是自2002年起,诗歌鉴赏的考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材料只选卉诗词;2,变客观题为主观题,且出现在第Ⅱ卷中,以前靠蒙、靠猜的做法显然已行不通。那么,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从而顺利完成鉴赏任务,也许下面的一些做法不失为一种“捷径”。    一、弄清楚诗
“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是相对于“不自由状态”而言的,是基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害怕作文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