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摩擦力”教学设计为例,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教学设计;摩擦力;物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2-0031-3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
  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这是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教科书首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认识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接着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1,2]。本节课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体验—猜想—实验的顺序进行知识建构,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科书提供的实验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实验装置,提升实验的效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3 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4 教学过程
  任务1: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情景:请一位学生站在教室前面,将手在肥皂水中浸湿,然后向同学们演示手拿空的玻璃杯,教师在一旁不断地往杯子中倒水,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思考。
  问题1:请问杯子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问题2:在往杯子里不断倒水的过程中,手的本能反应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3: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教学建议:
  (1)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不要替代学生回答。
  (3)探究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时,让学生自主体验,自我归纳。
  任务2:学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配合教材图片(如图2所示),教师用力推讲台,讲台纹丝不动。
  问题1:讲台为什么推不动?
  问题2:讲台受到几个力?分别沿什么方向?
  问题3: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问题4:什么是相对运动趋势?如何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呢?
  教学建议:
  (1)分析相对运动趋势时,建议采用假设法。
  (2)学生对于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感到非常抽象,可以通过用手在桌面上用力往前推,但不滑动,让学生讲讲自己手指与桌面接触面的感受。
  (3)另外也可以采用板刷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图3所示)。
  任务3: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能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
  情景:分组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如图4所示)。
  问题1:弹簧测力计给木块施加一定大小的力,木块保持静止,请问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问题2:缓慢增加弹簧拉力,木块仍静止,请问摩擦力大小如何变化?
  问题3:拉力增加到一定值,木块突然运动起来,这时的摩擦力大小就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所以,静摩擦力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教学建议:
  (1)演示实验时,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讨论,教师观察引导。
  (2)为了记录摩擦力大小,要引导学生掌握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的理论依据——二力平衡原理。
  (3)静摩擦力大小的数据记录可以设计表格(如表2所示)。
  (4)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力传感器、教室一体机演示该实验,将数据处理直接展示在大屏幕上,效果更好。
  任务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情景:板刷实验,手推板刷前进(如图5所示)。
  问题1:仔细观察实验,请问刷毛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哪些?
  问题3:如何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建议:
  (1)演示该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推桌面自己感受一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方向以及“相对”两字的含义。
  任务5: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情景1:引导学生猜想生活当中有关滑动摩擦力的现象。
  情景2:演示实验(如图6所示)。
  问题1:同学们,请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问题2:演示实验时缓慢增加拉动木块的拉力大小,直到木板和木塊发生相对滑动,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3:逐渐增加木块上所放砝码的个数,改变压力大小,重复以上实验,记录发生相对滑动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数据,你能得出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吗?
  教学建议:
  (1)演示该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拉动木板而不拉木块的原因。
  (2)采用表3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作出Ff-FN图像,尝试探究其中的规律。
  任务6:会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情景:展示课本例题。
  例题: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雪橇是常见的运输工具。一个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 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独立解决,可以适当挖掘和拓展。
  任务7:能够分析生活中既常见又较简单的问题中的摩擦力。
  情景:用投影仪展示几个图片(如图7所示),学生小组讨论:哪几种现象中含有静摩擦力?哪几种现象中含有滑动摩擦力?如何在生活中利用或者减小摩擦力?
  教学建议:
  (1)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发表见解,互相讨论;
  (2)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生活中利用或者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5 设计点评
  本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逐渐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际现象归纳物理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导向。课堂的精彩之处在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课堂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教学方法多样,情景与问题的设计符合学习目标,知识的展开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这样的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充分体现了概念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改进之处:
  (1)课堂引入时,注意正确运用引导语,使学生顺利进入主题,清楚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教学各环节的衔接、问题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3)适当多举一些生活实例,使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认识更加清楚。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1.
  [2]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5-88.(栏目编辑 邓 磊)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周智良,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長,物理教研员,高级教师,重庆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学物理教学和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近10年来,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22篇(其中3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教材15种,合计编写国家教材25万余字、地方教材25万余字。参与科研课题8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主研国家级课题4项,主持
摘 要:本实验利用倍数法和控制变量法定量探究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量、时间的关系,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关键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定量探究;数字化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1-0058-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中学物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在实验探究环节中,磁通量变化量的改变、对应的时间和电动势测量比较困难,造成了实
摘 要:POE教学策略立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发展规律,通过预测、观察、解释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在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物理学科教学中,POE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带来启示。因此,文章以“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片段为例,探讨POE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OE教学策略;物理教学;浮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知识本位”的复习教学关注的仅仅是解题能力、碎片化的知识,特征是学生在复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素养本位”的复习教学更多的是关注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动学习。“素养本位”的复习教学要求教师创设真实的实验或生活情境,代替单纯理想化的习题情境,要求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差异性,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和探究开展能动学习,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整合知识的体系和脉络,促进学生知识
无论在公开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中还是习题集中,亦或是县、地、省级的示范课、竞赛课中,都把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四条:(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4)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有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笔者认为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这样归纳是不恰当的,理由如下:  理由之一:从静摩擦力的定义来看,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传感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用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传统频闪照片实验在高中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而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手机传感器的功能,并在实验过程中感受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操作强,更直观,体现了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实
摘 要:新教材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而确定的。围绕学生学习过程展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方法的教学分析,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关键能力。本案例通过自制实验让学生感受向心力,定性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最后利用DISLab传感器实验定量研究向心力的大小规律。三部分都是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围绕学生学习过程展开学习活动
摘 要:文章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滑块与滑板组合”为案例,总结专题教学的策略,包括专题选取策略、习题编制策略、学生学习策略、教师教学策略。并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物理知识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引导为手段,建构专题教学体系,有效地落实了物理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专题教学;滑块与滑板组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在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標准(2011年版)》的要求来设计“学习使用托盘天平”这节课,整个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自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通过现场纠错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操作来巩固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课堂小结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
摘 要:以“沪科版”九年级“比热容”一课为例,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维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达成。从在概念的初步形成阶段,如何把“物理观念”有效落实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概念建构推进阶段,如何把“科学思维”实效达成于情境创设之中;在概念的理解内化阶段,如何把“科学探究”强效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概念的强化应用阶段,如何把“科学态度与责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