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心灵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学生讲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天色有些微暗。我对学生说:“在张岱的作品里,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章意,更主要的是心灵味。虽然这种心灵味你们现在也许还不能够理解,但时间会长久地把它保存在你们心灵的一角,等待开掘。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而张岱便是把这种力量发挥到极至的人。”
  读张岱,最好在微雨的天气里或者雪后,任张岱的文章味自然散发。“繁华过后的苍凉”大约不是寻常人可以轻易体味出的。张岱无疑把这种基调调到了极至:“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台静农评张岱文字有“如看雪个和瞎尊者的画,总觉水墨浓郁中,有一种悲凉的意味,却又捉摸不着”语,这大抵是因对张岱身世遭遇的了解与同情,而这同情又依着那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便一下子能够让读他的人触动了起来。
  张岱身上有很多非同代知识分子所拥有的气质。《明遗民传》称其“衣冠揖让,绰有旧人风轨”。少年时代曾过着一段很长时间的纨绔生活,自称是人无癖不与之交,并说自己“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囊诗魔”,把一般人不屑或不敢说的都说了。不过一旦“国破家亡”却居然“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也许正因如此,张岱的文字里总透着一股清明与不羁的气息。
  《陶庵梦忆》一书,在我读来更好似读一个人的心灵,虽然这本书通篇不过是在叙说地方的风土人情,从归类上看更是都市文学的代表,但张岱却把他心灵深处的矛盾诉诸简洁而透明的文字,故而他的文章时时充斥一脉气象,让读它的人总在文字外感受着时代的阵痛,我们读张岱仅仅读出记忆中的少年靡丽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读出其中的意味来。
  张岱一生论艺,崇尚一“气”字,古人气息之法在他那里得到了重新地体验,所以他的文章里没有太多呆板、刻意的成分,均是无心而作,妙手偶得,法百家而出百家,同代人祁豸佳赞之:“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可谓确切!
  张岱的心灵味便是从这散杂的文章意里衍生的。《湖心亭看雪》结末有“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语,着一“痴”字而文章意与心灵味俱出。故而张岱的风味并不仅在文字里,往往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编辑/抱散子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语云:“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他们常常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之术,奔走于庙堂之上,游说于诸侯之间,最终演变成了赖以谋生的职业,诸如战国时的张仪、苏秦、邹忌、淳于髡,秦汉时的郦食其、蒯通、陆贾,清朝的纪晓岚,无一不是以巧舌如簧而称著于世。    《韩诗外传》说,君子要小心翼翼地躲避三种锋利的东西:武士的锋端、
期刊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许多古籍丧失。西晋初年,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郡人盗墓,盗掘了战国时魏王的墓冢,结果发现了许多重要历史古籍,其中就有著名的《穆天子传》,右面那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就是出自这本书,记录了周穆王西行会见西王母事件。书中所述之事虽然有夸大的成份,许多史学家考证周穆王西行之事却是真实的。  《列子·周穆王传》记载:周朝穆王时,从遥远的西方来了一个本领非凡的人,人称“化人”,他能潜入水火,
期刊
中国人总觉得自己的文化是落后的,西方的文化是先进的。实际上,是我们在把不同的文化用同一个价值尺度来衡量。  中国人无需妄自菲薄。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绝没有落后和进步的区别,只是西方人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树立了独立的人格原则,我们本要树立的没树立,就是这个差别。  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继承宋明理学、陆王心学、魏晋的思想,我们说制度建设重要,但是制度建设更根本的前提是人心,我们一定要在道义上区分是
期刊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各类宗教信仰的复苏一直都是在两个层面展开的,一类是真正地将信仰根植于生活,用于灵魂安顿,这类信众多集中于大城市,富人和精英阶层;另一类出于一种功利性的目的,希望通过信教而得到神的庇护,免除灾祸,祈求平安、财运、地位。这种精神依恋和神灵庇护的需求,从来都不是儒家所提供的。“如果说宗教本身可以划分为关于群体意义建构的宗教与关于个体生命救赎的宗教的话,以此岸和社会关注为重心的儒家显然
期刊
我先谈一谈工作与生活的问题:无论我们是做什么工作的人,我们都必须有一个健康性的、一种包容性的、一种饱满的心态、一种有激情的状态。这样一种心态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生活的需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同时我也不认为一个生活态度不端正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做成功。这样我们对待工作要敬畏,对待生活要和乐。  拥有敬畏心  当神圣感缺失的时候,当我们认为自己是古往今
期刊
蒋庆,男,一九五三年生,字勿恤,号盘山叟,祖籍江苏徐州,生长于贵阳。一九八二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先后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深圳行政学院。二○○一年提前退休,在贵阳龙场建阳明精舍。著有《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儒学的时代价值》《儒家社会与道统复兴——与蒋庆对话》(范瑞平主编)等。    孔子二五六二年(公元二〇一一年)阳历一月九日,蒋庆先生赴京参加苇杭书院庚寅
期刊
成中英,男,一九三五年生,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本体阐释学学会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名誉主席。主要研究中西哲学比较、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著有《儒家哲学论》《中国文化的新定位》《中西哲学精神》《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    我个人从十学者发起的《意见书》里得知有团体将在曲阜离孔庙3 公
期刊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是对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最高评价。孔子并不代表儒家文化的全部,但他是儒家文化的源头。在世界范围内,如果把中国的历史人物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等思想者相比拟的话,那只能是孔子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历史是漫长的,历史中的人物是短暂的,但孔子却是历史中的永恒者!    自孔子诞生以来,多少次的灭儒灭孔运动,却从没有把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替代掉!相反每一次的贬损却是
期刊
豪放:老夫聊发少年狂  喜欢苏轼的词,从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开始。静静的夜晚,月朗风轻,目光穿越字里行间,依稀看到千年以外的烟尘中,马嘶声声,欢呼阵阵,“老夫”苏轼着锦衣,跨骝马,挽雕弓,踌躇满志,欲射蛮夷于天外,在密州百姓面前演绎“老当益壮”的神勇风采。  直到后来看到苏轼的生平介绍,再读这一阙《密州出猎》,不觉哑然失笑。在词中苏轼以“老夫”自居,其时他不过三十几岁,正值壮年,真是诙谐可爱至极
期刊
心是人的主宰,是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在频繁的接触中,难免会跟别人发生摩擦或冲突,或是因为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的心境。想要常保一颗宁静的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容易做到。  当我们登上了高山或是站在海边时,一望无际的景色让我们敞开心门,此时世间纷纷扰扰的烦恼都会消失无踪。  因此有人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们的心,如果也能够像原野、海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