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温针灸;常规针刺疗法;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33-0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生活及心理造成很大的困扰,中医称之为“口僻”。针灸治疗此病由来已久,且由于其特殊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笔者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本科室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取温针灸与常规针刺疗法,来探討分析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1.1资料
以2016年1月-2018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在我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的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区间在19-87岁,平均44.70岁,发病时间集中在2-7天。68例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和《针灸治疗学》[2]中的辩证分型标准。排除因其他严重疾病、外伤及其他中枢神经损伤而患病的患者。随机将68例患者分在两组,温针灸34例归为观察组,常规针刺疗法34例归为对照组。
1.2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配合西医的常规治疗:口服强的松片及甲钴胺胶囊。选取患者患侧的翳风、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颧髎、合谷等穴位,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针灸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消毒后用一次性针灸针取相应穴位浅刺,平补平泻得气之后,留针30分钟,与此进行的同时,选择翳风穴进行温针灸,即将点燃的艾柱插于针柄上,艾柱燃尽后换新艾柱。急性期(7天内)采用单纯针刺,急性期后在阳白与太阳,地仓与颧髎各接一对电极,用连续波,频率取2Hz,以患者自觉针体有轻度跳动感为准,一周针灸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针灸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除不行温针灸外,其余治疗与观察组无异。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运用面部运动评分表进行评分,对患者的鼻孔张大运动、张嘴露齿运动、鼓腮运动、噘嘴运动、抬眉运动和闭眼运动进行测试评分,满分为20分,18-20分为治疗效果显著,13-17分为有效,小于12分为治疗无效。评估的有效率为:有效的加效果显著的。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t值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卡方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33-0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生活及心理造成很大的困扰,中医称之为“口僻”。针灸治疗此病由来已久,且由于其特殊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笔者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本科室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取温针灸与常规针刺疗法,来探討分析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2016年1月-2018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在我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的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区间在19-87岁,平均44.70岁,发病时间集中在2-7天。68例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和《针灸治疗学》[2]中的辩证分型标准。排除因其他严重疾病、外伤及其他中枢神经损伤而患病的患者。随机将68例患者分在两组,温针灸34例归为观察组,常规针刺疗法34例归为对照组。
1.2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配合西医的常规治疗:口服强的松片及甲钴胺胶囊。选取患者患侧的翳风、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颧髎、合谷等穴位,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针灸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消毒后用一次性针灸针取相应穴位浅刺,平补平泻得气之后,留针30分钟,与此进行的同时,选择翳风穴进行温针灸,即将点燃的艾柱插于针柄上,艾柱燃尽后换新艾柱。急性期(7天内)采用单纯针刺,急性期后在阳白与太阳,地仓与颧髎各接一对电极,用连续波,频率取2Hz,以患者自觉针体有轻度跳动感为准,一周针灸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针灸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除不行温针灸外,其余治疗与观察组无异。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运用面部运动评分表进行评分,对患者的鼻孔张大运动、张嘴露齿运动、鼓腮运动、噘嘴运动、抬眉运动和闭眼运动进行测试评分,满分为20分,18-20分为治疗效果显著,13-17分为有效,小于12分为治疗无效。评估的有效率为:有效的加效果显著的。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t值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卡方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