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设计方案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必须切实抓好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凡语文素养较高的人,都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
  时下,不少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诸如:①学生的课外读物的层面较窄;②学生阅读习惯比较差;③阅读能力还有待持续培养与进一步提高;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⑤课外阅读的大环境不完善;⑥学校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仍需进一步落实、完善;⑦教师指导不到位;⑧活动与检测不完善等问题始终得不到合理的解决。
  二、研究目标和主题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科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为了使课外阅读能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此方案的研究实践,旨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通过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推荐相关读物,使学生多读。使学生有效地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开辟渠道,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如此,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一旦他们感觉到知识趣味无穷,博大精深,他们就愿意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遨游,寻找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利于顺利开展课外阅读。
  (1)诗句启发法。老师可以用“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成语和诗句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名人名言激励法。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讲讲高尔基、鲁迅、老舍、朱自清等中外名人名家热爱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故事,并把他们有关读书的名言张贴在教室里。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优秀读物引导法。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
  (4)课内外结合法。课内的讲读内容是什么,就向学生介绍并指导阅读有关内容的书刊,使课堂教学成果扩大、深化。如《草船借箭》学完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周瑜是个妒忌心强的人,这时我问:“周瑜真是这样的人吗?我们凭一件事评价一个人是不全面的,课后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读《三国演义》,然后再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又如课内讲了《一夜的工作》,课外就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前,可以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集》,使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凸现它的张力,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求知欲。
  (5)活动促进法。①组织比赛和评比。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可以在阅读课上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摘记展览会”、“群英荟萃——故事大王讲故事”、“读书心得交流会”、“成语接龙赛”、“朗读比赛”、“课外阅读手抄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②开展游戏和表演。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具体形式有小品、有相声、猜谜打擂、童话剧表演、对联上下句等。如学生阅读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不动脑筋的小白兔》一文,可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按人物角色化装进行表演,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创造性地重现文章的形象美、音韵美。通过情景再现,提高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以演来促读,调动了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
  经常开展以上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推荐读物,广开阅读书源。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道德高尚的人谈话。”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当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调皮的日子》、《格林童话精选》、《科学家故事》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小故事大启发》、《刘胡兰》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吃的“精神食粮”;《今天我是升旗手》、《兔子坡》、《男生贾里》、《转校生》、《女生贾梅》等反映孩子们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是学生的最爱。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小学生阅读。
  (3)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起,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所以推荐的读物首先要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儿歌、童话、寓言、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多种文体。这样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的境界。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4)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读物的语言文字应明白流畅、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是必要的,在课内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向课外扩展延伸、触类旁通。如学了《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奇妙的大自然》;学了《军神》、《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后,推荐《长征的故事》;学了《恐龙》、《海底的世界》后,推荐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动物世界奇谈》;学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读《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后,介绍读《三国演义》。这样,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使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完善班级图书角,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重视培养,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阅读的兴趣,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对成功的感受。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机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情感、态度、时间上,老师应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读书便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读书便成了生活的需要。
  (1)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东张西望,挖耳挠腮,吃零食,摆弄小玩意儿等。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2)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教师教会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计划,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阅读能力去确定阅读的内容。有目的地阅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无目的阅读只是消磨时间,浪费时间而收获甚微。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略读等。
  (3)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①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②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③作息要定时。作息无规律是分散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该尽情地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④学习场所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⑤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4)培养学生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古人也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书边圈、点、勾、划,这样有助于抓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一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语文学习效率来自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读了一篇文章后,学生还可以做摘录,记读书笔记,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然后整理读书笔记、生活日记,这对学生积累资料、活跃思想十分有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我在上学期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时,要求摘录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的出处与作者。②好词8个。③佳句3句。在这个学期,结合语文学习的需要,对第三项加深难度,摘录佳句并点评,还增加了一项:归纳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一阶段的训练,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进步,在几次语文调研考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7)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常常会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与词的意思,如果就此蒙混过关,会让学生难以正确理解。如果手头有本工具书该多么惬意啊!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紧记在心,付诸行动。
  (8)培养学生读书要坚持不懈。
  学生做事缺乏持久性,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时,需要学校、家庭共同督促学生,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在学校,师生互相推荐好书,一起读书,促膝交流读书体会;在家里,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通“亲子读”,坚持与儿童一起浏览阅读,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加强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利用语文课、阅读课和兴趣活动课这些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认真领悟读书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做读书笔记等。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①晨读——五分钟读报、优秀诗文诵读。②课前——“谈天说地三分钟”、“成语沙龙”、“一分钟演讲”。③晚上——记自己喜欢的新闻;搜集、剪贴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料,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认真实施读书要求:①眼到、心到、手到;②不懂就问,善于思考;③要与“说话”、“作文”紧密结合;④持之以恒。
  (4)掌握基本读书方法。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得教授课外阅读的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显然,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精读。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序》中所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也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②略读(即浏览)。主要针对一些内容长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西游记》等。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录,后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一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5)指导书写读书笔记:①批注笔记法。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我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s--”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②提纲笔记法。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③摘录笔记法。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④心得笔记法,即写读后感。由于三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所以要求应降低,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与想法即可。
  (五)开展活动,巩固阅读效果。
  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测,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巩固阅读成果,检查阅读效果。
  (1)开展“三会”。即故事大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发动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采用音像结合手段欣赏佳作,从中获得教益。配合习作指导或习作讲评交流读书心得。
  (2)开展“三赛”。即速读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对所选的诗歌、散文作表演朗诵,并设计一些读写方面的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
  (3)开展“三评”,即评比读书笔记、评比优秀墙报、手抄报评比。可以是摘抄,分门别类、简明扼要;可以是归纳,概括得当,说服有力;可以是感想类,联系实际,体会深刻。
  通过“三会”、“三赛”、“三评”,更深层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他们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拓展见识。
  四、理论依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有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运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难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可见读书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
  人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课外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和文本和大师对话,从而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强壮他们的精神,丰富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五、预期效果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它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语文环境”,“广泛的阅读天地”,对学生课内学习是重要的补充,对形成“大语文”教学体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某段时间的运用就可以提高。而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一个步骤,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落实,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踏实学习的稳定基石。小学生学习数学处于刚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
期刊
摘要:想象作文是高年级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年级学生是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时期。创意法是创设新意之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这与学生的想象力不谋而合。  关键词:创意法;想象作文  什么是想象作文?通过大胆的想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想象出一些现在还做不到或许将来可以做得到的事物,把它写出来,这叫做想象作文。  例如:以想象未来的汽车为主题,大家可以充分张开想象的羽翼去创造,大胆去想象。对于心中
期刊
摘要:创意法为创立新意、学生个人不被淘汰之法,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教育者运用“创意法”思维,对受教育者思维进行“展示、激活和修复”,从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发展的创意教育体系。创意法教育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教育。创意法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它认为学生本事并无优差之分,存在的只是差异问题,平等才有发展。关
期刊
摘要:创意法教育是创设新意之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而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创设一些生物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学习气氛,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四个方面探讨创意
期刊
摘要:创意法教育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教育,它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法思维进行“展示、激活和修复”,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发展的创意教育体系。它认为,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并无优差之分,优差平等。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阅读教学;朗读  目前,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这是与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规律格格不入。新修订语文教
期刊
摘要:创意法为创立新意之法,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教育者运用“创意法”思维,对受教育者思维进行“展示、激活和修复”,从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发展的创意教育体系,其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创意法教育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教育。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数学;分层复习  六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是一学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概念认知结构并不等同于数学概念逻辑结构,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并不仅仅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形式化结构,而是要经历人们创造这个概念的历史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的“再创造”过程,是一
期刊
摘要:创意法即创意之法,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之法。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创立新意呢?本文以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例,通过读中学说;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绽放勃勃生机;放飞学生的天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创立语文课堂教学之新意,让语文课堂从此活跃起来。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活跃  “创意”即“创立新意”。更通俗地说,就是“改变意识”。说得更明白一点,“创意,就是采用新的
期刊
摘要:创意法为创立新意、学生个人不被淘汰之法,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教育者运用“创意法”思维,对受教育者思维进行“展示、激活和修复”,从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发展的创意教育体系。创意法教育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教育。在我们看来,学生没有优差区别,差会变优,优会变更优,只是他们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变死板说教为充分运用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内化知识,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真正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新课改实施几年来,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