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农科类《植物学》课程的教学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應用型本科教学是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一种新教育类型,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为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要求,需要院校设置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文章以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探讨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植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157-03
  Abstract: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s a kind of new education typ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popula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 with applied orientation. All of these need colleges to set up a new discipline direction, professional structur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links, teaching methods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ho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of "Botany" course, explores how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means, fosters students' interest,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research ability.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botany; teaching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对此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因此如何创办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供需融洽”则是最终鉴定标准。据统计,2013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不足35%,不到四成。目前我国大学就业市场上“供需”矛盾主要不是总量失衡而是结构失衡;失衡的原因也不都在于扩招数量上,更主要在于高等教学培养人才的结构、质量和就业观念问题上。一方面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是人才结构失衡,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而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导致有效供给不足,表现在产业就业结构、企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等方面。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满足“质”与“量”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了关键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植物学》课程是农科类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高等农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倍受重视,与植物生产相关的各专业(如园艺、风景园林、植物保护、生态学、林学等)都把其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同时也是后续《遗传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等专业课的前置课程。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分类以及植物资源的利用等。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既要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又要熟悉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能够利用植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手段对有关植物形态、器官结构及其发育规律进行分析、阐述,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一、应用型本科《植物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植物学》主要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教学内容组成。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植物学》教学(含实验)总学时常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32学时;植物学野外实习1周,1学分。从学时分配上看理论学时较多,但由于《植物学》本身涵盖知识点多,随着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又不断增加细胞、分子、化学及植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因而如何既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要在有限的学时安排中体现知识的应用性,这让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多还处于转型试点时期,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机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不完善,不能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端的无缝对接。
  (一)培养方案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也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相关专业教师商定而成,没有经过深入的企业调研,不了解企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导致课程设置老化,不能适应实际需要;有一些专业课的教师,本身并非专业出身,只是相近专业转型过来,他们对专业的深层次理论和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大部分的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他们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大多从书本上获得,因此不能有效地把理论结合到实际应用中去[3];也没有经过严格的专家考核论证,因此存在诸多的不科学性。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存在因人设岗,因人设课,因课设岗;课程设置时没有考虑课程体系建设,也不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脱节等问题。随着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扩招数量增大,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及教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综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眼高收低,导致就业难等问题。   (二)師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前身都是高职院校,教师大多也是以前的专业教师或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因此老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及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对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不了解等问题就会浮现。应用型本科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以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农科类专业为例,该学院成立时间短,发展不够成熟,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师经验不足(如教学方式方法,知识结构体系,野外实习经验等)。教师学历大部分为硕士学历,面临继续深造的压力。随着近年来本科招生人数大量扩大,教师数量也存在明显不足,出现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多门、多班的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因此会对预期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1. 近年来从事经典植物学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少。一是老教师退休或进入科研岗位,二是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胜任等;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对当地的植物不能完全了解,致使对野外植物分类实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上课兴趣不浓。教师上课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目前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要呈现方式,上课比较形象直观,但多媒体速度快,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对基础知识缺乏相对理性的认识,因此效果不佳。
  (三)野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比较抽象的植物学知识,尤其是分类学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创新精神以及生态环节保护意识等,为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好坚实基础。野外实习方法仍然沿袭传统做法,即一大帮学生跟着指导老师到相应的实习地点,沿着规划的路线进行简单的植物识别和标本采集,期间老师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形态说明,最后回到学校整理、识别标本,在实习结束时拿出几十种认过的植物进行考试,就算完成实习任务。整个过程看似完整,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动手采集和制作标本,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指导教师一般会就实习线路中遇到的植物对学生进行简单地讲解,而由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植物形态差异往往较大,学生对植物的认识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缺乏直观认识,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学生的积极性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4]。实习一结束,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马上就会被遗忘,野外实习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植物学》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目前对于应用型人才我国没有明显的界定,但通常都认为“应用型人才是分布在各个产业领域里从事生产、管理、服务、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较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脑体兼容的劳动者”。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型本科就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更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5]。
  (一)明确应用型本科的类型定位
  教育部门应明确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注重知识的转化,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年轻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植物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强,知识量大,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性基础课程。因此,教授课程的老师应该具备比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野外实习辨认植物的能力。这无形中就对上课教师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知识还是野外实习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院应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学校、学院及外面单位组织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的相关新知识、新技术。平时多进行野外植物资源调查,对周围植物进行分类学习。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根据上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以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着力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植物学学科的发展及深入研究,不断更新的知识及有限的课时量,传统教学方法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展示不同地域、生境下植物图片,从而将抽象的专业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增大教学信息量,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6]。3. 把无形的理论知识和实物相结合。在上课讲解理论知识时,提前采摘一些与本节课有关材料,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讲解植物的器官——叶和花这一节时,可以采摘一些豆科植物的羽状复叶,现场展示,如偶数、奇数羽状复叶、一回二回三回羽状复叶的区别。讲解花这一节采摘一些植物花,现场展示什么是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重点讲解下《植物检索表》及《植物志》里面经常出现的几个重要的名词如:花瓣,花冠、花被的区别。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让学生更快速、直接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慕课和微课的合理使用。微课通常由简短的课件视频及配套资源共同组成,由于简短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把握课程要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同学们也可以利用慕课自主选择学习,对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听几遍或者放慢,也可跳过比较容易的部分,加深对复杂知识的理解。5. 加强实验课程的管理。实验课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树立榜样,将做的比较好临时装片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并让同学分享操作过程及成果。其次,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借助传统的挂图,制作模型,植物标本,以及一些拍的比较好的网络植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6.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植物辨认竞赛、标本制作竞赛等课外活动,并采取一些鼓励措施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三)平时加强学生的管理,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更注重引导性教学
  以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为例,该学院农科类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调剂生,学习处在一种被动状态,专业方向不清楚,很容易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学,怎么学,学完又该如何应用等问题。因此大部分同学处在应付考试的状态,平日上课不听讲,学习效率低,考前再突击,用瞬时记忆应付考试,虽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考试过后所学知识很快就忘掉。因此,面对此等现象,学校教务,学工及相关部门在平时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引导工作,平时多开展与此相关的讲座,解决学生专业方面的疑惑,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做到有问题及时疏导。
  (四)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的完善和选择
  1. 充分利用校园内及周边植物资源,将其作为室外教学教材,扩大学生视野。将校园内植物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实物具体进行讲解。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校园植物约500余种,有木本、草本、灌乔木等。其中有许多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有的是本地区有名的热带水果(如菠萝蜜、荔枝、龙眼、木瓜、香蕉、人心果等),香料植物(沉香、檀香、吐鲁香等)等,也有一些植物有毒(如海芒果、滴水观音等),有毒植物大约40多科90多属106个种。用校内植物对比讲解,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方式导入相关的知识,逐步建立植物分类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把校内常见的、大家熟悉的植物带进课堂作为实例进行讲解。2. 建立固定野外實习基地和周边的科研单位,自然保护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野外教学示范实习基地。以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为例,在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和附近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利用其科研苗圃、花圃、种质圃、热带植物园作为教学示范基地、以学院的名义和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吊罗山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合作,充分利用其热带雨林资源,结合专业知识,现场讲解,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及爱好,为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深造做好铺垫。
  三、结束语
  针对《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如精简课程内容并增加《植物学》课程学时。另外,国家应该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与设施,活化教学课堂,使教学质量更加高效。考试的形式也会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而言,学校的考试只有期末考试,平时也不会有测试,许多学生在平日里根本就不会复习甚至不听课,等到期末考试前期才会开始突击。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开设半期考试,并将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期末成绩。这样就能稍微改善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付态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将慕课和微课与课堂结合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新媒体视角下,将慕课与微课的相关元素与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融入课程建设:将教学方式变一元为多元;变限制性为开放性;变不可复原为可复原,既解决了学时少、学生知识摄入深度不够、广度不足的问题,又能解决学生上课拍PPT,不记笔记的问题,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7],扬长避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促进植物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2013年全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
  [2]袁颖,李立娜.在《植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3]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Z].2011,11.
  [4]孙君艳.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
  [5]席嘉宾,廖文波,凡强.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06).
  [6]梁建萍.《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168-169.
  [7]于爽,郝婧玮,赵琪,等.慕课与微课背景下植物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6(10):217-21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开展“两学一做”、“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政治学习的方法实效日渐式微,借鉴和利用微议程,应充分把握微议程的特色和原则,充分发挥微议程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议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阐述了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现状,并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为例,对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试行以来,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深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博士生教育;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问卷、访谈、数据采集等调查方式,对江西省高校教育中三维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调研探究。同时,对当前三维软件类课程中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三方面进行问题梳理与分析。在当今行业高度数字化生产的大环境中,高校各类数字化软件课程的教学优劣显得尤为重要。三维软件类课程教学作为高校数字化软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设计、娱乐等众多行业的人才培养基本方式,其教学更是
期刊
摘 要:通过文献研究,构建大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模型,并据此开发出大学生领导力结构量表。随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领导力结构进行先探索、再验证的因子分析。而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通过构建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最终验证了大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结构;结构方程模型;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为了完成科技创新而展开的跨界整合资源要素的组织管理模式。现阶段“智慧肇庆”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着问题,运行机制的欠缺制约着“智慧肇庆”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建和完善“智慧肇庆”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迫在眉睫。  关键词:智慧肇庆;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是我国在后殖民时代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高校作为社会精英文化的物质载体,高校学生肩负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各种文化杂糅、不同价值观冲击的后殖民时代,对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目前湖南高校学生在文化自信意识的表现上有以下问题:对传统文化高认同、低认知;对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过于被动、对西方文化有两极化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教师与人文素质课程教师、政治思想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一堂本科二年级葡语精读课堂为例,以西方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探讨葡语教学课堂中的交际法适用情况,并试图为未来的高校葡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交际法;葡语教学;行动研究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7)17-0110-04  Abstr
期刊
摘 要:针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内容复杂,公式和性质较多,与数学联系紧密等原因导致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时域频域分析、加噪及除噪作为项目任务,完成离散序列时域频域分析、序列运算及滤波器设计等相关章节授课。语音信号取自个人的录音,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实施过程中发现缺课率明显下降,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有待进一步
期刊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滞后趋势下,充分认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行、人才强国战略的普及推广息息相关的大事,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打造紧密相联,有利于更好更快地达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
期刊
摘 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文章通过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学生毕业设计过程有机融合,以实现国贸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可行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毕业设计;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178-04  Abstract: Prof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