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123_fam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中,强调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推出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下面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谈谈本人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来演示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识的情境中去。如“大气压强”一课的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两边各用8匹马,共16匹马拉一个半径只有20cm的两个铜半球组成的中间抽出了空气的小球,学生非常震惊,那么多匹马才能把这么小的一个球拉开,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就立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再演示纸片托水杯的实验: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厚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松手后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惊讶不已,继而发出疑问:“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是不是纸片粘住了杯口?”接着再做一个实验:把一个煮熟去壳比瓶口略大的鸡蛋放在广口瓶的瓶口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试着把鸡蛋往瓶里压,结果鸡蛋进不了瓶。然后教师将鸡蛋拿下,把沾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放入瓶中,再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就很顺利地掉进了瓶中。这时就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困惑,急需想弄个明白。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有些实验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如上“浮力”一节时,我让三个学生一组分工合作,一个学生准备小塑料盆和一个空饮料罐,另一个准备一盒橡皮泥,再一个学生准备一些花生米或者大米。上课时,让学生拿出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每人拿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放到水盆里,再在小船内放粮食当“货物”,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再注意装“货物”多的船有什么特点?学生做得很认真,也非常高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而不感觉到有压力。接着再做另一个实验:用手把空饮料罐按入水中,注意饮料罐按入水中的深浅不同时,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并观察水面的变化。再问此实验现象可以给同学们什么启示?并思考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何测量浮力?接着引入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三、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由于初中学生观察事物缺乏条理顺序,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表到里、由粗到细有顺序地观察事物。比如观察水的沸腾,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让学生观察杯底和杯子的壁,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有小气泡附着在器壁上。接着让学生继续观察,学生会发现气泡在慢慢变大,再接着会观察到有的气泡可以离开器壁上升了,再问上升的气泡大小如何变化?气泡最终又怎样了?继续观察,看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再观察气泡比先前又有怎样的变化?当水沸腾时,让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还变不变?气泡多不多?气泡上升的速度快不快?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又如何变化?上升的气泡跑到哪里去了?问题提出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积极地进行观察,通过反复提问、观察,使学生增强了观察能力,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提问和思考。
  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原则。原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转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探究性课堂教学实质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这样就可以使探究性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其他文献
学科(版本):化学(人教版)  章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学时:共2学时  年级:聋九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观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②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③通过对实验的实施与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现象的思
当今时期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给中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维语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实施者,维语语文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美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高中语文是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双边活动。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的教学形式也势必改变,只有改变语文教学方式,华丽转身以切合现今学生的特点,才能让语文课堂收到实效。
阅读是语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特别是农牧区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急待提高。本身由于各种条件因素制约了农牧区孩子的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严重缺水的城市多达五十几个,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随意排放到水体中去,那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
教育的全面发展社会中同样重视特殊学校的日常教学效果。社会中这样的观念和意识政策的实施,会进一步的保障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要求和需要,同时保障了残疾学生的权利。但是在
创新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并非一种知识特性,而是一种科学的探索,是一种新的观念、意识、思想、精神和行为的系统性的体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传统体育课中基本部分的学习中
【摘 要】藏区城镇与乡村农牧区学生入学前的生活环境與语言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偏远的农牧山区母语(藏语)是主要的交流工具,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际与活动过程中使用藏语的比例远高于使用汉语的比例,甚至有些交通不便的农牧山区根本就接触不到汉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务必采取必要措施来提升课堂的活跃性,落实分层教
什么是地理?在古汉语中,天文指的是天上的日月星辰这些天象纹理。天:是指人类生存范围(地球)的外部空间(天空),宇宙空间;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地理指的是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的情况。地:人类生存活动的所在,天地、大地;理: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里、肌理。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