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意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科学素养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点与突破口,对教学的开展与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树立联系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各层面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我国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小学科学实验,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主要是进行科学探究,而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联系的观点。
一、开展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域性,这样编排教材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一些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探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农村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缺少实验或者由于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用演示实验一直贯穿课堂教学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在落实《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二、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营造科学实验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操作热情
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好的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真实而又丰富的实践体验与情感感知,增强学生的投入热情,而不良的环境则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需要学生拥有极大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特定环境当中完成实验活动并有所思考的教学实践,因此对教学环境的营造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有效方法营造科学实验的教学情境,应激励和带领学生融合到相应情境当中,保证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科学实验信息技术化,让实验教学更加丰富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自然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实验操作课程或多或少都会有危险性的存在,而且小学科学的课程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实验的教学要考虑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性,根据实验课题播放网络上的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视频教学中进行学习,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而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了解。
(三)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创新实验设计,使学生“敢做”
在小学科学的课本上有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以照本宣科。当今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因此,教师必须创新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设计实验方案。
(四)利用实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往往是思考产生和进行的开始,也是学生活跃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师利用实验设置提问能够有效指引学生探寻实验反应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一方面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使其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和疑问,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疑问中深化对实验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实验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小学生的认知习惯、思维模式等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使学生综合利用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探究实验变量的联系,寻找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需要把握不同的试验的方法,要寻找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想让实验模型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就必须要把握各变量之间的联系。实验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验模型,把握不同的实验变量,在实验中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等,这些变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然而如何从实验模型中确定变量呢?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验题目,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题目是对实验的概括总结,也反映了实验之间各个因素与变量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根據因变量确定可控制的变量,根据各个实验变量来感受到实验的过程,最终从实验中探索出科学实验的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联系实验变量,确定实验所需要操作的重点。在不同的实验中会存在对比实验,相同的试验中存在模拟实验,这时需要设计出实验模型和对照模型。
(六)在相似中确定科学的操作的重点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需要设计某一相似的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实验,来研究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这种方法就是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由于不是自然界中的“原型”实验,为了让实验现象与自然现象具有某种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模拟实验中自变量、控制变量的变化尽量与自然状态下的变化接近或相同。联系这一特点,可以确定模拟实验操作的重点是,一是通过选择实验材料构建的实验“模型”尽量与“原型”相似,二是实验条件尽量与“原型”变化的条件相似,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模型呈现出的现象与自然状态基本相似。
(七)理解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实验课程,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小学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将实验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信息技术的融入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实验现象、实验理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
(八)从已知的知识、现象中发现联系,指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小学科学实验是为了探索原因,了解一些事物存在的属性,验证科学言论是否成立,这些行为都是在揭示一定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这些结论的得出都需要由实验分析来实验。因此,实验现象的最终分析都是建立在所获得知识、经验与现象中获得,实践时提高认识的重要过程。一方面,可以从现象或者条件的联系中探索出现象的产生条件已经因素。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从实验的自变量入手,寻找实验现象与实验条件之间的避让关系,最终获得准确的实验结论。另一方面,从所得到的现象或者知识的联系中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想要通过实验得知出现的现象的原因就必须要从思维导入,根据科学概念的理解,反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且与自己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最终获得新知识,了解到现象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验结论与客观因素之间的联系得出结论。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将实验结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最终形成科学的实验现象,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归纳法与类比法,归纳法是结合多个实验归纳出一般科学结论,类比法则是根据实验结论与客观现象结合,通过各种变量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地将实验中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准确把握实验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可行的指导学生实验的方法,就能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新刚.重视实验室管理规范,强化实验教学程序管理[J].学周刊,2016,(22):123-124.
[2] 孙玉萍,王红英,倪萍,刘素辉,毛新民.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S1):27-29.
[3] 李进起.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11):53-56.
关键词:树立联系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各层面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我国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小学科学实验,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主要是进行科学探究,而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联系的观点。
一、开展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域性,这样编排教材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一些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探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农村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缺少实验或者由于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用演示实验一直贯穿课堂教学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在落实《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二、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营造科学实验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操作热情
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好的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真实而又丰富的实践体验与情感感知,增强学生的投入热情,而不良的环境则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需要学生拥有极大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特定环境当中完成实验活动并有所思考的教学实践,因此对教学环境的营造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有效方法营造科学实验的教学情境,应激励和带领学生融合到相应情境当中,保证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科学实验信息技术化,让实验教学更加丰富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自然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实验操作课程或多或少都会有危险性的存在,而且小学科学的课程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实验的教学要考虑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性,根据实验课题播放网络上的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视频教学中进行学习,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而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了解。
(三)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创新实验设计,使学生“敢做”
在小学科学的课本上有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以照本宣科。当今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因此,教师必须创新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设计实验方案。
(四)利用实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往往是思考产生和进行的开始,也是学生活跃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师利用实验设置提问能够有效指引学生探寻实验反应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一方面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使其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和疑问,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疑问中深化对实验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实验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小学生的认知习惯、思维模式等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使学生综合利用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探究实验变量的联系,寻找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需要把握不同的试验的方法,要寻找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想让实验模型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就必须要把握各变量之间的联系。实验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验模型,把握不同的实验变量,在实验中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等,这些变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然而如何从实验模型中确定变量呢?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验题目,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题目是对实验的概括总结,也反映了实验之间各个因素与变量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根據因变量确定可控制的变量,根据各个实验变量来感受到实验的过程,最终从实验中探索出科学实验的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联系实验变量,确定实验所需要操作的重点。在不同的实验中会存在对比实验,相同的试验中存在模拟实验,这时需要设计出实验模型和对照模型。
(六)在相似中确定科学的操作的重点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需要设计某一相似的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实验,来研究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这种方法就是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由于不是自然界中的“原型”实验,为了让实验现象与自然现象具有某种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模拟实验中自变量、控制变量的变化尽量与自然状态下的变化接近或相同。联系这一特点,可以确定模拟实验操作的重点是,一是通过选择实验材料构建的实验“模型”尽量与“原型”相似,二是实验条件尽量与“原型”变化的条件相似,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模型呈现出的现象与自然状态基本相似。
(七)理解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实验课程,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小学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将实验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信息技术的融入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实验现象、实验理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
(八)从已知的知识、现象中发现联系,指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小学科学实验是为了探索原因,了解一些事物存在的属性,验证科学言论是否成立,这些行为都是在揭示一定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这些结论的得出都需要由实验分析来实验。因此,实验现象的最终分析都是建立在所获得知识、经验与现象中获得,实践时提高认识的重要过程。一方面,可以从现象或者条件的联系中探索出现象的产生条件已经因素。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从实验的自变量入手,寻找实验现象与实验条件之间的避让关系,最终获得准确的实验结论。另一方面,从所得到的现象或者知识的联系中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想要通过实验得知出现的现象的原因就必须要从思维导入,根据科学概念的理解,反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且与自己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最终获得新知识,了解到现象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验结论与客观因素之间的联系得出结论。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将实验结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最终形成科学的实验现象,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归纳法与类比法,归纳法是结合多个实验归纳出一般科学结论,类比法则是根据实验结论与客观现象结合,通过各种变量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地将实验中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准确把握实验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可行的指导学生实验的方法,就能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新刚.重视实验室管理规范,强化实验教学程序管理[J].学周刊,2016,(22):123-124.
[2] 孙玉萍,王红英,倪萍,刘素辉,毛新民.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S1):27-29.
[3] 李进起.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1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