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山区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问题频繁发生,本文针对针对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问题,概述了三种滑坡处理施工技术。
关键词:滑坡处理;灌浆法;挡土墙;抗滑桩
【分类号】:TP391.72
一、灌浆法处理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
灌浆法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对路基下沉部分钻孔,孔深应穿透薄弱层。然后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充填、渗透和挤压等方式灌入填料的空隙,经人工控制一定的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性能稳定的“结石体”,可以完全防止或减弱路基的下沉。如果路基下沉的面积很大、深度很深,最好是采用灌浆法。
由于浆液的扩散能力和灌浆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所以不同填料及形态的路基,采用的灌浆压力主要取决于路基的密实度、强度、初始压力、钻孔深度、灌浆位置及操作规程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很难准确预知,因而必须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水泥浆液在不同地质和不同灌浆压力条件下,在地下流动的形式不同,当灌浆压力较低时,路基填料渗透性较好,水泥浆在中等浓度的情况下以渗流的方式渗入路基土的孔隙,这时认为路基原结构未受扰动和破坏;上述情况称为渗流注浆法,压力控制在0.5-1.5MPa,适用于碎石土、砂砾土填料的路基。对于粘性土填筑的路基由于其渗透性很小,通过渗入灌浆法难以奏效。当灌浆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单位时间内注浆量明显上升,实际上粘性土路基已在注浆周围发生纵向劈裂,浆液沿裂隙流入土体,并将土体切割成不规则的块体,在块体之间形成互相穿插的胶状水泥结石,粘性土又受到充填浆液时的压缩,形成一种复合型岩土,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强度和刚度。这种方式称为劈开式或胀裂式灌浆。
一般灌浆法施工程序如下:
1、注浆施工前应清整场地,使注浆工作便于实施。
2、对钻孔及注浆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钻孔注浆正常进行。
3、测量定位。按照设计孔位测量定位后,钻机就位。
4、鉆孔。按设计钻设注浆孔,钻孔过程中应作好钻探记录,及时反馈注浆施工中用以调整优化注浆参数。
5、安设注浆管。按要求将PVC袖阀管下人孔内,并用粗砂进行封孔。
6、注浆。注浆施工时,根据填方体的注浆试验(可将开始阶段注浆作为参考试验),根据地层吸浆量,选择较为合适的地层参数,以确保注浆充填密实度。在注浆施工中,应通过现场试验及施工实际情况,对注浆参数及浆液配比作进一步调整及优化,确保注浆效果。注浆施工中做好注浆记录,及时了解注浆压力和流量变化情况,并绘制p-Q-t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注浆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注浆结束标准,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浆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终压,且注浆量接近设计注浆量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二、挡土墙法处理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
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防止墙后土体坍塌和增加其稳定性的建筑物。在公路工程中,可用以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同时也常被用于处理路基边坡滑坡崩坍等路基病害。公路上常用的挡土墙按其设置位置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其它常用的挡土墙有:锚杆(索)式挡土墙,悬臂时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选择挡土墙设计方案时,应与其他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若挡土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坏,无法正常使用,应对其进行加固。具体加固措施主要有:
1、锚固法
2、套墙加固法
套墙加固法的原理是利用新的外漏墙体与挡土墙相连接,以达到加固挡墙的目的。
3、增建支撑墙加固法
增建支撑墙加固法的原理是新建一个支撑体,支撑挡土墙,起到加固作用。
4、原挡土墙损坏严重拆除重建
当原有挡土墙出现严重损坏,通过加固仍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对其进行拆除,并重建。施工时应注意事项:
挡土墙基脚易遭受雨水及溪流冲刷,导致基础淘空而滑动坍塌,应注意检查,适时保护。台风、地震及暴雨后,尤须加强检查。挡土墙常因其顶部荷重变化,排水不良以及边坡破坏,含水量增加等因素,使挡土墙发生沉陷或龟裂,故应随时注意,并针对破坏因素设法改善加固。挡土墙因土压力增加,有倒塌之虞时,如背后有岩层,可用预力地锚锚碇法加固。如有良好的岩石基础,可加筑混凝土撑柱(或墙)加固。如墙趾前方地形较为平缓时,可在墙趾处填土,以增加其稳定性;如墙趾前方呈斜坡时,可在墙趾前打桩并加筑混凝土护墙,以防止滑动。除上述方法外,亦可在墙后换填透水材料,降低地下水位,以减少墙背侧向压力。如配合上述方法一并实施,将更可增加挡土墙之安全。原挡土墙损坏严重,若采用前述加固方法仍不能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应考虑将损坏部分拆除重建。为防止不均匀沉陷,新旧挡土墙间应设置施工缝,并应注意新旧挡土墙接头协调。护坡或挡土设施之顶面与路肩同平整,以使铺面、路肩之集水得由其表面排下,不致渗入墙内或被阻滞。
三、抗滑桩法处理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
抗滑桩是承受侧向荷载、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其穿过滑体在滑床的一定深度处锚固,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工程实践表明,抗滑桩能迅速、安全、经济地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工程,因此发展较快。锚索抗滑桩是一种轻型组合式抗滑结构,它是由抗滑桩和锚索组成。
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地面以下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一次性安装到位)→地面以下锚索成孔→锚索及压浆管制作安装→压浆→地面以上抗滑接桩施工(地面以上、抗滑桩以内锚索安装施工、锚索张拉端支承墩施工)→锚索预应力施工→封锚。
锚索抗滑桩施工的关键工序是工程锚索施工,主要有三大质量控制环节:一是锚索孔成孔;二是锚索孔灌浆;三是锚索预应力张拉与锚固。
下面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某公路K72+700—780段 是敷设在山谷坡积物上的高填方路段。该路段自1991年改建 以来,曾数次边坡失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经调研发现该滑坡是明显差异透水性地层的接触层与路堤土体重力作用产生的。治理方案主要抗滑工程。
1、抗滑桩设计
通过滑体地质钻探和分段实测,并结合滑动面土层剪切试验资料,取土体的内摩擦角 =31。(平均值),土的重度y= 21kN/m3,计算推力为650—750kN/m。根据滑坡体各段推力及滑体厚度进行桩身结构设计,共设计3排挖孔桩共3O根。第 1排6根,第2排11根,第3排13根。桩间距5m,桩内径为100cm。桩长根据滑坡体厚度而定,并要求桩底嵌入在稳定的基岩内不小于0.5m。混凝土标号C20,通筋布置,配筋率 0.6%。
2、连系梁
布置在抗滑桩的顶部,把各抗滑桩联系起来,以提高其综合抗滑能力。
3、施工
施工中采取人工挖孔、摇头扒杆配合滑轮进行出碴进料。为加快施工速度,第一、二排桩采取平行作业跳桩开挖。第三排桩待第一、二排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开挖施工。该滑坡体由于上层土质松散,岩性破碎,在挖桩过程中个别桩可能出现孔壁坍塌。处理措施主要采取松木桩维护加固。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安全,掌握滑坡动向,在滑坡体上建立了纵向观测网,对滑坡进行定期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挖孔進度和施工方案。通过40d的紧张施工,30根抗滑桩均按预定工期提前完成。
参考文献
[1]侯继先.浅议公路滑坡处理及施工措施[J].科技创业家, 2012年3期.
[2]陈保生.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边坡滑坡整治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ISTIC -2013年4期.
关键词:滑坡处理;灌浆法;挡土墙;抗滑桩
【分类号】:TP391.72
一、灌浆法处理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
灌浆法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对路基下沉部分钻孔,孔深应穿透薄弱层。然后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充填、渗透和挤压等方式灌入填料的空隙,经人工控制一定的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性能稳定的“结石体”,可以完全防止或减弱路基的下沉。如果路基下沉的面积很大、深度很深,最好是采用灌浆法。
由于浆液的扩散能力和灌浆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所以不同填料及形态的路基,采用的灌浆压力主要取决于路基的密实度、强度、初始压力、钻孔深度、灌浆位置及操作规程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很难准确预知,因而必须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水泥浆液在不同地质和不同灌浆压力条件下,在地下流动的形式不同,当灌浆压力较低时,路基填料渗透性较好,水泥浆在中等浓度的情况下以渗流的方式渗入路基土的孔隙,这时认为路基原结构未受扰动和破坏;上述情况称为渗流注浆法,压力控制在0.5-1.5MPa,适用于碎石土、砂砾土填料的路基。对于粘性土填筑的路基由于其渗透性很小,通过渗入灌浆法难以奏效。当灌浆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单位时间内注浆量明显上升,实际上粘性土路基已在注浆周围发生纵向劈裂,浆液沿裂隙流入土体,并将土体切割成不规则的块体,在块体之间形成互相穿插的胶状水泥结石,粘性土又受到充填浆液时的压缩,形成一种复合型岩土,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强度和刚度。这种方式称为劈开式或胀裂式灌浆。
一般灌浆法施工程序如下:
1、注浆施工前应清整场地,使注浆工作便于实施。
2、对钻孔及注浆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钻孔注浆正常进行。
3、测量定位。按照设计孔位测量定位后,钻机就位。
4、鉆孔。按设计钻设注浆孔,钻孔过程中应作好钻探记录,及时反馈注浆施工中用以调整优化注浆参数。
5、安设注浆管。按要求将PVC袖阀管下人孔内,并用粗砂进行封孔。
6、注浆。注浆施工时,根据填方体的注浆试验(可将开始阶段注浆作为参考试验),根据地层吸浆量,选择较为合适的地层参数,以确保注浆充填密实度。在注浆施工中,应通过现场试验及施工实际情况,对注浆参数及浆液配比作进一步调整及优化,确保注浆效果。注浆施工中做好注浆记录,及时了解注浆压力和流量变化情况,并绘制p-Q-t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注浆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注浆结束标准,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浆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终压,且注浆量接近设计注浆量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二、挡土墙法处理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
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防止墙后土体坍塌和增加其稳定性的建筑物。在公路工程中,可用以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同时也常被用于处理路基边坡滑坡崩坍等路基病害。公路上常用的挡土墙按其设置位置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其它常用的挡土墙有:锚杆(索)式挡土墙,悬臂时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选择挡土墙设计方案时,应与其他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若挡土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坏,无法正常使用,应对其进行加固。具体加固措施主要有:
1、锚固法
2、套墙加固法
套墙加固法的原理是利用新的外漏墙体与挡土墙相连接,以达到加固挡墙的目的。
3、增建支撑墙加固法
增建支撑墙加固法的原理是新建一个支撑体,支撑挡土墙,起到加固作用。
4、原挡土墙损坏严重拆除重建
当原有挡土墙出现严重损坏,通过加固仍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对其进行拆除,并重建。施工时应注意事项:
挡土墙基脚易遭受雨水及溪流冲刷,导致基础淘空而滑动坍塌,应注意检查,适时保护。台风、地震及暴雨后,尤须加强检查。挡土墙常因其顶部荷重变化,排水不良以及边坡破坏,含水量增加等因素,使挡土墙发生沉陷或龟裂,故应随时注意,并针对破坏因素设法改善加固。挡土墙因土压力增加,有倒塌之虞时,如背后有岩层,可用预力地锚锚碇法加固。如有良好的岩石基础,可加筑混凝土撑柱(或墙)加固。如墙趾前方地形较为平缓时,可在墙趾处填土,以增加其稳定性;如墙趾前方呈斜坡时,可在墙趾前打桩并加筑混凝土护墙,以防止滑动。除上述方法外,亦可在墙后换填透水材料,降低地下水位,以减少墙背侧向压力。如配合上述方法一并实施,将更可增加挡土墙之安全。原挡土墙损坏严重,若采用前述加固方法仍不能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应考虑将损坏部分拆除重建。为防止不均匀沉陷,新旧挡土墙间应设置施工缝,并应注意新旧挡土墙接头协调。护坡或挡土设施之顶面与路肩同平整,以使铺面、路肩之集水得由其表面排下,不致渗入墙内或被阻滞。
三、抗滑桩法处理公路高填方路基滑坡
抗滑桩是承受侧向荷载、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其穿过滑体在滑床的一定深度处锚固,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工程实践表明,抗滑桩能迅速、安全、经济地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工程,因此发展较快。锚索抗滑桩是一种轻型组合式抗滑结构,它是由抗滑桩和锚索组成。
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地面以下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一次性安装到位)→地面以下锚索成孔→锚索及压浆管制作安装→压浆→地面以上抗滑接桩施工(地面以上、抗滑桩以内锚索安装施工、锚索张拉端支承墩施工)→锚索预应力施工→封锚。
锚索抗滑桩施工的关键工序是工程锚索施工,主要有三大质量控制环节:一是锚索孔成孔;二是锚索孔灌浆;三是锚索预应力张拉与锚固。
下面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某公路K72+700—780段 是敷设在山谷坡积物上的高填方路段。该路段自1991年改建 以来,曾数次边坡失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经调研发现该滑坡是明显差异透水性地层的接触层与路堤土体重力作用产生的。治理方案主要抗滑工程。
1、抗滑桩设计
通过滑体地质钻探和分段实测,并结合滑动面土层剪切试验资料,取土体的内摩擦角 =31。(平均值),土的重度y= 21kN/m3,计算推力为650—750kN/m。根据滑坡体各段推力及滑体厚度进行桩身结构设计,共设计3排挖孔桩共3O根。第 1排6根,第2排11根,第3排13根。桩间距5m,桩内径为100cm。桩长根据滑坡体厚度而定,并要求桩底嵌入在稳定的基岩内不小于0.5m。混凝土标号C20,通筋布置,配筋率 0.6%。
2、连系梁
布置在抗滑桩的顶部,把各抗滑桩联系起来,以提高其综合抗滑能力。
3、施工
施工中采取人工挖孔、摇头扒杆配合滑轮进行出碴进料。为加快施工速度,第一、二排桩采取平行作业跳桩开挖。第三排桩待第一、二排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开挖施工。该滑坡体由于上层土质松散,岩性破碎,在挖桩过程中个别桩可能出现孔壁坍塌。处理措施主要采取松木桩维护加固。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安全,掌握滑坡动向,在滑坡体上建立了纵向观测网,对滑坡进行定期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挖孔進度和施工方案。通过40d的紧张施工,30根抗滑桩均按预定工期提前完成。
参考文献
[1]侯继先.浅议公路滑坡处理及施工措施[J].科技创业家, 2012年3期.
[2]陈保生.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边坡滑坡整治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ISTIC -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