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普林采夫(ю. M.HenpиHцeB)《战斗后的歇息》

来源 :俄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聂普林采夫(юpий MиxaйлOBич HenpиHцeB,1909-1996)是俄罗斯画家、美术教育家、斯大林奖金一等奖获得者(1952)、人民画家(1965)、列宾美术学院(пижCA)教授。
  聂普林采夫二次大战后的作品,主要歌颂俄罗斯人民在反德国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如《你好,列宁格勒!》(《Здравствуй, Ленинград!》,1947)、《最后的榴弹》(《Последняя граната》,1948)、《丽莎·柴金娜》(《Лиза Чайкина》,1949)、《战斗后的歇息》(《Отдых после боя》,1951)、《父亲的故事》(《PaCCKa3 0б 0тцe》,1955)。
  《战斗后的歇息》(见封三)是聂普林采夫最著名的一幅作品。这幅面1949年开始创作,1951年最终完成,在全苏画展惊艳亮相,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和专家如潮好评。根据俄罗斯维基百科,原作由斯大林送给了毛泽东,聂普林采夫1953年为克里姆林宫乔治厅画了第二份,1955年为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绘了第三份。
  这幅画展现一群战士在积雪覆盖的森林空地做短暂休息的情景。战士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也许这是他们激战后的休整,也许他们刚打完一场漂亮仗,暂时忘却了不久前的血腥厮杀。
  前景上,战士们挤满画面中央,主人公焦尔金处于画面美术中心。他手拿引人瞩目的鲜红烟袋,蹲靠在松树干上,拉开话茬快乐而随和地说笑。周围人的眼神都看着焦尔金,看着他的嘴,贪婪地想抓住每句话。什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是和平生活中的有趣故事,还是笑话?大家都很开心,满意地大笑,无忧无虑。看样子,说的不是忧伤的话题。也许焦尔金在开着玩笑做政治谈话,鼓舞士气。毫无疑问,他是讲故事的高手和优秀的演员。没有一位战士对他的讲述不感兴趣。一些战士忘记了锅里的午饭,头部受伤的坦克兵忘记了疼痛,穿伪装服的侦察兵听得入了神……每个人都沉浸在快乐之中,所有人都凝聚在爱国情愫之中。很难相信他们刚刚还面临死亡的威胁。短暂的作战间隙,歇息一阵,为下一步战斗汲取新的力量、为解放的每一寸土地而欣喜。这种无法抑制的快乐给人希望,给人信心。
  后景上高大茂密的原始巨松林是战士们家乡乃至祖国俄罗斯的象征。这幅画没有也不可能绕过俄罗斯美丽的白然风光。聂普林采夫特别希望再现典型的俄罗斯风景。他花了大量时间,最后选择积雪还没有融化之时的风景作为这幅面的背景。面上自然界的早春时节似与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曙光暗合。
  这幅面以明亮色调为主,只在描绘深色军大衣的部位呈暗色。为了给画面赋予崇高色彩,聂普林采夫使用白色颜料给人以胜利的希望。画面少有暗淡色彩,以其洁净的肌理效果表达战士们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情调。为了给这幅画赋予更多的可信性和生命力,他没有采用强烈的阳光突m喜悦的气氛。因为明暗的有效对比可能造成整幅画程式化的不自然,而这一点是这位画家竭力避免的。冬天微弱的散射光,更加饱满而鲜明地凸显战士们精彩纷呈的脸庞和乐观自信的神情。
  聂普林采夫善于反映祖国保卫者的乐观精神和爱国热情。战士们开心的面庞、自信的神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如此快乐,充满自信,绝非偶然。他们深知白己在捍卫人民自由欣赏家乡独特自然风光的权利,在捍卫亲人生存的权利;深知自己为故乡的土地而战,为胜利而战,为自由而战。他们坚信,生命将战胜死亡,正义将战胜邪恶。他们在捍卫真理,在保家卫国。这种爱国情愫敌人是无法理解的。从画上主人公的精神面貌看,这是战争中快速进攻的时期。大家都想尽快从肆无忌惮的侵略者手里解放更多国土。这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美术精品。了解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人民性。
  《战斗后的歇息》创作构思不是一下子产生的。聂普林采夫在这之前经过了漫长的思考和探索之路。
  聂普林采夫二战时曾在高射炮营、波罗的海海军服役,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他亲眼目睹了一位战士在战壕里用自制的灯具照明,朗读长诗《瓦西里·焦尔金》(《BaCилий TёpKиH》,1941)。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特瓦尔多夫斯基(A.T.TBapдOBCKий,1910-1971)的这首长诗。他看见,战士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喜形于色,忘记了疲劳。这首长诗的巨大感染力从何而来?为什么焦尔金的形象与每个战士的心灵如此亲近?他把这首长诗通读了几遍,明白了诗人所创造的焦尔金形象具有迷人魅力的奥秘在于其广泛的人民代表性。他确信,这首长诗的主人公不是某个特殊人物,而是普普通通的战士,是反法西斯侵略的人民英雄代表。
  聂普林采夫渴望找到某种真实于生活、反映军人精神和品质、能概括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大量军事事件的主题、揭示人民英雄事迹的作品。正如聂普林采夫自己所说:“我想塑造不是在聚集所有精神力量完成某个英雄壮举时的战士形象,也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厮杀的战士形象,而是在普通的日常军事生活中短暂休息片刻的战士形象。”艰难的战争时期,战斗、流血、炮轰、爆炸无处不在,每一步都面临死神的威胁,但也有炮声沉寂、听不见子弹呼啸和飞机轰鸣及伤兵呻吟的喘息时刻。《战斗后的歇息》描绘的正是这一时刻。
  最初的几幅草图上一组战士坐在积雪的林中空地,听一位战士眉飞色舞地讲故事。这些草图勾勒了这幅面的基本特征:战士们围成半圆,面向观众,人数约有十二三人;焦尔金位于构图中心位置,色彩凸出;坐在他两侧的士兵人数相等,从形式上使结构平衡。然而这个构思存在许多臆想和俗套成规之处,而且人数少,容易给整个场景造成一种偶然巧合的假象,不能形成友好而强大的团队感。聂普林采夫在随后的草图中扩大了人数,把人物安排得更自然。主人公焦尔金从中心位置向右移,位于画面黄金分割处。画面空间得以扩大,深度得到拓展。观众不再仅仅是这场故事会的见证者,而且似乎加入听讲者之列,变成了参与者。
  聂普林采夫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确定画中主人公的造型,多次修改细节,描摹每位战士的神情、姿势。例如:在长时间的摸索后才确定了穿短袄留胡须的事务长在画上的坐姿,而双手捧着饭盒上了年龄的老兵在最后几张草图上还是给战士包扎伤口的女卫生员。   最难的是如何确定焦尔金的形象。聂普林采夫钟情于这个美好、极其真实的形象。他后来曾说:“焦尔金活在我的意识中。我给他不断积累新的特征、丰富新的细节,并把他塑造成了这幅面的主要人物。”焦尔金在一些草稿画上被描绘成温厚调皮的年轻战士,看不出机智;在一些草稿画上,太严肃稳重;在一些草稿画上,看起来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聂普林采夫想再现焦尔金在人民中已经形成的形象,让人们立刻就能认出。他花了很长时间寻找活的焦尔金,走到哪里,找到哪里。找遍所到之处,发现焦尔金的这些特点存在于不同人身上,在战场上到处都能碰到。乐天派和爱说爱笑的人,善于在困难时调动战友情绪的人,用笑话、俏皮话鼓励士气的人,在战斗中表现机灵而勇敢的人。他明白了,焦尔金应该是概括形象,融合了许多人的特征。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人全部优秀品质的综合体。他从大量的草图中逐幅寻找满意的方案,确定手势、坐姿、头部方向、双手动作、身子侧转。这幅画上塑造的焦尔金形象真实可信,令人喜爱,每个身势都有特定的含义。例如,焦尔金右手的动作旨在强调一个讽刺敌人的犀利笑话。
  《战斗后的歇息》是这位画家辛勤劳动的结晶,满含画家对画中人物的热爱和敬重。画中的每个形象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展示给观者一群个性独特鲜明的解放者形象。画中主人公源于现实生活,他们的经历可以连续讲上几小时。例如,据聂普林采夫说,坐在焦尔金右侧的年轻战士,刚从集体农庄参军,入神地倾听久经沙场的老兵讲故事,忘记了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恐惧。站在焦尔金身后、歪戴帽子的英俊小伙讲故事不比焦尔金差,战前是大型工厂熟练技术工、业余文艺队手风琴大师、姑娘们喜欢的乐手。焦尔金对面哈哈大笑的小胡子司务长和捧着饭盒的老战士、坐在焦尔金左侧的乐呵呵战士及画中其他人物,他都有透彻的了解。
  对艺术家而言,最主要的是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聂普林采夫曾说:“我当时追求的是让观众喜欢我的主人公,感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亲人,让观众在画上一眼就认出他们的前线战友。”他明白,只有他本人清楚认知的人物,才能刻画得真实而令人信服。他仔细研究前线战士的习惯、性格、说话和大笑的特点、身势动作,深入领会每个主人公的形象。以前的军事生活和战斗经历及前线战友的事迹,对他这幅画的创作帮助很大。他的前线速写画和战友肖像画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积累的写生素材数量庞大,但他并没有把一个人或物不做加工直接搬到画上。他分析每个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剔除一切次要的、偶然的、妨碍凸显主要特点的因素,塑造了伟大军队普通战士的解放者集体肖像,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坚决抗击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精神风貌。
  《战斗后的歇息》刻画了人民英雄焦尔金个性鲜明的形象和众多人物典型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英雄战士们面对死亡的乐观精神、保家卫国的信念、对战争必胜的信心,讴歌了人民战士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用鲜血铸就的凝聚力。画中不同年龄、来自不同领域的众多普通战士代表了反法西斯侵略的人民群众,展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人民性。这幅画以清晰而完整的结构、简单而自然的图画表达深厚的思想情感,散发强大而恒久的艺术生命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其他文献
维克多·米哈伊洛维奇·瓦斯涅佐夫(Во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нецов,1848——1926)大部分美术精品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阐释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热爱自由的精神,传达俄罗斯民族的强大力量和精神美。《白雪公主》(《Снегурочка》)是其中一幅,现藏于莫斯科的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19世纪80年代,瓦斯涅佐夫曾参加阿布拉姆采沃庄园(Абрамцево)戏剧小组排
期刊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库斯托季耶夫(BopHC МиxaйлOBич КyCTOдиeB,1878-1927)俄罗斯著名画家,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909)。他1896~1903年在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师从列宾(И.E.PenHH,1844-1930)学习油画时获得俄罗斯美术界认可,从此蜚声画坛。库斯托季耶夫追求在作品中再现光明、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他的名字与俄罗斯绘画中极其鲜艳、美丽、喜庆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之后,开始逐渐对日常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追求,而我国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大多都改在的沿用传统的管理思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性化的生活需求,因此,对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就市场环境下,我国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如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科
期刊
Myзeю эpMитaж 250 лeт!
期刊
摘要:文学语篇中的时间建构并非遵循客观时间的单向不可逆特点。传统上对时间范畴的关注都局限在语法语义研究领域,而加里别林(Гaлbпepии)和乌斯宾斯基(УCпeHCKий)都摆脱了传统研究模式。前者提出“时空连续体”概念,后者以其新颖的时空视点著称,二人理论支点虽然不同,但对时间范畴的本质把握却不谋而合。本文重点考察两位学者对时间范畴的理论思想,结合具体文学语篇片段进行文本分析,试图对文学语篇中
期刊
科洛廖娃的新衣服  科洛廖娃睡过了头,误了上班时间。她来不及穿衣服,只穿了双便鞋,就从家里跑出来。在单元门口,一个老太太喊了她一声。  “啊呀,小孙女,啥季节?”  “春天!”科洛廖娃叫了一声,接着飞跑起来。  “这就叫潮。”老太太向她背后吐了一口唾沫。  警察在街上挡住了科洛廖娃,严厉地说:  “同志,您怎么回事?!想钻到车下面去?”  “不”,科洛廖娃说,“乘公共汽车”。  “那就从没车地儿过
期刊
摘要:什克洛夫斯基有言艺术即手法,艺术作品的材料不是形象和情感,而是词。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特殊手法对词汇材料所进行的加工和改造。本文旨在以屠格涅夫的抒情短篇小说《三次偶遇》中的风景描写为例,考察作家在塑造抒情氛围,融情于景方面如何艺术性地组织词汇材料。  关键词:艺术即手法;屠格涅夫;《三次偶遇》  0.导语  读一部小说,品一首好诗,潜移默化中我们受到了艺术的感染和熏陶,激发
期刊
摘要: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阿克梅派诗歌的主将之一,其诗歌创作独具一格,成绩斐然。他的诗歌中大量用典。其诗歌主题大体可概括为:文化与时间中人的现代存在。诗人认为应从时间延续的角度看待历史及文化,不可以割裂历史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他对历史、时间、文化的议论,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艺术的不朽和创造的本质。本文通过对《失眠·荷马·绷紧的帆》的浅析,展示曼德尔斯塔姆创作的古典风格、诗歌韵律及其历史文化观。
期刊
摘要:女性作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以独特的视角映射出社会制度的制约和规范。安娜和小福子分别是契诃夫《脖子上的安娜》和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女性形象,她们虽处不同时空,却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同的人生抉择和同样走向毁灭的结局——精神的或是肉体的。社会底层的贫苦女性受到社会制度的严重制约和压迫,她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生活。  关键词:安娜;小福子;女性形象;对比  安娜
期刊
摘 要: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是由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然而,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要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确保家庭和幼儿园同步教育,使每个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家园配合 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