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1年4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确诊为阿米巴肠炎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阿米巴肠炎组和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组,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指标、病理检查和结肠镜下表现等临床资料,总结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共纳入53例阿米巴肠炎患者,其中阿米巴肠炎组31例,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组22例。阿米巴肠炎合并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纳入2011年4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确诊为阿米巴肠炎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阿米巴肠炎组和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组,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指标、病理检查和结肠镜下表现等临床资料,总结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 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
结果共纳入53例阿米巴肠炎患者,其中阿米巴肠炎组31例,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组22例。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组患者粪便中阿米巴滋养体的检出率低于阿米巴肠炎组[68.2%(15/22)比96.8%(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13);15例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组患者经结肠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7例阿米巴滋养体,16例阿米巴肠炎组患者中则发现1例阿米巴滋养体,两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5)。阿米巴肠炎合并艾滋病组患者红细胞计数[(3.48±0.80)×1012/L比(4.11±0.81)×1012/L]、血红蛋白[(102.40±25.74) g/L比(121.52±22.73) g/L]、白蛋白[(29.07±5.94) g/L比(35.48±6.92) g/L]、CD4 T淋巴细胞计数[76.00(26.25,228.50)/μL比514.50(444.00,752.25)/μL]均低于阿米巴肠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2.86、3.52,Z=-5.27,均P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西妥昔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耐药结直肠癌细胞中环状RNAcirc_0008274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参与西妥昔单抗耐药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人结直肠癌细胞DiFi和Caco-2,设立10、50、100、150、200nmol/L5个西妥昔单抗浓度点,通过浓度递增法筛选并建立西妥昔单抗耐药结直肠癌细胞DiFi-R、Caco-2-R,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iFi-R、Caco-2-R细胞与DiFi、Caco-2细胞中circ_0008274的表达水平。运用双萤光
2021年12月16至18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大会秉持传承发展的理念,注重创新与合作,总结我国消化领域最新进展和临床科研成果。本次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11个分会场;设立院士论坛、主委论坛和专家论坛,共有11个大会主旨报告、15个专家报告、200个专题报告、11场病例讨论、31个青年英文演讲、80个口头发言、503个电子壁报。本次大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全国消化同道呈现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腹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感染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该例患者以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提示肠道感染、结肠多发溃疡,经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病理科、影像科、泌尿外科多学科协作讨论,最终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炎症性肠病导致的腹泻十分罕见,在临床中容易误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Dieulafoy病与内脏动静脉畸形都是罕见的血管畸形病变,并且两者均为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经内镜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胰十二指肠动静脉畸形合并Dieulafoy病,在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止血和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现报告其诊治情况。
在我国,大肠疾病尤其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增高,但现有检查方法和技术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人工智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深度学习是当下最先进、最流行的机器学习算法,已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在辅助疾病诊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新近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大肠疾病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在各类大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与价值,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乃至缺陷的慢性传染病,而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AIDS会对IBD的发病风险和病程产生影响,AIDS合并IBD患者的治疗仍存在挑战。本文将分析AIDS对IBD发病风险和病程的影响,介绍AIDS合并IBD的潜在治疗药物,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肝样细胞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其他成体细胞等非肝脏来源的细胞在不同诱导培养条件下逐步分化而成,其形态类似于原代肝细胞,具备合成、摄取、分泌和药物代谢等功能,是体外预测和评估药物性肝损伤的理想细胞模型。不同来源的肝样细胞在研究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各有优缺点,改进诱导策略和培养体系有助于获得功能更加成熟的肝样细胞。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和科学实践,为传染病防控树立了典范。笔者通过分析、学习和借鉴我国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取得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现状,浅析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在服务体系、政策保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017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第1版《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第1版共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新版共识更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启动时机与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本共识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