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动脉损伤的处理

来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肾动脉损伤的处理策略和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经腰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出现肾动脉损伤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动脉或其分支的损伤.通过正确判断损伤程度、增加Trocar操作位、纱布压迫、间断吸引、充分游离暴露、细致缝合的方法,在镜下完成对损伤血管的修复,并继续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6.0±5.71)岁;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5例;平均肿瘤直径3.5(2~5)cm;术前平均R.E.N.A.L.评分6(4~9)分.2例为肾动脉主干损伤,6例为肾动脉分支损伤.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对损伤肾动脉或其分支的缝合修复,并完成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130~180 min,平均(158.13±20.52)min;总阻断时间26~38 min,平均(30.50±4.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75±265.92)mL,术中平均输血(红细胞悬液)(550.00±297.61)mL;术后3个月复查患侧肾GFR 36.35~46.71 mL/min,平均(41.08±3.01)mL/min;5例患者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为嫌色细胞癌,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手术切缘阴性.术后无低容量性休克、漏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6.75±0.46)d、术后卧床时间(3.63±0.52)d、术后住院天数13.25 d.结论:通过选择合理的处理策略和运用精细的操作动作,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发生的肾动脉损伤可以通过镜下缝合修复损伤的血管,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避免中转开腹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影像尿动力学(video-urodynamics)探讨CT联合C型臂引导骶神经调控术(SNM)治疗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接受CT联合C型臂引导SNM治疗的23例N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基线期和术后体验期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并记录排尿日记,统计治疗总有效率、Ⅱ期转化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验期平均(29.5±9.1)d,与基线期相比,患者体验期排尿日记中日间排尿次数(9.9 vs.6.8)和日间导尿量(252.4 mL v
肾癌占全球所有癌症的3%,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肾癌的常见类型,肾损伤因子-1(Kim-l)是一种跨膜型Ⅰ型蛋白,在泌尿系统中仅在起源于近端小管的ccRCC和乳头状肾癌的免疫组织化学中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该分子外部片段的切割导致出现可溶形式的Kim-1,可在尿液或循环血液中表达阳性,且在肾肿瘤的研究中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特点,本文就Kim-1与ccRCC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探寻转移性前列腺癌潜在靶基因.方法:由GEO数据库下载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单细胞测序数据,使用R 3.6.2软件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及tSNE(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聚类分析筛选核心基因并通过人蛋白质图谱在线数据库进行验证.基于estimate及cibersort包将上述核心基因进行22种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由GEO数据库下载GSE67980数据集中共18例有骨转移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164个CTCs纳入研究.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及tSNE聚
目的:探讨经会阴模板引导前列腺投影穿刺活检术(TTPMB)对短期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连续71例行PKEP的患者临床资料.28例术前7~10 d有TTPMB史的患者列入TTPMB组;43例术前无前列腺活检术(NPB)史的患者列入NPB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手术
目的:探讨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和改良尿道括约肌保护的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对尿控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BPH并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数据.改良剜除组50例患者实施改良尿道括约肌保护的PKEP(颈部环切+顶部保留),等离子电切组50例患者实施PKRP.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改良剜除组手术时间长于
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泌尿外科腔内碎石的手术效率,而其术后出现的输尿管狭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便难以处理.目前认为术中机械损伤和热损伤是其主要成因,尤其是激光热损伤,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重点关注.本文就激光腔内碎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比较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与仅行RARP治疗寡转移性前列腺癌(PC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寡转移性P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NHT分为NHT+RARP组(20例)和RARP组(30例),收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切缘阳性、精囊侵犯、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最常见的肿瘤,大概四分之一的患者初诊即被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其恶性程度较高,且易发生转移.根据指南,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随着治疗水平的进步,有研究证实保留膀胱的三联疗法、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可以改善部分MIBC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手段筛选出这部分患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多个研究中心将MIBC分为不同的分子
目的:通过建立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前模型,指导临床制定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1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31例患者出现转移,将其作为转移组,将其余105例未出现转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逻辑回归构建模型,分析该模型在术前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另随机收集同期接受根治术治疗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
1 临床资料rn患者,女,71岁,因“间断性无痛性血尿4年,加重3周”入院.201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血尿,无下尿路刺激症状,无腰痛及发热.予抗生素治疗后血尿消失,但仍有反复.尿脱落细胞学和抗酸杆菌检查均为阴性.肾动静脉增强CT检查(图1a)提示:右侧肾盂肾盏、右输尿管中上段轻度积水扩张,输尿管管壁增厚,以中段稍著,管腔稍狭窄,增强后管壁可见轻度强化,建议输尿管镜检查.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右侧输尿管镜检,距离输尿管开口约5 cm处见滤泡状增生伴管腔变细,长度约5 cm,予活检4处,病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