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明确“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如何保护好绿水青山?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啃下岷、沱江水污染,成都平原大气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块四川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硬骨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尹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四川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美丽四川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四川。2016年《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出台后,四川省全面打响了大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就包括在全国率先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GDP考核。
“这58个县都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于会文说,“不考核GDP,不是意味著不发展经济,而是按照不同的模式和路径优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于会文说,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川视察后,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迅速完善举措、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建设美丽四川的强大动力。
于会文表示,下一步四川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主要有三块难啃的硬骨头,即岷、沱江水污染,大气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仅要保障全川9100万人民喝上干净水,还要守好长江第一道岗,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于会文说。
四川是传统工业大省,境内流域沿线布局了大批工业基地,加之流域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匹配等因素,四川境内的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岷、沱江流经区域,仅占全省面积的30%左右,却涵养支撑了全省6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污染负荷相当重。碧水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于会文表示。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治理岷、沱江水污染,四川省主要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由省委书记担任省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长担任省级总河长。全省十大河流在省级层面实行双河长制,由副省级领导担任。出台《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严于国家排放限值的地方排放标准,目前正在加快出台《沱江流域环境保护条例》。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找准症结、科技治污。在全国率先与中国环科院、中国环境规划院签订了厅院合作协议;成立“沱江流域环境研究所”,对重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建立水环境综合决策平台,对岷、沱江所有断面进行自动监测,实时预报预警。
三是强化精准治理。对点位、断面、排污口全部登记在册,实施精准管理,精准到断面、流域、项目、市县、部门,坚持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
四是强化执法督查。参照成都平原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模式,组织150余人开展岷、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
“大气治理,根子在排放,根源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生产生活方式,当前四川大气治理仍处于负重前行的爬坡过坎阶段。”于会文说,成都平原地形、气象条件十分特殊,是典型的静风区,逆温频发,污染一旦形成很难治理。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开辟大气治理的独特路径。他介绍,2017年起四川就将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盆地实际,管当前、利长远的“四川路径”。
最后一个硬骨头就是补齐短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发达省份明显滞后,是制约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突出短板。
于会文表示,必须强化源头控制和排污管控,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四川省《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
“这些硬骨头很难啃,要从根子上解决它们,要汇聚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到。只要我们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一个难关接着一个难关攻,我相信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于会文说。
如何保护好绿水青山?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啃下岷、沱江水污染,成都平原大气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块四川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硬骨头。
做好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取消58个县的GDP考核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尹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四川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美丽四川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四川。2016年《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出台后,四川省全面打响了大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就包括在全国率先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GDP考核。
“这58个县都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于会文说,“不考核GDP,不是意味著不发展经济,而是按照不同的模式和路径优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于会文说,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川视察后,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迅速完善举措、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建设美丽四川的强大动力。
攻坚三块难啃的“硬骨头”:岷、沱江水污染,成都平原大气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于会文表示,下一步四川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主要有三块难啃的硬骨头,即岷、沱江水污染,大气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仅要保障全川9100万人民喝上干净水,还要守好长江第一道岗,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于会文说。
四川是传统工业大省,境内流域沿线布局了大批工业基地,加之流域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匹配等因素,四川境内的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岷、沱江流经区域,仅占全省面积的30%左右,却涵养支撑了全省6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污染负荷相当重。碧水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于会文表示。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治理岷、沱江水污染,四川省主要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由省委书记担任省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长担任省级总河长。全省十大河流在省级层面实行双河长制,由副省级领导担任。出台《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严于国家排放限值的地方排放标准,目前正在加快出台《沱江流域环境保护条例》。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找准症结、科技治污。在全国率先与中国环科院、中国环境规划院签订了厅院合作协议;成立“沱江流域环境研究所”,对重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建立水环境综合决策平台,对岷、沱江所有断面进行自动监测,实时预报预警。
三是强化精准治理。对点位、断面、排污口全部登记在册,实施精准管理,精准到断面、流域、项目、市县、部门,坚持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
四是强化执法督查。参照成都平原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模式,组织150余人开展岷、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
“大气治理,根子在排放,根源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生产生活方式,当前四川大气治理仍处于负重前行的爬坡过坎阶段。”于会文说,成都平原地形、气象条件十分特殊,是典型的静风区,逆温频发,污染一旦形成很难治理。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开辟大气治理的独特路径。他介绍,2017年起四川就将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盆地实际,管当前、利长远的“四川路径”。
最后一个硬骨头就是补齐短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发达省份明显滞后,是制约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突出短板。
于会文表示,必须强化源头控制和排污管控,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四川省《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
“这些硬骨头很难啃,要从根子上解决它们,要汇聚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到。只要我们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一个难关接着一个难关攻,我相信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于会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