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老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其实这就道出了教的目的——让学生形成能力,能够自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须重视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毕业后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他们不懂的科学发现和新技术,他们必须独立地学习。”文学家高尔基也深有感触地说“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可见自学能力是学生诸方面能力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那么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吊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是一个需认真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试提出如下构想:
  1将自学实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求得之”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适应培养自学能力的需要,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自学的实践,要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自学实践中学会自学。
  改进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有较充分的自学时间,把自学活动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一般要通过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环节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为探究性自学、深究性自学、吸收性自学。探索性自学是初步理解阶段,从未知开始探求,就课文内容,语言不懂的问题初步去读懂,深究性自学是深入理解阶段,应抓住重点进行剖析,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吸收性自学是消化运用阶段,学生联系自己读写实际进一步吸收,学以致用。以<<春>>一课为例,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交流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个性阅读,在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了解内容,理清情节。在此基础上,转入自学深究阶段,进一步自读讨论,设计如下问题: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你认为美在哪一点?为什么美?要求学生先说出美点的内容,然后用一二句话对美点进行欣赏性评点,这样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求得之。紧接着,教者总结,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深话了一步,即让学生通过进行吸收性自学,学以致用,进行有创意的写作,仿照本文构思和写法,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创编。这样的安排把自学的实践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提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本身对所学的知识从吸收到运用的自学过程。
  2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的自学“学得其法”
  强调学生的自学,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还要备“学”,要分析学生的基础,学习特点,研究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不仅是停留在传授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教给学生发现,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学生自学开始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激发学生自学欲望,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②指示自学方向,明确学习重点;③指点自学方法,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学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失去自学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引导适当势必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
  3要重视学生发展的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发展的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因此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挥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自学过程中,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思考。教师应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也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思考。教师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余地。质疑阅读是新的教学要求,也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可行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对学生提出的富有个性,具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应给与鼓励和尊重。以教《羚羊飞渡》为例,学生在认真阅读写狩猎者和“我们”“我”的句子进行分析品评后提出这样的看法和意见:1、斑羚没有危害人,人为什么要对斑羚如此残忍?2、镰刀羊“消失”前,定然对人类抱着深深的怨恨,这与“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相称吗?3、狩猎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羚羊,他们真的有耐心长时间地观看斑羚远去吗?……这些问题无不闪现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但发现问题并不是目的。当我们进行较为深入的质疑性阅读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修改,吧不合理的、引起疑点的情节改的合乎情理。可见,突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形成能力。因而让学生读思结合,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归根到底是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学探索,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得知识。使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来教的转变。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阅读是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解决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目前,教师们已经意识到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的差异。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阅读;情境;兴趣
期刊
【摘要】高考诗歌鉴赏是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必考的题型,答好该题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关重要,其类型和答题技巧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怎样才能针对题型特点、问题特点,进行有效答题,最大限度的提高成绩呢?现就此问题做总结,以期对其有整体的把握,以利于教学的深入。  【关键词】诗歌鉴赏;类型;技巧  1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
期刊
1991年7月,我离开了师范学校,进入了偏僻的村小教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担任两个年级班主任,教两个年级的所有教学科目,用复试教学上课,(四年级四名学生,二年级七名学生)。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因为班主任是桥,是园丁,是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蜡烛,是春蚕,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班主任是扁担,一头担着国家、社会的希望,一头担着家长、学生的心愿。班主任是天空,是大树,胸怀坦荡
期刊
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
期刊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里的趋向补语教学一直都是重难点,刘月华(2004)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曾经提过,其他的语言中很少有像汉语补语的此类语言现象,汉语里面如果有一个含有补语的句子,那么在其他语言里面是使用其他方式表达的,比如其他语言就很可能用两个句子或是一个词语等等形式表达。因此,趋向补语成了外国留学生很不容易掌握的语法点,所以在教学和国际化传播中常常出现偏误问题。本文为解决以上难题,通过系统的
期刊
“欣赏?评述 ”领域的教学,虽然课标对其在每个学段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有递进的量化评价指标,但凭着自己对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段的划分是个宏观的要求,老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欣赏教学目标时,守不住大方向,课时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没能严格、扎实地达成。对学科知识也没有统一的考量,这就导致每个学校的学生欣赏水平差异大,学习习惯差异大,对于初中阶段(第四学段)尤其是刚入学的七
期刊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他是真正用心、用爱在去做,同时他还善于学习和总结。他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完善班级制度是必要条件; 充满爱心和责任心是保障;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充电器和加油站。  【关键词】班级管理;关爱;责任心;奉献  我参加工作来,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对写作教学进行了很多探索,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法,即互动评改五步写作教学法。本文对此法从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梳理总结。  【关键词】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过程学习模式;教学步骤  1引言  写作是英语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输出性技能。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期刊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其培养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力。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此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多样性的介入,课程走出作者与文本,走向体验与读者。从条框中解放出来的的课程也因其能真正完美的舞蹈而欲显深刻与生机。抛却传统,与创新意识接轨,课程会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课程的制定是一个宏观的要求,大范围,大方向地掌握了教什么以及为什
期刊
学生升入高中后,在学习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使用英语授课,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如何学习。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高中的过渡阶段,容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这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