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和大斑病流行动态的影响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玉米栽培中,大斑病及纹枯病都被归入常见流行病,危害着玉米长势。详细来看,纹枯病发生于玉米果穗、叶片以及叶鞘;大斑病源自蠕动性的孢菌类,伤害玉米叶片。最近几年,引入了栽培玉米的新型模式,因而变更了两类流行病表现出来的趋向及动态。在新型模式下,有必要解析两类玉米流行病的新近动态;结合栽培的实情,探析后续的栽培影响。
  关键词 玉米;新型栽培模式;纹枯病;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1.010
  最近几年,定向栽培及双株栽培这类的新颖模式正被采纳并推广,从根本上变更了原先的玉米田间气候。新型栽培方式下,玉米大斑病及纹枯病也呈现出新态势。从现有状态看,两类玉米疾病都有着不同的流行态势。了解析这种动态,才能设定针对性的玉米病害防控方式,从根本上减低持久的病害影响。解析流行动态,结合栽培模式采纳了最合适的防控步骤,确保玉米栽培可得最佳的总体产能。
  1 设定试验流程
  选取了吉林主产区内的玉米种类用作测试,这类玉米是杂交的中等成熟类型。在春季阶段内,播种的玉米可生长120 d;对于夏季播种,可得90 d总的生育期。选取试验田后,垄沟方向设为东西走向,设定30 cm株距及50 cm的垄沟间隔。在各个分区内,都可培植12垄的玉米,重复栽培3次。筛选了定向性的双株栽培新模式,对照为常见的栽培方式[1]。
  在田间接种时,选取了蒸煮5 min以后的燕麦颗粒,沥干水分而后送入密封瓶。经过蒸汽高压灭菌,可制作培养基。分离可得上个季节内的纹枯病及大斑病菌株,把菌株至于培养基。设定于30 ℃,经过5 d培养,接种体表层散布着麦粒。等待玉米拔节,在根基叶鞘中接种了培养后的菌株。玉米在发病后,每个5 d进行1次调研。在接种的初期,记下这个时点的湿度及温度,观测得出小型的田间气候。针对于两类模式,都设定了观测点。
  2 解析流行病动态
  2.1 玉米发病的总体趋向
  经过田间调查,可知若选取了常见性的玉米栽培,将会提早各植株的发病。经过手动的接种,常见模式下的玉米经过5 d就显出了病症;然而,在定向双株的新型模式下,经过10 d玉米才表现出病症。在流行病末期,设定了65的病情指数,归纳得出流行病害阶段内的总体病情指数。在配对检验后,可知纹枯病及玉米大斑病在新型模式下将表现出更低的发病概率[2]。
  2.2 各阶段内的流行趋势
  提供了两类模式,这种状态下即可描绘出待测玉米表现出来的流行趋势曲线。经过观察可知,流行纹枯病及大斑病呈现了差异性的表征。具体来看,传统模式栽培下的玉米较早发病,增长指数也是较慢的。到达时间拐点,病情凸显了指数增长的态势。到了季节末尾,玉米流行病将会衰退,指数停滞或更为缓慢。在这时,流行病趋向于稳定且不再快速浮动。
  2.3 小气候的要素
  观测玉米田在各阶段内的温湿度,可借助于观测仪。自从接种开始,直至病害流行的结束,测得了82%及85%的两类湿度,分别代表了新型模式及常见模式下的栽培区域。同时,针对于两类区域,也测得了22 ℃及23 ℃的均衡温度。经过对比可知,相比于常见模式,定向的新模式有着更低的温湿度,两类模式呈现出差异。模拟得出精准的流行病动态,构建了动态模型,反映出各阶段内的玉米病害态势[3]。经过拟合及检验,选取了最适宜的模型用作模拟流行时间。
  2.4 病情指数差异
  在不同模式下,栽培玉米表现出来的大斑病及纹枯病都配备了不同指数。带入公式可知,在病情发作时,最大指数也表现了差异。自从玉米出苗直至衰退后期,新型模式呈现出更短的发病时间,危害也是较小的。针对于新型模式,逻辑增长期设定为75,衰退期为77的指数。由此即可证实,新型模式拥有更大的玉米栽培优势。
  3 新模式下的流行影响
  调研得出结果:经过玉米接种以后,定向的新栽培模式可延迟5 d的发病期。同时,相比于传统模式,新型栽培也减低了病情指数。记录仪可用作测定栽培区内的温湿度,新型栽培模式也可减低3%的日常湿度及0.5 ℃的总温度。在配对检验后,衡量了综合性的温湿度及指数,表明测区范围内的两类栽培模式都有着差异性的温湿度[4]。
  纹枯病及大斑病在发病状态下,要具备最适宜的湿度及温度。通常来看,可设定为23 ℃最合适的发病温度。流行病期间内,雨水偏多且温湿度变更较快。例如,夏季阶段,气温高且降水也是较多的,在较大范围内影响到田间湿度及温度,更便利了病菌侵袭玉米植株。定向栽培这一新颖模式拥有最优的透光及通风性,减低了日常的温湿度。在这种基础上,阻碍了病菌扩展,发病程度也因而被减低。然而相比来看,传统模式栽培了较密集的植株,透光及通风都并不优良,温湿度较高因而引发了流行病[5]。
  综合解析可知,针对流行中的玉米病害,栽培模式也表现出较大影响。原因是若筛选了差异性的模式,将会带来不同趋势下的玉米病害动态。常规栽培时,初期玉米发病持续较短,这个时段应被看作最合适的防控机会。到了初秋季节,病情日渐稳定而后呈现出衰退。
  4 结语
  在各类玉米流行病中,大斑病及纹枯病有着较广的伤害范围,威胁玉米生长。若没能及时发觉并且予以管控,将会拓展更广的波及范围乃至玉米减产。玉米栽培的新模式下,流行性的大斑病及纹枯病都变更了常规的流行动态,呈现为新动态。流行病密切关系着各阶段内的田间气候,也关系到筛选的栽培方式。未来的实践中,还应摸索并归纳玉米病害的流行动态,解析综合性的动态影响,这种基础上设定合适的防控思路,确保玉米的长势优良。
  参考文献
  [1]傅俊范,刘震,景殿玺,等.双株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影响[J]. 玉米科学,2014(5):141-145,152.
  [2]刘震,傅俊范,景殿玺,等.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发生和流行影响的初步研究[J].玉米科学,2013(5):131-135.
  [3]景殿玺,刘震,周如军,等.二比空栽培模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影响[J].玉米科学,2013(5):136-139,146.
  [4]于舒怡,傅俊范,周如军,等.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132-135.
  [5]于舒怡,傅俊范,周如军,等.辽宁玉米大斑病流行监测及原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7):1375-1377.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DSU第3.8款规定:“如发生违反适用协定项下所承担的义务,则该行为被视为初步构成利益丧失或减损案件。这通常意味着存在一种推定,即违反规则已对适用协定的其他成员方造成了不利
【正】 一、史地情况拜城在我國汉唐時代,本為龜茲國(今庫車)的一部分,自西漢張騫通使「西域」,龜茲始與中國有交通關係,漢宣帝時(公元前一世紀中),龜茲王絳賓娶烏孫王夫人解
<正> 石刻线画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它是由祖国富有才智的艺术匠师们运用着锋利的"刀笔"直接刻画在光滑的石面上的一种具有雕刻手法的阴刻线画。它和一般绘画的毛笔
长期以来学界对改土归流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改土归流后土司任用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者并不多见。查阅明清档案、实录、方志诸类资料发现,“改土归流”后为了改流区稳定,明清王
【正】 法爾馬考夫斯基教授是一位具有精湛研究的專家,他在長時期科學活動之間,曾對各種物質文化歷史紀念品及博物館藏品的保管和修復的理論与實践問題,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正> 帝国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的土地、资源、人民的劳动力等自不必说,就是中国的古物也都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即如甲骨那样冷僻不为人们注意的东西,也老早就被他们搜括起来了。美国长老会在十九世纪末便在山东潍县设立了教府。当时潍县是一个古董集散中心。因此当查尔方特牧师①于
摘 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的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化学农药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影响了巧家县马铃薯的生产质量。探讨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推进巧家县无公害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1.011  马铃薯属于茄科,一年生草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碎石或灰土圆柱芯增强体与粘性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单位桩模型,模拟试验现场碎石桩和灰土桩的工作状态,探讨桩土复合体的变形模量比与桩土应力比之间的关系.大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an isolated compact galaxy triplet SDSS J084843.45+164417.3, which is first detected by the LAMOST spectral survey and then confirmed
[入选理由]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称号中,有制冷空调业的重要位置。  入世后的中国制冷空调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多项产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达到了世界有的我全有,而且生产能力我最大。并且在量大面广的家用制冷空调设备制造方面,突破了世界品牌的围堵,创出了民族品牌。  制冷空调业,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过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装备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制冷空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