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生活实例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若能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巧妙地联系起来应用到教学中,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化学学科虽然是一门科学,但它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实际生活又是学习化学的后盾。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实例;高效课堂;课堂气氛;学习热情
  初中化学的内容是化学学科中基础的知识,但是在教学目标大纲中却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達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怎样才能达到“高效”才是最主要的,教师如果从社会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一、引用生活实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实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与化学相关的事例,只是他们当时没有这方面的认知而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实际经验出发,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融入课堂的程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由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来决定着。如果在讲解化学知识时能巧妙地引用生活实例,就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为他们对某些事物往往存在着较强好奇心,例如,在讲授《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时,引用净水器中的吸附剂、钻石、铅笔芯等生活实例就能够激发他们对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产生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2.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保持着对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例恰到好处地引用到化学课堂中,也就是说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引用他们熟悉的实例来帮助他们化难为易。例如:学习合金时引用同学们家中的门窗现在是用什么做的,以前的门窗用什么做;学习保护水资源时引用为什么我们学校旁边的河水不能饮用;学习二氧化碳时引用汽水里面的气体;学习固体NaOH的潮解性时引用家中的食盐如果没有密封好为什么会变潮……像这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会使他们感到有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通过展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如果觉得没有实用性,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展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各种化学知识的用途,那么学生自然会很感兴趣并认真地去学习,我们想要的课堂效果也就会随之获得。把生活实例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展示化学知识实用性的最好方法。例如: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与怎么区分真假黄金(假黄金为Cu-Zn合金)联系起来;讲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时与火灾时怎么安全逃生联系起来;讲解《中和反应》的内容时与被蚂蚁咬为什么可以涂肥皂水来缓解疼痛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初中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真学习就能从中收获很大。
  二、引用生活实例打造高效课堂
  虽然引用生活实例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如果盲目地引用生活实例,其实并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引用生活实例就要有针对性,才会达到我们所需的高效课堂。
  1.导入新课中引用生活实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对一节课至关重要,如果方法运用得好就能够马上吸引学生,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就会充满兴趣。如果利用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就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相关性和趣味性。
  (1)知识相关性是指导入新课引用的生活实例要与学生即将要学的化学内容密切关联,如果没有关联,这样的导入将没有什么意义。例如,讲解《常见的盐》时,教师可以展示各种盐的样品或讲解一些与盐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有关的生活实例,如食盐腌制腊肉,小苏打用于做面包,大理石做橱柜、纯碱做洗涤剂等。
  (2)趣味性是指教师引入新课所展示的生活实例要足够有趣,足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有一定趣味性的生活实例。例如,讲解《几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的内容前先播放一段某人因为喝醉酒之后胡言乱语,东倒西歪的视频来导入。学生就会很有兴趣想知道乙醇的相关知识。
  2.引用生活实例调节课堂气氛
  当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差,课堂效率必然很低。有趣的生活实例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以在发现学生明显走神时或是在讲解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中间,可以引入有趣的生活实例重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例如:在讲解怎么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引入人没有吃饱饭还要继续吃和饱到要吐出来不能继续吃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引用生活实例来理解化学的一些规律
  初中生对一些化学规律的理解是有限的,而引用生活实例是帮助他们理解化学规律的最好方法。例如,学习了化学肥料后,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关于化肥的小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功效,特别是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NH4 会与碱性物质中的OH-结合放出NH3而降低肥效。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接触生活中的实例,通过亲力亲为,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化学规律,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引用生活实例来理解某些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某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好这些概念,就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那么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必然也会降低,课堂效率必定也会降低。所以在讲解这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时,可以引用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时,通过演示200mL水和2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0mL来证明分子间有间隔,学生虽然是看清楚了事实却难于理解。教师这时如果给学生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有半袋细沙和半袋石头混合在一起后是否能装满一袋?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细沙肯定会落进石头间的缝隙里,是不可能装满一袋的。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的相关例子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引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打造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丘秀美.化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EB/OL],2009-02-15.
  [2]谭秀媛.生活化教学的反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郭洁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
  [4]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湖南师范高校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英語课堂笔记是一种常规且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但如何引导学生记好英语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是目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根据当下英语课堂笔记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记课堂笔记有效策略研究,让学生能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合理应用课堂笔记。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课堂笔记;有效策略  做笔记是常见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可帮助学生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并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等。英语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特色创建必须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主线做好文章,否则就会偏离正轨。因而,抓住学校常规管理就是抓住了学校特色发展的“牛鼻子”,做好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其本质就是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  一、树立一个宗旨意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信念、学生有进步”  中心小学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优质发展创品牌,面临特色师资缺乏、生源多来自农村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深度制约。我校在思考特色品牌
【摘要】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进行家校合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表现在“显性文化”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隐形文化”的建设上。但是随着教育E时代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出现了家校沟通缓慢、形式枯燥等弊端,亟需一种新概念、新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本文基于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智慧教育理念下如何利用公众号、班级网络空间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家校合
本报综合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成立之初提出“教育向工农开门”,到21世纪提出“把促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政府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执政理念、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实现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到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8%,高等教育即将步入普及化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从
【摘要】新时期课堂改革要求下,我校历史科组开始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通过把乡土历史人物融入课堂,巧用新兴乡土历史人物资源点亮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新兴;本土历史人物;初中历史课堂  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网络资源的利用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搜索素材能渲染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其情感;利用网络资源能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展开主题探究;利用网络平台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这些方法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随着高中新环境的改变,高一新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套用初中的死记硬背,缺乏认真研究,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解记忆习惯。高中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关键在一(上)也就是在高一上学期所形成的心理态势,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将会对高中三年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就初高中数学之异,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三方面进行探究。  一
【摘要】人际关系的构建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感染力,能够带动学生主动融入班级氛围,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提高自我监督、自我优化的整体水平。本文在研究中就强调了人际关系构建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应该从情感因素、能力因素、互补因素、类似因素的调动入手,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人际关系;小学生;班级管理  在小学班级中,学生不免要与同伴、教师接触,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是实现
【摘要】为了全面推进全民教育,体现教育公平,有效促进“融合教育”的贯彻落实,使每位残疾少年儿童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残疾少年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本文立足实际教学案例,从送教上门前期工作准备,教学计划,家校合作,评价学生和教师培训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送教上门工作更有成效。  【关键词】送教上门;残疾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建设教育强国,推
【摘要】数学“开放题”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并影响我国。一改我国“千年不变”的封闭习题体系,为我国数学教学注入一池新水,并为培养我国学生发散思维品质和实践创造能力提供良好学习机会。然而,正当广大教师热衷数学“开放题”教学时,却对应该如何把握开放的“度”产生了疑惑,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探析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握“开放题”教学的“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