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若能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巧妙地联系起来应用到教学中,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化学学科虽然是一门科学,但它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实际生活又是学习化学的后盾。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实例;高效课堂;课堂气氛;学习热情
初中化学的内容是化学学科中基础的知识,但是在教学目标大纲中却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達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怎样才能达到“高效”才是最主要的,教师如果从社会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一、引用生活实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实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与化学相关的事例,只是他们当时没有这方面的认知而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实际经验出发,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融入课堂的程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由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来决定着。如果在讲解化学知识时能巧妙地引用生活实例,就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为他们对某些事物往往存在着较强好奇心,例如,在讲授《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时,引用净水器中的吸附剂、钻石、铅笔芯等生活实例就能够激发他们对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产生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2.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保持着对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例恰到好处地引用到化学课堂中,也就是说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引用他们熟悉的实例来帮助他们化难为易。例如:学习合金时引用同学们家中的门窗现在是用什么做的,以前的门窗用什么做;学习保护水资源时引用为什么我们学校旁边的河水不能饮用;学习二氧化碳时引用汽水里面的气体;学习固体NaOH的潮解性时引用家中的食盐如果没有密封好为什么会变潮……像这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会使他们感到有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通过展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如果觉得没有实用性,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展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各种化学知识的用途,那么学生自然会很感兴趣并认真地去学习,我们想要的课堂效果也就会随之获得。把生活实例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展示化学知识实用性的最好方法。例如: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与怎么区分真假黄金(假黄金为Cu-Zn合金)联系起来;讲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时与火灾时怎么安全逃生联系起来;讲解《中和反应》的内容时与被蚂蚁咬为什么可以涂肥皂水来缓解疼痛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初中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真学习就能从中收获很大。
二、引用生活实例打造高效课堂
虽然引用生活实例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如果盲目地引用生活实例,其实并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引用生活实例就要有针对性,才会达到我们所需的高效课堂。
1.导入新课中引用生活实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对一节课至关重要,如果方法运用得好就能够马上吸引学生,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就会充满兴趣。如果利用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就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相关性和趣味性。
(1)知识相关性是指导入新课引用的生活实例要与学生即将要学的化学内容密切关联,如果没有关联,这样的导入将没有什么意义。例如,讲解《常见的盐》时,教师可以展示各种盐的样品或讲解一些与盐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有关的生活实例,如食盐腌制腊肉,小苏打用于做面包,大理石做橱柜、纯碱做洗涤剂等。
(2)趣味性是指教师引入新课所展示的生活实例要足够有趣,足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有一定趣味性的生活实例。例如,讲解《几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的内容前先播放一段某人因为喝醉酒之后胡言乱语,东倒西歪的视频来导入。学生就会很有兴趣想知道乙醇的相关知识。
2.引用生活实例调节课堂气氛
当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差,课堂效率必然很低。有趣的生活实例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以在发现学生明显走神时或是在讲解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中间,可以引入有趣的生活实例重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例如:在讲解怎么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引入人没有吃饱饭还要继续吃和饱到要吐出来不能继续吃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引用生活实例来理解化学的一些规律
初中生对一些化学规律的理解是有限的,而引用生活实例是帮助他们理解化学规律的最好方法。例如,学习了化学肥料后,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关于化肥的小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功效,特别是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NH4 会与碱性物质中的OH-结合放出NH3而降低肥效。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接触生活中的实例,通过亲力亲为,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化学规律,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引用生活实例来理解某些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某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好这些概念,就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那么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必然也会降低,课堂效率必定也会降低。所以在讲解这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时,可以引用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时,通过演示200mL水和2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0mL来证明分子间有间隔,学生虽然是看清楚了事实却难于理解。教师这时如果给学生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有半袋细沙和半袋石头混合在一起后是否能装满一袋?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细沙肯定会落进石头间的缝隙里,是不可能装满一袋的。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的相关例子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引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打造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丘秀美.化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EB/OL],2009-02-15.
[2]谭秀媛.生活化教学的反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郭洁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
[4]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湖南师范高校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实例;高效课堂;课堂气氛;学习热情
初中化学的内容是化学学科中基础的知识,但是在教学目标大纲中却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達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怎样才能达到“高效”才是最主要的,教师如果从社会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一、引用生活实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实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与化学相关的事例,只是他们当时没有这方面的认知而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实际经验出发,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融入课堂的程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由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来决定着。如果在讲解化学知识时能巧妙地引用生活实例,就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为他们对某些事物往往存在着较强好奇心,例如,在讲授《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时,引用净水器中的吸附剂、钻石、铅笔芯等生活实例就能够激发他们对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产生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2.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保持着对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例恰到好处地引用到化学课堂中,也就是说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引用他们熟悉的实例来帮助他们化难为易。例如:学习合金时引用同学们家中的门窗现在是用什么做的,以前的门窗用什么做;学习保护水资源时引用为什么我们学校旁边的河水不能饮用;学习二氧化碳时引用汽水里面的气体;学习固体NaOH的潮解性时引用家中的食盐如果没有密封好为什么会变潮……像这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会使他们感到有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通过展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如果觉得没有实用性,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展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各种化学知识的用途,那么学生自然会很感兴趣并认真地去学习,我们想要的课堂效果也就会随之获得。把生活实例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展示化学知识实用性的最好方法。例如: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与怎么区分真假黄金(假黄金为Cu-Zn合金)联系起来;讲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时与火灾时怎么安全逃生联系起来;讲解《中和反应》的内容时与被蚂蚁咬为什么可以涂肥皂水来缓解疼痛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初中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真学习就能从中收获很大。
二、引用生活实例打造高效课堂
虽然引用生活实例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如果盲目地引用生活实例,其实并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引用生活实例就要有针对性,才会达到我们所需的高效课堂。
1.导入新课中引用生活实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对一节课至关重要,如果方法运用得好就能够马上吸引学生,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就会充满兴趣。如果利用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就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相关性和趣味性。
(1)知识相关性是指导入新课引用的生活实例要与学生即将要学的化学内容密切关联,如果没有关联,这样的导入将没有什么意义。例如,讲解《常见的盐》时,教师可以展示各种盐的样品或讲解一些与盐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有关的生活实例,如食盐腌制腊肉,小苏打用于做面包,大理石做橱柜、纯碱做洗涤剂等。
(2)趣味性是指教师引入新课所展示的生活实例要足够有趣,足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有一定趣味性的生活实例。例如,讲解《几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的内容前先播放一段某人因为喝醉酒之后胡言乱语,东倒西歪的视频来导入。学生就会很有兴趣想知道乙醇的相关知识。
2.引用生活实例调节课堂气氛
当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差,课堂效率必然很低。有趣的生活实例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以在发现学生明显走神时或是在讲解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中间,可以引入有趣的生活实例重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例如:在讲解怎么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引入人没有吃饱饭还要继续吃和饱到要吐出来不能继续吃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引用生活实例来理解化学的一些规律
初中生对一些化学规律的理解是有限的,而引用生活实例是帮助他们理解化学规律的最好方法。例如,学习了化学肥料后,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关于化肥的小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功效,特别是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NH4 会与碱性物质中的OH-结合放出NH3而降低肥效。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接触生活中的实例,通过亲力亲为,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化学规律,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引用生活实例来理解某些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某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好这些概念,就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那么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必然也会降低,课堂效率必定也会降低。所以在讲解这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时,可以引用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时,通过演示200mL水和2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0mL来证明分子间有间隔,学生虽然是看清楚了事实却难于理解。教师这时如果给学生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有半袋细沙和半袋石头混合在一起后是否能装满一袋?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细沙肯定会落进石头间的缝隙里,是不可能装满一袋的。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的相关例子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引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打造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丘秀美.化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EB/OL],2009-02-15.
[2]谭秀媛.生活化教学的反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郭洁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
[4]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湖南师范高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