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中,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思想层出不穷。尽管我们已经从“满堂闹”中走了出来,可课堂上的读书声似乎还是太少了,就连让学生读书也被冠以“整体感知课文”的美名,而“整体感知”的目的却是为“讲”服务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诵读中的体验和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功效。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所以,语文课应回到它应有的起点——“读”,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笔者就自己个人的体会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运用。
  (一)教师范读。文学作品是无声的语言,朗读则是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桥梁。范读,就是标准模板,教师必须吐字清晰,读音标准,否则就会把学生的读音引到邪路上去,使他们经常跑调,或者根本调不沾边,用土话读课文的味道,也确实不太好听。范读的手段可以多样化,如教师范读、播放录音、配乐范读,每一种范读都有其特定的优势。教师范读,学生听来亲切自然;播放录音,则标准规范。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上升到审美境界。
  (二)学生自读。我们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在朗读过程中,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注意感情的调节和控制。当然,若辅以音乐则更能置人于一种特殊的氛围之中,产生“润物细无声”之妙。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因素,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这就实现了学生、教师、作者三者的心灵互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三)训练朗读,及时纠正。一篇文情并茂的诗歌或散文,自有其整体的内在美,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将其进行干巴巴的理性分析,把一篇好文章讲得支离破碎,那学生只会兴味索然。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读”去感觉、去联想、去领悟、去汲取文章营养。我让学生在诵读时尽量把自己想成是作者,注意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细节,注意通篇的文脉和基调。学生在单个读时,教师还要认真听,对出现的错误,重点是读音方面和词语破读现象,要及时纠正。学生朗读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男女齐读、交替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当然,“读”仅局限于课文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还要精选古今中外的美文印发给学生读,这主要是鉴赏性朗读,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语言、感受生活。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自然会把课堂上的“读”延伸到课外。课外的“读”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积累,而且还可以训练语感,通过对作品语言反复的吟诵、品赏,见出字里行间的美之所在,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感受。“读”,对说、写、听都有促进作用,学生自己读懂了的东西会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储蓄,日积月累,到写作的时候便会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在给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提出了新的课题。很多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音乐、画面、影视对课文的诠释代替了学生的读,或者是让学生跟随教师播放的音乐、画面朗读课文。这种阅读形式剥夺了学生体味、联想和想象的权利,禁锢了学生的情感。其实,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是教师对课文体验、解读的结果,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语言作品中许多美妙之处只有靠“读”才能体味,只有让学生反复地读和品味,才能在脑海里再现具体的形象,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多媒体技术手段仅仅是“读”的辅助,离开了对语言作品入情入味的“读”,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阅读理解。
  “读”,是我们语文课的主旋律,只有在课堂上进行多种形式、以声传情的朗读,才能创造出最佳教学情境,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之间产生感情共鸣,完成教学任务。新教材的人文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培养,那么,就必须做到读中悟情、丰富感情,真正让学生受到语言和思想的熏陶。所以,语文教学应书声琅琅,应让我们的语文课“读”起来!
  (责任编辑刘宇帆)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但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很多学生更是一提起作文就头痛,心中总是产生一种畏惧感,这就形成了一种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教作文难
自2002年起,我校历史教研组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洋思经验引进历史课堂,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的原则    1.主体性。要充分体现、保证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强调了这一点,洋思经验也早已实现了这一点。  2.主导性。教师要充当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导师”——诱导质疑发问,指导
所谓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所学知识,根据题意,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找出相互关系,揣摩考查意图,确立中心论点,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的题型。由于主观题的答案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不像选择题那样有标准答案,所以同一道题目有许多个答案,分数也不尽一样。仔细分析低分的试卷,大部分是由于非知识性的原因导致失分,如没有很好地掌握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和基本的答题技巧等。本人根据高考阅卷的实践,
曾几何时,随着急功近利思想在教育界的蔓延和加剧,很多教师在不经意间,已经漠视了等待,甚至根本忘记了等待。有的是拔苗助长,有的是忍无可忍,有的是暴跳如雷,唯独缺少等待,一种期盼的等待,一种欣赏的等待。  当然,教育的等待并非无所事事,也并非守株待兔。教育的等待不是消极的无所谓,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要用鼓励的目光、真诚的微笑、激励的话语消除学生心中的不安,用自己真诚的期待,为
学校对体育课堂教学历来存在“以三基为主”、“以技能学习为主”等等的讨论,并一直乐此不疲,毛振明教授等人的一系列文章带来了国外新的思路与他们自己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线的实践者开始理清思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就是好体育与健康课的标准。    一、让学生能够“玩”得开心    “玩”与作为课程之一的体育与健康课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玩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教学功能,通常把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
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  在课堂讨论式的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讨论问题,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要承担者和最终受益者,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思考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因此,要使课堂讨论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问题时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美术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
在教育心理学里,学习被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种。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成功的、有效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者在心理机制和条件上有本质的不同。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其产生的条件是刺激与反应接近、重复和强化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其产生的条件有两点:第一,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的相应知识;第
案例描述  最近,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女生跳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这一教学内容并不陌生,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此次教学我采取了小组长负责制,将全班女生分成五个小组,各组由小组长组织练习,而我进行巡回指导。当我来到第三小组了解训练情况时,学生们悄悄地告诉我张珊同学一直不敢跳。我看到她紧张不安地站在一旁,怯生生地看着我,眼圈都红了。  我看到此景,先把高度降低到70厘米,重新详细讲了跨越式跳高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