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社会和药学行业的发展,对药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突出专业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以药理学教学为例,探讨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综合素质;药理学;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药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药品生产、检验、管理、销售、药学服务等相关岗位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其中,药理学是其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为药学专业各崗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专业知识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高质量药品和药学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合格药学专业人才,本文对高职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药理学课程特点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关联课程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等。由于相关课程众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且药物种类多而杂,且涉及深奥枯燥的药理机制,学习难度较大。受课时和大班教学的限制,药理学教学仍以课堂“灌输式”教学居多,[1]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和科研思维、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目标达成率更高的药理学教学方式,对药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生活、学习、工作内容高度信息化,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既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也能促进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化素养的形成。[2]药理学包含众多的体内药理过程、微观的药理学机制,仅依靠文字和平面图片讲解,在理解上依然较为抽象。为直观、立体、动态的展现这些作用过程,可以将其制作成简明、形象的Flash动画。对于课程中部分教学难点,学生难以通过课堂的一次讲解而掌握,为帮助学生补充学习、复习,教师可以制作教学难点的微课上传网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应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移动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教学,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管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习趣味性,[3]将学生注意力重新转移回专业学习。
3 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高质量的药品和高品质的药学服务,植根于从业人员严谨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医药学先贤为卫生事业奉献的感人事例,添加希波克拉底誓言等医学伦理学内容,使课堂生动化的同时,以正面事例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4]以社会责任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推动学生勤奋学习,内化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引入大量的重大药害事件案例,如近年发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欣弗事件、毒胶囊事件、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以反面事例强调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行业、社会的重要意义。
4 注重学科渗透
在任一药学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中,都需要药学人员调动整体的药学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如上文所述,药理学与多门专业学科具有高度关联性,仅一个药理作用的形成,需要熟悉与人体相关的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需要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物相互作用、剂型、用法用量等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等学科知识,对药学人员综合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因此,在学校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强化多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促进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如青霉素,其来源于微生物,且有固定的抗菌谱,具有较大张力的β-内酰胺环易水解开环失效,故选择粉针剂,抗菌机制含有影响细胞壁通透性、细胞壁合成等生理、生化化学原理,常含有青霉素高聚合物杂质易引发过敏,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卫生和药监部门制定了禁止青霉素滥用的相关药事管理规定。以单个药物为载体,串联相关学科知识,能加深学生对药物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5 加强科研素养的培育
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工作若干年后,依然会具有职称晋升中科研业绩的需求。因此,在校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适量的科研活动,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如在教师科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遴选部分学生参与课题组,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教师根据自有课题成果、科研体会开展科研小讲座,将学科进展融入教学,[5]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设计药理学方向专业论文阅读、汇报、综述撰写等活动,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
突出的综合素质是药学专业学生面临行业发展和就业形势压力的核心竞争力。各专业学科教师必须分析学科特点,调查对应岗位需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兼顾学生职业发展所需,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美燕,李荣蓉,冯嘉树,等.药理学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9):133-138.
[2]张小超,沈志强,陈鹏,等.互联网背景下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27):15-17.
[3]邱铄.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6):87-88.
[4]姚继红,吕莉,高东雁,等.突出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2018(1):142-144.
[5]罗琳,吴锋,张伟.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5):354-144.
作者简介:刘永飞(1983-),男,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药学教育,药理学研究。
关键词:综合素质;药理学;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药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药品生产、检验、管理、销售、药学服务等相关岗位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其中,药理学是其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为药学专业各崗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专业知识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高质量药品和药学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合格药学专业人才,本文对高职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药理学课程特点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关联课程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等。由于相关课程众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且药物种类多而杂,且涉及深奥枯燥的药理机制,学习难度较大。受课时和大班教学的限制,药理学教学仍以课堂“灌输式”教学居多,[1]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和科研思维、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目标达成率更高的药理学教学方式,对药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生活、学习、工作内容高度信息化,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既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也能促进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化素养的形成。[2]药理学包含众多的体内药理过程、微观的药理学机制,仅依靠文字和平面图片讲解,在理解上依然较为抽象。为直观、立体、动态的展现这些作用过程,可以将其制作成简明、形象的Flash动画。对于课程中部分教学难点,学生难以通过课堂的一次讲解而掌握,为帮助学生补充学习、复习,教师可以制作教学难点的微课上传网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应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移动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教学,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管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习趣味性,[3]将学生注意力重新转移回专业学习。
3 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高质量的药品和高品质的药学服务,植根于从业人员严谨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医药学先贤为卫生事业奉献的感人事例,添加希波克拉底誓言等医学伦理学内容,使课堂生动化的同时,以正面事例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4]以社会责任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推动学生勤奋学习,内化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引入大量的重大药害事件案例,如近年发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欣弗事件、毒胶囊事件、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以反面事例强调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行业、社会的重要意义。
4 注重学科渗透
在任一药学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中,都需要药学人员调动整体的药学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如上文所述,药理学与多门专业学科具有高度关联性,仅一个药理作用的形成,需要熟悉与人体相关的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需要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物相互作用、剂型、用法用量等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等学科知识,对药学人员综合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因此,在学校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强化多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促进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如青霉素,其来源于微生物,且有固定的抗菌谱,具有较大张力的β-内酰胺环易水解开环失效,故选择粉针剂,抗菌机制含有影响细胞壁通透性、细胞壁合成等生理、生化化学原理,常含有青霉素高聚合物杂质易引发过敏,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卫生和药监部门制定了禁止青霉素滥用的相关药事管理规定。以单个药物为载体,串联相关学科知识,能加深学生对药物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5 加强科研素养的培育
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工作若干年后,依然会具有职称晋升中科研业绩的需求。因此,在校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适量的科研活动,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如在教师科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遴选部分学生参与课题组,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教师根据自有课题成果、科研体会开展科研小讲座,将学科进展融入教学,[5]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设计药理学方向专业论文阅读、汇报、综述撰写等活动,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
突出的综合素质是药学专业学生面临行业发展和就业形势压力的核心竞争力。各专业学科教师必须分析学科特点,调查对应岗位需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兼顾学生职业发展所需,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美燕,李荣蓉,冯嘉树,等.药理学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9):133-138.
[2]张小超,沈志强,陈鹏,等.互联网背景下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27):15-17.
[3]邱铄.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6):87-88.
[4]姚继红,吕莉,高东雁,等.突出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2018(1):142-144.
[5]罗琳,吴锋,张伟.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5):354-144.
作者简介:刘永飞(1983-),男,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药学教育,药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