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化学“异常”实验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设计思路: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明确。“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养成质疑的好习惯,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本节课对品红溶液“异常”褪色实验的探究正是顺应这一理念而展开的。
   整个教学程序分三个阶段: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通过对品红溶液“异常”褪色的实验现象的观察,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实验、观察、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确定探究主题;
   实践体验阶段——确定探究主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验证、交流讨论等,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
   整理归纳阶段——将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最终结论。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2.教学目标:
   2.1学会运用品红溶液遇SO2褪色、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2掌握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2.3通过探究,发展质疑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过程:
   [引入]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实验常用作SO2的检验。基于这一反应,进行实验——“盐酸+品红溶液”的组合检验Na2SO3溶液。
   [引发思考]问题:先加盐酸再加品红溶液,与先加品红溶液再加盐酸是否都可行?
   (学生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并描述现象]Na2SO3溶液加入品红溶液,无须加盐酸,品红溶液立即褪色,反应速度比“先加盐酸产生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更快(对比实验1、2)(实验略)。
   [转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出乎我们意料,出现了我们没有预测到的“异常”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       课题:品红溶液“异常”褪色实验的探究
   [问题]1、Na2SO3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否因为SO2在起作用?
   3.如果不是SO2的作用,可能使其褪色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结合“盐类的水解”知识,分析Na2SO3溶液的组成成分,从而提出探究的问题或假设。)[板书]问题或假设: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可能因素——Na+,OH- , SO32-或HSO3-
   [方法引导]在实验设计之前,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你的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清晰的表述出来?[投影板书]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分析:那么Na2SO3溶液也呈碱性,Na2SO3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其碱性原因呢,还是因SO32-或HSO3-离子起作用呢?于是,设计了实验3进行验证: 将品红溶液加入Na2SO3溶液中,溶液立即褪色,再滴加适量盐酸中和掉碱性,溶液不再恢复红色。)
   [板书]结论1:强碱性物质NaOH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 请思考:除NaOH溶液之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如Na2CO3溶液等)[板书] 结论2:SO32-或HSO3-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 当OH-、 SO32-或HSO3-同时存在时, 使品红溶液褪色主要是哪个因素?
   [板书] 结论3:Na2SO3溶液中,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主要是SO32-或HSO3-。
   [引发思考] SO32-或HSO3-与SO2都含有硫元素,又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那么它们的褪色原理有没有联系呢?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否其本身的作用?能否设计实验证明?(放映实验录像:SO2分别通入品红水溶液和酒精溶液中,发现酒精溶液不褪色。)
   Na2SO3溶液和H2SO3溶液有没有共同点?(引导学生分析两者共同之处)
   [课堂小结]资料表明,SO2和Na2SO3溶液使品红褪色的原理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这里的“异常” 应当加上引号。
   可以说,很多科学发现都起源于对“异常实验”的研究,如高一教材上关于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从错误的假设开始,因为偶然发现的“异常”现象,再经过不断实践,最后终于在1896年发现了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铀元素本身具有放射性特性。再如,氯、溴和碘的发现等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验中也经常会碰到很多“异常”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变红,但浓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无色;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实验室中测定的结果有时并不是100℃等等。
   我们应当怎样去思考研究这些“异常”现象?
   化学中,任何所谓的“异常”现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最终有其产生的原因:仪器装置选择不当,药剂的质量、用量和纯度、溶液的浓度的不同,反应条件的调控,反应物的复杂结构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思考问题,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
   4.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取决于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置情境、创造参与实验活动的机会,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过程、选取试剂和仪器,独立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
   出于以上的思考,我选择了对一个“异常”实验的探究作为本节课课题。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结论由学生自己归纳,在探索过程中同学们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无穷的动力和无比的乐趣。
   在课结束后,还不时有同学前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进行研究、探索个中的奥秘。其中不乏有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所以,此次的课堂探究活动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通过本节课,还发现一些有待解决和反思的问题。例如如何把握诸如 “异常”实验现象这样的探究性素材,使之成为学习中的有利因素,并促进我们的教学呢?这是本节课留给我的一个新课题,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提高探究教学水平来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文言文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历来是一个难点,学生学起来吃力拗涩难懂而又枯燥乏味。如何让初中文言文教学既生动又有趣,是每个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现在我就叨一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学生学文言文,易出现读错别字;节奏、停顿不对读破句;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掌握不了,翻译闹笑话等,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解应用题存在的问题,结合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特征,通过解决一些方程解应用题最本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上的困惑,达到数学应用上的目的。   〔关键词〕解应用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已知量 未知 量 相等关系 图解法 图表法   作为一名数学双语教师,在过去的12年的授课过程中,每次遇到应用题的讲解时,发现无论是自己的讲解还是学生的理解掌握都是个难点。因为即使在平
期刊
〔摘 要〕阴阳是古代的一组哲学概念,被古人引入地理。阴阳文化给地名打上了汉文化的历史印记。地名带上“阳”的多于带上“阴”的,至今还存于祖国各地的县市之中。但也有部分带“阴”“阳”的地名是例外。   〔关键词〕阴阳 地名 汉文化 县市 印记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阴”与“阳”的概念,战国末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在诸子百家中就独树一帜;西汉董仲舒又强化了“阳尊阴卑”。   我国大部分国土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和智力因素相对而言的概念,一般来说,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而理想、动机、兴趣、责任感、荣誉感、自信心、独立性、协作精神等个性心理因素就被称为非智力因素。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说工具性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
期刊
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有如下四点看法: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精神生活也随之获得了一定的满足。作为人类社会构成的一分子,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视野也随之扩展,思维日趋活跃。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不能穿旧鞋,走老路,而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活动性。生活面的拓展,使学生的视野、思维大大开阔,那么要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矛盾,就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动”起来,完全打破以往的灌注式、讲解式等一系列照本宣
期刊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强烈喷涌物,文者,情之寓所。如果我们能逮住作者的情感命脉,让语文教学成为作者与学生、与教师情感交流的平台,课堂就成了演绎作者情感的场所。   弄文学的人,弄的是情感,弄人间喜怒哀乐。弄语文教学的人,弄的是作家们或喜或哀的的情感之物—文章。语文教师能通过文章打开作者的情感世界,便把这种情感演绎给学生或让学生演绎作者的情感,那他就是语文教学之大器成者。文章是情感的运载
期刊
近来,听了一些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有的课上得很精彩,甚至很完美,能够满足听者的各种感官,听后令人啧啧称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但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对于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我有着自己的理解,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课堂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认知过程的自然呈现   教师可以预设一些资源,预设一些程序,预设一些方法,但却无法预设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
期刊
早晨我做完班主任的例行工作之后,走出教室,深呼吸,空气清新,看看天,天空蔚蓝!心想今天中午到县实验中学去参加全县的化学优质课观摩,天气真不错!怀着愉悦的心情,我回了家……   刚吃完一碗饭,便接到了带我班数学,身为副校长的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我班的一名女生小丽和一名男生小铭吃早饭时在教室里打架了!我放下碗筷,迅速赶到学校,到教室转了一圈,虽然已经风平浪静,但看得出来小丽小铭两同学还在气愤之中,尚
期刊
我在网上国培学习时,看了重庆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肖猷莉执教的二年级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觉得肖老师上的这堂课是我学习的典范。  一、合理利用课题,导入新课效果好   “万事开头难。”利用课题导入学习也是一种好方法。肖老师在组织好教学后开门见山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老师顺势指着课题引读:“如果——(学生接:你在野外迷了路);假如——(学生接:你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