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o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21世纪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变得更加开放多元,新形势下,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暴力恐怖风险、政治安全风险、校园稳定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等时有发生,传统的高校安全管理理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亟待新的变革。本文梳理了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对此提出几项变革措施,以期全面推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为平安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保卫;安全管理;新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7;D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13-03
  一、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也对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杀除了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影响以外,还与大学生成长生活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他们刚刚度过了懵懂的中学时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稚嫩,对社会缺乏一定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抗压能力和对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也比较弱,在面对学习以及各方面压力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崩溃。而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到处存在着“内卷”和焦虑,功利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弥漫,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往往承受不住这种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甚至导致自杀[1]。
  (二)新型毒品向大学生蔓延
  近年来,新型毒品在我国开始泛滥,吸食和滥用毒品的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在吸食毒品的人群当中,青少年人数是最多的。吸食新型毒品的群体由过去以社会无业青年为主逐步向公司白领和在校大学生扩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许多大学生感到压力倍增,通常会选择一些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现在许多大学生生活方式比较多元开放,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并勇于尝试,所以喜欢去酒吧、嗨吧、KTV等娱乐场所,而这些地方也正是许多吸毒者容易聚集的地方。新型毒品的使用方式較为隐蔽,不易发现,有的甚至被制作成糖果或食品,很容易误食。这些新型毒品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又和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大不相同,所以,大学生认知度不高、防范意识不强,因而很容易沾染上新型毒品。
  (三)“三股势力”向高校渗透
  所谓“三股势力”,即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这三股势力对高校师生产生了严重影响,是危害高校师生思想意识的重大毒瘤。高校一直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极易受到这三股势力的毒害。在与这三股势力的斗争中,敌人不但用恐怖活动、暴力事件来威胁高校师生的安全,还会散播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邪教内容,通过建立组织、发展人员来对高校进行意识渗透。一些师生发表有害言论、从事有害活动的问题突出,个别学生社团从事宗教渗透、邪教宣传等敏感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校园电信网络诈骗高发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开始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毒瘤,高校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给高校师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校大学生极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他们好奇心强,对互联网、通信等业务使用频繁,电信网络诈骗的隐蔽性极强,不容易被发现,诈骗手法多样变化快,往往防不胜防。相比之下,大学生的防范能力、辨别能力相对较低,一旦受骗,损失金额少则数百,多则上万,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五)高校交通事故频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校园内教职工的车辆、外事车辆、甚至在校学生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大多数高校实行开放式办学,校内外车辆可以随意进出,不仅有机动车、电动车和自行车,还有许多外卖、快递、运输车辆和出租车、网约车等,校园内行车驾驶和停车却没有相应的管控措施,校内道路也比较狭窄,缺乏一些必要的交通设备。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率[2]。
  二、当前高校保卫工作的现状
  (一)高校安全保卫机构执法受限
  1988年,公安部、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立公安派出所实施办法的通知》,紧接着,许多高校都设立了相应的公安派出所,与高校的保卫组织“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共同打击校内违法犯罪行为。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高校公安干警没有被授予警衔,因此没有执法权限,对于校园内发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只能协助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自己并无权限处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高校保卫机构执法权,全国高校保卫机构常常处于“欲管不能、不管不忍”的尴尬境地。
  (二)高校保卫工作管理模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高校保卫组织受到多个部门的领导,很多工作缺乏一定的自主权。高校保卫组织由高校党政部门直接领导,受到所属地政法系统,以及消防、交通、城管、街道等多个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在人事配置、资金统筹上往往不能自主决定,业务指导和活动开展也受属地政府不同部门管辖,多头管理和权责不明现象时有出现,一项事件的办理和处置可能要经过多个部门的上报审批,程序烦琐冗长,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这种大环境往往会降低高校保卫机构的工作效率,影响高校保卫工作的效果。
  (三)高校保卫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一些思想观念的影响,保卫队伍在高校内部的地位不断下降。一方面,年轻、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一旦有晋升机会,便会离开保卫队伍,导致高校保卫队伍人才严重流失。高校原有保卫干部和保卫人员多数并非科班出身,而是由其他部门调动过来或是军人转业等,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在后续的工作中也缺乏常态化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内部对保卫队伍重视程度不高甚至边缘化,以及待遇福利等的下降导致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渐下降。部分高校由于编制紧张以及为了减少用工成本,采用派遣制等外包方式招聘保卫人员,这些人员待遇不高,普遍没有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大多数人员最后都选择离开了高校保卫组织。多种因素累积,造成了目前高校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下降、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老化、业务水平不高、职业素养低的局面[3]。   (四)安全保卫理念滞后
  一直以来,高校都被认为是比较安全和单纯的象牙塔,相对来说也较为传统和封闭。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注入高校,高校变得越来越开放,新的挑战和风险也随之而来。很多高校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这些新的风险因素不够重视,对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也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多数高校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简单粗放一刀切、管理措施单一陈旧、管理体制机制僵化不灵活等问题。
  (五)硬件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科技手段的更新迭代,一些犯罪分子也借助科技力量实施新型的高科技犯罪。但是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高校现有的安防设备设施过于陈旧老化,缺乏新型物质装备,技术手段没有及时更新,因而严重影响了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对保安人员的经费投入不足,多数采用外包形式,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所聘保安的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发挥保安人员的重要作用。
  三、新形势下变革高校保卫工作的几项措施
  (一)加强高校安全立法,做到校园安全管理有法可依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有法可依是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填补我国校园安全方面的法律空白十分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使高校保卫工作者做到有法可依、一切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管校、依法维护好高校安全稳定大局,创建平安校园。近年来,这项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021年的“两会”有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要做好校园安全立法工作,校园安全立法工作逐渐被提上日程[4]。
  (二)树立高校 “大安全” 管理理念,构建高校安全管理新格局
  高校的安全领导部门结合各条线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积极构建高校“大安全”格局。树立高校“大安全”管理理念就是要全面梳理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所有因素,不断改进校园安全管理模式,注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消除,努力为师生打造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高校可以将意识形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防控、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建筑与施工安全、实习实训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生产安全、疫情防控等安全问题全部纳入校园“大安全”的工作范圍内,对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各种安全隐患,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三)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
  校园文化是一个校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一种软性的,能够反映校园精神、能够推动校园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安全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安全文化对校园的安全稳定、师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则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传统的灌输式安全教育不能很好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不能让师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高校可以借助微信、微博、抖音、B站、贴吧等新媒平台,利用文字、图片、海报、短视频、直播、沉浸式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让校园安全文化真正深入学生群体。
  (四)建立并升级高校警务系统,实现安全管理社会化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自己的警务系统,高校保卫干部没有执法权,当地公安机关也仅仅在各高校建立了一个警务室,一般安排一两名辅警人员值班,并没有真正能够执法的人民警察,发生警情也都是由当地公安机关处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警务室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现阶段,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先采用灵活变通的方法,让当地公安机关在各个高校设立警务站,并配备真正的民警入驻校园,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社会化,提升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考虑逐步建立高校自身警务系统。
  (五)进一步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
  做好保卫队伍建设首先要做好队伍结构优化工作。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聘基层保卫干部,优化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为高层次、高学历人员进入队伍搭建好平台;优化专业结构,招聘更多有公安政法系统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人员加入队伍。其次,高校应全力打造专业型的保卫干部队伍,要通过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安全保卫工作者的专业知识,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和开展保卫学术理论研究,培养研究型保卫干部。除此之外,高校应不断提升高校保卫部门在高校行政部门当中的地位,打通保卫人才的晋升渠道,切实提高保卫人员薪资待遇和各项福利保障,真正让有德有才的保卫人员为高校保卫工作献才献智[5]。
  (六)加大技术投入,做到安全管理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学校的办学方式日益多样化,校园逐步开放,学校的人员结构也日趋多样化,校园的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设备已经难以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因此,高校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校园安全保卫经验,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将学校的防火、防盗以及安全监控等工作纳入统一的管理中。
  学校可成立统一的安全服务中心,集报警、调度、消防等多功能于一体,并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负责学校的安全应急处理工作。
  总之,新时代高校保卫工作任务重大,使命光荣,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高校保卫工作者应不断努力,让我国的高校保卫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丁建芳. 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综述及其对学生工作的启示[J]. 前沿,2012(09):110-111.
  [2] 李国良,吴敏. 近年来新疆教育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研究综述[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37-41.
  [3] 袁斌,叶勇,夏曦. 新时期加强高校保卫工作的思考[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01):83-87.
  [4] 宋远升,陈熙. 解构与比较:校园警察制度及安全立法探究[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1):41-44.
  [5] 林耀钦. 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的新思考[J]. 科技信息,2009(30):444.
  (荐稿人:胡建平,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王健(1984—),男,硕士,苏州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基层党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教育管理及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以手机依赖和自我效能感为出发点,探讨自我效能感对“00后”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探寻降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水平的实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某高职院校“00后”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自我效能感的整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的334名高职学生中,有119名手机依赖者,占总数的35.63%;女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男生;不同生源学生手机依赖差异并不显著;独生子女手机依赖在失控性
期刊
摘 要:有意图的社会行动之未预后果是社会学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进路有两种:一是针对“行动”的过程分析进路,二是针对“约束机制”的结构分析进路。两者的核心关切在于从不同角度回答未预结果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可知,该领域内的整体研究趋势呈现一种由一元到多元、由单线到多线、由静态到动态的演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动与分化、尚未形成认识论与方法论共识的研究领域。梳理与审视
期刊
摘 要:为发掘提炼西安乡村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将其融入当地乡村的文旅建设中,本文以人文景观基因研究法为主,以文献法、实地调查、民族志调查等方法为辅,立足西安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升级为轴心,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联系起来,探索建立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旅乡村。本研究根据西安农村发展现状,在大格局上思考如何将农村产业、文旅产业与地域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相结合,
期刊
摘 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是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应有之义,亦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进行系统梳理。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一直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理论明灯。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推向理论和实践的高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成
期刊
摘 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阶段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有着深厚的唯物史观底蕴。新发展格局反映了“新发展阶段”之新的历史方位,蕴含着生产力决定论的深刻哲理;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指导,蕴含着社会意识能动论的哲学原理;新发展格局要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坚守,蕴含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伟大哲理。本文从唯物史观视角,探析构建新发展格局何以彰显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期刊
摘 要:缺乏生命意义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精神困境形成的根源及症状,并且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引导大学生找寻自我价值感,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由、选择和责任,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启发大学生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及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策略减少大学生精神困境带来的负面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第三方评估以其客观性、中立性、专业性等特点,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第三方评估的运用时间较短,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实际问题,但其仍不失为发展、健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手。本文结合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的相关经验,采用经验总结法,分析、研究第三方评估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不断完善第三方评估,不仅能使其成为发展、健全我
期刊
摘 要:混沌理论是一门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处于混沌状态的机制、现象、特征的科学,为人们认知心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新范式。危机干预因事关生命、受社会的关注度高,逐渐成为心理健康研究中的一个独立领域。本文在混沌理论视角下,梳理了混沌理论的定义及内容,分析了传统心理危机干预观,提出了基于混沌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以期用更发展、更全局、更长程的理念开展干预,更好地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复原力,强化心理韧性,提高
期刊
摘 要: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图书馆服务平台是图书馆空间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产物,文章从图书馆空间再造视角梳理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缘起、发展和现状,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产生背景、核心基础和开放性架构以及现状,探讨不同阶段的空间理论对图书馆的作用和影响。空间生产理论是现代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论基础之一,图书馆空间是能够生产的重要资源,通过信息服务和知识交流,图书馆的空间会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发展
期刊
摘 要: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关注的话题之一,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本文通过探讨健康文化的内涵,结合1949年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实践,探索新时期健康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思考以及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建设与发展新的健康事业、健康文化的思路,以期构建健康文化大环境,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实现全面健康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建设;传播;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