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组)队长是煤矿安全生产及全部战斗力的基础,班(组)队长这个“兵头将尾”是煤矿班组的钢筋大梁。加强班组队长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兵打仗的能力,对于夯实安全三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一、煤矿班(组)队长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班(组)队长综合能力亟待提升。
班(组)队长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现场不能平衡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抓了安全误了生产,或抓了生产而丢了安全;二是带兵能力较弱,班(组)队长自身技术上是大拿,但不会管人或管不住人,只是自己埋头干,人员组织不合理,班队整体工作效率较差;三是缺乏人性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简单、粗暴,沟通协调能力较差,一人一事工作不到位,对职工严管多,激励少、关心不够;四是工作创新意识差,只知道按照领导要求去干,按照以前的老路子去干,因势而变、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因人而变的能力不足;五是学历低,虽参加了后续学历教育,但是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理论水平仍亟待提高;六是危机意识淡薄,三惯思想、传统思想较重,得过且过,工作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部分副班(组)队长责任心不强,总有一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态,不愿也不想过多地参与班队管理,有懒散、畏难和怕得罪人思想。
(二)单位班(组)队长调整过于频繁,班(组)队长队伍不稳定。
班(组)队长思想不稳定,对自己下一步的去处产生了怀疑,个别干的较好的班组长因调到其他单位后而被调整置换掉,也有部分班组长虽然人调整到了新单位,但心还没过去,多次萌生出回到原单位的想法,这也充分暴露出掘进口在班(组)队长选拔任用调整过程中思考不够缜密,班(组)队长调整置换过于频繁。班(组)队长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及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作为“钢筋大梁”被抽来抽去,势必造成班组管理基础不牢固、班组凝聚力不强(或下降)。
(三)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监管不严、协调不畅现象。
作为各专业口班(组)队长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技术科室平时对生产任务、质量标准化创建等工作关注的多,对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队伍建设监管不严、缺乏刚性,加之与基层单位缺乏充分的沟通协调,没有针对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队伍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时常被基层牵着鼻子走,不能充分发挥部门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基层区队的积极性,致使班(组)队长建设工作标准低,效果不理想。
(四)后备班(组)队长培养、帮带不到位,班(组)队长队伍接替难度大。
尽管我矿已经制定了《潘一矿后备班(组)队长师徒结对子考核方案》,建立了每季度对班(组)队长与后备班(组)队长帮带情况进行考核的工作机制,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单位及人员较多,矿层面很难实现对基层单位的实时监管与考核,所以帮带效果的考核主要责任还在于基层单位,但基层单位执行矿要求上存在偏差,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后备班(组)队长培养出现了断档,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也导致部分基层单位调整置换班(组)队长越来越难,任用的班(组)队长也越来越不放心,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班(组)队长选拔任用机制。
完善班(组)队长公推公选制度,目前,我矿在班(组)队长选拔任用过程中对新提任班(组)队长全部实行公推公选。公推公选强调民主、突出公平,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提拔的班(组)队长未必能够担当大任,比如部分后备班(组)队长因管理缺乏刚性,当老好人,公推公选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就挫伤了有能力、敢严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考察不全面,公推公选难以做到对班(组)队长德能勤绩廉等全方面考察,可能会造成用人失察;三是消弱了科区这一层面对班(组)队长选拔任用的推荐和使用权利。因此,需要我们适当调整公推公选的比例,把公推公选与组织任命结合起来,提高班队长选拔任用的科学性。
(二)严格班(组)队长考核置换。
坚持班(组)队长日常考核、季度动态考核、半年安全查摆和年度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考核监管机制,加强对考核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在安全办公会和书记例会上进行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格班(组)队长淘汰置换,通过开展考核,以此提升班(组)队长的责任意识和岗位危机感,促使班(组)队长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三)完善班(组)队长奖惩机制。
继续开展好年度优秀班(组)队长评选表彰、班(组)队长安全累进奖励和品牌班组创建评选活动,继续实施班(组)队长津贴政策,着力提升班(组)队长政治待遇,要求所有新提任中层管理人员(生产单位)必须具有班(组)队长工作经历(专业技术人员除外),在各类评先评优、党员发展及外出疗休养等方面班(组)队长要占有一定的比例,要优先考虑。
(四)加大班(组)队长培训力度。
党委工作部和职工培训中心要积极开展班(组)队长任职资格培(复)训和班(组)队长轮训工作,邀请矿副总以上领导授课,培训期间要加强新老班(组)队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各专业口每月至少要安排1次班(组)队长集中培训,每季度至少安排1次以提升班(组)队长综合管理能力、带兵能力为主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90分钟。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集中培训每月不少于2次,要求要有一定比例的后备班(组)队长参加。口内及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集中培训要提前准备培训教材、教案,严格培训效果考核,提高培训质量,严禁将集中培训开成工作安排会。
(五)强化后备班(组)队长管理。
坚持开展后备班(组)队长培养评估考核工作,建立后备班(组)队长培养档案。每月对后备班(组)队长个人及管内(带拨的)安全、任务、质量标准化、三违、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执行力、群众反映、帮带培养人评价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每季度综合考核评估1次,并分层次进行定性(好、较好、一般、差)或排序。由基层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牵头,每月点评分析几个后备班(组)队长,并进行谈心谈话,季度内做到所有后备班(组)队长点评、谈心一遍,并做好谈话记录。基层单位每季度要召开一次班(组)队长及后备培养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煤矿班(组)队长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班(组)队长综合能力亟待提升。
班(组)队长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现场不能平衡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抓了安全误了生产,或抓了生产而丢了安全;二是带兵能力较弱,班(组)队长自身技术上是大拿,但不会管人或管不住人,只是自己埋头干,人员组织不合理,班队整体工作效率较差;三是缺乏人性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简单、粗暴,沟通协调能力较差,一人一事工作不到位,对职工严管多,激励少、关心不够;四是工作创新意识差,只知道按照领导要求去干,按照以前的老路子去干,因势而变、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因人而变的能力不足;五是学历低,虽参加了后续学历教育,但是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理论水平仍亟待提高;六是危机意识淡薄,三惯思想、传统思想较重,得过且过,工作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部分副班(组)队长责任心不强,总有一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态,不愿也不想过多地参与班队管理,有懒散、畏难和怕得罪人思想。
(二)单位班(组)队长调整过于频繁,班(组)队长队伍不稳定。
班(组)队长思想不稳定,对自己下一步的去处产生了怀疑,个别干的较好的班组长因调到其他单位后而被调整置换掉,也有部分班组长虽然人调整到了新单位,但心还没过去,多次萌生出回到原单位的想法,这也充分暴露出掘进口在班(组)队长选拔任用调整过程中思考不够缜密,班(组)队长调整置换过于频繁。班(组)队长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及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作为“钢筋大梁”被抽来抽去,势必造成班组管理基础不牢固、班组凝聚力不强(或下降)。
(三)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监管不严、协调不畅现象。
作为各专业口班(组)队长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技术科室平时对生产任务、质量标准化创建等工作关注的多,对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队伍建设监管不严、缺乏刚性,加之与基层单位缺乏充分的沟通协调,没有针对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队伍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时常被基层牵着鼻子走,不能充分发挥部门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基层区队的积极性,致使班(组)队长建设工作标准低,效果不理想。
(四)后备班(组)队长培养、帮带不到位,班(组)队长队伍接替难度大。
尽管我矿已经制定了《潘一矿后备班(组)队长师徒结对子考核方案》,建立了每季度对班(组)队长与后备班(组)队长帮带情况进行考核的工作机制,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单位及人员较多,矿层面很难实现对基层单位的实时监管与考核,所以帮带效果的考核主要责任还在于基层单位,但基层单位执行矿要求上存在偏差,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后备班(组)队长培养出现了断档,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也导致部分基层单位调整置换班(组)队长越来越难,任用的班(组)队长也越来越不放心,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班(组)队长选拔任用机制。
完善班(组)队长公推公选制度,目前,我矿在班(组)队长选拔任用过程中对新提任班(组)队长全部实行公推公选。公推公选强调民主、突出公平,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提拔的班(组)队长未必能够担当大任,比如部分后备班(组)队长因管理缺乏刚性,当老好人,公推公选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就挫伤了有能力、敢严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考察不全面,公推公选难以做到对班(组)队长德能勤绩廉等全方面考察,可能会造成用人失察;三是消弱了科区这一层面对班(组)队长选拔任用的推荐和使用权利。因此,需要我们适当调整公推公选的比例,把公推公选与组织任命结合起来,提高班队长选拔任用的科学性。
(二)严格班(组)队长考核置换。
坚持班(组)队长日常考核、季度动态考核、半年安全查摆和年度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考核监管机制,加强对考核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在安全办公会和书记例会上进行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格班(组)队长淘汰置换,通过开展考核,以此提升班(组)队长的责任意识和岗位危机感,促使班(组)队长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三)完善班(组)队长奖惩机制。
继续开展好年度优秀班(组)队长评选表彰、班(组)队长安全累进奖励和品牌班组创建评选活动,继续实施班(组)队长津贴政策,着力提升班(组)队长政治待遇,要求所有新提任中层管理人员(生产单位)必须具有班(组)队长工作经历(专业技术人员除外),在各类评先评优、党员发展及外出疗休养等方面班(组)队长要占有一定的比例,要优先考虑。
(四)加大班(组)队长培训力度。
党委工作部和职工培训中心要积极开展班(组)队长任职资格培(复)训和班(组)队长轮训工作,邀请矿副总以上领导授课,培训期间要加强新老班(组)队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各专业口每月至少要安排1次班(组)队长集中培训,每季度至少安排1次以提升班(组)队长综合管理能力、带兵能力为主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90分钟。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集中培训每月不少于2次,要求要有一定比例的后备班(组)队长参加。口内及基层单位班(组)队长集中培训要提前准备培训教材、教案,严格培训效果考核,提高培训质量,严禁将集中培训开成工作安排会。
(五)强化后备班(组)队长管理。
坚持开展后备班(组)队长培养评估考核工作,建立后备班(组)队长培养档案。每月对后备班(组)队长个人及管内(带拨的)安全、任务、质量标准化、三违、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执行力、群众反映、帮带培养人评价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每季度综合考核评估1次,并分层次进行定性(好、较好、一般、差)或排序。由基层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牵头,每月点评分析几个后备班(组)队长,并进行谈心谈话,季度内做到所有后备班(组)队长点评、谈心一遍,并做好谈话记录。基层单位每季度要召开一次班(组)队长及后备培养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