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来,通过对开放平台上合作伙伴的观察,我发现,做好一款产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太难;但是,如何让它持续地运营下去,如何移植一款产品的成功经验从而创造一系列的成功产品,却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
  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我很尊敬的企业家前辈任正非也曾经从这个角度有深入思考,并且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但是我想,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灰度更意味着时刻保持灵活性,时刻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并随趋势潮流而变。那么,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创新的死胡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快速变化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
  我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7个维度: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
  需求度
  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腾讯也曾经在这上面走过弯路。现在很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后来,我们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我想强调的是,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比如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用卡通头像和一些花哨的页面装饰,以为这样就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自认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又喜欢自命清高。其实,这些都是不尊重用户、不以用户为核心的体现。我相信用户群有客观差异,但没有所谓高低端之分。不管什么年龄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和产品,这是人对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不是早年的单机软件,更像一种服务,所以要求设计者和开发者有很强的用户感。一定要一边做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一边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其他用户当中,去感受他们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从不完美向完美一点点靠近。
  速度
  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
  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
  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
  有些人心里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但又担心失败,或者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同时,千万不要以为,先进入市场就可以安枕无忧。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傻5秒钟。你的对手会很快醒过来,很快赶上来。他们甚至会比你做得更好,你的安全边界随时有可能被他们突破。
  我的建议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感觉了。
  所以,这里讲创新的灰度,首先就是要为了实现单点突破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灵活度
  敏捷企业、快速迭代产品的关键是主动变化,主动变化比应变能力更重要。
  互联网生态的瞬息万变,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应变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实际上主动变化能力更重要。管理者、产品技术人员而不仅仅是市场人员,如果能够更早的预见问题、主动变化,就不会在市场中陷入被动。在维护根基、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企业本身各个方面的灵活性非常关键,主动变化在一个生态型企业里面应该成为常态。这方面不仅仅是通常所讲的实时企业、2.0企业,社会化企业那么简单。互联网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如果不保持敏感的触角、灵活的身段,一样会得大企业病。腾讯在2011年之前,其实已经开始有这方面的问题。此前我们事业部制的做法,通过形成一个个业务纵队的做法使得不同的业务单元保持了自身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冗余度
  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个困惑:自己做的这个产品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在面对创新的问题上,要允许适度的浪费。怎么理解?就是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款产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认为这个项目是你在战略上必须做的。去年以来,很多人都看到了微信的成功,但大家不知道,其实在腾讯内部,先后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你能说这是资源的浪费吗?我认为不是,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为“内部试错”。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开放协作度
  最大程度地扩展协作,互联网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
  互联网的一个美妙之处就在于,把更多人更大范围地卷入协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越多人参与,网络的价值就越大,用户需求越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参与协作的组织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越大。所以,适当的灰度还意味着,在聚焦于自己核心价值的同时,尽量深化和扩大社会化协作。
  对创业者来说,如何利用好平台开展协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前做互联网产品,用户要一个一个地累积,程序、数据库、设计等经验技巧都要从头摸索。但平台创业的趋势出现之后,大平台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创业的成本和负担随之大幅降低,大家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最核心的创新上来。
  对我个人来说,2010、2011、2012年以来,越来越意识到,腾讯成为互联网的连接者,也就是帮助大家连接到用户以及连接彼此方面的责任、意义和价值更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现的转变就是,以前做好自己,为自己做,现在和以后是做好平台,为大家而做。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开放、协作、分享,首先因为对他人有益,所以才对自己有益。
  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不同物种有不同分工,最后形成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种都朝一个方向进化。在这种新的思路下,互联网的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利用平台已有的优势,广泛进行合作伙伴间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将是灰度创新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进化度
  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这一年来,我也在越来越多地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该以什么样的型态去构建它的组织?什么样的组织,决定了它能容忍什么样的创新灰度。
  进化度,实质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DNA、组织方式是否具有自主进化、自主生长、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很多人都知道柯达是胶片影像业的巨头,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然而,这个掘了胶片影像业坟墓、让众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发明,在柯达却被束之高阁了。
  为什么?我认为是组织的僵化。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斥,因为企业追求精准、控制和可预期,很多创新难以找到生存空间。这种状况,很像生物学所讲的“绿色沙漠”——在同一时期大面积种植同一种树木,这片树林十分密集而且高矮一致,结果遮挡住所有阳光,不仅使其他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本身对灾害的抵抗力也很差。
  要想改变它,唯有构建一个新的组织型态,所以我倾向于生物型组织。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那些所谓的失败和浪费,也是复杂系统进化过程中必须的生物多样性。
  创新度
  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
  创意、研发其实不是创新的源头。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成为生态型企业,开放协作度、进化度、冗余度、速度、需求度都比较高,创新就会从灰度空间源源不断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创新不是源头,而是产物。企业要做的,是创造生物型组织,拓展自己的灰度空间,让现实和未来的土壤、生态充满可能性、多样性。这就是灰度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腾讯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灵动性,而进行的由“大”变“小”,把自己变成整个互联网大生态圈中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我相信每一个创业者都怀有一个成功的梦想,我与大家分享的是腾讯14年互联网实践的一点体会。它肯定是不完整的,但它同样也遵循“小步快跑”的灰度法则,需要一步一步去完善,大家可以继续发挥和探索。
其他文献
纵观国内,从事饰品生产销售的大、小厂家有1000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参差不齐的众多企业,大都依循传统的“批发+零售”的饰品营销模式,拼规模,比价格,相互抄袭,行业趋于同质化,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处境艰难。  在这种混乱的行业局势中,威妮华——饰品行业的隐形冠军,中国饰品龙头企业,却能从中脱颖而出,产品畅销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迪拜、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
期刊
这个夏天,千元智能手机市场很热闹,尼彩手机借势吸引了不少聚光灯。做广告、发布会、向同业对标“大鳄”叫板……一系列营销组合无不说明,“扒裤门”主要目的是将尼彩手机与热点关键词进行媒体捆绑,从与消费者耳磨厮鬓迅速升级到狂轰乱炸,抓住一切机会在这场千元智能手机“盛宴”上分一杯羹。问题在于,搅浑海水之余,“扒裤门”的操盘方自己有没有穿着底裤。  尼彩手机的成本之争,其焦点在于,按照尼彩对外宣传的手机配置,
期刊
任何一本营销教材或是企业管理书籍,无一不将销售人员管理列为重点,但销售人员管理的思路仍然在控制论与人性论的矛盾之间徘徊。  当前中小型企业里存在着销售人员管理的悖论现象:宏伟的营销战略、销售计划最后都需要销售人员落实到行动之中,究竟是只抓结果不问过程还是管到细节管到日常行为,很多销售主管其实并没有真正考虑清楚。  于是出现一个悖论:销售出问题的时候就结果导向,销售相对平稳的时候就抓过程监控。这不是
期刊
运动品牌该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建立“关系”呢?可能有人会说,无非就是建个微博与SNS主页,与消费者互动而已。果真如此而已吗?益普索(Ipsos)2012年第2季度开展的消费者媒体消费指数调查显示,包括李宁、安踏、特步、361度、匹克和卡帕在内的本土运动品牌在消费者社会化媒体品牌接触比例整体上明显低于国外品牌的水平(20.8%-26.1%);从对品牌影响上来看,国内品牌其社会化媒体对品牌美誉度
期刊
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从“体验式营销”的角度来看,技术的进步为营销带来的应该是更加优良的用户体验。而在所有新的技术当中,对营销最具价值的无疑是终端技术的发展,因为这些技术直接改变了人机交互的界面,改变了营销触点最后一米的体验。对于营销来说,这不啻于是一场革命。    三大终端技术助力数字营销   1.AR技术——亦真亦幻的魔法师  围绕着终端第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技术是AR技术(
期刊
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近些年许多朋友加入了创业的大潮,然而,“创业艰难百战多”。笔者将近年来朋友、同事、同学创业中面临的困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总体来看,大家所面临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如何进行业务定位、如何做市场、如何解决资金和财务管理问题、如何选、育、用、留人才。基于为数十家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其成长与发展的经验,笔者提出了“四象神功”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象:清晰定位、取长补短、突出特色
期刊
加多宝与王老吉正在上演从天上打到地下的“总体战”,这场史无前例的营销战,给了中国营销人一个宝贵的机会,来认识中国市场营销的真正制胜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先后(优先性)关系,纠正“品牌决定论”(包括心智论、定位论、品类论)的荒诞。渠道绞杀,这个词有点残酷却真实,而且,现实的渠道竞争比本文提到的战法更残酷。  广药拿回了王老吉的商标所有权,也拿到了一个已然成势的品牌心智资源,但广药并没有
期刊
很多人将这个时代称为“社交时代”。随着Facebook今年的上市,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社群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文化和媒体景观。  最近一项有关首席营销官(CMO)的研究印证了社交的日益得宠——研究显示CMO们预期将社交方面的营销预算比重从目前7.1%的水平在一年内提升至10.1%,在五年内提升至17.5%。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觉得这种新渠道的吸引力不可抗拒?或者这一投资更多是为了改进做
期刊
2012年端午节后的上海南京东路,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身高约1.72 米的潘晓勇融入熙攘的人群中。没有人会把这个阳光帅气的年轻人和“温州走路老板”联系在一起。他依然面带笑容,暴富与赤贫的跌宕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轻微得难以捕捉。  他是温州潘发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旗下拥有数家子公司,也是2011年震惊全国的温州老板走路潮中,披着神秘面纱的“走路老板甲”。从身家数亿到负债近3亿。  他怎样从一夜暴富
期刊
管虎的电影《杀生》不算太红,但我想说,这片子讲的是一个肆无忌惮穿行在传统世界的泼皮被最终降服的故事。  很明显,我想说的是周鸿礻韦。他几乎跟所有互联网大佬都有过交战,很多对手已经灰飞湮灭。他的敌人想必很多,但如果以合乎常规的竞争手段对付奇虎360,无疑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搞定它!  那么,奇虎360的罩门在哪里?  阵型:金山网络和搜狗主攻,百度、腾讯、雷军系做后盾  我的预测是,未来两年内,周鸿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