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儒章学诚在概括战国文章的写作特色时说:战国文章“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文史通义》)。又说:“未尝离事而言理”。前者是说战国文章善用譬喻,善于比事连类,阐明道理;后者是说战国文章说理富于形象性。这个说法,衡之于《战国策》,包括《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内,是很有见地的。但引喻设譬,形象地说明某个道理,并非只是由于“比兴之尚,讽谕之义,固行人(策士)之所肄”(章学诚《文史通义》),主要还是为达到讽谕的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齐相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琐事作譬喻,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接纳臣民的意见,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分为四节。第一段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三问其妻、妾、客,却又不因他们的赞美之辞而自我陶醉,能从“不自信”进而通过对徐公的观察、比较和自我思考、分析中体察到人们直言之不易,从而引出向齐威王进谏的说辞。第二段写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自身经历的妻、妾、客的“私”、“畏”、“求”,比诸齐威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畏”、“求”,三类三比,比事连类,由此及彼,通俗含蓄的讽劝齐威王纳谏去蔽,说得入情入理,使齐威王欣然接受。第三段,写齐威王纳谏的情况。上、中、下“三赏”写出了齐王纳谏决心之大,“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变”写出了纳谏效果之好。在叙写“三赏三变”中隐含着一个“改”字。叙事简洁明快,齐国的政治修明,自不待言。第四段写齐威王纳谏的结果:各国“比朝于齐”,齐国强大,“战胜于朝廷”。全文结束得干净利落,极有力量。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在技巧上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引喻设譬,巧言善讽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邹忌从似乎不足道的身边琐事中“暮寝而思之”,终于悟出了妻“私我”而不肯、妾“畏我”而不敢、客“有求于我”而不便直言的道理。他拿亲自体验的生活琐事设喻来启发齐王,小中见大,步步进逼,使齐王感到四面八方被谄臣包围的危险,不得不下令大开言路。邹忌的生活体验可能是虚构的,目的是设喻,以委婉地讽劝齐王纳谏,也可能是事实而非虚构,但作为一种增强说服力的手段,依然带有寓言意味,可谓别开生面。
二、叙事简洁,剪裁得当《战国策》文章,多记谋臣策士的言行,而寓叙事于对话之中,一般单纯的叙事,文字均极简省。从《邹忌讽齐王纳谏》来看,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文章第三、第四段写齐威王纳谏的经过及结果,叙事简洁;而文章开头却不惜笔墨,绘声绘色地细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三问”、“三答”、“三思”,具体明白地写了邹忌从“受蔽”到“清醒”的过程。若按一般文章的结构,一开头写邹忌为齐王相,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的生活琐事讽谏齐王,恐怕难以起到如此引人入胜的效果。文章在开头煞有介事地叙述了一段邹忌比美的情节,不仅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读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突出主题作了有力的铺垫。详写比美,简叙纳谏,用“战胜于朝廷”的结果来衬托邹忌善于引喻设譬、巧言善讽——剪裁得当,中心突出。
三、白描手法,形象生动《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人物刻画上采用了白描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突出。文章没有浓墨重彩,只用了三言两语的白描手法,就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朝服衣冠,窥镜”、“熟视之”、“窥镜而自视”这些动作描写以及“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寥寥数笔写出了邹忌对自己的形象感觉良好,但他没有被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赞扬冲昏头脑,仍能冷静客观地观察比较,深入思考,进而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问题的症结。再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些语言描写,极简练传神地写出了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偏爱,妾出自畏惧的勉强附和,客出于讨好的违心捧场。字数不多,却适如其人。
(陈克华,江苏海门职业教育中心校)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齐相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琐事作譬喻,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接纳臣民的意见,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分为四节。第一段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三问其妻、妾、客,却又不因他们的赞美之辞而自我陶醉,能从“不自信”进而通过对徐公的观察、比较和自我思考、分析中体察到人们直言之不易,从而引出向齐威王进谏的说辞。第二段写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自身经历的妻、妾、客的“私”、“畏”、“求”,比诸齐威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畏”、“求”,三类三比,比事连类,由此及彼,通俗含蓄的讽劝齐威王纳谏去蔽,说得入情入理,使齐威王欣然接受。第三段,写齐威王纳谏的情况。上、中、下“三赏”写出了齐王纳谏决心之大,“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变”写出了纳谏效果之好。在叙写“三赏三变”中隐含着一个“改”字。叙事简洁明快,齐国的政治修明,自不待言。第四段写齐威王纳谏的结果:各国“比朝于齐”,齐国强大,“战胜于朝廷”。全文结束得干净利落,极有力量。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在技巧上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引喻设譬,巧言善讽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邹忌从似乎不足道的身边琐事中“暮寝而思之”,终于悟出了妻“私我”而不肯、妾“畏我”而不敢、客“有求于我”而不便直言的道理。他拿亲自体验的生活琐事设喻来启发齐王,小中见大,步步进逼,使齐王感到四面八方被谄臣包围的危险,不得不下令大开言路。邹忌的生活体验可能是虚构的,目的是设喻,以委婉地讽劝齐王纳谏,也可能是事实而非虚构,但作为一种增强说服力的手段,依然带有寓言意味,可谓别开生面。
二、叙事简洁,剪裁得当《战国策》文章,多记谋臣策士的言行,而寓叙事于对话之中,一般单纯的叙事,文字均极简省。从《邹忌讽齐王纳谏》来看,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文章第三、第四段写齐威王纳谏的经过及结果,叙事简洁;而文章开头却不惜笔墨,绘声绘色地细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三问”、“三答”、“三思”,具体明白地写了邹忌从“受蔽”到“清醒”的过程。若按一般文章的结构,一开头写邹忌为齐王相,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的生活琐事讽谏齐王,恐怕难以起到如此引人入胜的效果。文章在开头煞有介事地叙述了一段邹忌比美的情节,不仅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读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突出主题作了有力的铺垫。详写比美,简叙纳谏,用“战胜于朝廷”的结果来衬托邹忌善于引喻设譬、巧言善讽——剪裁得当,中心突出。
三、白描手法,形象生动《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人物刻画上采用了白描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突出。文章没有浓墨重彩,只用了三言两语的白描手法,就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朝服衣冠,窥镜”、“熟视之”、“窥镜而自视”这些动作描写以及“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寥寥数笔写出了邹忌对自己的形象感觉良好,但他没有被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赞扬冲昏头脑,仍能冷静客观地观察比较,深入思考,进而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问题的症结。再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些语言描写,极简练传神地写出了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偏爱,妾出自畏惧的勉强附和,客出于讨好的违心捧场。字数不多,却适如其人。
(陈克华,江苏海门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