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组合视野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分析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文基于4P组合理念——愿景、执着、准确和务实,结合社会信息化对4P组合相关概念进行诠释,提出基于愿景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描绘、普遍均等视野下的公民知识自由执着追求、社会信息化中图书馆角色的准确定位、社会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务实配置。以期在4P组合理念的愿景下,使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关键词 4P组合理论 知识自由 伦理道德 核心价值观 动态配置
  分类号 G252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s Analysis in the View of the Combination of Perspective, Persistence, Precise and Practice
  Zhu L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idea of 4P combination-the perspective, persistence,precise and practice, explaining 4P combination concept which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erspective of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pursuit of citizen’s knowledge freedom,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role of library i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society,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o the pragmatic configuration of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4P combination idea,library should provide targeted knowledge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Keywords 4P combination theory. Knowledge freedom. Ethics. Core values. Dynamic allocation.
  1 4P组合理念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社会环境的日益变革与复杂化,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重要,需要我们面向未来确定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战略框架,分析那些阻碍开展知识服务的障碍和促进未来知识服务的机会。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进行与知识有关的实践研究。到了20世纪下半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迅速进入信息社会,并进而向知识社会迈进。彼得·德鲁克指出:“知识社会意味着个人、组织机构、产业、国家获得和应用知识的绩效将越来越成为关键的竞争因素。”[1]知识服务一经提出,知识服务业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而知识管理作为知识服务的产物在企业管理领域开始受到重视。1997年,专门图书馆协会(SLA)在其会刊“Information Outlook”上开辟专栏,开展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研究[2],这标志着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在图书情报领域受到关注。
  1999年,任俊为首次将知识服务引入国内图书情报界,拉开了我国图书情报界知识服务的研究序幕;2000年张晓林第一次明确地将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定位于知识服务[3]。此后,国内图情领域学者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主要围绕“图书馆面临的挑战、知识服务概念及特征、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与联系、知识服务运营模式与应用技术、知识服务实施策略和发展趋势等”[4]。但是,这些研究只是以了解图书馆现有环境来开展相关业务,选择那些与图书馆和外部机会一致的知识服务方案,而没有选择采用哪种方案和途径来实现未来目标。本文提出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应从愿景(Perspective)、执着(Persistence)、准确(Precise)和务实(Practice)四个方面进行,因这4个词组的英语首字母以P开头,故称4P组合。
  2 基于愿景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描绘
  愿景是图书馆对社会信息化进程未来目标的判断。正如熊军洁,邢杰所言:“有愿景才有战略,战略源于愿景。”[5]
  2.1 创新知识服务内容
  社会信息化使图书馆服务由传统的集群化被动式服务向个性化主动式服务转变,学科之间不断交叉融合,用户的知识结构在交叉融合的环境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需要图书馆创新其服务方式,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如我校图书馆根据本地经济以煤、电、化为主的发展特点,在不同时期依据企业发展目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可清晰识别的有利于企业发展创新的知识资源,这种针对性信息的提供是对煤、电、化企业创新发展的深化。“形式化创新提供了重组创新和专门化创新的平台,专门化创新为重组创新基于形式化创新提供了能量。技术创新为专门化创新和重组创新的服务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和保障”[6]。创新的目的是为煤、电、化企业提供一种目标性、方向性引导作用,这种作用的效果取决于图书馆对煤、电、化企业提供信息产品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品种。“信息资源的供给需求是图书馆为读者创造需求的基础,创造需求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为基本方式,来实现图书馆的历史使命。”[7]
  2.2 服务对象的泛在化
  基于计算机、网络、服务三要素构建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的泛在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更多的用户。比如我馆针对本地的煤、电、化企业构建的创新协同平台开展即时获取和按需获取服务,体现的是实体图书馆泛在化和信息服务虚拟化,实施的是嵌入煤、电、化企业发展过程的服务战略[8]。这种战略要求图书馆“首先将自己的服务机制嵌入到用户的需求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检索、分析等针对性服务;其次将知识服务融入到他们的虚拟社区中,通过创建知识社区把他们带入泛在化环境”[9]。这才是“图书馆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终极目标,因为在这个环境里所有人可以无任何约束地获得人类知识”[10]。   2.3 信息服务手段的技术化
  信息服务手段的技术化是指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来处理分布式系统、异构型资源、动态性服务。网格技术是通过共享网络将每台电脑多余的处理器能力进行融合,为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处理能力;P2P 技术是一种利用用户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网速,并不是基于某几台计算机进行用户服务的技术;SOA 技术是将应用程序需要实现的业务功能单元,通过契约联系起来实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方法;流媒体技术是通过创建一个缓冲区,把视频信息经过预先处理后,实现用户视觉上的享受;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借用分布式处理和并行处理以及按用户需求,实现信息的单个计算机处理能力与大型计算机具有相同效果。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我馆与煤、电、化企业创新协同平台可以通过统一的方式进行交互,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2.4 内容主题的专家化
  信息化社会用户呈现出一种专门化的知识需求趋势,这要求图书馆需要拥有掌握某几个专业领域知识的专家。这些专家必须能对某一特定的领域及服务对象凭借自身能力,从传统的基于信息单元的服务,转化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知识单元服务;既是该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者、信息生产者,又是信息内容发布者。即利用自身具有的图情领域知识及某专业知识,根据用户专业特色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内容服务、评价和整合并融入用户的研发过程中。例如,由我馆学科馆员研发的淮南子数据库、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开发资源库等,就是从基于信息单元的服务,转化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知识单元服务,为用户咨询的内容主题提供高层次参考服务的典型案例。
  3 普遍均等视野下对知识自由执着追求
  执着(Persistence)的释义从图书馆学的角度,可理解为满足公民需求和公平获取信息的执着。这种执着是基于社会价值观来追寻图书馆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不是短期行为,是基于实践图书馆社会行为,使图书馆走出传统社会实践模式,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而对于理论研究者,则使研究者将研究视野深入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使图书馆学理论融入社会实践领域,是图书馆开展普遍均等服务的基本原则,是保障信息利用公平和公民求知自由与求知权利的必然选择。
  3.1 图书馆行为应符合社会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而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图书馆界学者来说,“价值观既是一种心理信念,也是一种行动选择,即价值渗透在心理信念和行动选择之中”[11]。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图书馆核心价值渗透于社会行动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决策者体现的是软性约束,应成为人类追求真理的先行者,也应成为追求真理者的重要助手,而非高姿态的普及者,也并非拿着标尺的“监督者”。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责任既有来自于社会公众与政府,又有来自于法律与环境的强制性责任,也有来自于约定俗成的服务性规则的约束性责任和来自于道德层面的奉献性责任,责任的价值观的重要性就会显现出来,是决策者如何把信息资源有目的积累、图书馆员的伦理道德和技术设备的更新优化在责任心的支配下,把图书馆责任外化为社会行动的具有其他组织无可比拟的优势。
  3.2 信息公平视野下的自由获取
  信息公平是人类基于一种社会和谐状态下的追求知识自由的最高境界,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信息贫富差距,是信息时代社会公平的主要障碍。公平包括起点公平、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就是公民在进入社会时,能否得到在社会进行公平展示才能的机会,能否平等、自由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非歧视性的无区别服务、免费服务;过程公平是基于透明与公正的制度基础上,“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与社会各种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承担消除社会信息鸿沟、维护信息公平和保障公民信息权利”[12];结果公平是指图书馆面对社会热点时,能够公平保障公民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这是公民为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执着追求信息公平的根本目的。“起点公平”是保证“结果公平”的保障条件之一,结果公平是图书馆追求公平的根本目的,是公平观念的终极体现。
  3.3 普遍均等视野下的道德规范
  从社会信息化进程看,初级阶段的普遍均等服务侧重于缩小图书馆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资源差距,强化企事业单位所需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提高他们的知识吸收与转化能力;中级阶段的普遍均等服务更多地侧重于消除城乡二元体系的差距,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最终目标的普遍均等服务是不分市区县、城市乡村、身份差别和文化水平而实现全民知识共享。要实现最终目标的普遍均等服务,还需要积极探索社会意识、伦理道德等公共领域的社会问题,建立社会共同或普遍承认的有关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价值观,伦理价值与社会道德取向的一致性,是开展普遍服务的规范与标准,是保障公民享有公平服务的道德义务。从传统的伦理学上看,在注重道德情操建设时,社会服务应在道德规范下,通过政府立法规定,图书馆也应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规范,这有赖于对图书馆共性的法规条例、传统习惯等沉淀的陋习废除,同时在关注公民的发展权时,也应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来辅助公民获取信息。由此可见,公平获取不是一般的均等获取,必须是在道德规范下的获取,这才是普遍均等下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理想模式。
  4 社会信息化中对图书馆角色的准确定位
  准确(Precise)的释义是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定位。这种定位应从图书馆的目的、哲学和形象角度来诠释。目的定位指图书馆对待社会产生的新生事物,必须制定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保存和传播的战略规划,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哲学定位指图书馆哲学“是什么”,而不涉及图书馆哲学“干什么”[13],图书馆哲学在图书馆的社会信息化中具有政策指向作用;形象定位是指图书馆在社会信息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在用户心中的位置,即把真实的自我形象定位于“知识共享、文化传承”[14]的公共场所。   4.1 目的定位
  图书馆的目的定位是在明确的战略规划下,建立对公共服务的行业优势,并将这种优势传化为用户心理认识。这种目的定位就是向用户提供面向特定领域的一组特点、需求和服务,其表现为:首先,图书馆活动作为一些具体的、复杂的事件,常常会遭遇无法预测的冲击,这决定了图书馆管理必然是一个处理错综复杂关系和种种不确定性的过程[15];其次,对作为动态存在的图书馆的管理,是一种动力学的、演化着把图书馆划分为各个职能部门,将图书馆视为一系列面向用户的流程集合而不是内部导向的职能集合;最后,权变理论冲破了图书馆在管理理论和方法上凝固的、绝对化的沉闷空气,把管理置于生动、具体、变化的现实场景之中,增加从局部和特殊性出发的理解原则,既要考虑到特殊性、地点、时间,又要永远重视起整合作用的总体。尽管权变观并不能为一切组织提供通用的管理原则,但可以为在具体情况下的组织诊断和管理行为提出重大的指导方针。
  4.2 哲学定位
  图书馆哲学作为对图书馆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进行研究的哲学,具有现实适应性和适者生存力。为此,吴慰慈先生提出“图书馆哲学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16],但他没有提出图书馆哲学应解决什么。哲学研究是形而上的,是研究整个世界;而图书馆学则是形而下的,将世界观融入知识服务过程,通过流程化的管理机制,保持一种常态化的服务模式[13]。然而,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组织、结构复杂的系统,有图书馆学者提出将哲学与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学、出版学、发行学等学科直接打交道,研究整个文献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使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传播和利用通过一种系统的观念,促进哲学与各学科之间的有效配合。图书馆能否将面向用户而不是内部导向的服务流程,实现从传统的职能分析到关注“流程”的转变,需要我们从图书馆学转向图书馆哲学的视角,为图书馆寻求一套适应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4.3 形象定位
  图书馆是一种“公共物品”,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其形象定位需要从自我形象定位与外部社会期望的角度进行。从主客体之间相互关系来说,图书馆形象包括建筑形象、设施形象、资源形象、馆员形象、服务形象、职能形象、管理形象、文化形象[14]等八个要素,这八个要素基本反映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价值。在注重图书馆形象时,应重点注重建筑形象、职能形象和文化形象的层次递进关系。如我校图书馆充满徽派元素与淮河文化融合的氛围,烘托出一种静谧、高雅的建筑形象。信息化社会需要图书馆采取一致行动和广泛实践。如以我校为主联合本地四所高校图书馆组成的同城高校图书馆联盟,免费向本地市民开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展示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我校图书馆通过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与市图书馆合作,面向煤电化企业、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给世人一种公共文化符号的形象。
  5 社会发展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务实配置
  这里的务实是指在图书馆信息化进程中,应根据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初级阶段因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应着重缩小区域内、区域间的信息资源配置差距,从提升基层业务辅导站、图书流动站基础建设力度入手,强化城市社区、乡村图书站点的资源配置;中级阶段则采取区域内、区域间信息资源协调配置的共建机制,初步实现城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一体化;高级阶段则表现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息资源配置的整体统筹,实现信息化社会的全民共享[6]。
  5.1 从资源整合转向社会聚焦
  通过聚焦社会职能和社会服务,图书馆对社会信息资源整合应从管理、技术和服务三个层面进行:管理层面包括对知识职能、知识内容、知识特征和知识应用整合;技术层面包括对数字资源、智能推拉、射频识别和基于Web2.0的Lib2.0技术整合;服务层面包括对参与式跟踪、个性化Web定制、知识智能导航和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整合。在面向本馆和面向社会两种类型的用户时,应分别利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如我馆在纵向上应按煤电化企业需求层次分别推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个性化服务,旨在建立对煤、电、化企业所关注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资源体系,倡导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学习机制,调动企业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适应能力;横向上应根据企业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服务,如Living Library 将“企业”作为可供阅读“信息”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这种以企业为信息载体聚焦煤、电、化企业所需信息资源进行析取、组合、关联、转换和重置,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信息资源配置中发挥聚焦作用,使图书馆的聚焦战略能有效推动图书馆服务业务的稳步提升。
  5.2 从普遍配置转向深度配置
  信息资源配置面向社会延伸的目的是使图书馆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必须遵循这条规律。以我校图书馆为例。首先,在服务方式方面向市图书馆提供资源服务设置,为特殊人群提供数字资源访问;在保证高校师生正常教学和科研前提下,积极开办面向大学生的自修阅览室、面向返修生的专门阅览室等;其次,加快融入公共服务领域步伐,充分利用本馆所搜集的丰富资源,主动根据煤、电、化企业建设和发展需求,分门别类地提供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再次,在公共服务体系内实现文献借阅一体化,采用馆际通还通借等方式对特殊群体人员,如残疾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等提供到馆访问或信息查询或就业指南等特殊服务。然而,图书馆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需要从“普遍配置”转向“深度配置”,让社会需求支配图书馆信息资源从普遍配置中解脱出来,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动态优化。
  5.3 从定向配置转向动态配置
  信息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终级目标,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本校教学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向公共领域拓展。由于我市各区县、不同企业及城乡之间在物质、资本、能力和技术上存在差距,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深度也应不同。因此,图书馆应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基于多目标、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执行信息资源配置在前,管理在后,充分衔接的理念。这种理念是规划性和动态性的,其“动态”配置体现在社会事件的主题变化、社会信息的动态变化、公民知识动态性需求等方面。因此,图书馆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延伸服务将是专业化学科服务内容拓展后的功能完善。面向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延伸服务时,为解决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信息服务机构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问题,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方向进行动态化配置,使信息资源配置呈现一种持续合理开发、优化利用、统一管理的互动机制,既注重当前信息资源配置的“显绩”,也要注重信息资源配置的“潜绩”,不因追求一时的跟风而透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因追求短期的政绩而背负长期的包袱。   参考文献:
  [ 1 ] 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赵干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81-183.
  [ 2 ] Bih-Yaw Shih.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ll-igent Knowledge Service Model[J].IKE 03
  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3:459-465.
  [ 3 ] 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 4 ] 李贺,刘佳.我国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热点述评[J].情报科学,2010(4):630-636.
  [ 5 ] 熊军洁,邢杰.试论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6):65-66.
  [ 6 ] 田树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7(7):136-137.
  [ 7 ] 王玉晶.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内容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09(6):832-835.
  [ 8 ] 朱林.知识发酵理论模式下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框架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9.
  [ 9 ] 黄幼菲.泛在知识环境下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39-44.
  [10] 高兆云.论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J].情报杂志,2008(2):156-158.
  [11] 申传斌.Web2.0环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解读[J].人民论坛,2010(10):134-135.
  [12] 张丽萍:图书馆环境下的信息公平论[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10-13.
  [13] 李满花.图书馆哲学:从定位到功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4):7-9.
  [14] 许加明,严亚.高校图书馆服务形象要素分析[J].情报探索,2007(12):86-88.
  [15] 郭正武.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J].
  图书情报工作,2009(13):54-57.
  [16] 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15-19.
  朱 林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安徽淮南,232038。
  (收稿日期:2014-03-28 编校:邹婉芬)
其他文献
4月30日,淮北中北巴士有限公司五届八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建国所作《2013年度行政工作报告》、工会主席张献秋所作《2013年度工会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
摘 要 论文概述了德国的图书馆联盟发展概况、主要做法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对国内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的启示,并建议国内图书馆联盟引进先进的系统和技术,加强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开展特色项目,优化服务水平,开阔视野,积极寻求多方面的合作。  关键词 图书馆联盟 区域图书馆联盟 德国  分类号 G259.51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2.018  A Res
2014年1月9日,由GNEV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2013)在海南海口隆重开幕。在主题为“市场化前夜的中国战略”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与会领导、专家
2013年12月21日上午,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在搭乘绵阳51路公交车时,因突发疾病昏倒在车厢内。公交车驾驶员蒋小华一面紧急停车,一面用手机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于处置及时,大爷很快转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发展,要以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为根本原则,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基本目标,努力寻找并建立健全实现科学发展的机制。
亚马逊网上书店和OPAC系统虽然都提供检索图书服务,但在服务细节上亚马逊提供的检索服务更为用户认可。论文通过对亚马逊图书检索系统和图书馆OPAC系统的比较,指出亚马逊在平台兼容、图书种类兼容和检索流程等方面值得OPAC系统借鉴。同时,还提出了OPAC系统应兼容多种类型和多家图书馆资源、提升用户书评参与度、进一步提供深层次服务功能等改进建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市民社会迅速崛起,它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推动政务公开、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
邯郸公交总公司为进一步扩宽对司乘岗位的招聘渠道,近期正式开通了邯郸公交微信平台、新浪微博“微招聘”招、求职模块。开通后,对外发布司乘招聘信息及社会人员投送求职简历即
西方社会对公共权力有其独特的看法。它把公共权力看作是社会成员为保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而让渡出来并集中起来授予政府的一种权威性力量,这种力量是团结社会、维持秩序所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