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课”教育目标定位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o_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当前“两课”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一)当前“两课”教育的现状
  1.高校“两课”教育坚持了培养高度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方向,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主义’教育以及政治方向、立场、信念”为内容的德育教育方针的规定性内容和德育理念。但是,我国大学的现实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了总体目标的说教,而忽略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表现在“两课”教育的教学目标上,割裂式的各门课程教学难免产生各自的教学目标,缺乏统一的德育教学目标,
  2.高校“两课”教育从“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灌输”的观点出发,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较大改进。从单纯概念原理的解析,到案例教学,情景对话,模拟法庭的运用;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简易化手段,到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无不反映了教学方法的更新。但是,仍然普遍存在“简单说教”和“填鸭式”教育,即使采用案例教学、情景对话,也由于受分科课程体系的制约,难于拓展思维。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单调,使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3.高校“两课”教育用传统指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备课、板书、讲课内容、联系实际、课件运用等方面,学生均给予较高评价。但是,学生在学的方面积极性不高,“两课”教育“无用论”思想严重,认为教师讲的再好对于青年学生未来的求职和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学生对“两课”教育感兴趣的少,期望值不高。
  4.高校“两课”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运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各条战线改革的事例进行案例教学,也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实业家谈改革中经验与感受。但是,“两课”教育的教学与养成关系上,重理论的教学,习惯于课堂上的授业解惑,学生接受多少,能否进头脑,无从考核,更谈不上养成问题。
  (二)出现“两课”效果不佳的原因
  当前“两课”教育的上述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目标定位不具体与教育目标不协调这两个根本原因上。
  1. “两课”教育目标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是将它定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的德育教育上。1989年高校改革将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目标实施规划,提出了“两课”教育理念,并“两课”教育定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两课”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高等学校的“以德育人”的观点,强调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的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不论是“高度政治方向”说,还是“以德育人”说,都没有说明作为德育教育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施加的影响要达到的怎样的具体目标。
  2.由于“两课”教育目标定位不具体,必然导致了“两课”教育课程模式与教育目标不协调。如何将教育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呢?长期以来,“两课”教育实践中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探讨,一是“两课”教育内容,着重研究讲授怎样的内容更符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两课”教育方法,强调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灌输,“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灌输”成为“两课”教育方法上的共识。如此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其教学效果的衡量最直接的方法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考试,似乎考试合格了,“两课”教育目标也就实现了。在这样观念下,课程体系模式也只能是便于灌输教育的,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的分科课程模式。实践中的高校德育课程分科体系,不论是50年代至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四门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是9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时势与政策八门课程的“两课”教育,均反映了高校德育教育的种种问题。
  
  二、“两课”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一) 基本要求
  1.符合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两课”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自从1999年江泽民提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后,部分学者认识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产生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说。近年心理素质教育在高校日趋重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说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育发展形势。社会素质包括了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内容,它不仅构成了大德育体系,而且便于分解为具体目标和定性定量标准。因此,“两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在社会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需要,也是符合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2.体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生了三个转向:一是从社会本位到个体与社会本位兼顾的转向,这个转向反映在义利观上,表现为大学生既不能接受只要精神不要物质观点,也不能容纳金钱万能的观点;二是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转向,大学生主张用自己的力量实现理想和抱负,不希望把理想绝对化和形式化;三是从理性主义传统向经验主义传统转向,大学生开始摈弃共同目标和普遍原则,追求个体经验和个人情感。这些转向是因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混乱,注重科学知识与财富,忽略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素质教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3.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品质,即科学体系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念原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观念,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粹则是一脉相承的。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必须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全面地反映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着力于提高学习效果。”这是“两课”教育的“灵魂”和我们必须遵守的方针,同时也是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粹。社会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就是迫切呼唤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因此,这种“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品质运用在“两课”教学上,必然充分体现在社会素质教育上。
  (二)改革思路
  1.社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同于分科教育。通识教育是注重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各种职业主义倾向中解脱出来,将注意力转移到人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素质的通识教育特征是由社会素质具有融合性特点决定的,是由社会素质教育各要素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组成的整体所决定的。这种唇齿相依的教育形态,决定了学科体系重要性的地位。
  2.社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开发人的身心潜能的教育,是个体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和处理特定问题时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因此,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利于社会素质目标的教育的实现。社会素质的素质教育特征是由社会素质具有适切性特点决定的,是由青年学生个性特长差异性带来了社会素质教育指向的适切性,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化教育,即开发人的身心潜能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基本教育方法。
  3.社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观念教育,不同于技术教育。观念教育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立场等观念的养成教育,知识的认知固然重要,但知识的融合、理解与社会实践的印证,对于观念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社会素质的观念教育特征是由社会素质具有开放性特点决定的,是由教育的实践性和时代感所决定的,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形势、新事物,要敢于打破时空界限,追求多样形式,打破严密的学科体系,指向于全面发展的要求。
  总之,社会素质教育的通识性、素质性、观念性的教育特征,要求以培养社会素质为目标的课程模式,不能是传统的分科课程模式,而是现代的综合课程模式。因此,将“两课”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社会素质教育上,使“两课”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决定了“两课”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水平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有的学生学习好,品行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品行不良,或者两方面的发展都存在暂时的困难,心理学把存在这
金融租赁作为可以成功地把技术与贸易、融资与融物结合于一体得新型的金融产业,近三十年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金融租赁行业融资渠道窄以及资本不充足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面对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急需扩张的首要问题,资产证券化这种能够通过打通成本的交易壁垒,直接对接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应运而生。因此研究金融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对于积极推动租赁市场的发展,建设层次多样的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由六部
学位
我是一名中专学校的专业教师,近30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一职业,更深刻的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和责任重大.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学生们的进步和健康
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ICM)这一概念由Alchain(1969)首次提出,正逐步成为近年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前沿问题,并成为研究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最重要的理论。稀缺
一、网络进步所发生的变化  我国的网络进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是有目共睹的。  1993年,我国还没有一个网站,即便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已经出现了网站,但那时的世界依旧属于“网络的旧石器时代”。4年后的1997年,中国已经拥有65万网络用户,其进步发展的速度令世界侧目而视;3年前的2001年,中国的网络用户飙升至3370万。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给院士作报告时宣布:我们拥有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教学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途径,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一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
中学是人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阶段。然而,中英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区别呢?英国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呢?英国中学的历史课是这样上的:历史年代和人物名字也是要背的,其他不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所包括的八门课之一,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而现行的法律基础课既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又涉及《宪法》、《行政法
一、 互动合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和社会语言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在语言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后来扩展补充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成为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是美国三十余年来的主流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等活动来对社会起作用,而这些活动通常是由其专门机构--高等学校来实现的.为此,高等学校要承担起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