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教师职业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次读到这两句诗时,身为教师的我心中就感慨万千。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师德高尚,心中有爱,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现在,在学习了张丽丽教师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刻地体会到: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身上承载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用深情启迪智慧,用爱心呵护心灵
  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教师的爱是开导孩子们心智的爱。无论课上课下,我们都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我告诉孩子,“课上我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学习的伙伴,课下我是你们的朋友,是时时刻刻都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的人。”我每天都很少有闲着的时候,因为我愿意在课间、课后,走近孩子们身旁,与他们谈天、嬉戏,用耐心、爱心给予每一个孩子最真挚的帮助。
  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教师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我仔细思量,终于对这句话有所感悟。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教师还在合适的时间、合理的场合及时给孩子们指点方向。教师的爱是对学生不求回报、舍生忘死地呵护,教师的爱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包含父爱且超越父爱,是一种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
  我热爱孩子们,更懂得只有用爱心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六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最喜欢和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最喜欢把主题队会变成各种竞赛,融洽和学生的关系;最喜欢在课前教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最喜欢在课间找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后因英语教师缺乏,我身先士卒,转教英语。此后,我更多地把自己对学生的爱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习的方法,关注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我总是在课余指导学生背书,因此有了很多和孩子一对一接触的机会。有时候,会更容易发现孩子的思想动态和不良行为,及时进行了解和纠正,并与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
  胡锦涛总书记说,教师的爱就是 “真情、真心、真诚”。让我们用这六个字去关爱每个学生,用我们高尚的爱、无私的爱、神圣的爱,让学生们健康成长,让我们用满腔热情去启迪学生们的智慧,用暖暖的爱去呵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二、用高尚的人格托起肩上的责任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它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是社会生活中最普普通通的一个平凡岗位。然而,我们所教育的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祖国的明天。对于社会,对于家庭,我们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巨大责任。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明白,也必须时刻谨记身上的重大责任。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而一代孩子的成长,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是关乎民族兴衰存亡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歧视或漠视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塑造心灵、塑造学生们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育人的工作。我们要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超越世俗、摒弃功利,去唤醒人格、去张扬个性、提升人性价值。我们正从事着一种无比正义的、无比光明的工作。
  汶川地震中,多少个像谭千秋一样的老师,不顾生命危险选择去救护自己的学生;张丽丽老师在货车开来的一刹那选择推开学生,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轧过,失去双腿……无数的老师,用他们感天动地的行动,给社会,给家庭上了一堂生动而感人的教育课,用他们高尚的品格,托起了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用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向我们昭示着教师职业的伟大。
  教师职业的伟大固然有非常时刻可歌可泣的豪情壮举,但更多的则表现在繁杂琐碎的具体工作。无论昨天、今天、明天,我们在做着什么事情,我们的教师道德就是扛在我们肩上的责任。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们的这句话:“请你们记住,你不仅是你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爱与责任,是保持教师职业天平平衡的砝码。我们要时刻谨记身上背负着国家、民族、社会、家庭的巨大责任,用我们博大的爱践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伟大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师生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共同进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新课标的内在要求。然而,在很多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教师各行其是,并没有达到和谐的教学关系。那么如何营造初中英语课堂的和谐气氛呢?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营造初中英语课堂和谐气氛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和谐;课堂  新课标的逐步推行与实施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教师讲
期刊
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和俚语。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的话, 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习语的出现汇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情、国情,地理风貌, 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 风俗习惯, 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 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备好课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
期刊
内容摘要: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正确进行课堂教学,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个性自由与和谐发展。以及完善学生人格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
期刊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已获取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化学,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我们实践科学探究的自留地,为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探究。  一、探究——要处理好与接受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是
期刊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人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即对于结果的兴趣。它是靠明确的目的,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来维持的。而无意注意则是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靠事物本身“磁力”吸引人的注意,使人渐入佳境,进而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本文即就如何挖掘语文的“磁能效应”,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谈几点拙见,请行家们指正。  一、教学内容要新颖、充实、生动有趣  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原因之一是有兴趣、有感
期刊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当我第一次站在学生面前,面对着真诚的注视时,我真切的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学生的未来在那时好象都与我连在了一起。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只要你心中有爱,这种爱在任何时刻都闪烁着
期刊
摘要: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起着烘托人物,点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有的甚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关乎全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细节描写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因而,重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和如何运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作用;运用技巧  “细节”顾各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
期刊
摘要:教育系统中,学校内班班通的配备,也让课堂教学信息化,借助班班通这个平台,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多的计算机信息和更直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师将资源整合,展现给学生更适合自己学习的资源,使班班通在教学使用中达到效率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好。  关键词:班班通;使用;整合;高效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在课外接受丰富多彩的电子产品展示的信息。越发的受到高科技产品的吸引,相比之下,粉笔黑板的课堂学
期刊
“布卢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学校学习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学生精神涣散的问题也更少。但是在学习中遇到挫折而得不到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得到重创,日渐积累,积极性将会消失殆尽,这时候学生不是厌学而是不乐于学习,厌学情绪的产生的时间来自于学生满肚子委屈而无处说,而家长则在旁气愤异常的责怪。学生的厌学开始于学生努力的学习而赶不上老师的进度,努力地拼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