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一个新生的奇迹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3月创刊号(上)总第1期

  2006年3月,《环球人物》杂志创刊。
  当时正值第七十八届奥斯卡颁奖在即,面对隔着太平洋扑面而来的好莱坞式疯狂,新生的《环球人物》杂志将目光聚焦在了这场电影盛宴之上,但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小金人”之争。为了揭秘奥斯卡,本刊记者深入好莱坞,采访奥斯卡评委会主席、外语片评委会主席;邀请演员撰文,讲述寻梦奥斯卡的心路历程;采访大导演李安,分享其搏击奥斯卡的背后甘苦……
  李安,是那届奥斯卡中风头最劲的一张华人面孔。他耗费8年心血拍摄的《断背山》,席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内的8项大奖提名。那一年,奥斯卡上不可忽视的中国面孔还有陈凯歌、陈可辛和蔡明亮,他们执导的影片《无极》《如果·爱》和《天边一朵云》参与“申奥”,最终虽未入围,但均引起世界关注。
  15年后,中国电影人的视线早已超越了好莱坞的范式,中国的电影产业也足以令世界刮目相看。今日之中国电影,被认为是“一个新生的奇迹”。
  2020年注定是个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年份。因为疫情,全球电影业几乎停滞不前,电影院关闭,电影节延期。直到下半年,中国电影院才迎来开放,最终全年票房达到204.17亿元,比上一年的642.66亿元下降68%,但首次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票仓。
  经过“短暂休息”后,中国电影在2021年春节迎来爆发。2月17日,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78亿元,总观影人次1.6亿,创中国影史累计票房、人次新纪录。
  从2006年全年电影票房26亿元,到2010年进入百亿时代,再到2019年突破600亿元,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疫情下的逆势增长,再一次彰显着中国电影市场爆炸式生长。“今天的中国电影是一个新生的奇迹。一个是它在全球电影工业衰落,甚至被视为夕阳工业的情况下逆势崛起;一个是世界范围之内,除了美国基本都是经济起飞、电影崩盘,而只有中国的电影和经济同步起飞,它是双重奇迹。”电影学者戴锦华说。

小制作电影的春天


  这次春节档的黑马是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一部典型的“低成本、高收益”喜剧片。故事根据贾玲亲身经历改编,她任第一编剧,还有两位编剧是邢爱娜和孙集斌,其中邢爱娜的成名作是《疯狂的石头》,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宁浩的妻子。
宁浩和他的“疯狂”系列电影。
徐峥和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

  15年前的夏天,成本仅300万元的《疯狂的石头》悄无声息地上映,很快留下“疯狂的传说”:路人自费沿街发票,电影院一场比一场价高。在广东,有影院一天连映20场。最终,《疯狂的石头》取得235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被观众称作“国产电影里程碑”。
  电影上映期间,导演宁浩坐到《环球人物》记者对面,讲述了自己与“石头”相遇的故事。那是2005年的春天,香港举行亚洲电影投资会,专供亚洲年轻导演推销自己,每人一间小屋,桌上放摞剧本,等着有兴趣的投资商来挑。宁浩带着5个剧本、两部电影作品去“摆摊”。他一连坐了6天,电影碟片发完了,5个剧本还没推销出去。就在他准备收摊时,刘德华的电话来了,“当时觉得有一个巨大的馅饼砸向了自己”,宁浩说。
  后来,便有了《疯狂的石头》以黑马之姿冲进2006年中国电影市场。在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冯小刚的《夜宴》两部大片面前,它与众不同,是典型的“低成本、高收益”。
  4年之后,2010年,《疯狂的赛车》(票房1.1亿元)又让宁浩成为继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之后,第四位跻身“亿元票房俱乐部”的电影导演。
  也是这一年,在《疯狂的石头》中客串过建筑商的徐峥,遇到了《人在囧途》——一部奠定他在喜剧界地位的喜剧电影。影片上映首周,票房破千万,再创了一个国产小成本影片的高峰。
  拍完《人在囧途》,徐峥想拍《囧途2》,但搞不定版权,整日发愁,躲在咖啡馆抽烟。绝境中,他另起炉灶,把故事搬到泰国,讲述“一个聪明的中国商务男在泰国的种种遭遇”,一路上笑料不断。徐峥架构了一种经典喜剧模式:一个聪明人、一个傻子、一个疯子,分别由他本人、王宝强和黄渤饰演,各司其职。
  两年后,《泰囧》上映,成为首部破10亿的国产片。当时,徐峥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中阐述了何为好的喜剧,“有好的故事、人物;有恰当的主题,能跟观众达成交流;可以做到让你哭的地方就哭,让你笑的地方就笑。那当中有傻笑也没关系,关键是不能仅为了娛乐而笑”。
  再后来,轮到开心麻花团队,他们在电影院里引发了观众一轮接一轮的爆笑,《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等,近10部作品,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喜剧浪潮。
  在这些喜剧浪潮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既不高又不帅,却极接地气的喜剧演员,黄渤、王宝强、沈腾……他们都成了电影票房保障。

主旋律大片成了“主旋律”


  中国影史首个“百亿票房电影人”是吴京,将他推上这个位置的是主旋律大片《战狼Ⅱ》。   《战狼Ⅱ》在2017年暑期上映,《环球人物》记者曾两次采访他:一次是电影上映前,他讲自己从出道到拍摄《战狼Ⅱ》,一路在电影中摸爬滚打的故事。一次是电影上映后屡创奇迹——4小时过亿,4天破10亿,10天30亿,23天50亿,他谈起一些外媒对片中个人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的质疑,感到不解:“个人英雄主义有错吗?只允许好莱坞出超人,不允许中国出英雄?我爱国有错吗?”
《战狼Ⅱ》剧照。

  吴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祖父是吴式太极拳传人。他6岁开始习武,17岁拿到全国冠军,21岁时在师傅的推荐下出演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正式出道。上世纪90年代末,他出演《太极宗师》《小李飞刀》等剧,有了些许名气,但一直不温不火。2008年,吴京从香港回内地,正赶上汶川地震,他去了师兄李连杰的壹基金,在地震现场见识了当代军人的英勇和无畏,萌生了拍解放军题材电影的念头。
  主旋律的军事动作片,一直没人拍,一是怕审核通不过,二则成本高。吴京经过几番辗转,终于敲开了这扇门。《战狼》在总政通过后,一路畅通,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还投了资。2013年,《战狼》开拍,坦克、战斗机、导弹、枪械等军队很多现役装备都是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两年后,《战狼》上映,票房5.25亿元。又一个两年过去,《战狼Ⅱ》上映,票房57亿元,登顶中国票房榜首,至今未有超越者。
  那一年,吳京高举着五星红旗的画面,成为新一代观众对主旋律最真切的记忆。这张照片也成为《环球人物》2017年第17期(总第356期)杂志的封面图。
  《战狼Ⅱ》上映前一年,香港导演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档上映。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缉毒电影,成为一匹黑马,从原本排片率不高的状态变成了国庆档票房冠军。
  在片中,张涵予饰演男主角、特别行动小组队长高刚。2016年第27期(总第332期)《环球人物》正是以他为封面,以“红色硬汉”为主题,讲述这部主旋律大片出炉的台前幕后。“将主旋律大片中的男主角诠释得更符合‘90后’‘00后’的审美,退去高大全,注入小而鲜的活力。”张涵予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警察是英雄,但首先也是普通人。他饰演的高刚也会失败,甚至爆粗口,并不是通常影视作品中人民警察完美无瑕的形象,但恰恰是这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打动了人心。
  “红色硬汉”张涵予亦是出演主旋律大片中的代表性演员。从《集结号》到《风声》,再到《智取威虎山》,他不断讲述着英雄的故事。为什么一直钟情于此?他答道:“有人说‘歌功颂德’没意思,但是有些人,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生命,如果不为他们慷慨一歌,这世界上就没人知道他们的英雄故事,甚至会忘记他们的存在,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

  主旋律大片,就这样成了“主旋律”。此后,《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夺冠》……一部部大片陆续上映,不断刷新多项票房和观影纪录。到了2020年,疫情急剧冷冻电影产业的背景下,依然是主旋律电影上演“冬天里的一把火”——《我和我的家乡》《八佰》两部影片开启逆势突围,联手献上约60亿元票房。

确立中国的美学标准


  2016年,《环球人物》在做“红色硬汉”报道时,曾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一级警监王大伟,他在看完《湄公河行动》后,感慨良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警察的影片,基本都讲这支队伍的文化是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爱及无私奉献,赢得了一些中老年观众的认可。《湄公河行动》用商业电影的手法和语言,把时下流行的英雄主义表现出来,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可见,用商业大片讲述英雄主义,成效立竿见影。
  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主旋律电影抱有极大的热情。有数据显示,2014年《智取威虎山》上映时,19岁以下观众占比仅有不到4%,20—24岁观众占比也在30%以下;而到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 19岁以下以及20—24岁观众均已超过12%和32%。
  电影工业技术、拍摄模式不断升级,电影类型不断细化,再加上观众的成长和需求,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电影才在票房、观影人次、口碑上连创奇迹。
  “我有一个梦想,中国要成为一个电影大国,最后我们能用电影作品确立起中国的美学标准。”戴锦华说,她常年关注中国电影发展。在她看来,高票房电影并不一定意味着在价值传输、与社会对话等方面是成功的,太多的偶然因素都会影响到票房。
  到底什么样的对话才是成功的?如何确立中国的美学标准?每个电影人都在探索。
  2017年,吴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战狼3》。
  2019年,电影《地久天长》柏林电影节捧回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奖后,导演王小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他在艺术和市场、自我和商业之间,始终没有找到最平衡的点,“但还是会继续,像初恋一样地敬畏电影、拍电影”。
  2020年,宁浩在《我和我的家乡》上映后,再次坐到记者面前。他担任该片其中一个短片《北京好人》的导演,提到自己身上尖锐感的逐渐消失,他有些焦虑,“《疯狂的石头》那会儿,挺自由的。后来票房不停翻红,从10亿到20亿再到50亿,资本都希望创造奇迹,就让电影按照同一种方式进行组织生产。但艺术不应该是追求个性的吗?”
  答案也许还在寻找中,这一代中国电影人注定无法停止思考。因为他们在用心拍电影,在用电影讲述中国故事。

《环球人物》以中国电影为主题的部分封面报道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课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25-03  一、引言  虽然教育部非常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心理教师面临课时不足、需要承担行政工作等困境,研究者对23位不同地区高中心理教师的调查发现
编者按当年韬奋先生等三联前辈,能使读者出入编辑部有宾至如归之感。我辈后人,虽愧望前尘,但也竭诚欢迎读者能够经常和我们沟涌、交流。我们每月25日举办的“服务日”活动,与读者进行经常性的对话,也是目的之一。    我是一名学航空工程的大学毕业生,偏爱社会科学,故《读书》成了我最偏爱的朋友之一。  我每次拜阅《读书》后,总有许多想法——就象它每次亦可融释我的许多想法一样——但这并非达成平衡。如读完《从“
大千世界,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擅长交往且能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多用肯定,少用否定。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美好的赞扬,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管理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实现班级管理的预期目的,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
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说:“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育一直承载着智育、德育、美育三大任务,在培养并树立个人、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历史教育长期存在着“粉笔+黑板 嘴巴 教材”“上下五千年,全凭老师说”的呆板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法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史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
〔摘要〕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呢?心理教师除了要能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外,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能汇编和开展校本心理教育主题课程,策划组织开展心理活动,做心理课题研究等等,还需学会运用一些心理技术开展心理分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和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师;学习;成长;潜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0-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函髻记》这本小书,人所罕见,这里作一介绍,也许对了解弘一大师的人生观、伦理观、爱情观有所帮助。  《函髻记》是用文言写的仿唐传奇小说,以木活字排版,罗纹纸精印,活字仿欧阳率更劲秀之致。卷端署名“盟鸥榭著”;封面正书“函髻记”三大字,左下署“盟鸥榭杂著”,在杂著二字之间钤一朱印,文曰“李息私印”(白文无边方形)。李息为大师未出家以前常用名之一(茹素后则改用李婴),照常例只有作者
《清史艺文志及补编》上下册(一九八二年四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第337页附录四,《马太玄清史稿艺文志校勘记》“人名之误”内,“戴田有”应作“戴名世”。案:《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戴名世字田有,号褐夫,别号忧庵,清桐城人,康熙进士,官编修,少年才思艳发,尤留心明一代史事,网罗放失,时访明季遗老,考求故事,后因所著《南山集》,用明永历年号,左都御史赵申乔劾为狂妄,事下刑部,竟坐大逆伏法,株连获遣者数十
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现在普遍处于尴尬的状态:一方面从教学目标出发,社会课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教学实际看,社会课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不良现象,其效果可想而知。其原因虽说有多种因素,但教育体制没有理顺;教材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课教学的这种疲软的现状,还精彩给社会学科,展社会独
〔关键词〕感恩;冥想;心理活动课  孔子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乃为人之本。而世上也有三种事情不能等,其中“孝敬父母不能等”最为先。可是,现在还有多少青少年能做到孝顺父母呢?现实的状况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忧心。  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封奇怪的公开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名大学生之后
奥斯伯恩电脑公司是一家新兴的企业,生产微电脑,生意曾一时很兴隆,一九八一年远销世界各地十五万台电脑。两个月后,它却乞灵于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按企业的首脑人物亚当·奥斯伯恩(AdlamOsberne)著书《奥斯伯恩电脑公司的兴衰》(TheRiceandFal1ofTheOsborneComputerCorporation)书中说,是“过渡的增长”使企业垮台了。这本书是奥斯伯恩以第一人称口述的,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