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时代来临

来源 :LADY专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boy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大叔”的时代,是成熟男人得到认可的时代。
  大叔越来越成为褒义词,它代表了责任、担当,更是那个俗字眼——成熟。
  大叔们强迫自己成熟,给女人和孩子撑起那片任性的天空。
  他们会为你遮风挡雨,对你嘘寒问暖;他们可以在你烦恼工作的时候豪气地说:别干了,我养你;他们会在你生病的时候煮一碗鸡汤挂面而不是干巴巴地说一句“多喝热水”。
  潘粤明
  大叔比大妈好听
  温和、敬业是对他的第一印象,潘粤明用眼神传递着自己的从容和淡定,如果非要给他加上一个标签的话,那就只能是文艺。也可能是金牛座的性格使然,他做一切事情都不徐不慢,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能拎出来做成语录。
  敲定潘粤明的采访时间真的非常不容易,因为他总是在拍戏。可是在拍摄当天,潘粤明带着他的团队提前到达,以至于拍摄团队还没有准备好拍摄要用的衣服。潘粤明可以瞬间进入拍摄状态,刚拍了两张编辑们就大叫:“可以了,可以了。”
  温和、敬业是对他的第一印象,潘粤明用眼神传递着自己从容和淡定,如果非要给他加上一个标签的话,那就只能是文艺。潘粤明给大家呈现的就是那种曾经的文艺青年成熟之后才有的安稳状态。看清楚这个世界,更看清楚自己的未来。
  也可能是金牛座的性格使然,他做一切事情都不徐不慢,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能拎出来做成语录。
  “我的爱好比较杂”
  话题是从他的收藏、爱好聊起的:“我的爱好比较杂,小时候喜欢攒小人书,因为这个爱上了画画,因为画画拿了奖,就开始收集原版漫画,受父亲影响又开始集邮票。”
  潘粤明受父亲的影响多年收集邮票,甚至有很罕见的老邮票:“我敢说在这个圈子里,我是玩邮票比较专业的。玩了得有三十年了。收集的也比较齐全。”邮票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美丽的小天地或者是奇货可居的投资,潘粤明却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感悟:“邮票的珍贵不是用价值来衡量的,很多稀有邮票都是我无意间在国外碰到的,就好像它们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似的。”
  潘粤明成长的年代,正是日本漫画大量涌入大陆的时期。他也不例外的喜欢、收藏漫画,甚至收藏有手冢治虫的签名画,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情怀他才会给《阿童木》配音。他最喜欢的漫画家是鸟山明、北条司:“1991年我就在儿艺看过《七龙珠》的动画电影了。从来没看见过这么长的动画片,也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奇思妙想。”
  每一个文艺青年都会喜欢摇滚乐,他也不例外。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潘粤明更喜欢重金属乐队。在拍摄时也一直向摄影师打听摄影棚放的乐队名字。他还会去香港、英国看自己喜欢的乐队演出:“一次在英国看演出的时候我还顺便把英超足球看了。其实就是顺便给自己放个假,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陶冶。”
  喜欢摇滚乐的男生都有一个主唱梦,潘粤明也自嘲说自己有五六把世界名琴,却“还是二胡的水平”。因为这个主唱梦,潘粤明拍了《怒放》。他说戏里面的人物“文艺、愤青,比较原始”:“我们这波人的奋斗轨迹也比较相近,都是从没头没脑的无知到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磕磕绊绊的成家立业。”
  他喜欢旅游,喜欢在旅游中放松自己。他也喜欢摄影,喜欢到世界的角落里“东走走西看看”。“我还曾经立志练习一下毛笔字呢,但是我早年间干过场记,拍戏的时候就把字练飞了。”虽然爱好多样,潘粤明却也并没有在上面钻研很深:“我是一个幻想多于现实的人,我可能在幻想中就会很开心。就像在海上航行,你看着绿洲就在眼前而你抓不到,其实人对于事物的渴望也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吧。我很享受幻想的过程,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专业上的事情我是不能用臆想来提高的,但是个人爱好真的会有时候偷点懒。”潘粤明也解释:“我性格比较被动,大家不起哄我可能就慢慢消化了就放弃了。比如我已经拿到了世界杯的门票都因为工作不得不放弃。”
  “我会有更好的表现”
  2000年,潘粤明因主演《非常夏日》获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2002年因主演《情不自禁》获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03年因参演《惊涛骇浪》获第九届华表奖优秀新人奖。面对曾经的奖项,他也觉得其实自己还有更好的上进空间:“老天爷很照顾我,给我很多好机会。我当时要是心再收一点,我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潘粤明成长于大栅栏一带的老北京胡同里。“粤明”这个名字是他13岁时为自己改的,“粤”字源于父亲是广东人,“明”字是希望自己光明磊落于人世间。受家庭影响,潘粤明从小学习书法和绘画,并多次获得比赛的奖项。被保送进入重点中学后,担任过北京电视台少儿节目《七色光》的主持人。他还是学校记者站的记者,写过的文章曾在报纸上发表,也写过剧本。1995年由于拍戏耽误了学业,文化课未达标,选择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利,同时失去了中央戏剧学院破例录取的资格。1996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录取。
  说起他学生时代拍的戏《十三天假日》、《大考之年》等,潘粤明自己感叹道:“我那会儿好青嫩啊。《十三天假日》是《小龙人》的导演导的。里面那个打鼓的小孩现在是著名的鼓手,那会儿他就是一个小孩,动不动还哭呢。”说到这个戏在青少年中的反响他总结说:“就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下,我们的自由的态度只能从电视剧里表达出来。”
  “关键在你怎么看自己”
  潘粤明2014年初在上映的电影《脱轨时代》中饰演张静初的丈夫,戏里面他出轨背叛妻子和家庭。戏中潘粤明胡子拉碴,情绪抑郁,演活了一个失婚男人的颓废忧郁。谈起拍戏时的情景,他回忆,“当时心情不好吧。还在努力地挣扎,我就跟刚捞上的鱼在草地上挣扎一样。不过这部戏里我不仅是颓废,也有喜剧的地方。”
  其实接这部戏之前潘粤明也犹豫要不要做,因为毕竟牵扯到敏感的话题。但是后来他也想明白了,“你好你坏都是别人看的,大家也不过是站在外围关心你,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毕竟不是自己的事。所以还是自己的态度要端正,别人怎么看你的态度不重要,关键还是你自己怎么看自己。我现在反过来想,即使不拍这个戏也是在那儿想那些没用的,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想干的事情上。”   有人评价说“刘光芒就是潘粤明啊”潘粤明的精湛演出似乎源于生活。对于这一点,潘粤明本人却不认同,“我就当做是夸我演得好吧。在这个角色上,我能拿出自己很多对生活的理解,能够让我的角色都变得活灵活现。非要说我和刘光芒有什么地方像,我觉得就是都很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都希望能够在社会上证明自己。”后来他觉得这部戏还是拍对了,“让大家觉得在好看之余能感悟到一些生活的意义,和感情的道理。”
  面对生活中的那段风波,潘粤明觉得自己已经调整好了状态:“因为工作属性,可能我们的各种事情都会被大众关注,但是其实这些事真是跟他们没关系。我好我坏不过是大家的评判,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能会破坏你的人生轨迹。摆正自己的态度其实就行了。”
  “大叔比大妈好听”
  经过这段事,潘粤明也觉得自己成熟了:“成熟是对自己有一个确切的客观的态度。不像以前那么任性,由着性子主观地做事。成熟是回避不了的最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在变老。成熟开始是被动的,但是由量变到质变,当你活明白了被动就变为主动了。我觉得我不再到孤独,我体会到周边人的爱,我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我体会到所有人对我的关心在意,欣赏你为工作付出的每一点努力。”
  因为成熟,潘粤明也更加认真地选择工作,更多地考虑工作:“是不是对你有帮助,钱是挣不完的。以前会觉得为了孩子和家庭就接呗。现在就会清楚地问自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事情是有因果的,做事不要草率。我现在很享受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我很清晰地告诉自己要享受每一个瞬间的乐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以前觉得我就是我,爱谁谁。现在的我已经知道不好的东西是什么了,我干什么还死拽着自己往那个方向走呢。”
  说起现在的“大叔”潮,潘粤明也有自己的看法:“大家愿意这么说就这么说吧,我觉得大叔挺棒的。因为其实就是大家对现在安全感的匮乏的愿意。大叔其实是很褒义的词,就是一个可靠的人的感觉,是个好词,肯定比大妈好听。”
  成熟,还一个代表就是要回馈社会。工作之余,潘粤明与几个朋友发起了一个叫“透明爱”的公益组织,捐助一些山区小学和没有条件上学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我都会亲自去做。不拍戏的时候我就会去山区看看孩子们,基本一个月就会去一次。现在有的孩子已经做出了很棒的成绩,孩子们很让我感动。”
  郭京飞
  男神要留给别人去做
  一年不见,觉得郭京飞更加爷们儿了。也许是因为前一阵工作的疲劳,他的眼神里多了许多沉淀和成熟。一开口,那改不了的北京腔却让人听起来备感亲切。对他的采访,就像听一个北京爷们儿侃大山:聊的内容的戏谑笑骂,最后还是会落到心中爱着的那片温柔。
  这是《LADY》第二次拍摄郭京飞了,甚至连合作的化装师、摄影师都是第一次拍摄的原班人马。在焦急的等待中,大家边扯闲篇边猜郭京飞会穿什么。一不留神,穿着黑色衬衫、牛仔裤的郭京飞悄然地出现在大家眼前,给一群人来了一个措手不及。而郭京飞见了编辑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问:“我的扇子呢?”因为去年的采访中,编辑送了他一把写着“当家的”的扇子并且答应明年再送一把。这一句话就把编辑问蒙了,也瞬间拉近了采访的距离。在采访中扯了各种不能写的闲篇,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欢笑连连。
  一年不见,觉得郭京飞更加爷们儿了。也许是因为前一阵工作的疲劳,他的眼神里多了许多沉淀和成熟。一开口,那改不了的北京腔却让人听起来备感亲切。对他的采访,就像听一个北京爷们儿侃大山:聊的内容的戏谑笑骂,最后还是会落到心中爱着的那片温柔。
  虽然在网络上很多人都称他为“男神经”、“逗比帝”,甚至还有一个“在男神与男神经之间隔着一个郭京飞”的投票,而“男神经”的选项投票居然遥遥领先。对于这些评价,郭京飞自己倒是很淡定:“当大家说出‘逗比’这个词的时候,心中是满满的正能量。这只是一个称呼,我相信当这两个字从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它的能量是正能量,是没有贬义的。从吸引力法则来说,它向宇宙输出的是一个正能量,就不用去在意那个词到底是什么。”至于男神这个称号:“我是永远不会承认我是男神的。男神要留给别人去做。”
  “监制让我学会换位思考”
  去年采访的时候,郭京飞当时正在拍摄的新戏《约会专家》最近就要播出了。一屋子人正在迷迷糊糊地讨论在哪个台播出的时候,郭京飞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是北京台播,我一个北京人演的戏在北京台播是合理的。”
  《约会专家》讲的是几个哥们儿成立了一个公关公司帮别人排忧解难的故事,有点像是现代版的“三替公司”。郭京飞对于这个戏充满了溢美之词,说它的剧本“含金量特别高”。戏没白拍,拍戏的时候郭京飞跟编剧成为好朋友。编剧把《暗黑者》的原著小说介绍给郭京飞,在大家的努力下,几个朋友一拍即合弄了《暗黑者》这部戏。用郭京飞的话说:“没看剧本就接了这部戏。”
  《暗黑者》是一部网络剧,也是郭京飞第一次做监制。监制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更别说郭京飞在这部戏里还饰演男一号罗飞——一个高智商有点闷骚的犯罪学专家。他却说做监制是“为了保护好表演生涯”。因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演员的表演、节奏控制更多的把握在导游和剪辑手里:“原来演话剧是演员的艺术。拍了电视剧和电影之后呢,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剪子在别人手里,你演什么样不好控制。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是一个团队的事。”
  做监制可以“多学习学习上面的事”,郭京飞也因此有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团队:“他们知道我在演什么,我也知道他们在拍什么。”
  《暗黑者》从有想法到开拍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郭京飞说:“从这个团队的工作能力上来看,我们的能力是相当强的,可是观众不这么认为啊。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把它拍好。”但是郭京飞还是很肯定自己的这帮伙伴:“这是一个有沟通的剧组,暗黑我自己真的挺满意的。所有的演员和导演都在往共同的方向使劲。”
  对于前一阵坊间八卦的“改剧本”事件,郭京飞认为演员的责任在演戏:“演员后期不要改剧本,当然在这个人物设置上为了树立起这个人物可以加小东西的设计,但你不能动结构,这样就会让全组人为你买单了。你舒服了,剧组一天的时间就没了。”监制的工作也让他学会了换位思考:“其实我做了监制以后,这点我就会想得很清楚,更多地会换位思考。”   “我们的时代来了”
  我本来是演员,我又是话剧演员出身,当然肯定是任何一个戏我都希望从人物出发,但是往往现在的电视剧里边,它没有人物。没有人物演员就很痛苦,事实上一个戏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人物。戏中罗飞的衣服和造型,也跟我以前是搞话剧的有关系,我喜欢有戏剧性的东西。现在欧美的、包括很多日本的电影他们都把戏剧和电影融会在一起,戏剧并不像中国现在这种写实的戏剧,真正的戏剧是很有想象力的。就是空的舞台,然后全部靠你的想象力和开发力,开发整个舞台,开发整个世界,那是非常非常有技术含量、有美感,又有智慧的一种形式。”郭京飞认为现在是“我们的时代”,“国内现在很多优秀的导演,他们都是看美剧看英剧,在品位上、意识上真的很棒,很优秀,我们的时代来了,我们可以好好地去做一样东西。”
  对于戏里罗飞的喜剧色彩设计,他说:“这不就是一乐嘛,我要想演那个劲的话可以演话剧啊,电视剧的属性不就这样嘛。数来数去不也是娱乐大众的嘛,不也是给大家解闷的嘛?我是觉得电视剧最好少给大家讲点道理。人家辛苦一天了,回来想吃吃饭聊聊天看看电视,你还在那没完没了地说教,太狠毒了吧。”
  不过接下来,他却不想再监制了:“监制就是一个了解,现在也了解了。还是好好演戏吧,有什么来什么。”
  话剧是一种情结
  带着话剧情怀,郭京飞去湖南演了湖南台的话剧节目《星剧社》,与自己的老搭档钱芳重新出演了他们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祝英台》。对于这件事他大加褒奖:“人家也真挺不容易的,你看我当完监制就特别会换位思考,每一行都有不容易的地方。你说湖南卫视,疯了?花那么多钱弄这么一个话剧,真的就是情结。话剧怎么能做成节目呢?做成节目效果一定不会好啊,但是人家明知道这样还去做,我能给的支持就尽量都给他们。”
  在湖南拍了5天“电视话剧”。不仅要重新背台词还删戏了。因为:“你不删人家就得删,但是你不知道人家给删成什么样啊。到那之后,我花了一天时间,把两小时10分钟的戏删成1小时20分钟。还给他们留了10分钟做花絮啊什么的。我是有备而去。”不过他也说了实话:“演话剧真的挺累的。”
  接下来的新戏是一部民国戏,演一个留洋归来报效国家的“富二代”,用他的话说就是“英雄”,还反问我们:“让我演土生土长的英雄有人信吗?”接这部戏,也有一些关于自己家人的情怀:“我父亲是军人世家,他们都是军人,我爸他们肯定不喜欢看我现在拍的这些戏,喜剧,因为这些都是年轻人看的,以后还可以演一个飞行员送给他,他们从小就希望我当飞行员,就是我不行,没那兴趣。”
  “大叔就是褶子多”
  关于“大叔”的问题,郭京飞听后就笑了:“对90后来说,我肯定是大叔啊。我自己觉得,有点那意思吧。”不过他认为自己现在倒是有了责任感:“这次录节目,我不是胃肠炎发烧吗,站都站不起来。我最怕发烧,要在以前我就叫停了,真的不行了,你们爱怎么着怎么着吧。现在不行啊年纪在这了,不能再任性了。再一个有小孩了,就会莫名其妙的有责任感,你要做给他看。人也要学会战胜自己,也不是给谁添麻烦不添麻烦的事,就是得跟自己干一把。”因为“下面那么多观众等着呢” 。
  刚严肃了一分钟,郭京飞又开始逗贫,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坚信我自己不会倒在台上。倒了也挺好,还有点了。当时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别成心倒下就行。”
  但是他也觉得:“大叔热挺好的,证明大家都有觉悟了。男人越成熟越能担当、越有安全感。小男孩云里雾里的,都是虚的啊。”自己其实也在给自己提要求,“控制自己的能力、要求自己的东西有点像大叔了。不再那么孩子气了。”
  郭京飞认为大叔的标志是:责任感,能承担,褶子多。至于他算不算成熟,他立刻说:“不算,学到老,活到老,死的那天都不一定能成熟。“谁敢觍着脸说自己成熟啊。”
  郭京飞的爱猫伊万已经十岁了,住在北京颐养天年。现在他的精力更多地关注在孩子身上,他不希望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长大了,肯定让他多尝试尝试。我什么都没有限制。”即使子承父业做演员他也没有意见,“乐意做就做,其实做父母的就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你在家里说话做事对老人的态度就是孩子的榜样,也是真正的教育。其实谁有资格教育谁啊。”
  他想让孩子学习绘画和音乐:“音乐和绘画肯定让他学,得让他有一个发泄的渠道。”他大笑着说:“我就靠画画发泄自己,逮着什么画什么就涂色。”
  他也想给孩子领养条小狗,让孩子在小动物的陪伴下长大。但是现在两地跑忙碌的工作“忒麻烦”,“我养动物也得对它负责啊。”
  毅光年
  还在一起,
  会是怎样?
  去年7月,高毅与綦光组成的“毅光年”组合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亮相,赢得万众瞩目。一年以来,这对70后“大叔”没有停下脚步,用独有的沧桑而有力量的歌声演绎着更多精彩的歌曲,继续着他们的音乐梦想。
  追梦,从青年到大叔
  “如果我们现在还在一起,会是怎样?”
  这句歌词来自戴佩妮的《怎样》,这是个问题,让分开11年的高毅与綦光感到困惑。最终,他们通过在2013年《中国好声音》舞台上演绎这首歌曲找到了答案。
  1997年,因为对音乐的热爱,綦光和高毅组成“毅光年”,在长春酒吧做驻场歌手。据綦光回忆,当时每天收入大概在300元左右,在那个年代收入还算可观;而且,他们周围有了一些歌迷,非常喜欢他们的表演。从那时起,他们开始有了一点点野心,要让自己的歌声被更多的人听到。
  那个年代,还没有“好声音”,要想让全国人民听到你的歌声,只有“青歌赛”。綦光回忆,2002年,他俩也报名参加了,由于赛制及其他一些原因,“毅光年”没能走上复赛。“当时,青歌赛有团体比赛,就是一个地方来的几个歌手属于一组,光你自己唱得好还不行,如果你的组里别人唱不好,你还是得被刷下来。”綦光说起当年的遗憾,语气已经十分平淡,“而且,青歌赛不仅考唱歌,还包括‘综合素质测评’,有笔试,会问一些和唱歌无关的问题,比如‘赵州桥是哪年修的?什么人修的?’这个答不上来也不行。”那一次,他们在青歌赛上虽然获得了吉林省通俗唱法第二名,却没能登上全国舞台。   没能登上全国舞台,高毅与綦光都感到有些失落,甚至愤懑。在长春又唱了一段时间,高毅提出,想去北京发展,去寻觅更大的舞台。綦光却反对,因为家中变故,老人需要自己在家照顾。就这样,“毅光年”组合解散,高毅做了北漂,綦光留在了长春。
  一次别离,就是十一年。
  这十一年里,高毅曾经彻底转行,当过司机、业务员、跟单、总经理等工作,綦光则一直在酒吧当驻场。直到第一季《中国好声音》进入人们的视野,两人重新燃起了音乐梦想。看到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启动的消息,綦光第一时间给远在深圳的高毅打电话,两人不谋而合,很快给好声音节目组寄去了歌曲小样。“中间也没有很多波折和犹豫,我只是提出建议,高毅很爽快就答应了,然后就从深圳跑回长春。”
  十一年后,“毅光年”终于走上了全国舞台,一夜成名。只是,两人都从青年变成了“大叔”,这也让他们对待成名这件事更加淡定。“很多人说我们是一夜成名了,但其实我们俩心理状态没有变化,我们还是草根青年,不是明星。”高毅说,“好声音”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开始,之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好声音’只是一个平台,能走多远还要看未来如何努力。”他们知道,即便出了专辑,也未见得“怎样”。但是,他们会在音乐道路上坚持下去,做出纯粹的音乐。今年年初,“毅光年”推出了原创单曲《一亿光年》,8月初,还将推出2首新歌,让歌迷见证他们的努力。
  找回当年一起唱歌的单纯
  “毅光年”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高毅回忆,自己“北漂”那几年,生活拮据,在北京一般一周只有一两场演出,每场也只能赚200块。2003年“非典”期间,夜店全部关门,没地方演出又要养家,他只好南下深圳打工。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妻子想吃酸菜鱼,但工资只够付房租的,他竟然拿不出100块来满足这个小小的愿望,只得难堪收场。尽管这样,妻子还是不离不弃,支持他一路走下来。
  分开的十一年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高毅和綦光的友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懂得了何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綦光说:“虽然离得远了,但是无论谁有事,只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这十几年里,我们相互打过的电话不超过五次。而且,每次打电话,都没有虚的,直接说事,不会说上来客套几句嘘寒问暖的。这应该算是男人之间比较常见的一种相处方式吧。”
  再一次在一起,他们的合作变得“怎样”?綦光说:“年轻的时候合作,总会为一点小事吵得脸红脖子粗。现在好了,两个人意见不统一,听录音,听哪个感觉更好,谁说得对听谁的。”
  时间,让他们多了一份耐心,无论是对于彼此,对于音乐,还是对于成名。高毅说:“如果放在十年前,面对‘好声音’这个机会,我们可能接不住,因为那个时候年轻、浮躁,要像现在这样出了点名,有可能人就飘起来了。我觉得我们今天能取得这么点成绩,和这些年的历练是分不开的。”
  一夜成名,并没有冲昏他们的头脑。对于“毅光年”的未来,两人有着清醒的认识以及明确的目标。“有的媒体也问过我们,在中国乐坛是什么地位,我说没有地位”,高毅说,“虽然说去年通过《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大家认识了我们,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无论作品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很多功要做。下一步,我们会苦练内功,出几首叫得响的原创作品,这是最重要的。”定位“萌叔”路线的二人,形象、气质颇受歌迷喜爱,尤其是高毅,经常被误认作吴秀波,高毅说,“我觉得细看起来其实不像,我比吴秀波老师长得硬朗一些,他比我长得帅气。”
  作为两名“70后”大叔,綦光与高毅在这个年纪最看重的是男人的责任,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对于音乐来说,他们越发觉得现实的压力在渐渐吞噬着他们对音乐的那种纯净,綦光说,“所以,我们想找回当初一起唱歌时的单纯对音乐的热爱。作为音乐人,一定要做出好音乐。”就像他们在今年年初推出的单曲《一亿光年》所唱的那样:“用一亿光年的坚持,去超越所有的极限。”
  吴镇宇
  老顽童
  吴镇宇因为《古惑仔》里面的“靓坤”这一角色而被大陆观众熟知。他1983年进入TVB艺员训练班就读。1987年,他因参演无线剧集《生命之旅》中扮一名叫杜朗贤的奸角成名。1996年荣获第三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1998年,他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9413》。1999年他凭借《枪火》的精彩表演荣获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2001年与相恋了4年的女友王丽萍在夏威夷举办浪漫海边婚礼,2009年儿子Feynman出生。
  吴镇宇的很多行为的确与众不同。在香港,他的好友是黄秋生、黄日华,但他承认,几年也不会打个电话,因为不知道问候什么。但有一点,他和黄秋生一样,有时候语出惊人相当刻薄,比如,谈到所谓“偶像剧”,他就直接把“神经质”这个词送给了偶像演员:“我都不明白他们演戏时怎么能做出那种表情,那才是真的很神经。”这些年来内地发展,为了避免被粉丝认出,他在北京逛街时会戴上一个专门定做的龅牙牙套。
  2014年他带着儿子参加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节目,向观众展示了他的另一面,成熟的大叔面。首期节目中吴镇宇、黄磊、陆毅、杨威、曹格五位老爸齐上阵,走山路、比顶碗、踢足球、做晚饭、抢早餐,忙的不亦乐乎。一贯以黑帮、反派形象出现的吴镇宇在节目中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有网友评论:“原本以为会分分钟变反派杀了其他爸爸的人,除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很赞之外,竟然也是个面冷心热的蜀黍呢。”
  老来得子
  吴镇宇可谓“老来得子”,甚至曾经有传闻说他不惜重金改造家居设计并去西藏求子。吴镇宇也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抱怨因为演的角色杀气太重,朋友的小孩见他就哭。
  上天垂怜,2009年儿子Feynman出生,那时候吴镇宇已经47岁了。有了孩子后,吴镇宇对自己的脾气收敛许多,担负起哄儿子睡觉责任的他,逛街时全程粘着儿子不放,连同行的老婆和长辈都难以插手。有记者拍到吴镇宇与妻儿亲友逛街,不怕肉麻跟儿子穿父子装,更腾出两只手指给已经会走路的儿子抓住。   吴镇宇说最好不要儿子承父业当演员,“不清楚,看他长大以后,看他的才能在哪里,最好不要。那么帅的一个小孩子当演员太浪费了,应该当其他的,不是靠这张脸吃饭的,为什么?因为书法家可以更帅,这样不是更好玩一点吗?!靠脸拍戏不是最好的。”
  他也曾经因为儿子对同学说爸爸是演员而发火,他对儿子说:“这是秘密,不能告诉别人你爸爸在电视上出现。”而吴镇宇有他自己的理由:“他也不知道其他人的爸爸是怎样,很不公平,不是吗?”
  吴镇宇的妻子在一次采访中说:“我的儿子现在5岁,但是我的老公只有3岁,我经常叫他‘吴三岁’。“吴镇宇在节目中真的不愧这“吴三岁”的外号,用各种方法与儿子玩得不亦乐乎,更是一群孩子的孩子头。
  盼子独立
  曾经有报道称吴镇宇当街怒骂儿子发泄情绪,据知情人透露:“吴镇宇绝不溺爱5岁爱子Feynman,自小以军训式教导,并不停打击他的自信心,让他在失败中学习,更决定将他送去校规严谨的‘新加坡公立培群学校’就读,吴镇宇比怪兽家长更怪兽。”
  吴镇宇自己也说过自己对儿子的感情:“不是教育,我们两个人很奇怪的。有时候我真的会发火骂他,他会被我骂到哭,但是他一哭了我又抱他,因为你不抱他的话他会不顺,会很生气很生气,觉得‘骂我还不要安慰我’。他的性格是你骂完之后,他知道了,你要赶快去安慰他,他才会‘好,我听你话’,不然会很生气很生气,他是这样的小朋友。”
  在节目中,Feynman意外落水受伤,吴镇宇却毫不紧张,有心疼Feynman的网友大呼“这是亲爹吗”。回家后,Feynman照镜子发现自己挂彩,哇哇大哭,吴镇宇也不哄,反而发出一阵狂笑。不过,当他把Feynman抱在怀里时,观众分明看到他泛红的眼眶,那句“papa love you”,也让不少人瞬间飙泪。吴镇宇的父爱其实很深沉。
  不过,吴爸爸是有良苦用心的。“村长”李锐表示,已经53岁的吴爸爸是想让儿子尽快独立,因为他最怕的事情是,当有一天自己必须要离开,Feynman却还没有真正长大。
  李锐说:“你知道镇宇大哥为什么对Feynman这么严厉吗?因为他今年已经53岁了,Feynman才5岁,他说过,等Feynman18岁的时候,他已经快70岁了,如果儿子不早点独立,他怕自己不能照顾儿子那么久。”
  育儿金句
  吴镇宇特殊的教育理念,这位影帝级大咖在现实生活中更是金句频出,例如:教育feynman如何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他说道:“你不喜欢这里吗?那没办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像刚才你说你不喜欢比赛,结果正是因为你才赢了比赛,所以有时候做一点不喜欢的事也挺好的。”而晚餐时分Feynman情绪大爆发,想看电视未果痛哭流涕。吴镇宇苦心解释:“为什么不能看电视?因为你就在电视里面啊,等熬过这段,你就可以在电视里看到自己啦。”一旁的杨阳洋听得直点头。吴镇宇也因此被网友评为“最面冷心热怪蜀黍”和“教育帝”、“金句王”。
  吴镇宇也曾在《爸爸去哪儿》广州站的发布会上表示,对Feynman这种稍微“自闭”的小孩,他一定要用恩威并施的方式才能让他快点长大。李锐还讲起吴镇宇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他爸爸脚上扎了个钉子,鲜血直流,他爸爸却哈哈大笑,还让吴镇宇把钉子拔出来。吴镇宇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所以到了自己当爸爸,他对Feynman也格外严厉。”
  做玩具
  对于还在上幼稚园的feynman来说,《爸爸去哪儿》要没收所有玩具的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就连自己偷偷藏起的玩具也未能幸免,全然没收,正当feynman失落难过之时,爸比吴镇宇急中生智,拿起衣架当玩具陪feynman玩,父子两人还用衣架奏乐,合唱《蝴蝶飞》,比没没收玩具的时候都开心。吴镇宇不仅脑袋灵光,手也很巧,路边的草随手捡起就能做顶帽子给feynman戴。不仅如此,在feynman不开心的时候,吴镇宇还会用胶皮手套吹个气球,逗儿子笑,儿子终于笑了后两人甚至一起玩胶皮手套。据栏目组透露,吴镇宇父子屋子里可以当玩具的物品基本都做到了“物尽其用”,风铃也没有放过。
  工作人员采访,问为何用日用品当玩具,吴镇宇如是说:“我觉得只要想玩,什么都可以是玩具,衣架、胶皮手套都可以,不一定非要是那些高科技的东西,高科技是让生活变得更方便,可是也让人开始只用头想东西,人一定要创新,我觉得要是不创新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吴镇宇的这番话,着实让许多观众频频点赞。过度依赖高科技可能是现今人们的一种“通病”,当我们是这样畸形的状态时,有没有思考过会影响我们的孩子,如果他们从小就对着一块两英寸的屏幕玩耍交流,而失去真实社交的能力,那么他们将会失去多少快乐。从前能让前辈人欢笑一个夏天的竹蜻蜓,如今却比不上一个虚拟的应用软件,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其他文献
18岁刚进大学那一年,误打误撞选到一堂大二以上学生才能修的一门心理学课程叫《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结果第一次随堂测验,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三名。教授立刻约谈我,问我一个大一新生为什么要选这么难的课,我坦白告诉他:“我看课名是《人际关系》,感觉应该很有趣就选了!”于是教授问我,那你还想继续上吗?我笑笑点了点头,于是他规定我,以后每次的课堂上都要举手发问五个
期刊
一个家庭中,孩子是最美好的希望。这些各国的妈妈甚至生了十个以上的孩子,真是無法想象家中的状况啊。不过,孩子们站在一起拍照的时候看上去还真是有趣啊。  (下)英国伦敦,已经育有13个子女的母亲Joanne Watson在生产7个月之后又怀上了。  (右上)英国夫妇Tom和Stacy Shaw一共育有13个孩子,他们的这13个孩子在同一天受洗,忙坏了教堂的牧师。  (右下)德国夫妇Ronny Rein
期刊
90年代,那些颜色亮丽的紧身裤让人记忆深刻,以及那些宽大舒适的帽衫或是運动开衫。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服装的舒适性。不过除了这些休闲时尚之外,设计师服装依旧在升温中,并且人们对于潮流的追捧更加的多元化。带有未来感的闪片和漆皮凸显在个性的90年代,大胆出位的着装尤其受人们追捧。  当巴黎、米兰或纽约的时装大师再一次剪短上衣的下摆,使女士露出了肚脐时,舆论不再惊讶。同样,当T型台上的模特穿着透露的时装时,仿
期刊
时尚进入70年代,随着嬉皮文化的风靡,时尚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话题。当时几乎人人都拥有一条宽筒喇叭裤。游牧风格的短款上衣也成为了年轻男女钟爱的单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露出自己的小腹,而穿着正装的人也越来越少,款式轻松休闲的套装成为了通勤人员的最爱。  就像《阿甘正传》的那些影像,“崇尚自由、张扬个性”似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標签,那时候带有强烈节奏感的嘻哈、雷鬼、Funk等黑人音乐,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一
期刊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 1961),一个生平和文学生涯始终伴随争议的硬汉,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区,一生中感情错综复杂,历经战争,热衷于冒险,酗酒、长期失眠——晚年终于厌倦了一切,在爱达荷州的家中自杀身亡。在世之时,海明威一直在告诉世界,他是不会被打败的——唯有被自己了结。  在海明威62年的生涯中,写下了《太
期刊
60年代在不同领域都充当了分水岭,由三个互相不搭界的原因共同催生:避孕药、The Beatles和越战。审美开放程度悄悄地突破了以往的极限,露肤程度的下限打开了。妆容就更不够瞧的了,女孩儿们纷纷开始采用存在感更强的眼线线条,眼影也开始越来越走向浓墨重彩的趋势。  1960年,英国设计师玛莉官 (Mary Quant) 到美国作了一次愉快而成功的旅行。美国人自由、开放的性格,鼓舞了她的设计构想。在美
期刊
超模和明星总在轻易书写时尚,与此同时,街拍的风潮正传达着民间的时髦讯息,大量职业摄影师将镜头锁住人来人往的街道,“街头秀”应运而生,成为时尚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街头秀场  街拍作为时尚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直都存在我们的生活里,并且擁有着模糊的概念,以至于让我们无法断定它所出现的时间点,从而无法精确地去追溯街拍的历史。  作为一种源于欧美国家的文化,街拍最早是源于时尚杂志的需求,用相机捕捉街上的时尚
期刊
所谓“东方搏击术”,是指跆拳道、泰拳、空手道、和气道、剑道以及截拳道等起源和盛行于东方的诸多搏击术的总称。女性一直以来都不被搏击界认可,认为搏击的暴力与伤害不适宜女性,而大部分女性也不喜欢这么暴力的職业。这世间,总是有与众不同的人,总有杰出的女性喜爱搏击,这些勇敢的女性不仅开始享受搏击的乐趣,甚至把它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
期刊
黑白对对碰带来无限的魅力,成为历年来风头最劲的撞色搭配。黑白搭配,也是很多时尚达人们的心头好,总能创造出时髦前卫的时代感,完全诠释极致简约而高调華丽的特性。黑与白的对比鲜明又简洁,给人一种大大方方的爽利感觉。如独立率性的女人,不去追逐浮躁的时尚,不必堆砌繁芜的颜色,仅用两种永恒的色彩,穿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简简单单,自成一派。看今季服装如何诠释黑白世界。
期刊
威尼斯点心  在酒吧和点心铺可供选择非常多,人们能品尝到威尼斯的各种点心。城市最典型的特色点心就是提拉米苏,是以西班牙面包、伦巴第奶酪、鸡蛋、白糖为原料做成的半冷冻甜食,表面覆盖了薄薄一层可可粉。  瓦莱达奥斯塔的典型风味  在当地传统烹饪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奶酪,而最著名的是封迪纳 (fontina) 奶酪。非常有名的还有色拉米香肠,阿纳德猪膘和波塞斯火腿。头盘菜中代表性的有用封迪纳调味的黄油玉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