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主,搞好低年级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6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一语道破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指出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语文教学丢弃了传统的诵读优势,进入了为应试而单纯传授语文知识的误区。这样严重伤害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较差,阅读更加吃力。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把握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确定以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一、要在读中识字
  在过去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讲读课文之前把生字集中在一起,读音、析形、释义同步进行,离开了语言环境,有违于学生的认识规律,识字效果不理想。新编小语教材总结了历史经验吸收了教改中的成果,重新明确了小语低年级的任务,把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采用全文注音,为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识字和阅读结合提供了条件。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重点认读生字,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再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和具體事物,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音,再现字形;学完课文后进行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解决字形,再一步巩固字音和字义。这样把识字教学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识字与阅读同步,体现了识字是为了读书这一指导思想。例如在教《王冕学画》一课时,第一步,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掌握11个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再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了解用法,理解课文。如第二段“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中的“更”字。通过读这段话,学生了解到在雨前满湖的荷花开得很鲜艳,下了一场大雨,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里的荷花比雨前的还要鲜艳,这时学生就较准确的理解到“更”就 “越发、更加”的意思。此时学生再读课文,就能突出“更”字,从而读成出雨后湖中景色的美丽。在这一环节里,学生通过反复读,掌握了字义,了解了用法,并且在反复读的过程中生字多次再现,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记忆。第三步,在学生熟读课文、掌握字音、理解字义、了解内容后,有重点地进行字形分析与书写指导。
  二、要在读中学词学句
  通过读,在句中学词;通过读,在文中学句;通过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具体的事物建立起词的概念,懂得句子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运用。如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中的第一句话“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主要讲一只小狮子练功的刻苦。重点词“刻苦”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如果老师就词解词,靠下定义的办法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指导思想,首先让学生把这段话读通,抓住这句话里的几个动词,让学生结合图画,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说:“滚、扑、撕、咬”各表示怎样的动作,建立起这几个动词的概念,接着再让学生读句子,理解“整天”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反复读文后,理解到:这只小狮子每天不停地练功,不怕累和苦。那么“刻苦”一词也就理解了。小狮子刻苦练功的情景也就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当教师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学生则用赞美的语调把这只小狮子练功的刻苦读得声情并茂,恰到好处。学生这时已经真正理解句子意思及“刻苦”一词的用法。这一训练过程使学生不但懂得了词句意思,而且在能力上也得到了培养。低年级的词句训练,老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的实际,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认真观察,进行思考和表达,在一次次这样的训练中学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而这些恰恰要借助一个“读”字来完成。
  三、要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识字、学词、学句是为了更好地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述目的要通过学生对文章的反复读来实现,即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浅,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懂了。如果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就说明学生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精当的讲解,巧妙的点拨是必要的。老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读,只有坚持在读中讲,讲中读,教师的讲完全是为了指导学生的读,才能较好地完成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如二册《乌鸦喝水》一课第二段,主要讲乌鸦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教师首先让学生把这段话读通,初步了解大意。接着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读文:“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学生通过读弄清了喝不着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然后教师点拨“乌鸦喝不着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不到别处去找?”“怎么办呢?”“表明了什么?”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到乌鸦为了找水,去了好多地方,不容易找,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就得寻找喝水的方法。学生理解了内容之后,老师进一步启发:“乌鸦在去了很多地方而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看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时心情会怎样?看到水而喝不到时心情又会怎样?为喝到水而认真想办法时的情形又会怎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把乌鸦看到水时的高兴,喝不到水时的着急,继而想方设法要喝到水,进行认真思考的心理过程读得淋漓尽致。由于学生理解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也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表达水平的增长,也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化,与作者的共鸣,更要靠读。读既是我们中国语文传统的教法,也是学生最佳的传统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接触课本的范文,反复诵读,揣摩、玩味,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师充分认识的重要性,切实让学生在读中学到知识,体会读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事故案例分析,对乳化炸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对乳化炸药基质感度及乳化炸药作业安全性的错误(模糊)认识,分析了其谬误所在。探讨了乳化炸药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爆炸事故的原因。详细阐述了连续乳化器的结构、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设计、油水相输送和计算装置。研究了乳化炸药在一定条件下由热分解发展成燃烧,直至发生爆炸的机理。  [关键词]乳化炸药,胶体磨,安全性,防
期刊
如果把化工厂比喻成一个人的话:设备必然是“心脏部位”;那么输送原料、水、气、成品等的工艺管道就是 “动脉血管”,十分重要!所以,在工程建设开始,就要对工艺管道安装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质量不好,将会大大影响以后的正常生产;作为我们化工施工单位,控制好工艺管道安装质量,是我们安装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以后生产单位能够“安全生产”的保证  对工艺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要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吹洗、气密试验结束
期刊
从牙牙学语的幼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我们在一生中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因此,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功不可没。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爱与美,从而实践于自身,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欣赏美,高素养的人。那么,究竟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呢?  一、“感恩”思想渗透  “感恩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增强教材对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个参与课改实验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教师过去是教教材,今天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教育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社會逐步走向多元化、信息化的今天,教育已由过去仅凭教材教学的单一因素转移到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上来,要整合,就涉及到创造。所谓“创造”,就是必
期刊
阅读教学是以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发智力和提高人文修养的主要渠道。中学阅读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特殊的任务。由于民族的差异对新大纲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范畴都不够了解;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够重视;对新课改不够透彻;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和乡
期刊
摘要:严格的说,我国大型泵站设计效率并不低,一般在70%以上,超大型泵站接近80%。但装置存在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很多泵站达不到水电部要求的65%,有的甚至仅有20-30%。降低能耗,提高泵站运行效率,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本文讨论和分析了泵站机组实际运行工况,通过对机组电耗及效率分析,提出了若干节能措施并结合PLC技术浅析泵站的自动化管理在提高泵站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泵站;节能措施;
期刊
近代黑龙江的第一家中文报,即1906年3月14日(俄历3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的《远东报》。到五四运动前的14年间,黑龙江先后出版各种中文报刊共45家。其中出版时间最长、社会影响
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审美观。然而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都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主体的迷失,所以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迫在眉睫。  所谓“作文个性化”即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统一化、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其基本要素即“需要、真实、自主、创新”。“作文教学个性化”是把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充分尊重学
期刊
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作者设计了黄芪注射液的介入治疗,以观察其对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初步结果予以报道.
不知不觉在中学语文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已摸爬滚打了六七年。一直以来,同仁的肯定、学生的喜爱似乎都成了自己沾沾自喜、引以为豪的理由,内心颇有点《秋水》中河伯的感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我深知“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鼓励和称赞只会成为我进一步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字典里从来就不会有“停歇”这个词。回顾自己及许多同仁的课堂,隐隐觉得有些许失落,但一时间又搞不清这个隐痛的所在,直到浑浑然写下这篇文章的标题,心
期刊